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技也在迅速的发展,大家也逐渐的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移到了人们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行业,而设施农业就应营运而生,设施农业主要是指在人力可以操控的情况下高效率的完成农业生产这项任务的一种种植方式,设施农业克服了大部分传统种植时遇到的困难,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能够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但是设施农业在管理上非常的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够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文章具体研究物联网关键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洪永 《农机具之友》2014,(3):18-18,90
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特征及架构,分析了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关键技术、发展意义,总结了徐州市蔬菜研究所设施物联网的系统构建、主要功能,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推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设施农业则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形态。在设施农业建设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利用各类传感装置,实时获取农业生产环境信息,为设施农作物生产提供依据,切实优化农作物成长环境,为实现高质、高量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在认知物联网与设施农业内涵的基础上,思考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农业兼容思路,构建完善、高效的农业物联网。  相似文献   

4.
浅谈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是美国一位教授在90年代研究无线射频技术时提出来的,“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到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的一种网络概念。其中,射频识别(RFID)是能让物品说话的一种技术,它能表示出物品的信息,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与设施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了,其定义十分简单,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管理。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不过用户端不仅局限于个人电脑,而是延伸到任何需要适时管理的物品和物品之间。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设施农业中的温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等参数信息,通过WSN和GPRS网络传输到上位机的设施农业智能管理系统,可远程自动控制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加温补光等设备,保证温室内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从而实现温室的集约化、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减少病害发生,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农业具有对象多样、地域广阔、通信条件落后等特点,通常情况下,与农业相关联的技术参数很难准确获取,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打破将种局面: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集数剧采集、远程遥控、实时监测于一体的智能系统,以利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就物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农业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并说明了现阶段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丽春 《农业工程》2018,8(1):37-38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全球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力度,使得物联网技术具有较高发展水平。针对国内外的物联网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难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节水受到了我国农业部门的重点关注,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保障大田农作物水分供给。本文主要对大田农业节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进行探讨,提出决策向预测转变等发展思路,构建出完善的生态体系,合理解决了农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发展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重点发展的对象,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走上了信息化、现代化的道路,当然在农业发展中新兴技术的加入也是必然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产量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自从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对农业的发展愈发深入,笔者认为现阶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与智慧农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从物联网及智慧农业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农业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在科学分析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又一个万亿元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链将初见雏形,它将在我国农业自动化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人力为主的现有生产模式与劳动力持续减少、人均农业资源匮乏与农业资源利用率低、新农民年轻化与劳动力老龄化是阻碍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矛盾。依赖智能装备实现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是解决以上矛盾的重要途径。农业物联网是以挖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装备精准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的新兴技术,集农业信息感知、数据传输、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并根据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以及农产品物流的重大需求,形成典型的产业应用。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农业信息感知方向在农业个体标识研究与感知机理及工艺的最新发现、农业信息传输方向在低功耗广域网的最新成果、农业智能信息处理方向的农业大数据技术与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提出以农业业务模型驱动农业业务控制、以设备管理设备的农业物联网架构,人的主要角色是实时数据与价值信息的消费者,农业物联网驱动的农机装备智能化作业是最主要的劳动力来源;进而对比国内外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与集成现状,分析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策略,最终得出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魏霞 《农业工程》2019,9(2):19-21
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是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农业运作方式。从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探究了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的运作方式,指出了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物联网农业系统的总体结构构成、硬件设施设计和软件设施设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总结了当前数字矿山中物联网的矿山安全现状,提出一种固定感知与移动感知相结合,孤立感知与联合感知相结合的矿山安全系统方案,简要分析了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汽车制造企业快速发展,将物联网技术作为汽车生产管理系统的信息载体,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生产线的各工位上,实时地、动态地显示各工位的车型、装备等信息,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总装线物流情况,控制物流需求,以便物料能及时、适量地送到需要的位置,实行拉动式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7.
北京极星农业科技园是集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四个部分于一体,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采集、分类、应用、挖掘体系,是现代化农业的典型。该园区在生产过程中,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生产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对实现全区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在该园区设施蔬菜的典型应用,以期推广到更多的生产园区,起到创新、示范、推广、带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温室范围广、监控点多、布线困难、且具有非线性、大延时、控制模型难以确定等特性,以CC2530为核心设计了无线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及智能控制节点,实现对温湿度、光照等参数的实时采集,以Zigbee技术实现各无线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以GPRS技术实现汇聚节点与监控平台的对接,采用带Smith预估器的模糊PID控制算法实现对遮阳网、风机、湿帘、均热扇等设备的控制,经现场长时间运行表明,整个系统经济实用,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满足大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有线监测系统线缆密布、安装维护困难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土壤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监测系统两部分构成。主要介绍了基于cc2430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以及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设计,并进行了系统测试。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对作物生长的土壤温、湿度进行自动实时监测,并结合作物生长的信息进行适量的灌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颜波  石平 《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259-265
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丰富,传统养殖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的现状,将RFID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水产养殖领域,提出了基于RFID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产品智能化养殖监控系统的架构及应用实施方案。根据水产品养殖基本流程,对水产品养殖环节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影响水产品生长的环境因素并确定出进行水产品高密度养殖的最佳环境,从而实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数据检测与传输误差、闭环控制精度、反应速度等性能均达到了实际项目的需要,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误差在±0.5℃范围内,溶氧量误差在±0.3 mg/L范围内,pH值误差在±0.3范围内,系统传输数据的正确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