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不同采伐方式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吉林省东部林区长白山系张广才南段西坡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十几年来的不同采伐方式迹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定位及不定位的外业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伐方式对林地土壤养分影响有明显的差异;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含量,择伐迹地及保留带皆高于皆伐迹地;针阔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阔叶混交林;速效钾含量皆伐迹地高于择伐及地保留带。  相似文献   

2.
江西吉安退化湿地松群落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吉安不同类型退化湿地松群落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孔隙度和自然含水量均为对照样地最小,孔隙度的顺序为:类型Ⅰ>补植木荷样>类型Ⅱ>补植胡枝子样>对照;自然含水量的顺序为:类型Ⅰ>类型Ⅱ>补植木荷样>补植胡枝子样>对照;土壤容重以对照样地和补植胡枝子样地较大,其余3种类型样地土壤容重相对较小。补植木荷和补植胡枝子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比类型Ⅰ、类型Ⅱ样地低,但比对照样地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类型群落间差异没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方式对黔东南水稻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优527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3年设置机播、手栽、直播3种种植方式,研究其对黔东南地区水稻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播相比,手栽和机播均明显降低了稻田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直播机播手栽,其中不同种植方式条件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与手栽相比,直播、机播均明显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量、地上部氮累积量,具体表现为直播机播手栽,不同种植方式下地上部磷累积量差异不显著。水稻有效穗数依次表现为直播机播手栽;每穗粒数依次表现为机播手栽直播;结实率依次表现为机播手栽直播,三者间差异均不显著;千粒质量依次表现为机播手栽直播;产量依次表现为直播手栽机播。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结实率、产量均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即不同种植方式通过改善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改变水稻产量。表明机械的投入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使产量有所提高,说明机械化作业可为水稻生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不同坡位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坡位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与2004年相比,2007年土壤容重在上坡减少,在中坡和下坡略增,各坡位的土壤毛管孔隙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显著增加;上坡和下坡的土壤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和毛管持水量增加,而中坡相反。除了2004年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和2007年的毛管持水量外,各坡位的土壤物理性质没有显著差异。与2004年相比,2007年各坡位的土壤pH几乎没有变化,各坡位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2004年和2007年各坡位的土壤pH相近,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2007年的速效钾含量均为下坡和中坡大于上坡。2004年各坡位的速效磷含量相近,2007年为下坡>上坡>中坡,2004年的速效钾含量为上坡>中坡>下坡。各坡位间的有机质和大多数养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一年内连种两茬油葵作为速生绿肥,可改变土壤养分和土壤物理性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4种不同典型的森林类型样地(P1:天山云杉林纯林;P2:天山云杉林+落叶阔叶林;P3:天山云杉林与落叶松混交林;P4:天山云杉林与灌木混交林),监测其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状况。研究结果:土壤容重在0.74~1.05g/cm3,其中天山云杉纯林的土壤容重最大。土壤总孔隙度在60%~71%,其中天山云杉与灌木混交林的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土壤自然含水率在15%~51%,其中天山云杉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含水率最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8~112g/kg,其中天山云杉与落叶松混交林的有机质含量最大。速效氮、磷、钾的变动范围分别为:49~470mg/kg、80~350mg/kg、97~245mg/kg。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地貌类型、不同海拔、不同土壤类型等分布情况,共采集0~60 cm多点混合土样300个,对有机质、pH值、氮、磷、钾、钙、镁、硫、硼、锌、铁、锰、铜等13个项目,3 900个养分指标进行分析.按照桉树和竹子的需肥规律和项目区土壤养分现状拟定桉树和竹子的专用肥配方.首次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于低产林改造,探索低产林改造中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黄竹侵入对热带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竹林的入侵、定居和扩散3个演替阶段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探讨了黄竹林的形成和发展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竹群落演替的进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分布类似于有机质,并呈现正相关性(r=0.8586,n1=n2=51);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黄竹林地表土层的全磷质量分数和有效性磷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有效性磷素的缺乏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黄竹林地土壤钾的质量分数和有效性钾的质量分数以侵入期至定居期下降 的幅度最大,此后到扩散期又稍有回升;土壤有效性钙和镁的质量分数随着演替的进行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半定位对比分析,探讨林地污染后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组织中养分含量、状态、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林地土壤污染后,林地土壤pH伍明显升高,土壤全盐量增加,土壤及林木组织中营养元素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均减少,这种变化在根际土壤中表现最明显,故林地土壤污染可使土壤养分减少,有效性降低,林木营养失调,生长受抑或死亡。  相似文献   

10.
庐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庐山地带性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等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其养分含量高低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初步把握庐山不同海拔高度上土壤肥力状况及影响养分含量的因素,从而为改善土壤条件,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提高生物多样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贵州省烟区植烟土壤肥力状况,在贵州省9个市(州)13个产烟县65个主要种烟乡镇采集土壤进行理化性状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植烟土壤以酸性至中性土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20~40 g/kg含量范围内的土壤占72.3%;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丰富,其中全氮含量主要在1.0 g/kg以上,碱解氮含量主要在90 mg/kg以上;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较丰富,其中全磷含量主要在0.8 g/kg以上,有效磷含量主要在10 mg/kg以上;土壤全钾含量中等,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丰富,其含量主要在150 mg/kg以上;土壤氯离子含量适中,主要在30 mg/kg以下。因此,贵州省烟区需加强植烟土壤保育,增施有机肥,实行轮作,施用石灰中和改良酸性较严重土壤。  相似文献   

12.
辛家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基本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秦岭辛家山9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基本化学性质,为进一步探讨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森林植被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选取代表性标准样地(20 m×25 m),在其内对角线布点法采集土样,分析基本化学性质。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森林类型之间土壤养分状况,并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森林土壤养分,pH值都存在显著差异;3个土层(0~20、20~40、40~60 cm)下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和pH也存在显著差异;9种森林类型土壤pH值介于4.75~6.22之间,土壤pH多表现为表层低于下层。森林土壤有机质均为表层含量高于下层;9种森林类型中,华山松林下土壤的全效养分含量均为最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氮与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含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有机质、全磷显著正相关;pH与全氮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土壤全磷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近20年来化肥施用量倍增后,贵州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在1985年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又再次进行了土壤和肥料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养分供应以化肥为主的肥料结构下,水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有所增加。旱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土壤磷素有积累。因钾肥施用不足,水田、旱地土壤钾素含量都明显降低。土壤微量元素中,有效态硼锌钼普遍增加。今后需增加钾肥的施用,并重视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和防治水土流失,以培肥土壤,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昊宇 《现代农业科技》2015,(6):203-205,225
以红壤丘陵区马尾松纯林(PM)、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PMLF)和天然次生林(NSF)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及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土层(0~10 cm和10~20 cm)中,马尾松纯林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P<0.05);各土层马尾松纯林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P<0.05),与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P>0.05);天然次生林和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林地各土层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总体上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除过氧化氢酶与铵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P>0.05)外,土壤酶活性与养分间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可以明显改善林地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状况,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指导贵州黔西北地区核桃园的合理施肥,研究了黔西北地区15a树龄不同产量核桃树与立地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黔西北高原核桃相同树龄不同产量核桃树体胸径和所处海拔高度在一定范围差异不大;核桃产量随雌雄比例的增大而增加,当雌雄比例为1∶2.0时,核桃产量较高;高产、中产和低产核桃样株立地土壤pH值在6.43~7.29,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丰富,适宜核桃生长;不同产量核桃树立地土壤的碱解氮、有机质、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核桃产量与立地土壤交换镁、交换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核桃园应重视钙镁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6.
ǭ�ϲ�ͬ�̻ĵ�������֫����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喀斯特地区撂荒地植被变化对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采用手捡法和干漏斗法(Tullgren法)对贵州省黔南州不同撂荒地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撂荒地共获得土壤节肢动物465只,隶属4纲12目37科38属,林地撂荒地优势类群为多奥甲螨属(Multioppia),草地撂荒地优势类群为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和缰板鳃甲螨属(Chamobates).草地撂荒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垂直分布表聚性明显,林地撂荒地表聚性不明显.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DG指数均以草地撂荒地高于林地撂荒地,但均无显著空间差异(P>0.05).在各功能群中,杂食性土壤节肢动物所占比例最高,捕食性最低,但空间上的差异不明显(P>0.05).在10年恢复时间内,喀斯特撂荒地植被演替方向明显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但对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以恢复14年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和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为样地,并且在附近选择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改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方面优于针叶林和自然恢复地,均优于疏草荒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理化性状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植烟土壤砾石含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34-10335
[目的]为了解贵州省不同植烟土壤的砾石含量。[方法]通过对贵州省4个地区28个植烟县5种类型的植烟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砾石含量。[结果]除紫色土个别砾级外,砾石体积比都表现出随着砾级比增大,体积比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砾级的砾石体积比不尽相同。不同土壤类型总砾石含量的体积比顺序为黄壤>石灰土>紫色土>黄棕壤>水稻土;4个地区间砾石含量差异很显著,土壤中总的砾石含量以毕节最高,为11.28%,其次是黔南,为6.57%,黔西南和遵义分别为5.24%、5.19%。[结论]一般情况下,砾石体积比随砾级比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了解优质农作物生长与不同岩石背景土壤养分的关系,科学指导农业种植,对两种不同岩石背景土壤中矿物与土壤主要矿质养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碎屑岩背景区土壤粉粒矿物中长石、云母含量较碳酸盐岩背景区土壤中的高,土壤粘粒矿物中绿泥石含量较碳酸盐岩背景区土壤中的高,高岭石含量较低,土壤风化程度较低,持续释放矿质养分的能力较强,土壤养分相对充裕;而碳酸盐岩背景区土壤粉粒矿物中长石、云母含量较碎屑岩背景区土壤中的低,土壤粘粒矿物中绿泥石含量较碎屑岩背景区土壤中的低,高岭石含量较高,土壤风化程度较高,持续释放矿质养分的能力弱,土壤养分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云台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采集混合样和土壤剖面(0~60 cm)样品,并对样品土壤性状特征及颗粒态有机碳和黑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地和草地土壤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自然林地土壤的平均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土壤毛管持水量变化为自然林地>草地>次生林地>耕地.土壤有机质表现为自然林地>耕地>草地>次生林地;不同林下土壤平均碱解氮含量表现为耕地>自然林地>草地>次生林地;速效磷的含量表现为耕地>草地>次生林地>自然林地.土壤中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值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颗粒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耕地土壤明显低于林地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