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围绕丰都红心柚产业发展展开了详细的综述,概括了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现状,明确了丰都红心柚产业的发展优势以及现阶段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究了推动丰都红心柚产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丰都红心柚病虫害进行分析,针对其特点,采取包括农耕技术、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对环境友好型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促进丰都红心柚质量安全和出口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3.
HACCP是一套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体系.本文依据HACC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丰都红心柚生产过程主要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采摘贮运等环节为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工对丰都红心柚的枝梢进行短截、疏枝、摘心、回缩等技术;采用春剪、夏剪、冬剪,培育成上尖下宽、中下部挂果的自然开心形树冠。达到改善树体光照条件,调节树体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多座果、挂优质果,实现柚园持续稳产。  相似文献   

5.
基于冠层高光谱参数的水稻叶片碳氮比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叶片碳氮比反映了植物碳氮代谢的相对强弱,对诊断和调节植物生长与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基于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施氮水平下2 a的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叶片碳氮比与对应冠层高光谱反射特征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叶片碳氮比与拔节后不同生育时期冠层原始反射率的相关性趋势一致,与可见光波段(350~742 nm)极显著正相关,与近红外波段(750~1143 nm)极显著负相关。8个参数与2个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碳氮比均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比较模型的拟合决定系数(R2)和预测标准误(SE),确定672 nm的归一化吸收深度(ND672)与冠层叶片碳氮比(LCNR)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水稻冠层叶片碳氮比的最佳监测模型。模型经过不同生育时期数据的交叉测试和独立试验资料的检验,得出对冠层叶片碳氮比的预测精确度范围为0.687~0.986,准确度为0.907~1.126,相对跟均方差为7.07~18.25,表明水稻冠层高光谱特征可以用来定量估测不同栽培条件下叶片碳氮比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环剥对抑制杧果幼树旺盛的营养生长、提早结果的影响机理,以台农一号杧果为试材,在其主干上进行环剥、螺旋环剥、环割等处理,研究各处理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根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翌年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系韧皮部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环剥的降幅最大,螺旋环剥的次之,环割的最小;杧果定植后第二年,环割处理翌年单株成花数量为49个,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定植后第三年,环剥、螺旋环剥、环割和对照的单株成花数量分别为193个、183个、170个和22个。说明对于营养生长较旺的杧果幼树,定植后第二年即可通过主干环割提早结果,第三年主干环剥的成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树龄、树势以及管理条件下,因地因树应用蜜柚环(剥、扎)和整形修剪技术,可以培养高度适宜、纳光充分、开散形合理的骨干枝,骨干枝分层旋转、位着生的立体结果枝组群,培养干空段结果母枝、留选结果母枝,可以对树体的光照条件进行改善,对柚树的营养生长进行调节,可以帮助幼龄树的树冠加速扩大,形成理想的树冠;可以帮助结果时期的柚树型成有利于柚树生长结果的树型,促进开花结果,确保成花和着果,提高着果率,促进果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不同砧木对脐橙幼树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体细胞杂种红桔+枳和红桔+粗柠檬、有性杂种Troyer枳橙和Sweingel枳柚作砧木的脐橙2年生嫁接苗为试材,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砧木对苗木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年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桔+枳的生长势和花量明显地优于其它砧木,红桔+粗柠檬的生长和花量介于2种有性杂种之间;砧木基本上不影响叶片N、P、K、Mg和Mn含量年变化,但明显影响叶片Ca、Fe和Zn含量的年变化;在同一个生长期,不同砧木对叶片养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体细胞杂种砧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龙眼产业是化州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部分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常规栽培条件下,除了树体养分积累外,还需要适度的低温和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才能进行花芽分化。为了调节树体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产量,笔者进行了3年的螺旋环剥保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环剥促进营养集中在树枝、芽上积累,促进花芽形成,提高花质,减少落花落果,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氮素吸收与积累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步伐随之加快, 机械化播栽使杂交籼稻的生长发育和各生育阶段所处环境发生了改变,但针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探讨机械化播栽条件下杂交稻的氮素积累、 分配及碳氮比特点。【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播栽方式,共3个水平,分别为机械精量穴直播、 机插和常规手插;副因素为穴苗数,设2个水平,分别为低穴苗数和高穴苗数。研究播栽方式和穴苗数对杂交稻氮素积累、 分配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及碳氮比产生了明显影响,与常规手插相比,机械精量穴直播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同时提高了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能力。机插植株含氮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手插,并能在拔节期保持较高的植株氮素积累量。不同播栽方式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 氮素表观转运率以及氮素转运贡献率、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偏生力表现为常规手插>机插>机械精量穴直播,而穗部氮素增加量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则为机械精量穴直播>常规手插>机插,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表现为机插>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水稻植株全碳含量及植株碳氮比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内均受播栽方式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机械化播栽方式配合低穴苗数能加强成熟期各器官碳氮比,配合高穴苗数处理能显著提高杂交稻抽穗期穗碳氮比,并且能够促进碳素在植株内的转化和分配。【结论】机械化播栽方式虽降低了拔节期植株全碳含量及植株碳氮比,但可显著提高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提高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能力,有利于杂交稻氮素高效吸收利用和植株体内碳氮代谢的平衡,因而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牡丹年宵花洛阳红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LED复合光质补光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牡丹生长最有利的复合光是红蓝绿复合光,对牡丹开花最有利的复合光是红蓝黄;对牡丹叶片色素积累最有利的复合光是红蓝黄绿紫;红蓝、红蓝黄、红蓝绿复合光最利于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积累.试验为改良牡丹年宵花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螺旋环剥对荔枝~(14)C光合产物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试验以两年生糯米糍荔枝盆栽为材料,叶饲喂^14CO2,研究荔枝主干不同处理^14C光合产物转运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环剥完全阻断了光合产物下运到根中,而螺旋环剥只是降低了光合产物的下运到根中的强度;环剥和螺旋环剥树随饲喂后的时间延长,从源叶输出的^14C光合产物减少,在饲喂后48-72h,螺旋环剥和环剥树的源叶^14C光合产物输出分别为2.71%和1.02%,而对照树高达18.41%,环剥和螺环剥  相似文献   

13.
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双季稻产量和碳氮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试验研究了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施氮量为N 225 kg/hm2时,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7∶3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6∶4、8∶2处理,均比当地习惯施肥法(10∶0)高产。同时,当基蘖肥占总施氮量60%70%时,双季早、晚稻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当季利用率、氮素农艺效率,群体的碳氮代谢也比较协调。早稻孕穗期叶片可用性糖(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17%18%,碳氮比5055,晚稻孕穗期叶片可用性糖含量19%21%,碳氮比5060,这可能是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为7∶3和6∶4时双季水稻高产的生理基础。综合双季早、晚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碳氮比值,穗肥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适宜比例为30%-40%。  相似文献   

14.
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红心柚化肥减量配施管理及优质高效生产意义重大。2018年在重庆丰都连续开展3年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FP)、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25%(75%FP+25%OF,氮磷钾有机替代比例均为25%)、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50%(50%FP+50%OF)、优化施肥(OPT)、有机肥替代优化施肥25%(75%OPT+25%OF)、有机肥替代优化施肥50%(50%OPT+50%OF),共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红心柚叶片果实养分状况、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1)相比于FP,有机肥替代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有机肥替代处理叶片氮及果实磷、钾养分浓度较FP分别增加1.2%~8.5%及21.3%~48.9%、1.29%~14.8%,叶片磷、钾和果实氮无明显影响。(3)各有机肥替代处理产量增加1.2%~30.3%,产量构成上,单株挂果数增加了0.4%~32.2%,单果重无明显变化。(4)红心柚产量随有机替代比例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优产量对应的有机肥替代比例为26%;肥料运筹上,最优产量对应的氮、磷、钾养分基施比例分别为52%、52%、50%。(5)相比于FP,有机肥替代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降低,而固酸比和糖酸比显著增加,随有机替代比例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综上所述,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通过优化红心柚生产的肥料运筹、提高叶片和果实养分状况、改善果园土壤化学性质,实现了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养分需求的系统高效匹配,进而提高红心柚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山茱萸幼树速生丰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茱萸幼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3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施肥、环切、环剥、夏剪、开张角度等措施,可使山茱萸幼树栽后4年成花,5年结果,6年丰产,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还对不同的环切、不同环切与开张角度相结合,环剥、夏剪、开张角度等措施对山茱萸幼树成花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适宜的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喷钙对红地球葡萄果实钙、果胶含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明确适用于红地球葡萄的补钙钙源、 时期和部位,设计了在葡萄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幼果膨大期和采收前2周)对不同部位(叶片和果实)分别喷施硝酸钙和糖醇钙的田间试验,分析了喷钙后果实钙、 果胶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外源喷钙显著提高了红地球葡萄叶柄和果实各部位的钙含量。从喷钙时期上看,幼果膨大期喷钙对果实各部位钙含量的提高明显大于采收前2周喷钙;从钙源种类上看,硝酸钙适合叶片喷施,糖醇钙适合果穗喷施;从喷钙部位看,叶片喷糖醇钙对提高果实采收期的叶柄钙含量效果最为明显,喷钙后,在果实各部位中,果皮钙含量增加最多,为对照的6.6~20.3倍。在幼果膨大期和采收前2周两个时期,果穗喷钙对果皮钙含量的影响均明显大于叶片喷钙,叶片喷钙则更有利于果籽中钙含量的提高。幼果膨大期果穗喷糖醇钙处理采收后的果肉钙含量最高,达到3.98 mg/g,DW,是对照的2.84倍。果肉钙含量与果肉原果胶含量、 总果胶含量以及果粒硬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喷钙来提高果肉钙含量有助于提高果实的贮运品质。  相似文献   

17.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杂66为材料,研究了棉花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与营养钵育苗相比,营养液漂浮育苗的棉苗素质优于对照。营养液漂浮育苗能提高棉苗根系的TTC还原强度,使棉苗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光合效率得到改善。营养液漂浮育苗棉苗从1叶1心至5叶1心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在叶片中的积累量呈下降趋势,表明营养液漂浮育苗能起到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性和提高棉苗抗逆性的作用。同时,营养液漂浮育苗棉苗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也逐渐增加,棉苗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营养液漂浮法育成的棉苗移栽大田后,主根发达、明显,在各生长发育时期的株高、茎叶鲜重及干重、根系鲜重及干重和根体积均高于相应的营养钵育苗移栽棉株。  相似文献   

18.
白首乌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余松烈  王建华 《核农学报》2010,24(1):176-180
研究了白首乌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白首乌功能叶高光合持续期在叶片全展后10~35d,此时植株的生长中心在地上部,同化物主要供应叶片、花和果实的生长,运往根部比例较少。此时期处于夏季高温天气条件下,在中午有光合抑制现象发生,影响了同化物的积累。在块根膨大时期功能叶相继进入衰老阶段,同化能力下降,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影响了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土壤处理方式对苹果树土壤水分和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渤海湾14年生大田盛果期红富士为试材进行相关研究,分析了两种不同处理系统对苹果树20~40 cm土壤深度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根系活力、新梢和叶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的施肥管理相比,根域调控可显著增加根系集中分布层干旱时期土壤含水量,保持根际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在合理区间,进而提高根系活力;显著提高了叶片厚度和叶片含水量。根域调控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为根系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进而改善果树树体生长。  相似文献   

20.
粳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0 、150、225、300 kg/hm2四种氮素水平,研究水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硅在水稻各器官、全株中的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氮素水平的提高,水稻在移栽-拔节和抽穗-成熟阶段的积累比例增加而拔节-抽穗阶段的积累比例减少,在茎鞘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叶片和穗中的分配比例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硅在茎鞘、叶片和全株中的含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抽穗和成熟期,穗中的硅素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至中肥最低,高肥条件下略有回升。不同氮素条件下,水稻硅素的积累与分配特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同时各基因型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其中,武育粳7号、华粳3号、武香粳9号、香粳20-18、武育粳3号、晚粳4003、早丰9号、华粳2号的硅素积累效率具有随氮素水平的提高保持稳定或相对提高的特性,对于氮肥用量不断增加条件下水稻植株的抗逆性改良具有较好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