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雏鸭肌胃糜烂的诊治胡延巍郎飞霞李广罗平(辽宁省本溪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117000)鸭肌胃糜烂比较罕见,笔者遇见一起雏鸭流行该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本市明山区卧龙乡某养鸭场,1995年7月5日从抚顺市市委机关种鸭场,购进金定蛋鸭雏5000只,出...  相似文献   

2.
刚出壳的雏鸭体质弱,绒毛少,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在饲养上需人工供温。另外,雏鸭的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也较差,注意充分满足其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同时还要根据水禽的生活习性,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培育出生长发育正常,生活力强的雏鸭,为选留蛋鸭后备鸭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鸭从出壳到30日龄为雏鸭阶段,特点是生长速度快,体温调节机能较差,消化道容积小,机能不健全。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雏鸭的这些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1选择鸭苗选择鸭苗的标准是:①同一时间出雏,体重大,整齐度好。②腹部柔软,脐带吸收好。③趾蹼和绒毛有光泽,眼大有神,行动敏捷。2调节温度维持适宜育雏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调节温度一般采用火炉、火炕、地下烟道或保育伞等设施。温度的要求是:1周龄27℃~30℃,2周龄24℃~26℃,3周龄20℃左右。也可观察雏鸭的精神状态,如雏鸭挤压成堆,发出尖叫…  相似文献   

4.
雏鸭一般指从孵化出壳到30日龄内的小鸭,这个时期,雏鸭生长迅速,对饲养管理要求高。由于雏鸭身体弱小,消化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低,对周围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稍有不慎,便易引起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做好雏鸭的饲养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6.
国内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国内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特性、疾病诊断和防制等做一简要综述,并提出了该病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雏鸭发生水中毒闫栋,闫家志(绥棱县寿牧局·152208)雏鸭水中毒比较罕见,近两年来连续发生多起雏鸭水中毒。造成雏鸭大批死亡,使养鸭专业户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现将发病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县去今两年连续发生5起雏鸭水中毒,1995年发生一起,199...  相似文献   

8.
雏鸭培育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好雏鸭是养鸭生产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关键。雏鸭的身体弱小,消化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环境变化较敏感,尤其需要工作人员精心的饲喂与管理。以下为笔者总结的提高育雏率,做好雏鸭培育的四选择,以供读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 Levin 等(1949)观察到鸭病毒性肝炎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目前世界上主要流行Ⅰ、Ⅱ、Ⅲ型鸭病毒性肝炎。我国黄均建等(1963)最早报道上海地区某些鸭场发生过 DVH,随后,许多省、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夏,白湖某农场饲养的10250只18日龄雏鸭发生以下痢、跛行及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雏鸭副伤寒病.经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该病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危害5~10日纷的雏鸭,特别是孵化维鸭的季节更易传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防治工作.确保养鸭业的发展。一、发病的症状:本病的病毒有Ⅰ、Ⅱ、Ⅲ型,感染后的潜伏期不一,一般为1~4天。鸭发病初期精神萎靡、困顿、减食或停食,后期缩预、弓背、翅膀下垂;离群,眼半闭如睡眠状;病鸭侧卧,角弓反张;两脚痉挛,在地上作旋转运动,出现神经错乱症状后几小时就会死亡。二、防治方法:1.调运检疫。调运鸭苗,畜禽部门要认真做好检疫把关…  相似文献   

13.
雏鸭白痢病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是通过病鸭与健康鸭在一起饲养和通过被病菌污染的器具而传染的. 1症状 出壳后3~5d雏鸭患病时,表现不食、无精神、鸭毛蓬乱、两眼半开,病鸭挤在一起,不愿下水嘻水,继而发生下痢,呈白色粥样,有恶臭,稀粪常粘住肛门周围绒毛,干后结成一团,致使排粪困难,如不及时治疗,经1~3d死亡.20天左右发病的雏鸭症状与上述症状相同,但经过较慢,死亡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4.
卢泓  易晓燕 《饲料工业》1992,13(3):26-26
<正> 滤泥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副产物之一。甘蔗糖厂每生产10吨糖,约排出滤泥1吨(含水量12%)。据此推算,全国制糖企业每年约产出滤泥50~60万吨。长期以来,滤泥一直都是直接用作肥料,经济价值很低(售价5~10元/吨)。且由于滤泥堆沤发酵,散发出难闻的臭味,污染环境。1990年上半年,为了提高滤泥的经济价值,并为养鸭业开发新的饲料资源,我们进行了滤泥雏鸭料的试验研究工作,饲养效果良好,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极快的急性病毒病,病鸭或带毒鸭从粪便中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本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1—2天内发病率可达50%以上)死亡率高(在新发病区死亡率可达50%以上)的特点,同时,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993年7月中旬,齐齐哈尔市郊区某养鸭场,发生了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微生物学检验确诊为雏鸭巴氏杆菌病。1流行情况:该场饲养20日龄樱桃谷鸭1300只,自1993年7月18日在舍外遭阵雨淋漓后,共2天就有少数雏鸭出现打蔫、咳嗽等现象,第3  相似文献   

17.
雏鸭病毒性肝炎近年来在本地区流行,对养鸭业威胁很大,我们曾在1990年7~10月份诊治几个专业尸的病鸭,其发病以阵发性抽搐,两脚向后痉挛性蹋动,头颈向上仰,弯向背部呈“角弓反张”为特点。经解剖,结合有关资料,并送病料到市兽医站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现将发病的经过和诊治报告如下:养鸭户候某1990年7月22日晚购进472只北杂第三代鸭苗,23日死亡6只,24日死亡43只,25日死亡87只,下午即叫诊治,据其死亡之快数量之多即以禽出败进行治疗,每只肌注链霉素、青霉素各2000IU,并用敌菌净  相似文献   

18.
鸭肝炎病毒诱导雏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鸭肝炎病毒(DHV)病毒株背部皮下接种7日龄健康雏鸭,研究其不同时期诱导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表明,DHV能引起试验鸭淋巴细胞明显凋亡,维持时间较短,在36h达到高峰。揭示该病毒致病机理与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关。除淋巴细胞外,肝、肾、脑等器官的细胞凋亡不明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付金香 《禽业科技》2007,24(19):32-33
禽念珠菌病又称“软嗉症”、“鹅口疮”、“酸臭嗉囊病”、“禽消化道真菌病”等,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黏膜形成白色假膜和溃疡为特征的霉菌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蛋壳传染,不良的卫生条件和使机体抵抗力致弱的因素,都可诱发本病,或发生继发感染。另外,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自Lcvin等于1945年春季观察到鸭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于1950年首先在鸭胚中分离出鸭肝炎病毒(DHV)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我国黄均健(1963)最早报道在上海某些鸭场曾发生过DVH,随后许多省市也相继报道了本病的发生。1989年黑龙江省某县的两个养鸭场发生雏鸭大批死亡之后,来我所求诊。经笔者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这两个养鸭场于1989年8月分别由某地引进樱桃谷鸭一日龄鸭雏1500只和1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