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戴伟  许梓荣 《水产科学》2008,27(5):266-270
干扰素系统(Interferon system)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所知的机体防御反应中出现最早的细胞功能调节系统,在病毒感染几小时之内就起作用,是脊椎动物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效应系统。除了抗病毒作用外,干扰素(IFN)还参与机体的其他重要生理过程,如调节细胞生长和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系统包括分泌合成干扰素的细胞系以及受干扰素作用的细胞系,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一道重要防御系统。干扰素系统也存在于鱼类,而且鱼类细胞的抗病毒机制与哺乳类动物相一致。干扰素通过结合到细胞膜上的干扰素特异受体,依赖酪氨酸激酶和STAT蛋白构成的Jak—STAT信号途径将细胞膜信号迅速传至细胞核,与存在于干扰素诱导基因的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结合,促进干扰素激活基因的表达,编码合成数种抗病毒蛋白,来控制病毒某些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目的。本文对当前鱼类报道中的鱼类干扰素系统及其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赵明军  谌南辉 《畜禽业》2002,(9):Y013-Y013
干扰素是由培养的细胞或动物因病毒感染其他诱生剂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抗病毒物质.干扰素分为I型干扰素和Ⅱ型干扰素两类,I型干扰素包括IFN-α和IFN-β等,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IFN-γ.干扰素是1957年Issacs首先发现、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中华鲟干扰素e2(AsIFNe2)的免疫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重组中华鲟干扰素e2蛋白(rAsIFNe2),并分析了它对抗病毒相关基因的影响及其抗病毒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rAsIFNe2能显著激活中华鲟鳍细胞中干扰素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如Mx、PKR、Viperin和ADAR4 。此外,rAsIFNe2还能通过激活IRFs和IFNes基因的表达,从而帮助宿主细胞迅速建立抗病毒状态。在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感染鲤鱼上皮细胞(EPC)模型中,rAsIFNe2能够诱导EPC细胞中Mx、PKR和Viperin的表达,并降低EPC细胞中SVCV病毒G、N和P基因的表达,减少病变效应的产生。上述结果表明AsIFNe2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为深入了解中华鲟的干扰素免疫系统以及治疗病毒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是由脊椎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分泌型蛋白,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使动物机体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特殊"糖蛋白"。这类糖蛋白从其产生细胞产生和释放出来后,又可作用于动物机体的同种其他细胞,并使这些细胞获得相当广泛的"免疫力",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干扰素可与细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能对几种病原,例如对病毒、细菌、寄生虫和肿瘤细胞等产生应答的一类蛋白质。本文综述了几种经济鱼类的干扰素基因及重组鱼类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Tau(IFN-τ)作为从反刍动物体内发现的一种新型干扰素,具有抗黄体溶解、免疫调节、低细胞毒性等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对反转录病毒抑制的高度特异性。IFN-τ在胚胎滋养层细胞中表达,无需病毒诱导;该文对IFN—τ的结构、生物功能及研究进展一一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是动物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分泌的一种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分泌性蛋白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活性的细胞因子,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肿瘤细胞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干扰素已广泛地应用于动物病毒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利用干扰素治疗动物病毒病的效果是既理想又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鱼类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从1957年一种病毒抑制物即干扰素(Interferon,IFN)[1]被发现以来,此后40年,IFN一直是病毒学、细胞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肿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IFN是细胞和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或受核酸、细菌内毒素、促细胞分裂素等诱导时,由受体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IFN对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和机体的免疫也有很重要的调节活性。在哺乳类,根据IFN的抗原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可分为IFNa、IFNβ、IFNγ。IFNa和IFNβ因有相似的生物和理化…  相似文献   

10.
李丽  邹钧  苏建国  刘兰浩  张珊  聂品 《水产学报》2023,47(11):119413-119413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根据其分子结构、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生物学功能等,脊椎动物IFNs被分为I型、II型、III型和IV型。鱼类属于低等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也是最早拥有完善且复杂IFN系统的脊椎动物,是研究IFN系统组成、功能和演化的重要对象。根据系统发育关系,鱼类I型IFNs被分成8个亚群,分别为IFNa–IFNf以及IFNh和IFNi。不同亚群可选择性利用不同的受体复合物,通过保守的JAK/STAT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 ISGs)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等功能。鱼类II型IFNs有2个成员,即IFN-γ和IFN-γrel,它们可分别利用CRFB13/CRFB6和CRFB17受体,通过STAT1传递信号。目前,在硬骨鱼类中还未鉴定到III型IFNs,但软骨鱼类中已鉴定到了III型IFNs及其受体亚基。IV型IFN是我国学者近期在鱼类和原始哺乳动物中鉴定到的一类新IFN基因,具有显著的抗病毒功能,受体由CRFB12和CRFB4组成。...  相似文献   

11.
There is only limited information on sheep interferon available. Recent publications have reported on: 1. an interferon (IFN) alpha subtype, which is secreted by the fetal trophectoderm into the lumen of the uterus between the 10th and 21st day of gestation. It was therefore named ovine trophoblast protein (oTP-1), and is responsible for signalling pregnancy to the ewe via high affinity receptors in the endometrium. It is thought that oTP-1 acts by directly influencing prostaglandin metabolism. 2. the role of lentivirus-induced interferon (LV-IF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aedi/Vis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V-IFN limits viral replication and therefore contributes to virus persistence and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a chronic inflammatory process. 3. the mitogen- or antigen-dependent induction of ovine interferon gamma (IFN gamma)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  相似文献   

12.
自1957年,Issacs等从鸡胚中发现干扰素以来,家禽干扰素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表明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且干扰素基因工程产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本文着重就家禽IFN的产生、分类、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开敏  王磊  巩志宏  王清滨  李华  杨桂文  黄友华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24,237(4):049428-1-049428-12

干扰素调节因子 (irf3)是干扰素调节因子 (IRF)家族的一员,是I型干扰素依赖性免疫反应的主要转录调节因子,在针对DNA和RNA病毒的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中,斑石鲷irf3基因 (Oplegnathus punctatus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 3,Opirf3)来自实验室斑石鲷基因组数据库,经分析鉴定Opirf3的CDS序列全长1 362 bp,可编码453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50.0 ku,理论等电点为4.97,有一个IRF结构域和一个IRF-3结构域。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Opirf3在斑石鲷肝脏、鳃、心脏、皮肤、脾脏、肠、脑、肾脏、胃和头肾组织均有表达;虹彩病毒感染7 d时,免疫组织肝脏、脾脏和肾脏中Opirf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斑石鲷肾细胞系体外刺激实验显示,不同浓度poly I:C刺激后,Opirf3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oly I:C浓度为100 μg/mL时,肾脏细胞中Opirf3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为对照组的86.8倍。siRNA干扰后,斑石鲷肾细胞系中Opirf3表达水平显著下调30%,下游基因IFN-αCD40、CD80和IL-1β显著下调,IL-6显著上调。以上结果可能表明Opirf3基因参与了I型IFN在斑石鲷抗虹彩病毒过程中的先天免疫反应。本研究可为斑石鲷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人工的鲫鱼干扰素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鲫鱼干扰素确能有效防治草鱼出血病,腹腔注射和药浴浸泡两种匀有一定效果。在病毒感染前使用干扰素处理的效果好于在病毒感染后使用干扰素处理。多次使用干扰素处理的效果好于一次性处理。  相似文献   

15.
牙鲆干扰素调节因子核心区序列的克隆及初步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牙鲆(Paralichthys loivaceus)肝脏总RNA中扩增出干扰素调节因子(fIRF)的核心区序列,定向插入质粒pUC18,克隆的牙鲆IRF cDNA序列分析表明,与Yabu报道的牙鲆IRF cDNA相比有1个碱基差异,但与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将牙鲆IRF的核心区序列 cDA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20,构建成牙鲆IRF表达载体pBVfIRF22,SDS-PAGE分析表明,经42度诱导,含pBVfIRF22质粒的大肠杆菌可表达一分子量约12000的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