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直播与移栽稻比较,没有移栽期,一般生育期短,播期稍迟,为探索适宜水稻直播播期有效指导田间水稻生产,2010年对直播水稻播期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4月20~25日即"谷雨"时段播期最佳,且有随播期提早产量将增加,单产潜力达700kg/667m2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独山县直播稻适宜的播期,开展了4个不同播期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在4月5日、4月15日,水稻穗实粒数、结实率高于在4月25日、5月5日播种,其单产较高,分别为773.8kg/667m2、760.1kg/667m2,并显著高于在4月25日、5月5日播种。在大田生产中,独山县最佳播种期为4月上旬末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信阳直播油菜的最佳播期,根据当地油菜生产特点和直播油菜高产栽培规律,开展了关于直播油菜不同播期试验研究。供试品种为甘蓝型油菜品种信油杂2906,设置5个不同的播种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信阳地区油菜播种最佳时期为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适宜兴仁县薏苡种植的最佳播种时期,在兴仁县开展了薏苡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共设9个播期,梯度为7 d,播种时间从3月19日-5月14日。试验结果表明,兴仁小白壳薏苡的最佳播期是3月19日-4月16日,并且在此期间播种,薏苡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动态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个不同播期对驻玉309生长动态及主要性状影响的研究,对不同播种期间的生育期、株高、干物质积累、主要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驻玉309的产量逐渐下降,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降低,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小。在豫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25日至6月20日,为该品种在豫南的高产栽培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宗飞 《耕作与栽培》2006,(2):38-39,44
通过试验研究,阐明了烤烟田地熟制改革技术(由1年烤烟—小麦两熟制变为烤烟—玉米—小麦3熟制)中间套玉米作物的增产是显著性及对烤烟产量、后作小麦产量的影响性较小,为适宜烟田地间套玉作物增加粮食产量和土地、气候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开创了新的增粮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余庆县海拔600m地区稻田不同播期对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显著影响脱毒马铃薯产量,播期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1月18日-2月7日播种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409.7~1606.5kg/667m^2。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2004两年对黑龙江省北部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品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晚播生育日数比早播缩短。后期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均低于早播,最后导致产量下降,下降幅度为210.3kg/hm2;本试验中就脂肪含量而言,以适期播种和早播均较高,而晚播则有规律下降,且平均变幅为0.35个百分点,这表明晚播不利于高脂肪的形成;就蛋白质含量而言,晚播则影响不大,变化规律不明显,但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密度,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播期、密度、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徐宗俦,冯明友,张鹏,雷昌彬,张克龙(贵州安顺地区农科所普定562109)1前言黑色米,即种皮为黑色素沉着的特种稻米,同样有籼、粳、糯之分。由于其对人体具有多种滋补功能,使之成为我国深受群众喜爱的“药米”、“月子米”...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集饲料和工业原料于一身的多用途作物。2008-201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了新增1000亿斤粮食的目标,玉米承担53%的份额,到2020年要达到基本自给。所以提高单产是保障玉米需求的根本途径,高产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弄清播期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可指导玉米高产栽培。以中熟型玉米‘科育15’为试材,采用分期播期试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相关数据。不同播期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差异显著,随着播期推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先增加后降低,胞间CO2浓度(Ci)变化相反,气孔导度(Gs)无明显变化规律。PnTrWUETaPAR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Ci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气温、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气象因素;叶片光合参数间通过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适期播种可充分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促进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及转化,显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验证不同类型环保地膜的田间应用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栽培为对照,进行了普通地膜、可降解地膜和液态地膜覆盖玉米栽培试验,对不同地膜覆盖下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覆盖能够明显提高玉米出苗率,比露地对照高5.0%,差异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使株高、茎粗、叶面积增加,促进穗的生长发育,使秃尖缩短,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比露地对照提高40%,差异显著;可降解地膜覆盖效果与普通地膜相似。而液态地膜覆盖对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株高、茎粗、叶面积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产量,但仅比露地对照高0.5%,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了解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对寻求适宜播期及优质高效生产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豆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播期处理(S1为5月1日,S_2为5月10日,S_3为5月21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_1、S_2处理生育期日数延长;S_1、S_2处理在鼓粒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生长率明显高于S_3处理,干物质积累向果实转移量增大,其产量分别增加230.6、317.7 kg/hm~2;S2处理在3个处理中最优,水热等气候资源利用程度高。哈尔滨市大豆适宜播期为5月8—10日,但适播期应考虑春季土壤水分或春季首场透雨,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期播种的水稻生长动态及产量对热量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以2个水稻品种(‘辽星1’、‘辽优521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种期,分析播期对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辽星1’在I、III、IV播期分蘖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少用积温400℃左右;I和IV播期最大分蘖数较II播期分别减少3.16%和15.50%,III播期增加3.85%。‘辽优5218’在III和IV播期分蘖数到达峰值较II播期多用积温300℃左右;I、III、IV播期最大分蘖数较II播期分别增加7.12%、32.51%、19.59%。(2)‘辽星1’在I和IV播期株高较II播期偏低,III播期最高;‘辽优5218’在I、III、IV播期株高偏低,I播期最矮。(3)‘辽星1’在I和III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分别多用积温300℃和200℃左右,IV播期少用100℃左右;I、III、IV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II播期分别增加48.5%、113.3%、31.6%。‘辽优5218’在I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多用积温500℃左右,III和IV播期分别少用400℃和100℃左右;I和III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II播期分别减少31.6%和27.6%,IV播期增加20.9%。(4)‘辽星1’在III播期地上干质量最高,IV播期最低;‘辽优5218’在I播期地上干质量最高,II播期最低。(5)‘辽星1’在I、III、IV播期的产量较II播期分别减产5.64%、6.27%、27.25%;‘辽优5218’在I播期的产量较II播期增加5.66%,III和IV播期分别减产13.14%和31.29%。(6)≥10℃积温2700~2800℃,平均温度24℃左右更适宜辽宁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播种期对玉米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分析这两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利用外观品质预测营养品质的可能性。在黄土高原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生态区田间自然条件下,以‘强盛49’和‘屯玉6号’为材料,借助现代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外观品质,借助现代近红外技术获取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播种期明显影响了玉米的外观品质,适期(第3期)播种的籽粒饱满度指数最高,提前或者推迟的时间越长,饱满度越差;容重的播期主效显著,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第4期;物质密度主要受品种影响。玉米营养品质受播种期的影响强烈,适期(第3期)播种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播期;‘强盛49’的淀粉随播期出现递增趋势;‘强盛49’前3期播种的脂肪含量高于后3期,‘屯玉6号’变幅更大,但是却没有明显规律。粒长、籽粒面积、矩形度和单粒重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矩形度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要想获得较高的籽粒品质,可以通过调节播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晋西旱作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4个种植密度和3个播期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穗位高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并且决定了玉米产量。综合分析可知‘:先玉335’和‘大丰30’在67500株/hm2和5月中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分别为13914.17kg/hm2、13487.67kg/hm2‘;福盛园55’在75000株/hm2和4月下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为16114.37kg/hm2,本研究为3个玉米品种在本地区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收获期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不足已成为影响寒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围绕着人们对青贮玉米不同收获期的质量和缺乏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这一问题,以青贮玉米龙辐单208、东青1号、吉饲8号和中原单3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收割期对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北方寒地青贮玉米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青贮玉米整株鲜草产量在授粉后20~30天较高,干物质产量随着收获期的延迟而不断增加,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干物质分配差异很大。从干物质积累角度讲北方寒地青贮玉米适宜收获期为授粉后40~50天。  相似文献   

18.
覆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低温冷凉与干旱对冷凉区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探求适宜冷凉区春玉米种植的覆膜方式, 于2012—2013年研究了8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苗期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玉米苗期, 起垄高度 5~10 cm、 外露 50~70 cm的覆膜方式能提高耕层土壤水分, 起到良好的保墒作用, 0~5 cm土壤日平均温度较不覆膜提高1.5~2.3℃, 玉米抽雄期提前6~7天; 起垄5~10 cm、 外露50~70 cm的覆膜方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 与全膜双垄沟播、 膜上种植处理没有差异; 2012年, 起垄外露 70、 50 cm、 起垄高度 10 cm的玉米产量分别较不覆膜提高 17.9%、 17.1%、 15.6%; 2013年, 起垄外露 70、50 cm、 起垄高度 10 cm的玉米产量分别较不覆膜提高 15.5%、 6.4%、 18.2%。综合 2012、 2013年的水热条件、 玉米生长及产量情况, 起垄高度5~10 cm、 起垄外露50~70 cm为适宜该地区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苦荞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苦荞品种在云南昆明周围夏播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佳播期,以3个品种(‘云荞1号’、‘迪苦一号’、‘晋苦6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4个播期(6月25日、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迟延,3个苦荞品种的生育期均明显缩短,而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随着播期的迟延,没有规律性的减少或增加,而株粒数、千粒重、株粒重及产量都随着播期的推后均有降低的趋势。并且3个品种在产量上分别与早播(6月25日)比,7月5日减产69.4%~74.8%,7月15日减产61.4%~93.3%,7月25日减产88.3%~94.7%。在本试验条件下,云南夏播苦荞的优质与高产相结合的最佳播期是6月25日,使产量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A sowing dat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ver 6 years (1978–1983)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sowing date for lentil on vertisols in Debre Zeit area, Ethiop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wing between the last week of June and the second week of July maximizes lentil yield. Later planting after mid-July, reduced both yield and time to matu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