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常用杀菌剂及其组合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常用的杀菌剂及其组合对湖南省辣椒炭疽病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咪鲜胺、好力克和苯醚甲环唑对2种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最高,其对尖孢炭疽菌的EC50分别为0.0440、0.2034和0.6236μg/mL,对胶孢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0.0209、0.0629和0.3638μg/mL。联合毒力测定表明,咪鲜胺与多菌灵、灭菌丹、甲霜·恶霉灵配比混合,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常用杀菌剂及其组合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常用的杀菌剂及其组合对湖南省辣椒炭疽病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l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咪鲜胺、好力克和苯醚甲环唑对2种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最高,其对尖孢炭疽菌的EC50分别为0.044 0,0.203 4和0.623 6μg/mL,对胶孢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0.020 9、0.062 9和0.363 8μg/mL.联合毒力测定表明,咪鲜胺与多菌灵、灭菌丹、甲霜·恶霉灵配比混合,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辣椒炭疽病菌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辣椒炭疽病对辣椒生产影响很大,为了有效地防治辣椒炭疽病,从土壤中筛选到对辣椒炭疽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A和B,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试,初步认为这两个菌株均为链霉属(Streptomyces)。  相似文献   

4.
由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引起的荞麦炭疽病是我国荞麦主产区的新病害。为明确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C.liriopes 9J1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C.liriopes 9J1菌丝生长情况,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10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荞麦炭疽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全光照条件下病菌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最适pH值为6;病菌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牛肉膏。供试的10种药剂对荞麦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毒力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004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6.915 mg/L。  相似文献   

5.
辣椒种质疫病抗性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游动孢子灌根法对70份辣椒材料进行了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感病材料32份,中抗材料15份,抗病材料10份,高抗材料13份,VC42-1、VC48-1、线边H、中21×X8F等材料具有极高抗性。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8种药剂对辣椒疫霉的毒力,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菌丝抑制作用相对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0.1242,5.0630,8.0035μg/mL。对8种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对比分析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可用于生产上防治辣椒疫病的2种药剂烯酰吗啉和精甲霜·锰锌,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陕西省陕南和关中的核桃(Juglans regia)炭疽病样品进行了分离,采用形态学、培养特性并结合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子(rDNA-ITS)、β-微管蛋白(TUB2)、钙调蛋白(CAL)、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了引起陕西省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结果显示:12个代表性菌株被鉴定为胶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个代表性菌株被鉴定为尖孢刺盘孢复合种(C.acutatum)中的C. sp.,C. sp.与古代稀刺盘孢(C.godetiae)在系统进化关系上最接近,自展支持率为91%。致病性测定显示,胶孢刺盘孢和C. sp.能够侵染核桃果实并产生典型的炭疽病症状。  相似文献   

7.
对应用各种分子手段检测和鉴定柑橘(Citrus spp.)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spp.)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分子技术与常规方法相比较的优势及在该病病原菌鉴定上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今后柑橘炭疽病病原菌鉴定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油菜抗菌核病突变体筛选及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草酸毒素作筛选剂处理油菜愈伤组织,获得耐毒素的突变体,分化培养后得到小量再生植株。经用毒素处理离体时,油菜菌本报讯病 菌菌丝体接咱离体叶和田疃植株及田间病圃测定几种方法鉴定显示,所获得于生植的品系(224-2)相比较,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对菌核病的抗性,其F1代材料保持了抗性F2代材料抗生有一定的分化,但大 的仍保持了抗性,其中有S11、S21、S23、S24、S25、S26几个材料具有较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于贵州省不同栽培地区的8个辣椒疫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辣椒抗疫病性研究.经形态特征及回接发病特征鉴定,确定这些菌株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8个菌株在CA上诱导产生的孢子囊形态特征和平均大小无明显差异.在一些辣椒品种中,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可能共存.建议在生产中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选用不同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
辣椒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离体果实接种和苗期喷雾接种两种方法在辣椒炭疽病抗性鉴定中的效果。苗期喷雾接种,供试8个品种发病率在3.0%~28.4%、病情指数在0.8~12.5之间,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无法区分抗、感病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而离体果实接种发病率在0%~92.5%,抗病品种发病轻,果实上无病斑或只形成一些小病斑,没有孢子产生;感病品种发病重,果实上形成典型的凹陷病斑,并产生大量的橙色孢子;抗、感病品种之间的发病程度差异显著。结果表明,离体果实接种法更适合用于辣椒炭疽病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高效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炭疽病致病菌的种类,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筛选高效防治药剂。【方法】从山东省菏泽、济宁等5个辣椒主产区采集感炭疽病的辣椒果实,经分离、纯化培养后,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和ITS5对4个典型代表菌株的r DNA-ITS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并利用MEGA 5.1软件进行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和Gen Bank中相关炭疽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病原菌的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通过活体接种试验验证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结果】分离得到的27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气生菌丝较发达,初呈白色,而后逐渐变为浅灰色,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一端稍尖,大小为(7.48—14.69)μm×(2.52—5.64)μm。将所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刺伤果实或无伤口果实,两者均可发病,但刺伤果实上病斑发展快。病菌既侵染未成熟的辣椒果实,也侵染成熟的果实,病斑呈椭圆形凹陷,表面有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团。所选取的4个代表性菌株的rDNA-ITS序列的长度为562、541、557和553 bp,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4个代表菌株与炭疽菌属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聚在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置信度为100%。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尖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活体接种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浓度为400μg·mL~(-1)时,对辣椒炭疽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均大于60%,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的防效。【结论】引起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尖孢炭疽菌。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该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和活体防效,在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甜椒品种对炭疽病抗性鉴定及抗源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内采集甜椒炭疽病病样,经分离、纯化、观察,确定Colletotrichum nigrumEll.et.Halst(黑色炭疽病)为主要病原菌,并以此作为接种源,对接种液浓度、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后温度、湿度及调查时间、调查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最后确定用3×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在成熟红果期采用离体果针刺法接种,接种后温度(27±1)℃,遮光保湿3 d,保持相对湿度(RH)为95%~100%,7 d后调查病情指数,进行品种抗病性评价。用此抗性鉴定方法对21份甜椒材料进行了筛选鉴定,5份材料表现抗病,10份表现耐病,6份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由尖孢炭疽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是制约广东南雄辣椒产业的重要因素,对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人工接种测定尖孢炭疽菌对不同种类辣椒的致病性,采用菌丝生长法和镜检孢子量测定温度、pH、光照、培养基、碳源和氮源对尖孢炭疽菌的影响.[结果]尖孢炭疽菌对指天椒、线椒、柿椒、螺丝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辣椒炭疽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在5号连锁群中,定位辣椒炭疽病抗性主效基因AnRGO5,并开发分子标记。【方法】以高抗炭疽病品种PBC932(Capsicum chinense )为父本,以高感炭疽病的中早熟材料77013(Capsicum annuum)为母本杂交产生BC4S1、BC4S2群体,用于辣椒绿熟期抗炭疽病基因定位。选用尖孢炭疽菌为试验用菌,采用显微注射法对绿熟果接病,根据病斑直径进行表型分析。根据抗、感亲本重测序结果,开发与绿熟期抗炭疽病连锁的Kaspar标记。【结果】辣椒果实表面病斑直径呈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通过连锁分析,将炭疽病抗性基因AnRGO5定位在5号连锁群的标记P5L-866与标记P5L-259之间,遗传距离2.9 cM。开发的标记P5L-117 与基因紧密连锁,标记准确率93.5%。【结论】在辣椒的BC3S1群体中,将果实绿熟期抗性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的标记区间内。辣椒炭疽病抗性遗传为显性遗传,是由两对主效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
巴西橡胶树炭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炭疽病是巴西橡胶树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从该病的分布、危害、病害症状、病原菌及其生物特性、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其国内外研究展开论述,提出该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病毒线辣椒果实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和 1 999年 ,以受体品种陕 82 1 2为对照 ,按照国家辣椒干质检标准和陕西省辣椒综合标准比较研究了转基因抗病毒线辣椒 T4 和 T5代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 ,转基因线辣椒保持了受体品种的果型、皱折均匀度和色泽 ,而单果鲜重、果实长度以及干椒的水分、灰分、盐酸不溶性灰分、粗纤维、粗脂肪和辣椒素的含量都与对照相近或优于对照。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和陕西省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辣椒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辣椒室内叶片抗性鉴定和田间抗性鉴定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4~30℃,在CAA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产生游动孢子囊数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培养能提高游动孢子囊数量。通过5种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表明灌根法最接近田间自然发病,室内叶片鉴定与田间灌根法鉴定结果吻合率在72.61%。  相似文献   

18.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在上海有2种,分别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Z0eosporioidPs)和尖孢炭疽病(C.acutatum)。本文通过叶柄接种法测定了50个不同的草莓种质材料分别对2种病原菌的抗性。结果表明,在测试的不同草莓种质资源中,对2种不同的炭疽病菌均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103、117对C.acutatum有较强的抗性,104对C.gzoeospor如i如5有较强的抗性,而76对C.acutaturn和C.gloeosporioides均表现出较强的感病性。草莓组合/品种对2种炭疽病菌的抗性水平又可分成2种不同类型:第1种类型是对2种不同的炭疽病菌的抗性表现一致,如103、99、组合89×103P14、117等对2种病原菌的抗性都很高,76对2种病原菌抗性都很低;第2种类型是对2种炭疽病菌抗性表现不一致,104对C.acutatuln抗性较低而对C.gloeoesporioides 抗性较高,组合1x103P39对Cacutalum抗性较高而对(C.gloeosporioides抗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对甘肃省天水市辣椒炭疽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致病性测定分离物LC8可以引起典型症状,为致病菌;LC8菌落呈圆形,初期乳白色绒毛状,后中央变为墨绿色,菌丝无色,有隔,有分枝,分生孢子长圆柱形,单孢,无色,内含油滴,大小(12.624~18.645)×(3.928~4.995)μm,分生孢子盘垫状,其上生无色、具分隔的分生孢子梗;经ITS、CHSI、ACT、TUB2和GAPD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物LC8与斯高威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同源性为100%,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将其鉴定为斯高威尔炭疽菌(C.scovillei)。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pH 6.0和全黑暗,碳源为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最适产孢温度35℃、pH 8.0和12 h光暗交替,碳源为果糖,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孢子萌发温度30~35℃、pH 6.0和全黑暗,碳源为6-脱氧-L-甘露糖,氮源为蛋白胨。该研究结果为甘肃省天水市辣椒炭疽病的诊断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2套鉴别寄主分别对47份A型菌和57份B型菌的致病力进行鉴定,研究表明,不同的柱花草炭疽病菌株致病力不同。应用最大似然法(EML法)对鉴别寄主的致病力鉴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A型菌可划分成3大小种类型,且其聚类非常紧凑,表现出一定的寄生专化性;而B型菌可划分成2大小种类型,但其在型内分化较为复杂,说明B型菌将来有可能分化出更多的小种类型。从地区而言,无论A型菌还是B型菌均表现为海南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其中尤以昌江和东方的菌株致病力最强。因而对病原变异和进化动态的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