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苏云金杆菌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研究了苏云金杆菌在不同作物上的展着及对葱田甜菜夜蛾防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吐温80能显著提高Bt在作物叶面的展着量。药液在不同作物的展着量差异显著,吐温80的2 000倍稀释液,可使CAB109制剂在葱、玉米、羽衣甘蓝、菜豆、草莓、白菜、黄瓜和萝卜的展着量分别提高8.0、7.9、7.7、2.5、2.3、2.0、1.4倍和1.3倍;可使商品TB的展着量分别提高4.4、6.4、4.7、1.8、1.9、1.7、1.4倍和1.2倍。吐温80的1 000倍稀释液,可使CAB109与TB制剂将葱田甜菜夜蛾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从63.6%与43.3%,提高到84.5%与62.8%,显著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2.
紫茎泽兰化学防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低毒、低残留、高效的药剂防除紫茎泽兰的方法,选用50%特丁赛草隆、75%苄.草苷、41%草甘膦异丙胺盐、50%草甘膦等4种药剂,在紫茎泽兰生长期和非生长期实施叶片正反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以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50%草甘膦可湿性粉剂效果较好。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50 mL+水125 00 g(浓度为1.16%)株防效达100%,50%草甘膦按50 g+洗衣粉10 g+水12 500 g株防效达75.33%。同种药剂生长期较非生长期防除效果好,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在生长期浓度达1.16%时株防效达100%,而在非生长期浓度为1.6%时株防效仅达62.6%。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田杂草治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我国稻、麦、玉米、大豆及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农田杂草有580种,属于危害重而又难于防除的有17种,受杂草危害较重的农田有3 580万hm2,年平均受草害减产12.3%~16.5%(加权平均)。自1980年以来,全国化学除草面积以年增200万hm2的速度扩大,农田化学除草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不到100万hm2扩大到近年来6 000万hm2。本文概述了我国农田主要作物杂草的发生危害、化学除草剂应用现状及其综合防治进展,并提出今后杂草防除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近20年来,保护地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保护地的发展和作物的连年栽培,导致土传病害和根结线虫发生越来越重,连续栽培3~5年后,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已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本文简述了我国重要作物如玉米、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的土传病害种类,以及高附加值作物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瓜类等作物的土传病害种类和20年来的变化。介绍了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农业防治包括轮作、抗性品种、嫁接、有机质补充、生物熏蒸、厌氧消毒;物理防治技术如太阳能消毒、蒸汽消毒、热水消毒、火焰消毒;化学防治技术如氯化苦、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异硫氰酸烯丙酯、硫酰氟;生物防治技术如木霉、枯草芽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植物促生菌,以及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种子、种苗消毒技术在本文中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1984—1987年在湖南桔园进行了综防对策、化防对策和自控(不采取任何人为的防治措施)等处理对柑桔主要害虫——糠片蚧种群影响的比较研究。综防区采用综合措施,刷洗主干,释放部分天敌,剪去蚧虫为害严重的枝条,冬季和夏季分别施用一次松脂合剂和矿油乳剂;化防区按常规每年喷药5—6次;结果表明:综防区全年虫口密度与化防区相近,两者均显著低于自控区;综防区糠片蚧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未受到明显的损害,捕食性蓟马、钝绥螨等捕食性天敌明显多于自控区;其它非生物致死因子对幼蚧的作用大于化防区,果实出口率自1986年起亦较化防区显著上升。自控区糠片蚧未得到控制,果实出口率较化防区降低13.3%—29.8%。化防区各种天敌的作用均显著下降,农药残留亦高。除自控区和化防区柑桔全爪螨为害较重外,其它害虫在各区的为害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文章还评价了在三种处理区致死因子对糠片蚧种群趋势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红富士套袋苹果主要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2002年研究明确了红富士套袋果主要果实病害症状为黑点病、褐斑和红晕褐斑病及红点病,分别由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顶孢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和格链孢霉(Alternariamali)侵染所致。筛选出了50%新灵WP、50%多锰锌WP、53%丙森多WP、80%大生M-45WP、50%大敌WP等五种防效优良的药剂,套前交替喷施上述药剂800倍液4次,药效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或天然产物或模拟天然产物合成的化合物控制农业害虫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本文基于对我国害虫化学防治学科发展规律、学科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与存在差距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害虫化学防治的体系建设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采用五级草害目测调查法对江苏省苏州市区公共草坪绿地杂草发生危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苏州城区草坪绿地杂草发生危害较为普遍.调查记录到草坪绿地害草种类67种,草害发生量6.3株/m2,相对多度7.9%,相对盖度10.4%,相对高度和发生频率均为100%,杂草总的危害等级达到4级以上.造成危害的主要杂草种类有14种,区域性发生危害的杂草有15种.对三叶草草坪的禾本科杂草危害,可采用高效氟吡甲禾灵或大杀禾防治,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对狗牙根或高羊茅草坪阔叶杂草危害,可采用2甲4氯、氯氟吡氧乙酸、二氯吡啶酸等的其中一种进行化学防治,除草效果可达85%以上;但因草坪草害群落中发生的杂草种类不同,在选择除草剂品种时也应有针对性,或在处理时添加SD助剂以提高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15.
6种除草剂对豚草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防治是一种对恶性入侵杂草豚草有效的防治措施,可在IPM中作为应急手段.为筛选出对豚草具高效的除草剂品种,采用茎叶喷雾法,在田间测定了草甘膦、百草枯、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灵、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6种除草刘对豚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苗期(株高30 cm)还是成株期(株高60 cm),除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参试除草剂均对豚草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可见,草甘膦、百草枯、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灵、氯氟吡氧乙酸均可应用于防治野外发生的豚草. 相似文献
16.
发展化学除草重视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田杂草有250多种,全国农田受草害面积4300多万hm2,平均受草害减产13.4%,每年减产粮食1750万t,皮棉25.5万t和大豆50万t。传统农业生产采用机械作业及人力等除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化学除草面积迅速扩大,全国农田化学除草面积从1975年的170万hm2增加到1995年的4133万hm2。但是,长期化学除草也带来了除草剂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药害、农田杂草种群更替和产生抗药性等新问题。必须重视农田杂草综合治理,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为农作物保持良好的生态条件,结合化学除草才是最有效的防除杂草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为筛选出对芨芨草具有高效防除作用的除草剂品种及组合,本研究采用茎叶喷雾法分别在芨芨草开花期和平茬(成株芨芨草离地面15 cm刈割)后第3天施药,测定了10种常用除草剂品种和6个除草剂组合对芨芨草的防除效果,获得了\"花期茎叶喷施除草剂\"和\"平茬+喷施除草剂方式\"清除芨芨草技术。1)开花期:18%草铵膦AS在有效剂量(下同)405 g/hm2时,药后7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100%;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剂量为922.5 g/hm2时,药后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87.18%;24%烯草酮EC剂量为216 g/hm2时,药后1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77.03%;18%草铵膦AS 180 g/hm2+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 37.8 g/hm2处理,药后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91.30%。2)平茬后:18%草铵膦AS、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均药后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均大于87%;30%苯唑草酮SC剂量为22.5 g/hm2时,药后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85.97%;24%烯草酮EC剂量为144 g/hm2时,药后7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88.21%;15.8%精喹禾灵EC剂量135 g/hm2时,药后7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85.26%;12.5%烯禾啶EC 112.5 g/hm2+15.8%精喹禾灵EC 15.8 g/hm2处理,药后5 d见效,30 d鲜重防效达97.97%。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