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旋光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表明,叶籽银杏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胚乳淀粉含量分别为63.22%和61.9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5%和13.36%。SEM 观察结果表明,叶籽银杏淀粉粒形状大多为球形和椭圆形,有A、B、C(大、中、小)3 种类型。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均含有A 和B 型淀粉粒,C 型淀粉粒仅在叶生种子中发现。正常种子A 型淀粉粒大小为14.28 μm × 11.96 μm,长轴/短轴比为1.24;叶生种子分别为13.63 μm × 10.55 μm 和1.30。正常种子B 型淀粉粒大小为8.29 μm × 7.28 μm;叶生种子为8.90μm × 7.68 μm。叶生种子C 型淀粉粒大小为2.07 μm × 1.84 μm。与正常种子相比,叶生种子淀粉粒特点是大小不一,B 型和C 型淀粉粒明显可见以“出芽”方式从大淀粉粒上长出,淀粉粒间空隙大,基质蛋白丰富,淀粉粒上有凹陷区。淀粉粒类型、大小、形态和含量在不同单株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单株的基质蛋白质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间淀粉粒和蛋白质相互连接方式及在淀粉粒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叶生种子淀粉含量低及形态多样性与其胚乳发育滞后、种粒小有关。对叶籽银杏淀粉粒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霞  李士美  邢世岩  韩晨静  张芳  唐海霞 《园艺学报》2009,36(11):1561-1567
 以来自山东沂源、泰安、济南的6株叶籽银杏的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为试材, 通过扫描电镜 对两种类型种子的中种皮和内种皮进行了超微结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 正常种子的中种皮均是由管胞构成, 管胞壁上具有明显的穿孔, 为具缘纹孔。而叶生种子的管胞类型则存在差异, 织女洞、仲庄、济南、泰安取材的叶籽银杏的叶生种子管胞有具缘纹孔管胞和螺纹管胞两种类型。从油坊、白峪取材的叶籽银杏的叶生种子的管胞类型和正常种子一样, 是由具缘纹孔管胞构成。就管胞长度和管胞直径而言, 叶生种子比正常种子有更大的变异。6株叶籽银杏的内种皮超微形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研究结果, 对叶籽银杏的管胞演化和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叶籽银杏DNA甲基化水平与模式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动期与展叶期的叶籽银杏和银杏为试材,采用基于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探究叶籽银杏、银杏不同发育期DNA序列中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特征。萌动期选用22对引物,在叶籽银杏和银杏中检测到扩增位点为498和384个,甲基化位点为237和165个,其总甲基化率分别为47.6%和42.4%;展叶期选用40对引物,在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YZ2)、无叶生胚珠(YC)及银杏(CK)叶片中检测到扩增位点767、600及367个,甲基化位点分别为370、244及152个,其总甲基化率分别为48.3%、40.5%及41.5%。进一步对不同发育期叶籽银杏、银杏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萌动期、展叶期叶籽银杏与银杏相比均有超过半数的位点(52.1%、54.6%及64.2%)DNA甲基化模式发生多态性变化,萌动期叶籽银杏相对于银杏其变化趋势以超甲基化为主;展叶期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相对于叶籽银杏无叶生胚珠及银杏甲基化的变化趋势以超甲基化为主,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相对于银杏DNA甲基化模式变异幅度更大,超甲基化水平更高,显示出叶籽银杏基因组独特的DNA甲基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脂半薄切片技术对叶籽银杏叶生胚珠生长发育各阶段进行观察及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叶生胚珠发端期在叶片上表现为“突起”状态,其结构主要为维管束、薄壁细胞和分泌腔;其内中央淀粉粒少,与叶缘结合处淀粉粒多,淀粉粒小且沿细胞壁分布。(2)叶生胚珠雌配子体的发育经历了游离核阶段和细胞化阶段;游离核阶段雌配子体呈液体状态;细胞化初期,雌配子体内是大的薄壁细胞,无淀粉粒、脂肪和蛋白质的分布;随后淀粉粒渐多;细胞化后期淀粉粒进一步增多,变大,且有黑色脂滴在细胞壁附近。(3)胚乳发育阶段,细胞中积累淀粉粒,蛋白质增多,营养物质中心密集,边缘稀疏。(4)雌配子体游离核阶段开始有外珠被和中珠被的分化;7月上旬叶生胚珠出现明显的内珠被。(5)中珠被与内珠被间中隐线上方有一“锥状”结构,外珠被和中珠被间有较多的淀粉粒。  相似文献   

5.
陆彦  王莉  潘烨  陈鹏  王頔  谢燕  金鑫鑫 《园艺学报》2011,38(1):15-24
 以20年生银杏核用品种‘佛指’(Ginkgo biloba L.‘Fozhi’)为试材,通过树脂切片对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形成与代谢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淀粉和蛋白质的积累呈现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受精作用发生前,套细胞、帐篷柱细胞和颈细胞内迅速积累大量淀粉粒,靠近颈卵器周围胚乳细胞中的淀粉粒逐渐被转移而减少。受精作用发生时,套细胞和帐篷柱细胞内淀粉粒代谢迅速,靠近颈卵器周围的胚乳细胞中淀粉粒全部消失,细胞壁呈现皱缩解体现象,颈细胞的细胞壁开始解体。受精作用完成后,套细胞、帐篷柱细胞、颈细胞和颈卵器周围胚乳组织出现相继解体现象;(2)雌配子体胚乳细胞内的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可分为胚乳薄壁细胞增殖期、淀粉粒和蛋白质形成期、淀粉粒和蛋白质快速积累期和淀粉粒和蛋白质缓慢积累期;(3)淀粉体由造粉质体发育而来,每个造粉质体可含一到多个淀粉体,以芽孢或中间缢断的方式增殖。蛋白质体存在P1和P2两种形式,其中P1存在于内部的胚乳细胞中,P2存在于外围的糊粉层中。受精作用发生前套细胞、帐篷柱细胞内充满了大量的淀粉体和蛋白质体等营养物质,并分布有较多的线粒体、内质网和小泡等细胞器。  相似文献   

6.
黄岩  邢世岩  付兆军  李真 《园艺学报》2013,40(2):205-209
 通过树脂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叶籽银杏(Ginkgo biloba L. var. epiphylla)叶生胚珠和 正常胚珠授粉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发现:授粉前,正常胚珠各组织已分化完全,珠被迅 速生长,在珠心顶端逐渐靠拢;而叶生胚珠此时没有珠托和珠心分化,仅有脊状的突起,主要靠突起内 的维管束供给营养,随着突起不断发育,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授粉期,正常胚珠有珠心组织 分泌的授粉滴和珠心发生程序性死亡形成的贮粉室;而叶生胚珠未发现授粉滴的存在,已有珠心和珠被 的分化,珠孔呈喙状,珠孔道伸长,但在珠孔道的下方没有发生细胞的退化,因此不能形成贮粉室。授 粉后,叶生胚珠和正常胚珠进入雌配子体游离核阶段。与正常胚珠相比,叶生胚珠外观形态体积明显偏 小,呈不对称发育。对叶籽银杏败育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吴岐奎  邢世岩  王萱  孙立民 《园艺学报》2014,41(12):2373-2382
对叶用银杏种质资源进行黄酮和萜内酯类含量及AFLP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叶用银杏种质资源在黄酮和萜内酯类含量水平和DNA分子水平上都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68份叶用银杏种质叶片提取物成分中银杏苦内酯A、B、C、J和白果内酯B,银杏总内酯,黄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371%、0.0185%、0.0280%、0.0133%、0.0243%、0.1216%、1.7103%。8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408条谱带,其中多态带为99.28%,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指数分别为0.1939和0.3142;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924 ~ 0.7413之间,平均值为0.4888。种质间基于黄酮和萜内酯类含量分析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利用黄酮和萜内酯类含量和AFLP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高黄酮和萜内酯类特异种质,对叶用银杏种质资源的评价与保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籽银杏拟胚珠的形态发育及变异特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山东省沂源县中国首次发现的叶籽银杏为试材, 对其变异特性、“叶生拟胚珠”的形态发育过程、叶脉以及叶和胚珠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叶生拟胚珠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发端期、形成期、增大期和成熟期。每个叶上叶生拟胚珠1~8个, 但只有一个能正常发育。叶籽银杏的叶片可以分为多裂型、全缘型、二裂型、叶生拟胚珠叶和变形叶, 叶色分绿色和斑叶两种类型; 与正常胚珠相比, 首次发现叶生拟胚珠的数量和着生部位差异较大, 发生时间具滞后性和异时性。叶生拟胚珠的形成期比正常胚珠滞后15 d, 而且在授粉期的叶生拟胚珠上始终未发现“传粉滴”的出现; 叶生拟胚珠按其着生位置分为单裂单生型、单裂簇生型、双裂簇生型、多裂单生型和散生型5种; 叶籽银杏正常叶叶脉具有闭合型、W型、V +W型和双V +W型的网结联合, 而叶生拟胚珠叶的叶脉有单弧形、双弧形和多弧形3种类型。对叶籽银杏这一特异观赏种质的变异特性及系统发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秦栗2号’是实生优选的大粒、优质板栗新品种,2016年1月通过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树冠为圆头形,树姿半开张,树势中庸。7年生树平均高4.6 m,枝下高26.0 cm,地径12.9 cm,冠幅5.0 m×4.0 m。果前梢大而饱满,果枝率79%,结果枝平均结蓬2.7个。好果率95%以上,空苞率仅1%~2%。单株平均栗苞数243个,单苞质量100.65 g,每苞平均2.48个坚果,出籽率29.0%。单粒质量11.69 g,大小均匀。果皮红褐色,有光泽,绒毛少。果肉黄色,质地细糯香甜,涩皮易剥离;含可溶性糖12.0%,淀粉22.0%,蛋白质4.56%,脂肪0.89%,维生素C 25.4 mg/100 g。在炒食栗中属于大粒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0.
银杏优良单株种子品质的研究 Ⅱ.生理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种子生理品质与种子的生理生化指标有关。通过郯城5个银杏优良单株(金坠、圆铃和甜白果)种子13个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方差分析结果证明,银杏种子含水量为54.36%;淀粉、蛋白质、脂肪比例为11:2:1。银杏属于淀粉型种子。种子C、N比为43:1;N:P:K为6:1:3;Mg:Ca为4:1。不同优良单株在不优良单株在不同的生理化指标上表现出异质笥,这说明,银杏种子生理品质的不同指标也许受不同的遗传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瓜菜》2019,(8):74-79
为探究最优的木薯与红籽瓜间套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试验设5个处理,即3个不同间套种处理及2个纯种处理,并综合分析了土壤理化性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间套种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要优于单作;以T2处理(2行红籽瓜之间种植3行木薯)综合表现最优,木薯单株薯质量达(5.21±0.05)kg,块根淀粉含量达(31.98±0.45)%,红籽瓜种仁蛋白质含量达(37.42±0.31)g·kg~(-1);经济效益总利润达57 711.8元·hm~(-2)。在间套种模式下,以T2处理间套种模式最合理,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
张志轩  高艳丽  汪妮  李涵 《北方园艺》2018,(13):209-210,214
豇豆新品种"全王绿宝特"是以"小五叶"为母本,以提纯后的农家品种"化21"为父本杂交,经4年8代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93.5d,春露地出苗至始收55.1d,属中早熟品种类型。植株生长势强,抗逆性强,平均株高314.2cm,节间长度22.3cm,第一花序5.0节,中早熟,花紫色,种子红褐色,商品荚翠绿色,平均荚长61.0cm,横径0.91cm,单荚质量23.4g,单株荚数15.4个,鼓籽不明显,无鼠尾,果面光滑,蛋白质含量2.70%,可溶性总糖含量2.27%,维生素C含量23.3 mg·(100g)~(-1),水分含量90.8%,粗纤维含量1.10%。田间表现抗锈病、白粉病和病毒病。适宜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
《蔬菜》2006,(10):34-35
粘玉米是玉米的一个变种,籽粒不透明,种皮无光泽,外观呈蜡质状,其胚乳淀粉为100%支链淀粉,其分子量比直链淀粉小的多,容易溶化吸收。籽粒中水溶性蛋白质和盐溶性蛋白质比普通玉米高,其中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赖氨酸的含量比普通玉米高30%~50%,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硒、镁的含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粘玉米鲜穗蒸熟后食用,具有口感柔软细腻、清香甜粘、皮薄无渣等特点,对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均有一定的作用。粘玉米营养价值高,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粘玉米是食品加工业的优质原料,除了加工果穗鲜食外,还…  相似文献   

14.
杜高峰 《西南园艺》1999,27(4):51-52
银杏全身是宝,利用价值极高.叶内所含成分比较复杂,其提取物已被制成多种针剂、片剂,用来治疗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和脑血栓等疾病.为提高其叶内有效成分含量,适期采收便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我县银杏基地3年来的采摘经验总结于下.1 采摘时间.目前,发现银杏叶粗提取物中含有4种银杏苦内酯,即银杏苦内酯A、B、C、M,含有4种双黄酮,即西阿多黄素、银杏黄素、异银杏黄素、白果黄素.测定发现,银杏叶中的双黄酮含量以夏季最少,仅含4.4%,春季次之,为5.2%.秋季叶未变色  相似文献   

15.
以高代自交系137-h华北型黄瓜为试材,探讨了黄瓜种子成熟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长,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千粒质量先增长后降低,在32~35d达到最高峰;种子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先增长后降低,而果肉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并且种子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峰值较果肉中出现的稍晚;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持续降低,脱氢酶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增长,随着种子的发育进程,可溶性糖向淀粉转化。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瓜型大、单瓜籽粒多、籽粒千粒重重的糙点栝楼,我们从野生糙点栝楼籽播苗后代中选出编号为C06、C39和C43的优良单株,其中C43表现最突出,单瓜存籽148粒、种子千粒重328g、单株产量1.62kg。种苗组培快繁试验结果,C39表现最好,污染率为4.3%,炼苗成活率为85.2%;品比试验结果,C43表现最好,667m~2产量141.3kg,较对照高97.9%。  相似文献   

17.
土壤容重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容重分别为1.49(CK)、1.36(T1)、1.20(T2)g·cm-3的3种土壤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容重较小的土壤,其孔隙度较大,最大持水量较高,有利于生姜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生长末期T2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和叶片数分别比CK增加17.9%、14.0%、35.2%和36.1%,单株根、茎、叶、根茎鲜质量分别比CK提高43.3%、24.4%、28.1%和35.2%,收获时CK、T1、T2的产量分别为2534.1、3017.7和3326.8kg·(667m2)-1,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此外,生姜根茎干物质、淀粉及挥发油含量随土壤容重降低而降低,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则相反,粗纤维、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则基本不受土壤容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商薯10号’是从‘费乌瑞它’变异株系后代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早熟,生长势强,春播生育期60~66 d。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单株薯块3.3~3.8个,单株质量420.0 g,商品薯率88.4%。2013年参加河南省马铃薯生产试验,667 m~2平均产量为1 999 kg,较对照‘郑薯5号’增产9.9%。品质优,干物质含量(w,后同)16.9%,淀粉含量12.1%,蛋白质含量1.86%,100 g鲜薯维生素C含量25.6 mg,还原糖含量0.06%。田间表现抗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和环腐病。属鲜食品种,适合河南二季作区和一季作区早熟栽培。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以南眉籽为试材,研究测定了南眉籽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微量元素含量。并将南眉籽烘干、粉碎,制备南眉籽乙醇提取物,测定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并与维生素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眉籽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维生素C基本相同。将南眉籽粉末进行消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出南眉籽中主要含有6种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Sr 71.5μg/g、Fe 58.7μg/g、Mn25.7μg/g、Cu 20.7μg/g、Si 17.2μg/g、Zn 16.8μg/g。所以在食品中添加南眉籽能补充6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薄皮甜瓜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以温州地方特色薄皮甜瓜品种白啄瓜为材料,以爬地栽培(A)为对照,设置立架栽培(B)和拱架栽培(C)2个处理,其667 m2种植密度分别为280、635、635株,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薄皮甜瓜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品质无显著影响,但对甜瓜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对照A的单瓜质量显著高于B、C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但因其种植密度低,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低于B、C处理,B、C处理的667 m2产量分别为3 688、3 706 kg,约比对照A高900 kg;B、C处理的667 m2纯收益较高,分别为2.08万、1.99万元.综上所述,为实现甜瓜高产高效栽培,应选择立架或拱架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