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祝县寒潮天气分析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天祝县乌鞘岭气象站近67年的寒潮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天祝寒潮天气发生的气候规律,初步探讨了寒潮天气发生的环流特征,找出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11月7-13日发生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对中低层锋区、地面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及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等进行研究。分析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高空500hPa阻塞高压崩溃,贝湖横槽转竖,强冷空气南下,导致了强寒潮天气的暴发,与强寒潮天气相伴的降雪发生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  相似文献   

3.
尹恒  李易 《农技服务》2011,28(7):1053-1055
利用Micaps处理客观分析、数值预报、卫星云图以及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2001年4月8~10日发生在十堰市历史罕见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新地岛以西高空小槽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侵;垂直散度场、速度场配置与产生较大降水关系密切,寒潮过程中特征反映出与暴雨过程存在类似点;云图分析显示秦岭等大地形对北方冷空气南下速度存在阻挡作用,是预报这类天气的一个关键;槽底负涡度平流、槽前疏散场的正涡度平流是其动力因素,槽前暖平流提供了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应用天气分析方法,对大连北部地区2013年11月9—10日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为"一槽一脊"型,促使寒潮暴发的流场为横槽转竖型。高空500 hPa天气图上-44℃冷中心位于120°E;55°N~60°N;对应高空700 hPa天气图上冷中心为-32℃;而地面天气图上冷高压中心强度达到1 060 hPa,标志着冷空气的堆积达到了可产生寒潮的强度。由贝加尔湖暴发南下的冷空气偏北、偏东,大连地区只有最北部庄河站达到了寒潮标准,24 h内最低温度下降9.1℃。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出大连地区寒潮天气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本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寒潮降温天气的特征,以便指导今后的日常天气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6.
应用常规高空、低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使用天气学和诊断分析方法,结合四川省天气预报手册寒潮预报指标,对比研究2016年2月12—14日和2018年12月27—29日发生在四川省南充市的2次冬季区域寒潮天气过程。发现2次过程均是前期气温回暖后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但各自的环流形势、冷空气源地、强度和移动路径都不同,为南充本地冬季寒潮天气及强度预报积累一些经验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甘肃冬季罕见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玉莲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9):75-79,84
利用基本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甘肃2008年12月2~3日寒潮天气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过程主要是在大气环流调整过程中由乌山脊崩溃、横糟转竖造成的;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重要原因;西伯利亚低涡发展南下对寒潮的爆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温度平流、高空急流、垂直速度以及锋生函数等物理量在此次寒潮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好的表现;EC、T639和T213数值预报在此次寒潮过程预报中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基于昌图地区1960-2011年历年极端气温,利用天气学原理,对昌图县寒潮及严寒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积雪和冷平流是昌图县严寒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昌图县寒潮爆发的冷空气源地有三处,分别在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以及冰岛以南的洋面上。极涡分裂是寒潮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天气形势有:小槽发展型、横槽型和低槽东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昌图地区寒潮天气预报的着眼点以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寒潮标准,对新疆东部哈密区域50年的寒潮天气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新疆哈密地区寒潮最早出现在9月2~3日,最晚出现在5月22~23日;四季中春季出现最多,为101次,秋季41次,冬季27次;50年来哈密地区寒潮天气过程出现次数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哈密地区北部寒潮出现频次、强度高于哈密地区南部,初寒潮北部早于南部,终寒湖北部晚于南部;寒潮入侵路径主要有4条:西方路径、西北路径、北方路径和超极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蔡志海  贺发胜  陈秋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24-8425,8456
从大环流形势分析,结合广西寒潮和北部湾大风历史预报经验,对2010年12月1517日北海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大风降温的主要环流背景;极地异常强的冷高压配合500 hPa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侵,是此次寒潮和大风的主要原因;ECMWF对此次寒潮过程的形势调整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天祝县乌鞘岭气象站近67a寒潮风雪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天祝牧区寒潮风雪天气发生的气候规律,初步探讨了寒潮风雪天气发生的环流特征,找出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2—4日张掖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典型的小槽发展型。乌拉尔山脊建立和加强,并进一步向极地地区扩展,促使来自新地岛的极地强冷空气沿乌拉尔山脊前强北风急流南下,堆积到西西伯利亚上空,形成高空低涡。由于乌拉尔山脊顶部冷空气的侵袭,使乌拉尔山脊向东南方向崩溃,推动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造成此次寒潮天气。强的冷平流促使低层锋区加强,有利于地面大风形成。北支槽前疏散结构有利于高原槽的发展,高原槽前东移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降雪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市寒潮天气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潮天气是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给农牧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选取呼伦贝尔地区6个代表站,对1971~2000年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寒潮天气特征及5种天气形势类型。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寒潮天气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吉林省50个站1961—201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吉林省1961—2010年寒潮天气的时间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对影响寒潮天气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提高寒潮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阿拉山口市寒潮天气过程成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阿拉山口市地区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结合MICPAS资料对阿拉山口地区2015年3月29日至4月3日强寒潮天气过程天气形势场、降温成因、强风成因、降水成因及影响等进行剖析,以期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本文中,通过使用高空、地面实况观测资料,物理量场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从环流背景、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在2014年11月26至27日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出现的寒潮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亚欧中高纬两脊一槽的纬向环流形式中。亚洲北部有一极涡稳定维持,并向南伸出一个低槽,随着极涡向东移动,低槽也逐渐向东移动至东北部地区,槽后的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给呼伦贝尔市带来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发生在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6-7级的阵风是由于强冷空气、地面气旋剧烈锋生与地面较大的气压梯度;强盛的冷平流时造成呼伦贝尔市大幅度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11~13日甘肃陇东出现了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过程降温幅度普遍在12℃度以上,其中崆峒区9~12日最高气温从18.1℃下降到0.0℃,10~12日降温幅度达14.4℃,冷空气前锋过境时,雨雪交夹伴有大风。由于这次降温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降温强度大,对早春农作物及温棚蔬菜的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初春时节出现如此强烈的降温天气,在陇东较为少见,为此对这次寒潮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高、低空,地面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结合内蒙古冬季寒潮预报指标,对2014年冬季乌兰察布1次寒潮天气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天气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大低压发展盘踞造成强冷空气源,它南压至冷槽的形成是爆发寒潮的前提条件;槽前正的涡度平流,槽线上强烈的冷平流,地形作用,使冷槽加深东移,引导地面冷高压加强并东移南压,影响全市;强烈的垂直运动,冷空气下沉运动加强,低层风场加强,高空动量下传,较强的气压梯度,强冷平流作用,造成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20.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6年2月12日~14日寒潮天气过程的地面、高空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受高空冷涡及地面冷高压共同影响,出现剧烈降温、大风和降雪天气,高空冷空气的积累和持续补充以及地面冷高压的稳定维持,为此次过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