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基于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多年实践,建立了通用施肥模型及其若干应用模式。(1)不进行秸秆还田情况下,当Wj≥Wi时的通用施肥模型表达式为肥料转化率+肥料离土率+肥料培肥率=1;当Wj相似文献   

2.
肥效评价的生态平衡施肥理论体系、指标体系及其实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实践,在综合评价肥料利用率及其算法前提下,提出了肥效评价的生态平衡施肥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理论体系包括:(1)以生态平衡施肥的多目标优化施肥为核心内容,即生态平衡施肥是以适宜的肥料成本、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持续培肥或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减少施肥污染的多目标优化;(2)从操作上定义了多个评价指标,并可通过普通肥料田间试验求算;(3)指标体系包括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双重功能;(4)确立了肥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指标体系包括4方面9项指标:①用产量评价的指标有肥料转化率、最低肥料转化率、最高肥料转化率、平均肥料转化率;②考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指标有肥料离土率、生态施肥量上限;③考虑土壤培肥的指标有培肥施肥量下限;④考虑土壤和肥料共同作用的指标有土壤-肥料养分表观转化率和土壤-肥料养分表观离土率。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择红壤旱地上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分别代表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即荒地土(低肥力)、茶园土(中肥力1)、花生地(中肥力2)和菜园土(高肥力),通过设置施肥与不施肥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旱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各肥力水平的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菜园土花生地茶园土荒地土,在红壤旱地上,有机培肥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4.
测土配方施肥在水稻生产上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能减少肥料的浪费,是减少耕地污染、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不断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技术之一.为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7年在我镇觉民村水稻合作社重点开展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不同作物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区和肥料的配方提供依据,并确定阜新地区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化肥施用总量、优化施肥结构,开展了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施用缓控释肥等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缓控释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的配方肥料,开展玉米配方肥料施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肥对产量影响较大,以基施型配方肥产量表现最好,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590.63 kg/hm2,增幅9.72%;腐植酸配方肥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428.75 kg/hm2,增幅7.05%。纯收入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施型配方肥、腐植酸配方肥、当地习惯施肥、基追通用型配方肥、无肥区。所以在玉米校正试验喊叫乡上庄村试验区推荐使用基施型配方肥(复混肥料)(N-P2O5-K2O=20-5-5)、腐植酸复混肥料(N-P2O5-K2O=18-7-0)。  相似文献   

8.
测土配方施肥是依照配方施肥技术原理,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状况,获得、校正配方施肥参数,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配方施肥模型。采取“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不同培肥模式的田间试验,探索3种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模式的增产效果及其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的影响效果相同,依次为有机培肥半量秸秆还田全量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其中,增产效果最显著的是有机培肥模式,增产率达到41.4%。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植株茎秆强度的影响以有机培肥最好,其次是全量秸秆还田、半量秸秆还田,最后是常规施肥。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植株根重的增加表现为有机培肥全量秸秆还田常规种植半量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0.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即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平衡施肥对菊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用量影响菊花不同时期干物质和养分的阶段积累量,收获期氮磷钾在不同器官的分配比率不同,各处理菊花的产量差异较大,平衡施肥过程中菊花的氮肥用量为135kg/hm2。  相似文献   

12.
王更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50-2053
[目的]研究甘蓝型冬油菜的肥料最佳用量及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可以为油菜科学施肥、发展油菜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杂双5号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N12P12K8、N12P8K12、N18P8K8处理产量最高,不施氮肥和磷肥的产量最低;最佳施氮量为225 kg/hm2,最佳施磷量为135 kg/hm2。在合理施肥情况下,正阳试验点的氮肥利用率为26.99%~53.17%,磷肥利用率在30%左右;西平试验点的氮肥利用率在30%左右。[结论]西平县肥料利用率偏低,应注重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3.
豫东平原夏玉米平衡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为实现平衡施肥,提高豫东平原夏玉米产量,在3个试验点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推荐平衡施钾对潮土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及钾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施较不施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增产率为22.61%~49.95%,氮磷钾平衡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平均增产7.06%,施用钾肥平均增产10.11%,施用硫肥没有增产效果。施用钾肥增加了植株钾素积累量,钾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33.47%、5.98 kg/kg和61.22kg/kg。在豫东平原夏玉米上平衡施钾具有较好的效应,但应注意合理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肥料径流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过量施氮(OPT+N)、过量施磷(OPT+P)4个处理,分析甘蔗蔗茎8年产量变化、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结果】在种植的前4年,CK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急剧下降,之后保持在50 t·hm-2并趋于平衡。施肥处理不同年份间波动性较大,但在相同年份内波动较小。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甘蔗蔗茎产量和稳定性,8年平均,蔗茎产量施肥处理增幅均高达70%以上。施肥处理下,蔗茎产量OPT与OPT+P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OPT+N处理。蔗茎产量稳定性三者间均差异不显著。蔗地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4年急剧下降,肥料贡献率急剧上升。之后,两者均基本稳定在50%左右。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利用率OPT处理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OPT+N和OPT+P处理。施肥显著提高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量。过量施入氮磷肥显著增加相应氮磷流失量,但对氮(磷)肥径流流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过量施入氮磷化肥不仅没有增产、稳产优势,还造成养分流失。推荐施肥是南方赤红壤蔗区兼顾甘蔗高产稳产、高肥料贡献率及低养分流失的较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3414”试验的玉米杂交种桂单162优化施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玉米杂交种桂单162高产高效栽培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提高其增产潜力及在广西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建立肥料效应函数,求解函数效应,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时的最优施肥量。【结果】各试验因子对玉米产量的作用效应为N>K 2O>P2O5。在不同类型肥料效应函数中,利用三元二次函数计算的最高产量为8390.8 kg/ha,肥料成本(2959.5元/ha)相对较低,产投比(5.67)相对较高;最佳经济产量(7145.5 kg/ha)虽相对较低,但肥料成本(2022.9元/ha)在所有函数中最低,产投比(7.07)最高。【结论】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玉米品种桂单162的优化施肥是可行的,利用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获得桂单162的最优施肥方案为:N 176.8 kg/ha,P2O563.1 kg/ha,K2O 96.3 kg/ha,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7145.2 kg/ha,产投比为7.07。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生长及稻田周围水体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稻田基肥(碳铵)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生长,及对减少氮肥损失、减轻氮对稻田周围水体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基肥机深施及机前全层湿润施较耙面肥增产9%~14%,氮肥的稻谷增产量提高55%~76%,水稻对肥料氮素的当季吸收利用率提高4.4%~13.0%;水稻基肥(碳铵)机深施及机前全层湿润施用后,氮肥绝大部分进入土层,并迅速呈NH4+态被土壤颗粒吸附,随水流失进入稻田周围水体的N素比耙面肥处理减少60%-70%。这对减少N肥损失、减轻N素进入稻田周围水体造成水质污染及改善水环境质量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山市丰南区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唐山市丰南区"3414"肥料效应完全试验,研究了冬小麦中低产条件下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并对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模拟,构建了冬小麦施肥模型,确定了当地最佳肥料用量。  相似文献   

18.
在黔西北山区进行两年的肥料试验,分析了施肥与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小麦产量增加,氮磷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5 811 kg/hm2。单施氮、单施钾和氮钾肥配施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且肥料配施效果优于肥料单施;单施氮肥时氮肥利用率仅为30.09%,分别与磷、钾、磷钾肥配施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单施磷肥时磷肥利用率仅为17.40%,分别与氮、氮钾肥配施后磷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开发一种适应于以固态水溶肥为原料的自动施肥系统,测试分析自动施肥系统性能。方法 主控机采用ARM9电路控制模块可实现对轮灌编组、预搅拌时长、施肥开始与结束时间、施肥持续时长、施肥量等参数的设置;选择以蠕动泵为注肥装置,通过变频器控制注肥泵电机功率的方式控制注肥速率,控制施肥量。对装置核心部件搅拌器额定功率、计量方式、溶肥搅拌参数、排肥速度及固液相比例等主要参数等进行设计与测试。结果 电感脉冲计量方式标准误差最大值1.26%,误差小、性价比好,确定其为本装置采用的计量方式;搅拌器以1.5 Kw额定功率、38 r/min转速搅拌、肥液浓度在1.1~1.3 g/mL、预搅拌时间30 min时,罐内各液位输出肥液浓度值差异不显著(P< 0.05),达到对肥料浓度均匀性的设计要求。结论 将施肥开始前的预搅拌时间设为30 min、搅拌转速设为38 r/min、肥液浓度不高于1.3 g/mL,输出肥液浓度有较好的均匀性,实现精准施肥。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矿物质肥、氮肥、磷肥配施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以矿物质肥、氮肥、磷肥为因变量,辣椒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得出:矿物质肥、氮肥、磷肥对辣椒的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在两个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三因素的影响顺序为:氮肥>矿物质肥料>磷肥。在低水平条件下,辣椒的产量会随着矿物质肥、氮肥、磷肥的用量增加而升高;当用量过高,产量会下降。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只考虑产量时,产量在4 500~6 000 kg/hm2之间,施肥方案为矿物质肥635.34~659.46 kg/hm2,氮肥(N)239.20~247.69 kg/hm2,磷肥(P2O5)66.95~69.44 kg/hm2;考虑经济效益,当获得最大经济效益56 037.25元/hm2,则矿物质肥料、氮肥、磷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262.65、329.53、108.4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