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讨抗犊牛肺炎支原体免疫初乳乳清的制备方法,本试验采用牛支原体灭活佐剂疫苗于经产前2~4周给怀孕母牛免疫接种2次,制备高免初乳,收集产后12 h之内的初乳,分别采用离心沉淀与过滤法制备脱脂初乳,采用不同的酸化法、酶化法、酸和酶结合法制备乳清,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及ELISA方法检测乳清中的总蛋白含量及抗牛支原体抗体滴度。结果显示,4 ℃、3500 r/min离心30 min对初乳的脱脂效果最好,初乳总蛋白含量及抗牛支原体抗体滴度损失最少;酶和酸结合法的乳清析出率最高,维生素C(0.2 g/mL)处理法对脱脂初乳中蛋白损失最小,盐酸处理法对脱脂初乳中抗牛支原体抗体滴度损失最小。结果表明用0.6 mol/L盐酸调pH至4.6,室温下放置30 min,10000 r/min离心20 min是高免初乳乳清制备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2.
牛衣原体病     
本文阐述了笔者检查24头妊娠处女牛、23头新生犊、14头流产胎儿及18头新生当天死亡犊牛衣原体病的:临床学、流行病学和病理形态学结果。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分别取流产胎儿、死亡和迫杀实验结束后犊牛的胎膜、实质器官、瘤胃,病牛的初乳和常乳,种公牛的包皮冲洗物和精液等悬液接种于孵育6~7日的鸡胚。涂印片染色镜捡,以流产胎儿的实质器官,瘤胃粘膜,死亡犊牛的内脏,流产母畜的乳汁和生殖器溢出物,种公牛的精液等病料和其接种后的鸡胚卵黄囊制涂印片按Stemp法染色。均可见到玉红色的衣原体包涵体。並做了荧光抗体反应和用补体结合反应测定血清和牛乳中的补反抗体。  相似文献   

3.
以引起婴儿腹泻的轮状病毒和大肠埃希氏菌为免疫原给妊娠后期乳牛免疫,定期采乳和血,分别用试管凝集反应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大肠埃希氏菌和轮状病毒抗体,比较血和乳中抗体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乳牛在免疫前只能在初乳中检出抗体;免疫后在初乳和近2个月常乳中均能检测到抗体,两者呈平行关系,仅乳中抗体效价比血中抗体效价低2个滴度。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不同剂量的自主研发牛支原体灭活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对怀孕母牛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效果,本试验选择产前30~15d围产母牛70头,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头牛,间隔15d,采用不同剂量免疫,定期采集初乳和犊牛血清,采用已建立的牛支原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初乳乳清和犊牛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统计分析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使用自主研发牛支原体灭活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免疫怀孕母牛无红肿、发热等症状,是安全可靠的;用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怀孕母牛,初乳乳清抗体中牛支原体Ig G抗体水平在奶牛分娩后3h达到一个峰值,随着奶牛产后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呈逐步下降,在奶牛产后96h,抗体值均在0.3以下;A组的抗体最低,B组、C组、D组抗体均低于E组和F组;E组和F组抗体滴度较高,两者无差异。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母牛所产犊牛哺食初乳后,犊牛血清中牛支原体Ig G抗体在犊牛出生后24h达到最高,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抗体滴度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在A组、B组和C组抗体呈现层次不齐的状况,D组抗体水平高于A组、B组、C组,低于E组和F组;E组和F组抗体水平较高,且维持时间较长。研究结果为牛支原体疫苗的免疫程序制定提供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接种不同月龄肉犊牛后的免疫效果,对2月龄、3月龄犊牛进行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疫接种实验,监测免疫抗体消长情况。实验结果显示:2月龄犊牛首次免疫后第20天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中和抗体可达较高水平(平均抗体滴度分别达5.80和9.37);二免后第30天时中和抗体达到峰值(平均抗体滴度分别达8.20和11.50);3月龄犊牛首次免疫后第20天时,IBRV和BVDV中和抗体水平均较高(平均抗体滴度分别达5.91和6.80),二免后第30天时平均中和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值(平均抗体滴度分别达7.20和11.80);随时间推移抗体滴度逐步下降,到二免后第210天时,80%牛只的IBRV中和抗体滴度不低于5.5,所有牛只的BVDV中和抗体滴度不低于7.0。实验结果表明:该疫苗两次免疫后肉牛体内BVDV、IBRV中和抗体免疫保护期可达210 d以...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和血中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抗体检测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给妊娠后期奶牛免疫,使之产生抗这两种病原的抗体,定期采血和乳,分别用试管凝集反应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抗体,并比较血和乳中抗体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说明:奶牛在未免疫情况下,只在初乳中才能检出抗体;在人工免疫情况下,在初乳和近2个月的常乳中均可检测到抗体,但乳中抗体比血中抗体低2个滴度左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组成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采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荷斯坦牛(29头)与娟姗牛(23头)乳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组成,同时收集其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娟姗牛乳中的月桂酸(C12:0)、中链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而荷斯坦牛乳中油酸(C18:1,cis-9)、长链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荷斯坦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娟姗牛乳蛋白率则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泌乳中期乳中油酸(C18: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期及泌乳后期(P0.05),泌乳后期乳中肉豆蔻油酸(C14: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中期(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及测定日泌乳性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应用ELISA法测定免疫牛乳中乳铁蛋白的水平,探讨除特异性抗体外,免疫乳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机制。结果表明,与非免疫牛比较,免疫牛的初乳中乳铁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提示特异性疫苗的接种对宿主合成乳铁蛋白等抗感染物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Fc-Si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并验证IgGFcRn在奶牛乳腺发生局部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由IgGFcRn介导无乳链球菌保护性表面抗原蛋白(Sip)的融合蛋白Fc-Sip,并与佐剂混合制成Fc-Sip亚单位疫苗。选取干奶前15 d的奶牛进行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检测,选取120头CMT(++)以上的奶牛进行分组免疫。通过免疫前后的细菌分离试验、牛奶体细胞数测定、免疫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来评价该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乳样细菌分菌率为86.6%,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为46.6%;免疫后乳样分菌率降至40%,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降至13.3%,表明Fc-Sip亚单位疫苗不但可以治疗无乳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还可以抑制其它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侵入。首次免疫后60 d,免疫组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1∶4 096,对照组奶牛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512。首次免疫后90 d,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实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范围在0.17×10~5个/mL~3.91×10~5个/mL,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的范围在4.05×10~5个/mL~7.27×10~5个/mL。免疫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的升高及免疫后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减少,表明该亚单位疫苗促进了奶牛体液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的发生,也证明该亚单位疫苗具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作用。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泌乳阶段牦牛乳中几种矿物质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麦洼牦牛初乳、常乳和干乳中几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麦洼牦牛乳中Na和P的含量与一般牛乳接近,Ca的含量高于一般牛乳,而K和Mg的含量则低于一般牛乳。这些矿物质含量随泌乳阶段有一定变化。初乳(尤其是分娩当天的乳)中K、Na、Ca、P、Mg含量高于常乳,反映了初乳期乳的分泌特点。此外,干乳期乳中Ca、Mg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常乳。  相似文献   

11.
用实验室配制的口蹄疫油佐剂和leo佐剂A型弱毒灭活疫苗各免疫6月龄健康敏感牛(乳鼠中和抗体滴度小于1:4)5头,免疫后每月采血一次,分离血清;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的方法,通过乳鼠中和试验检测免疫牛血清中的口蹄疫A型中和抗体的产生与消长情况,用karber法计算中和效价,绘制动态曲线图。结果显示,口蹄疫弱毒灭活疫苗免疫牛,可以产生高滴度的血清中和抗体,免疫牛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均在免疫后1个月左右达到高峰。油佐剂疫苗免疫的牛,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比较高,但下降比较迅速;leo佐剂疫苗免疫的牛,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比较低,但下降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牦牛衣原体灭活疫苗在牦牛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本试验在青海省两个示范县贵南和海晏分别选择2个规模养殖户,筛选成年牦牛120头(40头未孕牛、80头怀孕牛)、犊牛各40头进行免疫试验。试验牛群于免疫后第7天、21、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天采血后分离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免疫后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免疫后第21天的抗体效价成年牛高于1:256,犊牛高于1:1024;免疫后90d内,抗体水平处于上升状态。免疫后第4~8个月抗体水平保持平稳时,第8个月,抗体水平开始下降,但仍成年牛和犊牛抗体滴度仍保持在1:256的效价。由此可见,该疫苗免疫牦牛后免疫抗体产生早、效价高、持续期长,效果明显,对牦牛衣原体病可达到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牛轮状病毒(BRV)基因重组二价减毒疫苗(LLR-85和R191株)对怀孕母牛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RV LLR-85(G10)和R191(G6)株等比例混合后进行乳化,肌肉途径接种怀孕7个~8个月的母牛.采用间接ELISA和病毒中和(VN)试验对接种牛血清抗BRV的IgG、IgA以及VN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接种2周后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可以使原有的抗体滴度升高4倍~32倍,高滴度抗体可持续约2个月,接种母牛均未发生流产等副反应.犊牛通过饲喂初乳,可以在出生后1d内获得最高水平的血清和肠道粘膜抗体.结果表明,BRV基因重组二价减毒疫苗对孕牛不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且其高滴度抗体可以通过初乳使新生犊牛获得有效的被动免疫.这些研究结果为该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初乳的营养价值与利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通常把母畜分娩后 4~ 7d以内的乳汁叫做初乳。初乳具有特殊的化学组成及生物学特性 ,所含营养成分与常乳区别很大。1 初乳的营养价值初乳所含营养物质极为丰富 ,其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 1 5~ 2倍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牛的初乳中含蛋白质达 1 7 5%,  相似文献   

15.
乳铁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乳铁蛋白的来源与分布乳铁蛋白 (Lactoferrin ,简称LF)是一种铁结合性糖蛋白 ,1 960年首先由Groves从牛乳中分离获得。各种哺乳动物都能产生LF ,但其浓度因物种而异。人乳中含量特别丰富 ,初乳中高达 7g L ,常乳中为 1g L。在缺铁母体中LF浓度正常 ,而在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母体中 ,LF浓度降低。牛乳中LF含量要比人少得多 ,初乳中为 1g L ,随着泌乳的进行 ,浓度迅速下降。山羊、马、猪、小鼠和天竺鼠乳中LF的浓度也很低 ,如猪的变化范围是1 2g L(初乳 )~ 0 3g L(常乳 )。LF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 …  相似文献   

16.
对德昌水牛、广西水牛×尼里拉菲水牛F1代乳生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德昌水牛及F1代乳中蛋白质、乳脂含量和pH较高;SDS-PAGE分析显示德昌水牛及F1代乳蛋白中乳清蛋白比例高,而酪蛋白相对含量低于普通牛乳;德昌水牛乳中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杂交水牛和普通牛。  相似文献   

17.
在108群衣阿华州猪的血清样品中进行了一次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抗体的血清学调查.1220头猪中,139头(11.33%)有1:4或更高的抗体滴度.IBR病毒经静脉和鼻内接种到猪,产生无症状感染.IBR病毒通过脑内接种到猪,则出现运动失调,感觉过敏,高温和厌食.通过生殖道和脑内接种途径给毒的猪中有2头可看到脓性阴道和包皮脱出.出现有意义的抗体,但未分离到病毒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对2014年-2016年采集于11个牧区半牧区省份的9 668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的个体平均阳性率为52.77%,群体阳性率连续3年均在80%以上,说明感染现象较为普遍。乳用牛的感染情况较肉用牛和乳肉兼用牛严重。同时,发现生产实际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与牛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情况普遍。此次摸底调查掌握了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防控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通辽地区饲养的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以及呼伦贝尔地区饲养的荷斯坦牛和三河牛中分别选取泌乳初、盛、中和后期各10头,共计40头,并年分4次采集乳样,即枯草、返青、盛草和枯草前期。每个品种重复数分别为160头。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乳样和日粮中脂肪酸组成。探讨日粮与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内在关系,并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品种对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荷斯坦牛乳中SCFA和MCFA组成明显高于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P<0.05),但通辽荷斯坦牛与呼伦贝尔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与三河牛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乳中C14:1、C16:1、C18:2、γ-C18:3、α-C18:3等USFA组成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而西门塔尔牛与三河牛、通辽荷斯坦牛与呼伦贝尔荷斯坦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③乳中ω-6PUFA和ω-3PUFA组成的变化与USFA组成的变化完全一致,ω-6PUFA/ω-3PUFA比值由低到高分别为:西门塔尔牛(7.26:1)<三河牛(9.32:1)<通辽荷斯坦牛(10.19:1)<呼伦贝尔荷斯坦牛(11.42:1)(P<0.05);④乳中CLA组成的变化也与USFA组成的变化完全一致,即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乳中CLA含量比荷斯坦牛分别高出了116.0%和119.7%(P<0.05);⑤从乳中脂肪酸对乳风味的贡献看,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乳汁更优于荷斯坦牛的乳汁(P<0.05);⑥从牛瘤胃微生物对日粮USFA的摄入及其生物氢化的差异看,荷斯坦牛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P<0.05)。总之,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乳中SFA、USFA和PUFA的营养价值和由其而产生的乳风味明显优于荷斯坦牛(P<0.05)。  相似文献   

20.
乳铁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乳铁蛋白的产生与分布乳铁蛋白(Lactoferrin,简称LF)是一种铁结合性糖蛋白,1960年首先由Groves从牛乳中分离获得。各种哺乳动物都能产生LF,但其浓度因物种而异。人乳中含量特别丰富,初乳中高达7 g/L,常乳中为 1 g/L。在缺铁母体中LF浓度正常,而在蛋白营养不良的母体中,LF浓度降低。牛乳中LF含量要少得多,初乳中为1 g/L,随着泌乳的进行,浓度迅速下降。山羊、马、猪、小鼠和天竺鼠乳中LF的浓度也很低,如猪的变化范围是1.2 g/L(初乳)~0.3 g/L(常乳)。LF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它不仅合成于乳腺,在浸润粘膜表面的多数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