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抗杂3号棉花密度与肥料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处理间棉花产量无明显差异,但产量与栽培密度达极显著差异,且以每667m2密度为2 150株的处理产量最高,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超过氮肥.在农艺性状表现上,株果枝数、株果节数、每株铃数和结铃率均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试验于1984—1986年在湖南常德县进行,获得亩产皮棉113.8公斤优化方案,其理想株型的成铃模式为:密度4000株/亩;单株成铃率27%,单株成铃数16.35个;单株果节数60.6个,总果节24.24万个/亩;单铃重4.34克,衣分38~39%;亩铃数6.54万个。研究发现,栽培条件对棉株群体与个体成铃率和成铃数有明显影响,其中以密度效应最显著,氮素次之,磷、钾肥和花铃肥施氨比亦有一定影响,且各因素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作。  相似文献   

3.
麦后直播短季棉主要农艺措施的优化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密度、追肥、化控和单株留果枝数五因素配合对麦后直播短季棉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五因素及其配合对产量和霜前花率有明显的效应。获得亩产皮棉80kg左右的最优组合是6月2~6日播种,密度8000~9000株亩,亩追尿素20~25kg,单株留果枝6~7个,亩施缩节胺35~4g。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甲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各处理棉花的株高和叶枝数呈递减的变化规律,第一果枝节何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移栽密度下,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匕升的变化规律。在洞庭湖棉区,1212~1516株/667m^2为壤佳的种植密度,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籽棉和皮棉产量,从而最终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育特性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苏棉6号,泗棉3号,中棉12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与各自对照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棉苗生长快,植株较高,果枝较长,叶片大,营养生长较量;果枝数和果节数多,现蕾强度低。  相似文献   

6.
棉花高密度矮化栽培高产优质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矮化的前提下,根据产站指标,利用缩节安分棉花生育期问进行2~5次化调,棉株叶门变绿、变厚,株则紧凑,迎风透光条件改善,协调棉株营养牛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则消密度栽培,收获株数南疆为13.5~18万株/hm2,北疆18~24万株/hm2,采用大群体以密取胜来提高难产。小个体,减少单株结铃数,每株保铃6个左右,使这部分棉铃均着生在1~6果技第一铃位上,来提高棉纤维品质;根据产且指标对肥料的需要,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具。中产皮棉即叶达到1500kg/hm2。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陆地棉组合百棉1号×TM-1和百棉1号×中棉所12的杂交F2代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个组合中,株高、总果节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总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总果枝数可通过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主茎节间长度可通过单株铃数或株高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经回归分析,不同组合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均对皮棉产量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茎节间长度、总果节数和总果枝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影响因不同组合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肥水平对杂交棉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杂交棉施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纯氮量的增加,其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枝台数、果枝长度、果节数和单株结铃数逐渐增加,第1~3果节及叶枝成铃数增多。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与不同氮肥水平呈正相关,在新疆地区追施纯氮达到396.99-433.08kg/hm^2,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密度、施氮水平对苏棉9生育的影响主要有:株高、果枝台数、主茎果枝节间距等随密度、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果节位数随密度的下降或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株结铃数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棉铃的分布以中、下部和内围铃为主;苏棉9号在栽培中应注意密植,控制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及果枝果节与成铃的关系,研究南疆早中熟棉花品种果枝数、果节数选择指数,为棉花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品种对比试验方法,收集比较新疆不同遗传背景的182个品种(系),测试不同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成铃数等性状,分析南疆棉区气候条件下果枝、果节构成及果枝果节与成铃关系。【结果】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的果枝数为4.6~10台, 果节数为7.6~21个,结铃数为5.4~12.2个,内围铃∶外围铃=3∶1;不同品种的果节数和单株结铃,随着果枝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果枝数与果节数、结铃数、内围铃数、上部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结铃数、内围铃、外围铃、下部铃及中部铃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结论】在南疆气候条件下,应选择果枝数为8~10台果枝、果节量为18~20个的棉花品种,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南疆有限的热量、积温条件,形成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杂交棉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湘杂棉8号为材料,2008~2010年在湖南常德研究了不同密度下杂交棉生育期的差异、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方面,现蕾前无差异,现蕾后各生育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推迟但差异不大;农艺性状变化总体上符合随着密度的增加第一果枝节位、株高增高,而果枝数、果节数和单株成铃数减少的规律;从单位面积产量构...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各处理棉花的株高和叶枝数呈递减的变化规律,第一果枝节位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移栽密度下,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上升的变化规律。在洞庭湖棉区,1 212~1 516株/667m2为最佳的种植密度,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籽棉和皮棉产量,从而最终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豫薯8号产量与密度、栽期及施氮、磷、钾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豫薯8号优化栽培的农艺措施模型,通过微机模拟寻优,筛选出在该试验条件下,亩产3000~5000kg水平最优化栽培措施区间为:密度3264~3849株/亩,栽期5月23~26日,亩施N4.7~5.3kg、P2O53.1~3.6kg、K2O2.1~2.5kg。  相似文献   

14.
杨桂臻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85-86,213
对5个密度的裸苗移栽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株高的增长趋势趋于一致,果枝的果节数呈现中部多、下部和上部少,单株现蕾、结铃,落蕾、落铃数具有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裸苗移栽棉适宜密度应在0.7万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统计分析棉花不同种植密度下各生育期的果枝数、果节数、蕾铃数、脱落率和烂铃率,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采收时期的铃重、衣分以及皮棉产量进行了对比,综合判定适合鲁西北地区的棉花适宜种植密度为(6.0~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鲁西南麦套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种植密度是棉花群体形成的基础,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皆有重要影响。为探明鲁西南麦棉套作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于2009年在山东省嘉祥县设计3.0、4.0.5.0.6.0.7.0株/m2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套作棉花果枝数、果节数、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棉花单株果枝数、果节数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皆有显著影响,密度在4.0株/m2时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经济系数合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可作为麦套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以中早熟棉花品种衡棉4号为试验材料,在等行距0.8 m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密度水平(3.75万、5.25万和6.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下,棉花成铃纵向均以中下部1~10节果枝为主体,横向均以1~2节果节为主体。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棉4号第1果枝着生位置增高,果枝上冲,株型变得紧凑,结铃也趋于集中。其中,1~5节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而6~10节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呈降低趋势,11节及以上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1~2节果节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的比例逐渐增大,而3~4节果节和5节及以上果节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逐渐降低;从成铃时间上看,伏前桃和伏桃成铃数逐渐增多。当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衡棉4号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均最高,分别达到了3310.61 kg/hm2、1271.90 kg/hm2和94.94%。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沟埂工程及地面覆盖物对棉花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沟埂工程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0~50cm上层的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提高2%~5%左右;对棉花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呈正效应,果枝数、现蕾数、有效铃数均比对照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百铃重增加0.05kg,667m ̄2增产皮棉7.9kg,增产率为15.02%;叶片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叶片总含水量与0~15cm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束缚水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比叶重明显增加,叶组织电导率低于对照。地面覆盖物对保持土壤水分有一定效应,保水剂处理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兴化市于1987年引进苏棉1号进行试验示范种植.1989年将苏棉1号确定为兴化市抗病棉推广品种,已累计推广26万亩,占抗病棉面积的82%.4年来种植苏棉1号百亩丰产方11个,累计面积1320亩,平均亩产101kg.1991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昌荣镇瞿沈村9组105亩丰产方(均为大麦后棉)仍然获得107.3kg/亩的好收成.经几年试验示范,形成了苏棉1号亩产100kg栽培模式.苏棉1号亩产皮棉100kg产量结构为:密度3200~3400株,单株成铃19~21个,亩总铃6.8~7万个,单铃重4~4.2g,衣分36~37%.主要栽培技术路线是:培育大壮苗,深沟高垄,增加密度,早促早发,防病治虫.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8万5.4万株/hm2)对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5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的全生育期会略缩短,株高先降低然后略增高,单株干物重、总果节数和单株果枝台数均减少,而单位面积总干物重却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大,棉株成铃向上部、向内围集中,而且单株成铃数明显减少,铃重、单位面积总铃数和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霜前花率则呈上升的趋势;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6万株/hm2,此时籽棉产量最高,达4292.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