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辽棉15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1984年从辽1038品系中选择特早熟多铃变异株,经人工病圃多年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早熟、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经病圃鉴定,枯萎病指数051%,黄萎病指数745%,黄萎病的抗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  相似文献   

2.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核不育两用系统抗A1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9年和1990年对抗病棉苏棉3号进行自交选育自交系的过程中,做了自交一代、二代的群体抗性观察。 设计和方法 1989年为自交一代和自交株上的自然授粉种,1990年为自交二代种、自交一代株上的自然授粉种和大田自然授粉种。两年均以泗棉2号作感病对照。1989年试验设置在自然病圃中(1988年为人工病圃),1990年为人工病圃。两年试验均在苗床期和大田期考查枯萎病发病情况。苗床期两年均为每处理播种2行,互比法顺序排列,6次重复。  相似文献   

4.
新洋48是1978年以86-1作母本,鲁棉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79年在枯萎病圃上种植第一代,选出结铃性强、吐絮好、抗病的单株,接着在温室内对单株进行加代并观察其性状,根据育种要求选择单株13株,1980年春分行种植,其中48和44的二行产量最高,在48行里选出株型相似的单株193株,经室内考种,决选出81株混合种植,进行性状鉴定和产量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选育经过苏棉6号原系号为盐1015,是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其选育经过是:1983年以河北省棉花育种合作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材料冀合24-1为母本,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从美国引进的优质材料AC241(编号82-20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83年冬到海南岛加代,1984年种植杂种圃,编号联选12,同时进行病圃鉴定.1985年继续种杂种圃,编号0073.1985年秋从0073中选择早熟、丰产、抗病的单株,1986年种入株行圃,编号1169,进行比较鉴定.1987年继续种植株行比较,编号1015.1988年升入本所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较对照种盐棉48增产  相似文献   

6.
1984年从人工病圃中选择自然变异株,经过多年连续定向筛选,于1993年育成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辽宁省内外试验示范结果证明,该品种早熟性好,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比目前推广短季棉品种增产10%~20%,纤维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泛。  相似文献   

7.
长绒棉抗病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长绒棉抗病材料选育的技术路线,并在长绒棉抗病材料选育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发现:利用枯萎病病圃,对海陆杂交后代进行回交和复合杂交,在病圃中连续选择,经过几年的选育能够出现稳定的、抗病的长绒棉单株。然后通过病圃、重病田进行株行鉴定及品比试验筛选一批性状基本稳定的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8.
亚麻品种抗枯萎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自然重病田、客土病圃和人工接菌病圃同步进行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对近200个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品种(系)和常用品种资源的抗枯萎病(Fusariumwilt)性进行了鉴定。从全国亚麻区试的31个品种(系)中筛选出8个高抗、丰产良种(系);从国内育种单位选育的97个新品系和53个常用品种资源中筛选出61个高抗品种(系)。其中有的已在河北、山西等省大面积推广,如7544(陇亚7号)、7669(天亚5号)、753(定亚17号)等1991年推广面积已达112.96万亩,相当总种植面积的41.86%。研究表明 ,笔者提出的在感病对照品种的成株萎蔫率达50%以上条件下,以参试品种的成株萎蔫降低率为指标,评价亚麻品种抗枯萎病级别的方法是可靠的,适用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丹粳11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育成。该品种是1994年秋在水稻品种丹粳3号繁种田中选择的一株优良变异株,1995年编入水田株系圃13区,秋季小区整体表现较好,但略有分离,从中选取3个不同类型单株,1996年编入株系圃74~76号小区,秋季从75号区选5个单株,1997年编人株系76~80号小区,从77号、79号小区各选2个单株,编入1998年株系75~78小区,株系圃77号小区,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萎病抑菌土生物抑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对种植抗病棉抗病棉花品种连作10年和5年枯萎病圃土样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作10年以上枯萎病圃田间抑菌效果50.99%,连作5年枯萎病圃 抑菌效果17.18%。上述结果证明了枯萎病圃衰退的主要病因是棉花枯萎病菌抑菌土的产生和存在。另外,抑菌土经高压灭菌后抑菌效果完全消失,这一现象说明是生物因子的抑菌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棉花种质资源抗枯、黄萎病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有效途径,种质资源鉴定,筛选抗源是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前提。 我们于1972-1978年在新乡王屯重病田对204份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枯萎病鉴定(自然病圃法);1986—1988年在北京本所温室对1007份材料进行苗期抗枯萎病鉴定(纸钵菌土法);1983-1988年在北京本所黄萎病圃对2072份材料进行成株期抗黄萎病鉴定(人工病圃法):1984-1985年在北京本所温室对394份陆地棉进行苗期抗黄萎病鉴定(纸钵撕底蘸根法)。通过对3677份(次)材料的鉴定,初步明确了我国棉花种质资源对枯、  相似文献   

12.
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棉新品种──苏棉9号郭长佐,黄志勇,费跃(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224000)苏棉9号(原新洋396)系本站于1985年以泗棉2号与中棉所12进行杂交,其后代在枯萎病自然和人工病圃上进行多年连续选择育成的。1992~1993年参加江苏省...  相似文献   

13.
泗阳县良种场1981年改进油菜复壮方法,承担供应淮油6号原原种的任务,保证了淮阴地区60万亩油菜原种更新.套袋提纯方法单株套袋→株行套袋→株系套袋→原种圃(隔离混系繁殖)→大田1.单株套袋:在原种圃内选择优良单株200株,于开花前用纱布袋套上(可改为只套主轴,这样省工省本,对周围油菜影响小),直至开花结束取下.成熟后,只收主轴,分别脱粒保存.经考种后,当选的下年播种株行圃.  相似文献   

14.
“通豆 3号”(原系号为“NT0 2”)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 1993年从“通豆 1号”中选出变异株 ,1994~ 1995年采用综合选育法选择优良单株 ,1996年进入株行圃 ,并暂定名为NT0 2 ,1997年进入鉴定圃 ,1999年进行多点鉴定 ,2 0 0 0~ 2 0 0 1  相似文献   

15.
苏棉19号是1989年利用苏棉3号作母本,本站品系87-405作父本配组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在枯萎病重病圃中经多代连续单株选择于1996年育成的优质、丰产、抗病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皖麦19育种家种子生产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皖麦19典型特征选择单株,建立株行圃、株系圃和原种圃,并提出相应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选择镰刀菌用驹田或植选1号培养基,在米饭培养基上划分镰刀菌种群,用试管法或盆栽作致病性测定,以检测土壤中棉花枯萎病致病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主要在奶油色、淡青莲及深紫色菌群中,分别占21.2%,11.5%,4.5%。陕西杨陵(1985)棉枯萎病病圃(发病株率85%以上),播种前10公分土层内每克干土含菌量为2236~2576个菌落。使用这一定量检测程序比单独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提高了精确度,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京柽麻收种晚,产种量低的缺点,进行了以早熟、产种量高为目标的新品种选育研究.经过多年的系统选种和近年的品比区试,选出了早熟1号柽麻.一、选育经过1970年秋季开始,采用系统选种的方法,在大田中按株矮、茎秆细、分枝部位低而紧凑、种子成熟期早的标准选取240株,经考种入选42株.次年种入株行圃,发现同一株上的种子,其后代在植株高矮、茎秆粗细、叶片大小、结荚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年再按原标准选留部分单株.1972年在株行圃中以20号单株的后代变异较小.1973年与南京柽麻比较,成熟期提早22天,当时暂定名为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一直是克州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种植2万余公顷。我站于2005年提出对新冬22号进行三圃提纯(穗行圃、穗系圃、原种圃)、二级供种(县、乡)、二代冬小麦(大田冬小麦代数不高于2代)进大田的目标,历时5年,已建立新冬22号穗行圃0.7公顷,原种圃2.5公顷,种子田564公顷,  相似文献   

20.
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strodia Antifargal Protein,GAFP)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彩色棉品种新彩棉1号和新彩棉3号,转化后代经卡那霉素初筛、分子检测、农艺性状选择,培育出16个转基因新品系,对其在人工病圃进行田间黄、枯萎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转基因品系中LBS007、ZB5020等5个品系既抗黄萎病又抗枯萎病,为兼抗类型;其余11个品系均为抗黄萎病耐枯萎病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