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棉14号(原名徐州203)是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以苏棉5号/徐141//中棉所19为组合新近培育的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该品种1989年单交,1990年复交,经南繁加代,扩大群体,通过单株初选、复选、决选,于1993年育成,1999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产量表现苏棉14号1995~1996年参加徐州市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泗棉3号原种增产20.0%。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96.12kg,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5.3…  相似文献   

2.
晋棉12号高产优质抗病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棉12号经1991~1992年省抗病区试多点鉴定,平均霜前皮棉亩产73.69kg,比对照中棉12号增产22.4%;经1992~1993年2年生产示范多点试验,平均霜前皮棉亩产59.98kg,比对照增产15.5%,是一个高产优质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经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参数良好,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1993-1995年的病圃鉴定和田间试验,敦棉2号的枯萎病指数0.54-12.75,与中棉所16号属同一抗性水平,生育期136d霜前花率98.9%,比新陆早1号晚熟2d,比中棉所16号早9d;皮棉产量1666.5kg/hm^2,的陆草1号增产45.6%,经中棉所16号增产8.9%;铃重6.4g,纤维长度28.4mm,,衣分39.6%,比强度20.5g/Tex,迈克隆值4.3.  相似文献   

4.
刘水东  徐纪嘉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22-322,324
苏棉10号经1992~1993年江苏省抗枯萎病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2a平均皮棉产量为1120kg/ha,名列首位,比对照品种盐棉48增产18.27%。199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630kg/ha,比对照品种盐棉48、泗棉3号分别增产22.40%和8.20%。经稳定性分析,苏棉10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常抗棉在棉花黄萎病人工病圃中,1994年为耐病品种,1992、1997年均为抗病品种;棉花黄萎病重发生区,常抗棉病指75,低于对照苏棉8号8936%;籽棉产量损失上,常抗棉为669%,而苏棉8号高达6594%。重病田,常抗棉的皮棉产量为9533kg/亩,是苏棉8号的139倍。常抗棉是通过减轻病害损失,达到增产目的的。  相似文献   

6.
芝麻新品种豫芝1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芝11号在1994~1998年5年试验中,平均亩产67.21kg,比对照豫芝4号(平均亩产62.27kg)增产7.93%,其稳产性优于豫芝4号;高抗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籽粒纯白,含油量56.66%。  相似文献   

7.
甸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与高抗黄萎新种质豫206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棉花黄萎病原菌,致病机理以及气候与黄萎病发生关系等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豫2067黄萎病病情指数8.4(高抗级),枯萎病病情指数3.2;霜前皮棉产量72.8kg/亩,比中棉12增产14.6%,达显著水平;2.5%跨长28.9mm,比强度21.5g/tex,麦克隆值4.5.  相似文献   

8.
皖棉87比2于1989~1990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籽、皮棉产量为对照泗棉2号的98.66%和100.75%。在沿江表现突出,霜前籽、皮棉产量为对照泗棉2号的102.51%和104.82%,籽、皮棉产量为对照泗棉2号的101.28%和103.55%。纤维品质:2.5%跨长29.7~30.92mm,比强度19.65~21.15g/特克斯,麦克隆值3.7~4.1。1989年经中棉所人工病圃鉴定,枯萎病指80.90,黄萎病指24.80。自1990年开始原种生产和良种繁育,并在怀宁、安庆、铜陵、东亚等县(市)试种示范,深受棉农欢迎。  相似文献   

9.
豌豆新品系87505 是以75131作母本、8031 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1993~1995 年的定西地区豌豆新品种(系)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1 3845 kg/hm 2,比对照品种绿豌豆增产334% ,居6 个参试品种(系)之首;在全区6 个点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1675 kg/hm 2,比对照品种绿豌豆增产104% 。该品系平均株高586 cm ,生育期91 d;白花、白粒,千粒重224 g;抗旱、抗根腐病,适宜在年降水量350~450 m m 、海拔1 800~2 300 m 的半干旱坡地、梯田地、川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棉花黄萎病原菌,致病机理以及气候与黄萎病发生关系等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豫2067黄萎病病情指数8.4(高抗级),枯萎病病情指数3.2(高抗级);霜前皮棉产量72.8kg/亩,比中棉12增产14.6%,达显著水平;2.5%跨长28.9mm,比强度21.5g/tex,麦克隆值4.5。  相似文献   

11.
以三 因子二 次正交旋 转组合设 计,得 到苏 棉1 5 号 皮棉 亩产 100 kg 以 上的 优化 组 合为:移栽密 度2 496 ~3 245 株/ 亩,亩 施纯氮17 01 ~2110 kg ,并 亩用498 ~809g 缩节 安进行化 控。  相似文献   

12.
鲁粳94-16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以黄金晴为母本。中丹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参加2年山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9kg,比对照京引119增产11.89%,居10个参试品种第3位。2年生产示范,一般亩产550 ̄600kg,最高达667.2kg,比对照京引119增产16.8 ̄24.6%,通过了省区试,1997年种植面积约28000余亩。  相似文献   

13.
苏棉12号(原太193)由江苏太仓市棉花原种场选育而成。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水平苏棉12号1993年引进我市试种,1993~1995年3年平均亩产皮棉97.84kg,比泗棉三号增产13.3%。1994~1995年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试,平均皮棉产量95.13kg,比泗棉三号增3.7%。达权显著水准。2主要特征特性苏棉12属中熟陆地棉品种,全生育期138d左右,霜前花率87.52%。出苗健壮而整齐,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果节较短,叶色深。茎秆较粗,抗倒性好,对高湿、干旱和水渍,有较强的适应性。棉铃较大,单铃重5.1g左右…  相似文献   

14.
晋番茄2号是通过选育抗病亲本、杂交筛选及田间经济性状选择育成。该品种丰产、优质、抗病,植株节间短,果型大,果色大红,果面光滑,不易裂果,抗逆性强,商品性好,一般亩产6000~8000kg。在本所4年的品比试验中,比对照中蔬4号平均增产41.5%,单果重比对照增加65.8g。连续两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产量、产值及综合评价在中晚熟番茄品种组中,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5.
丰产优质小麦——宁麦7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麦7号在1990~1992年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北片)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47.05kg和426.83kg,分别比扬麦5号(CK)增产15.76%和2.12%,在1991~1993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良种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401.20kg和351.53kg,分别比扬麦5号增产4.26%和4.08%,在1992~1993年上江苏淮南片小麦良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389.96  相似文献   

16.
1997~1998年,采用地膜穴播技术,对山西省南部麦区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在晋中地区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南种北用,植株高度普遍降低25cm以上,大多数供试品种穗粒数、千粒重都高于对照。并且初步筛选出了南部优良品种晋麦47号,比对照晋麦51号、晋麦43号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达222%~340%。  相似文献   

17.
鄂抗棉4号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的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结果表明:简化栽培棉单位面积总在铃数,铃重等与常规栽培棉差异不显著,衣分显著低于对照。简化栽培棉皮棉产量为1463.3kg/hm^2,比常规栽培棉增产5.4%,差异不显著;间作早玉米的简化栽培棉为1456.7kg/hm^2,比对照增产4.9%,差异不显著,但多收一季玉米。在单株叶数1-4个范围内,简化栽培棉单株叶枝数与单株成铃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以带有1-2  相似文献   

18.
<正> 中棉20(原名中无268)是中棉所育成的新品种。1990—1991年河南省夏棉品种区试,亩均霜前皮棉47.4公斤,比对照辽棉9号增产13.1%,居第一位。1992年河北省生产试验,比辽九增产18.1%。1993—1994年在大名县推广5.7万亩,平均亩产皮棉58.9公斤,1.2万亩良繁种子田平均亩产皮棉70.2公斤。  相似文献   

19.
采用60cm行距、60cm穴距、每穴两株的等距双株栽培方式,每公顷产皮棉11865kg,比目前大田采用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10386kg增产1479kg,增产率142%,达差异显著水准。株、行距均为50cm的等距单株方式,每公顷产皮棉11277kg,比宽窄行方式增产891kg,增产率为86%,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品比试验表明,适合于陕北丘陵区川地推广的芦笋品种有富兰克林和UC157。平均年产鲜笋分别为330.4和287.5kg/667m^2,比对照玛丽华盛顿增产28.6%和11.9%;适于山地推广的品种有UC157和爱达丽,平均年产鲜笋215.8和194.4kg/667m^2,比对照增产56.5%和4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