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申育林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7):110-110,111
近几年来,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社会造成事后维权艰难,甚至陷入生活贫困的境地。农民工在务工中应当注意签订劳动合同,保留证据,以保障自身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2.
进城农民工政治上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政治意识、政治权利、政治参与等方面。导致进城农民工政治上弱势地位的原因有户籍制度和选举制度不完善,一些具体政策不公平,进城农民工政治参与缺乏组织依托和进城农民工自身因素。为了改变进城农民工政治上的弱势地位,从政府层面来说,应改革户籍制度、完善选举制度;加强政治参与制度建设,拓宽进城农民工参政渠道;转变观念,为进城农民工提供相应政策支持。从社会层面来说,应充分发挥媒介作用,引导社会广泛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为进城农民工提供维护利益和表达诉求的平台。从进城农民工自身角度来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增强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进城务工农民状况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轮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4):272-274,286
2004年春以来,广东省许多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通过对广东进城务工农民状况的调查及分析,论证进城农民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城农民工分布与广东产业结构的密切关系。通过对广东进城农民工职业状况的分析,指出了进城农民工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状况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此产生“结构性民工短缺”。提出进城农民工问题,必须从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来考虑,进城农民工的结构性短缺使职业培训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正>调查了解昆明市新生代农民工务工现状,发现存在私营企业管理不规范,农民工维权意识薄弱、途径单一、信用消费泛滥、政策惠及人群甄别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完善私营企业农民工就业规范、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途径多样化、加强政策制定和监督力度、严格把控农民工的网贷申请条件等措施,以期为当地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在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进城从事非农生产6个月以上,常住地在城市,户籍地在乡村的劳动力,是新时代的产业工人。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0年将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农民工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04,(1):4-5
欢度完春节后,有许多农友仍然会外出打工。但农民工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所受到的待遇歧视,已不能不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广大农民工进城务工既要作好心理准备,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强烈呼吁,各用工单位千万莫把农民工当“劳工”,要真正贯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对农民工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  相似文献   

7.
余勃  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804-6805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向城市移民倾向,整体素质比上一代农民工高,但又低于城市青年,有较强的维权意识,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低层级水平流动为主。政府要加快破除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制度性壁垒,考虑当地收入水平分工种制定农民工资参考标准,引导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迁,监督和帮助改善企业用工环境,建设由政府主导、企业和农民工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8.
杜鹰 《新农业》2012,(9):12
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同时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防止出现把改革成本向农民转嫁的倾向。现在转移一个农民工进城,全国的平均成本是8万元。全国2.5亿农民工,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背景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背景下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城乡统筹为农民工进城提供了条件,农民工进城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相互促进,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又是城乡统筹的应有之义。针对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参保率低、覆盖面小、项目少、转续难、立法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建立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关系转续机制及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制度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秀艳  邓楠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39-141
现实中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等权益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其难点在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结构,企业的社会责任尚未到位,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低,承担不起社会保险和维权费用,农民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是主动维权的内在制约因素等。只有综合解决这些难点,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苏世海  汪泓  刘倩  刘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14-19117
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目前的权益受损状况,结果不容乐观:农民工培训权益总体情况稍差;农民工休息休假权利受损严重;农民工工作环境和健康防护措施不力;农民工获得合法劳动报酬权利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害;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供需缺口较大。结合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农民工在不加入维权组织和加入维权组织2种情况下所获收益的多少以及其作出的战略选择,得出农民工加入维权组织是一种理性行为,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工会组织的强硬名声对于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会起到积极作用。对现有农民工维权组织运作效果进行了分析,表明农民工自己的组织作用一般,而工会组织在农民工维权方面大有可为。农民工维权更倾向于合法方式,为进一步完善工会维权,说明了工会替农民工维权的正当合法性,并提出了工会提高自身强硬名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致力于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的专业网站———中国农民工维权网2006年1月17日正式开通。中国农民工维权网由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主持,网站开设了维权案例、维权人物、法律法规、维权常识、焦点新闻等栏目。网站不仅刊载了国家有关农民工维权的相关法规,收录了专职律师帮助农民工打赢官司的经典案例,还介绍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10名专门从事农民工案件的律师以及援助热线电话,需要帮助的农民工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求得法律援助。中国现有农民工超过1·4亿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农民工维权专业网站的开通,不…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农民工往往会遭遇工作岗位的调换,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许多劳动争议案件。那么,农民工遭遇此类情况该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保障农民工权益,满足进城新市民的住房消费需求,许多地方要求用人单位要给签订合同且工作稳定的农民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但面对大城市的高房价,许多农民工都想回老家购房。这时,他们的公积金就只能在账户里"睡觉"吗?日前,住建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手发布的《关于切实提高住房公  相似文献   

15.
目前,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辛苦一场,到头来拿不到血汗钱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在讨薪过程中不够冷静,不能采取正当的维权途径,甚至失去理智,存在过激行为,则可能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因不能采取正常的维权措施而触犯法律,以致事与愿违。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有理有节地讨回自己的血汗钱呢?——  相似文献   

16.
朱凯 《农村百事通》2008,(12):26-2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使得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其中一大批也因此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安稳的日子。然而,还有许多农民工干着其他人不愿干的活,从事有毒有害的工作。《中国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白皮书》指出,有不少农民工朋友的健康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突出地表现为农民工进城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从2000~2005年,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略有上升,其中进城寻工费用下降,在城务工费用增加;进城途径、性别、学历、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对农民工进城务工费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61-6262
分析了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介绍了构建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路径,指出构建针对农民工的新型社会,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民工保险问题的现实选择,并提出了构建农民工保险制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信阳的双向维权模式,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河南省信阳市总工会主席陈民说。这位老工会主席,8年来致力于信阳212万名外出农民工的维权工作,成功探索出农民工双向维权新模式,为全国农民工维权工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20.
吴雄英 《农家顾问》2007,(12):55-55
全国总工会将重点推进十项维权机制建设,实现对农民工的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全力捍卫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十项维权机制建设是:源头入会机制、双向维权机制、就业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