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市场营销学中,窜货是常见的销售现象。合理的窜货有助于商品的渗透与市场的流通,恶性的窜货会严重影响市场销售秩序。种子企业要对市场的窜货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制订合理的销售政策,建立和规范公平公正的市场营销氛围,避免恶性窜货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串货现象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活动中大行其道,在各行各业中随处可见,许多出色的名牌产品,在满意地完成产品设计,大胆地投放广告从而完成市场开拓后,最终在市场串货的打击下划上句号。同样的情况在种业市场也存在,许多好的品种经不住串货的打击,逐渐退出了市场。  相似文献   

3.
窜货,又叫倒货、冲货,是指经销商进行的把产品跨越生产企业授权销售区域进行销售的市场行为。在传统市场营销学中没有这个概念,但在销售实践中却是让每个业务人员和种子生产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许多人也许还不明白,为什么许多正销售非常红火的产品会在一夜之间无人吆喊、形成滞销甚至于销声匿迹?为什么好卖的产品不赚钱,而赚钱的产品却不好卖?殊不知,窜货即是重要的祸根之一。1窜货的种类窜货现象越来越成为生产企业在做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营销专家也进行了研究;大部分营销管理专家将窜货现象分成三大类进行分析即恶性…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前的农药市场上,"窜货"现象普遍。所谓"窜货",就是经销商钻了厂家的渠道管理制度的空子,通过非正常的渠道取得更便宜的货源,以求获得更大的利润。表面上损害了那些按规矩办事的经销商的利益,实质上降低了经销商对产品乃至企业的忠诚度,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可以避免,但现有阶段实现很难。笔者认为,"窜货"问题是长期不规范市场竞争机制而产生的一种"遗祸"。  相似文献   

5.
目前市场上流行一种说法:"没有窜货的销售是不红火的销售,大量窜货的销售是很危险的销售."意思就是,只有市场不认可的滞销货或死货形不成窜货;只要是市场认同的货就难免出现窜货或大量窜货.一边是市场的客观需求,一边是厂家的三令五申,窜货就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中不断循环.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商业竞争的加剧,假冒产品和窜货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种子行业也不能幸免.  相似文献   

6.
自2000年《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市场化日益成熟,种子市场的放开推动了中国种业快速发展。2017年中国种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分水岭时期[1],伴随着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品种井喷导致价格竞争白热化,窜货乱价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其危害显而易见,令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头疼不已。种子市场窜货乱价行为具有行业特殊性,有产品、消费者、渠道、生产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等众多因素。应对种业窜货乱价行为,考验企业推广运营管理水平和经销商市场管控能力,要以生产企业为主导、经销商密切配合,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加强营销过程监督管控,对窜货乱价行为杀伐果断,才能保障产品推广运营良性发展,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7.
随着种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营销中的窜货现象最使经营者头疼。窜货即产品越区销售,也叫倒货、冲货。它往往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使种业生产公司与经销商关系恶化,从而破坏原有的销售网络,导致最终双方销售额和利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窜货又叫倒货、冲货,是指经销商进行的把产品跨越生产企业授权销售区域进行销售的市场行为.在传统市场营销学中没有这个概念,但在销售实践中却是让每个业务人员和种子生产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许多人也许还不明白,为什么许多正销售非常红火的产品会在一夜之间形成滞销甚至于销声匿迹?为什么好卖的产品不赚钱,而赚钱的产品却不好卖?殊不知,窜货即是重要的罪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1日,商务部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开始实行,其规定没有得到汽车厂家授权许可的企业,将不能在工商注册销售汽车。这是中国汽车产业一个新的拐点,是防止汽车行业窜货危害广大消费者和中国汽车产业、规范汽车市场的举措。《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实施后,非授权汽车销售商将无处藏身,汽车窜货现象自然也会逐渐销声匿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是规范汽车市场的法规,是销售汽车的行业规则。当今种业市场,也需要这样的法规建立新的种业规则,规范受保护植物新品种的销售。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我国的农药市场由于农药行业其特定的传统分销模式以及气候、季节、作物的区域性分散结构性差异,使其分销网络较为复杂化、局部化,营销网络中的各级经销商、办事处等受利益驱动,把所经销的某农药产品跨区域销售,造成价格混乱,价格倒挂,经销商利益受损,对该产品失去信心,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任,这种营销现象就是窜货。窜货给企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搞乱了通路价格体系,使得通路利润大大下降,经销商没  相似文献   

11.
孙巍 《中国种业》2006,(8):18-19
《种子法》实施5年以来,种业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在竞争中出现了大量具有种业特点的无序竞争现象,而其中最令种业市场营销人员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广泛存在的窜货杀价及制假贩假现象。 自2004年8月以来,荆州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优势棉花品种楚杂180F1(鄂杂棉5号F1)的全国市场营销策划及实际操作,使该品种市场份额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在市场营销运作过程中,通过企业自建种子营销防伪物流一体化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了一套在保证产品较高市场占有率下有效遏制窜货杀价及制假贩假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正农资窜货,是几乎所有经历过努力拼搏打市场树品牌的农资人深恶痛绝的事情,但目前农资市场上被电商带起的窜货风,越刮越烈。"无窜货,不电商"的口号确实惊掉了许多人的下巴,这世界到底怎么了?其实,窜货行为,自古有之,是农资行业区域经销模式出现后的必然产物。以前流行于台面之下,现在兴盛于网络之上,到底窜货之路会走向何方?是光明似锦还是农资电商最后的疯狂?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  相似文献   

13.
<正>农资窜货,是几乎所有经历过努力拼搏打市场树品牌的农资人深恶痛绝的事情,但目前农资市场上被电商带起的窜货风,越刮越烈,"无窜货,不电商"的口号确实震惊了许多人,这世界到底怎么了?一、窜货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利益流向何方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听着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市场千变万化,让人难以把握。比如2011年的农副产品市场,对很多菜农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冬”,许多地方像莴苣、黄瓜、西瓜等农产品都成了烂手货,卖不出去,损失惨重。那么,广大农民怎样才能走好市场农业这条路呢?笔者分析各方面的情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是窜货?窜货就是把货物卖给不是与供应商约定的购买者。窜货本无所谓有,亦无所谓无。窜货是在人们采取特定营销模式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买卖行为。这里所说的特定营销模式是指为了推动销售者的积极性达到增大销量的目的,控制产品让销售者在指定区域内垄断销售从而获得超额利润的一种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在销售市场上棋逢对手、遭遇竞品打击,是很多产品不得不面临的现状。但大多数经销商面对该情况时,都采取传统方式应对。比如压价、窜货或直接打擂台做促销等,不仅难以取得明显成绩,还会造成产品利润减少,甚至会在本地市场大量树敌。那么,经销商要如何面对竞品的竞争呢?终端买断法加大投入,买断自己产品的优质终端、竞品的优质终端和未曾关注的潜力终端。实现买断之后,要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打击竞品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五、如何处理窜货问题真正开着车载着货去窜的客户只是一小部分,是一种窜货的下策,有三种窜货是很难控制的:1.如广东江门的A经销商和山东滨州的B经销商在某企业经销商会议中认识并结为朋友,他们之间就会互通产品。2.广东某经销商12月份无所事事,开着货车到海南走一轮,发名片和产品册子。当时,海南的零售终端要该经销商的  相似文献   

18.
<正>看到一个关于讨论窜货的帖子,大家的评论很有意思,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消极面对的,更有主动改变的。笔者虽然之前反对过,但现在是支持窜货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改变,现在已经做不到单方面的信息优势。扁平的信息交流带来的是信息的透明化,所以现在讨论窜货对不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正>许多农资经销商都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特别是基层零售商,更是觉得生意每况愈下,举步维艰。如果还把今天市场的混乱归罪于窜货、赊销等原因是不对的,这些只是表面现象,非根本原因。市场现阶段表现出来的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最后必会淘汰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弱者,从事农资经营的人要有危机感。大户增多近几年农村种植模式最直观的变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人们对农资市场的关注往往集中在对伪劣农资产品的打击上。与此同时,对一些地方的某些执法部门,以"打假"和加强市场管理之名,行创收敛财、假公济私的"执法行为"却少有关注。这种现象对农资市场的破坏力极大,也应列入打假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