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菊花地上部干物质增长过程与有效积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有效积温对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及茎干物质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菊花移栽至大田后,其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及茎干物质增长过程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所描述的曲线;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及茎干物质增长盛期的转捩点(起止点)所对应的有效积温值范围分别是:1248.5~2071.6℃,897.4~1628.9℃,1234.0~1909.3℃。最大瞬时增长速率(Vmax)分别是:0.176 g/(d·℃·株),0.057 g/(d·℃·株),0.1024 g/(d·℃·株)。分别出现在移栽后有效积温达1660.1℃,1263.2℃,1571.7℃之时。  相似文献   

2.
播期对河套地区玉米干物质积累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玉米干物质重量随生理日数、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生长变化的生长模型,确定玉米干物质重量随其增长变化的关键点,为玉米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建立21个生长模型(Logistic方程均通过0.01的极显著检验),将玉米干物质重量随生理日数、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生长的时段分为三阶段,即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当活动积温为1449.7℃·d时,开始进入快增期,到1733.7℃·d时,增长速度最快,达2008.5℃·d时,开始进入缓增期,终止点的活动积温为2717.3℃·d;当有效积温为761.4℃·d时,开始进入快增期,到912.0℃·d时,增长速度最快,达1068.6℃·d时,开始进入缓增期,终止点的有效活动积温为1447.3℃·d。以各阶段积温界限值作为判断水肥管理的依据,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施肥水平下旱地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花生荚果重量和体积增长过程呈“慢—快—慢”变化,可拟合成Logistic方程,荚果重量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43~48d,最大增长速率为0.3791~0.5947g/株·d;荚果体积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36~39d,最大增长速率为0.8487~1.6684cm3/株·d。荚果重量和体积快速增长期持续20~30d。随施肥量的增加,荚果重量和体积最大增长日出现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2003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农场以晚季稻汕优63(三系杂交稻)、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为材料,研究了3种晚季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似,干物质积累量间亦无显著差异。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在黄熟期最高,依次达到2074.13 g/m2、1976.10 g/m2和1924.14 g/m2,完熟期时依次降低到1926.38 g/m2、1933.80 g/m2和1842.30 g/m2,完熟过程中损耗的干物质分别占其干物质积累量的7.12%、2.63%和4.25%,这与呼吸消耗增强,稻株自然衰老有关。汕优63和IR64的群体生长率均以孕穗初期最大,分别为52.13 g/(m2·d)和44.26 g/(m2·d),两优2186的CGR以齐穗期最大(45.15 g/),3种水稻各生育期CGR的大小依次为:孕穗初期(齐穗期)>灌浆期>黄熟期>分蘖盛期>分蘖初期。3种水稻的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均以籽粒的最大,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分配在籽粒中的比例分别为47.94%,41.14% 和45.69%。灌浆过程中,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总干物质的表观转化率依次为46.87%、24.98%和34.41%。汕优63(三系杂交稻)在物质转化和分配方面比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 (常规稻)更优。采用三次曲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3种水稻产量形成过程干物质积累变化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三次曲线模型拟合的精度均比Logistic模型高,R2均大于0.99。  相似文献   

5.
北疆麦田非传统套种新玉9号高产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套种新玉9号密度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产量一密度方程呈抛物线型,经济系数一密度方程呈指数下降型。(2)密度为8.25×10~4株/hm~2的群体经济产量最高为8745.41kg/hm~2,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5782.25kg/hm~2。平均干物质生产率为125.87kg/hm~2·d,收获穗数8.25×10~4稳/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267.68g,经济系数0.466 3。吐丝期叶面积系数最大值为3.97,成熟时1.01,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前慢,中快,后衰缓。全生育期总光合势(LAD)224.04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5.76g/m~2·d为最佳产量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性状对密度与行距差异的响应机制,促进棉花品种推广与种植技术革新。以‘中棉所641’为试验材料,采用76 cm等行(SP)与(66 cm+10 cm)宽窄行(DP)种植模式,设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Ⅰ:低密度12万株/hm2;Ⅱ:中密度18万株/hm2;Ⅲ:高密度24万株/hm2。应用Logisitic曲线方程,进行数据分析。SPⅡ处理棉花?T(生物量快速积累持续期)在2020、2021年分别为54.7 d和55.6 d。其2020、2021年营养器官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为33.3天和38天,最大积累速率均为1.13 g/(株·d),高于其他处理。2020、2021年生殖器官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为35.26 d、25.79 d,最大积累速率均为1.05 g/(株·d)。2 a试验数据均显示,SPⅡ处理棉花花前、花后单株干物质转化量最高。2020、2021年SPⅡ处理籽棉产量分别为5359.48、5151.00 kg/hm2,单株成铃数均为6.12个。产量对行距差异...  相似文献   

7.
旨在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分期播种法,利用试验数据,建立28个生长模型(方程均通过0.01的极显著检验),将玉米灌浆期百粒干重、百粒体积随灌浆日数增加的时段分为三阶段,即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适时播种的玉米吐丝后百粒体积、百粒干重增加进入渐增期,终止日分别为吐丝后的6天和20天,此后进入快速增长期,时间分别为22天和18天;其后到籽粒体积和干重增加进入缓慢增长期。适时播种的玉米百粒干重增加逐渐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0~502.4℃·d,增幅0.014 g/℃·d;快速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502.4~938.4℃·d,增幅0.049 g/℃·d;缓慢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938.4~1355.1℃·d,增幅0.018 g/℃·d。  相似文献   

8.
通过3个不同播期试验,系统观测了10个水稻品种叶龄、株高与生长期间累计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叶龄与光照和温度之间关系密切,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小;株高与光照和温度之间关系较松,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本试验条件下每出一张叶片约需有效积温87.324℃·d(R2=0.9465)、累计日照时数35.751h(R2=0.9232),每长1cm株高约需有效积温14.684℃·d(R2=0.9793)、累计日照时数6.0737h(R2=0.96)。  相似文献   

9.
氮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地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优化氮肥管理对地黄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2年的不同氮管理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不同管理条件下地黄干物质积累与氮素需求特征,通过不同氮肥用量试验确定氮肥调控总量,通过不同基追比例试验确定氮肥适宜施用时期,最终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地黄的氮肥优化用量及基追比例。无论是地黄总生物量还是氮素吸收量,积累高峰均出现在地黄拉线期至块根膨大期,干物质积累量高达0.86 g/(日?株),氮素日积累量高达0.014 g N/(日?株)。增加氮肥施用量可明显增加地黄产量,最高可增产23%~29%。较氮肥基施相比,分次施氮可以明显增加地黄产量,基追比例3:7处理增产可达25%。当前生产条件,地黄优化氮肥用量为121~132 kg N/hm2,基追(拉线期)比例应为3:7。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2种滴灌施肥方式下3个施氮水平对膜下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与出苗后天数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呈现"S"型曲线增长趋势.开花到盛铃期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在此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地上部总积累量的60%左右,是棉花生产的关键时期.施肥...  相似文献   

11.
宋英博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119-122
摘要:研究目的: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地上部干物重与叶片反射光谱特征的定量关系;方法:通过对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光谱反射率的分析, 确立不同时期大豆地上部干物重的敏感波段,计算出相应的植被指数,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RDVI(1005,510nm)植被指数建立对数模型,方程为:y = -295.83Ln(x) - 123.05;结论:此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大豆合农60光谱反射率与干物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夏大豆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对播期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播期对大豆干物质积累,花前、花后同化物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促进大豆新品种推广及高产稳产.以'菏豆37'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5日(D1)、6月15日(D2)、6月25日(D3)3个播期处理,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数据进行分析.D2播期下大豆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及单株地上部进入干物质快速积累起始时间均最早,分别...  相似文献   

13.
华南双季水稻机械种植方式的物质生产和积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华南双季水稻机械种植方式的物质生产和积累特性,为水稻生产机械种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大田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置了5种种植方式:人工移栽(P1)为对照,以及机插秧(P2)、宽窄行精量穴直播(P3)、宽行窄株精量穴直播(P4)和同步开沟起垄施肥精量穴直播(P5)4种机械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早晚稻P5产量均最高(7.33、7.03 t/hm2),抽穗后,早晚稻P5的物质积累量均是最高(16.57、13.92 t/hm2),各机械种植方式早晚季物质积累量较对照(P1)物质积累量有增有减,但无显著差异;成熟期早晚稻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以P5的最高,分别为5.32、4.74和122.07×104 (m2?d)/hm2、163.63×104 (m2?d)/hm2;早稻P5群体生长率最高(37.30 g/(m2?d)),晚稻P2群体生长率最高(14.92 g/(m2?d));各机械种植方式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以及群体生长率较对照(P1)有增有减,极少部分达到了显著水平。械种植方式具有一定的增产稳产优势,归因于物质生产和积累方面指标的综合优势,以P5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研究目的】明确不同密肥水平下滨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特征,为盐碱地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甜高粱ST008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氮肥用量水平对盐碱地甜高粱农艺性状、产量及茎秆糖锤度的影响,利用通径分析,对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与生物产量、糖锤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甜高粱ST008在种植密度120000株/hm2、氮肥用量300kg/hm2条件下获得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茎秆含糖量较高,株高、叶片数、茎粗等较为适宜。通径分析表明,拔节至抽穗期地上部干物积累量和生物产量、茎秆含糖锤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提高生物产量、茎秆糖锤度的贡献最大。【结论】盐碱地甜高粱在密度120000株/hm2、施氮量300kg/hm2水平下生物产量最高。提高拔节至抽穗阶段甜高粱植株的光合生产是提高甜高粱产量、含糖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析不同栽培模式下产量形成差异,密、肥合理调控和选择最佳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以‘先玉335’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西辽河平原研究了农户模式(NH)、高产模式(GC)和再高产模式(ZGC)下春玉米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NH>GC>ZGC,且3种模式间的差异随着生育进程推移而增大;春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则表现为ZGC>GC>NH,且在成熟期不同模式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春玉米单株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表现为NH>GC>ZGC,群体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的大小顺序则与之相反。春玉米各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总体上表现为NH>GC>ZGC。从各器官的转运情况来看,2个品种叶的转移率高于茎鞘和穗部营养体,且以穗部营养体最小;器官物质转运贡献率‘先玉335’表现为茎鞘>叶片,而‘金山27’则表现为叶片>茎鞘;穗部营养体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先玉335’大于‘金山27’。  相似文献   

16.
增密减氮对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棉花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聊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25、6.75和8.25万株hm~(-2) (D_(5.25)、D_(6.75)、D_(8.25)) 3个种植密度, 0、105、210、315和420 kg hm~(-2) (N_0、N_(105)、N_(210)、N_(315)、N_(420)) 5个施氮量,研究增密减氮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_(5.25)相比, D_(6.75)、D_(8.25)条件下棉花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升高, 2016年提高了17.6%、28.7%, 2017年提高了12.6%、20.9%。与N_0相比,施氮肥后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升高, 2016年各施氮处理分别提高了4.5%、11.1%、13.7%、16.3%, 2017年提高了3.6%、13.5%、15.3%、19.8%。棉花氮素吸收与干物质积累动态曲线均符合Logistic模型, 2年间棉株氮素最大累积量(Y_m)均在D_(8.25)N_(420)处理下获得,与平均值相比,棉株氮素最大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7.3%和23.8%、快速累积持续时间(T)延长了5.2%和9.9%、最大累积速率(V_m)提升11.5%和13.8%,氮素快速积累期起始时期(t1)比干物质积累分别提早了4.1 d和6.4 d。2016年D_(5.25)N_(315)、D_(6.75)N_(210)、D_(6.75)N_(105)和2017年D_(5.25)N315、D_(6.75)N_(210)处理的棉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显著,增密减氮可以获得高产,推荐本地区棉花种植密度从常规的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施氮量从常规的300kghm~(-2)第一年减少为105 kg hm~(-2),第二年减少为210 kg hm~(-2)。  相似文献   

17.
施坡缕石对红芪磷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红芪的磷素吸收动态及掌握红芪干物质积累规律,给红芪GAP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不同用量坡缕石和NPK肥配比施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芪单株地上部分磷素的快速积累期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下旬,红芪单株根磷素的快速积累期出现在8月下旬-9月下旬,坡缕石施用量与红芪的磷肥农学效率和当季利用率均呈极显著二项式相关;9月下旬,P3、P2处理的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CK提高53.7%、49.6%。10月下旬,NPK+P3和NPK+P2处理的单株根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NPK处理增加了9.27%和17.35%。NPK+P3处理比NPK处理提高17.38%的红芪产量,应在7月份和9月份注意对红芪田磷素的供应,施用2250 kg/hm2用量坡缕石能显著促进红芪对磷肥的利用率,提高红芪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