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歌探源     
李沁遥  廖婷 《农业考古》2004,(2):228-230
我国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茶诗、茶歌、茶文化渊远流长。“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唐陆羽《茶经》)至三国、西晋,茶人茶事多有所见,茶诗、茶歌始有载记。西晋左思《娇女》诗中有记:“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写的是左恩的两位娇女心急品茗,对“鼎”吹气的娇态可掬。从现存茶史资料来看,茶叶成为  相似文献   

2.
茶及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典型范例。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唐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四川《华阳国志》所记,大约在武王灭纣后,我国发现和制作茶叶、利用茶叶已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茶叶起源于我国传播于世界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全世界山茶科植物有23属380多种,我国就有15属260多种。茶业一直是我国优势的传统产业,在国内外均占有重要地位。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某乃解。”以上传说反映是早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就吃茶叶,茶叶有解毒的功能。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巴蜀地区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成为重要的茶叶产地,并有优质产品进贡朝廷。最早将某…  相似文献   

4.
田茶 《农业考古》2001,(2):282-284
山水含灵气 ,南方生嘉木。神农尝百草开华夏利用茶叶之先河。茶自云贵高原向外不断播撒 ,澜沧江、长江、淮河、闽江和珠江流域成为茶的主要产地。茶因地域不同 ,遂有荼、木贾、、茗、等不同的称谓 ,随着我国劳动人民对茶的认识不断深入 ,至唐始有“茶”字。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也创造了文化。我国先民对茶叶的认识无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这是成书于东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的记载 ,也是荼见于文献的最早记录。茶学界根据西汉的《僮约》一例认为 ,到了这时 ,茶叶已从食、药兼用发展到…  相似文献   

5.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安徽农业大学陈椽周树斌同志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1年第2期,发表“神农得茶解毒”考评,提出很重要茶史问题。约言之,其一,引刘安《淮南子》、干宝《搜神记》、《甲乙经》和《图经本草》等均无“得茶”条目;...  相似文献   

6.
袁萍  齐林华 《农业考古》2007,27(5):112-115,140
一瓷与茶的关系虽不是很早就有瓜葛,但瓷之前的陶,其与茶的关联却由来已久。大概,陶茶“间性”可以追溯到远古先人的神话神迹中。据唐陆羽《茶经》在“六之饮”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尽管,对神农氏其人其行存在与否仍存商榷,但据其他典籍的散见文字,如《逸周书》说:“神农之时,……作陶冶斤斧。”《太平御览》卷引《逸周书》则说:“神农耕而作陶。”《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时遇七十毒,得荼(笔者注:“荼”即茶)而解。”又陆羽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为佐证,足可窥知茶与陶在源头上就由人(神农氏)发见。这…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茶叶的故乡在中国”。早在唐代我国就有了较具规模的茶文化,并开始向国外传播(1)。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对加快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一、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溯源茶,古字为”、“茶”、“”。关于茶的起源,史载甚少,历来是众多学者争论不休的公案。先秦药书《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陆羽《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同于鲁周公。”由此,许多学者推断荣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中国黎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云南,涉茶人口多达1000万以上,是云南农业生产中涉及人口最多的产业。因此,茶叶不仅关乎民生,而且与国计紧密相连。云南经济发展史上茶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云南省“九五”之前形成的烟、糖、茶、胶4大支柱产业中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云南茶园面积为全国第一。几千年的饮茶史,造就了茶为中国第一饮料的地位。我们天天饮茶却很少去想,茶是药演变来的。从相传的神农尝百草到许多古书的记载茶都是药。如《神农·食经》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华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的报刊、书籍中,在论及茶叶起源的问题时,有相当一些人说:“据《神农本草》(或《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日遇七十二毒(或七十毒),得茶(或荼)而解之。”言之娓娓,颇能乱真!更有甚者,象煞有其事地考证起“日遇七十二毒”的可能性。此风时盛,渐及茶叶界外,延绵于海外,千口一辞,大有翕然景从之势。为此,是以不揣谫陋,为之疏通文字,辨正习风,考评如下,肯望指正。一“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日遇七十毒”。首先见于托名汉·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修务训》,原文如下:“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蠬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其后,晋·干宝《搜神记》,也有相似记述:“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相似文献   

10.
甘满堂 《农业考古》2007,(2):112-113
许多传统行业均有保护神崇拜的习俗,“茶神”却不多见。古有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茶叶解渴提神的传说,但无人将他作为茶神。陆羽因一部《茶经》成为中国古代茶文化集大成者,也只是“茶圣”,并没有被当成“茶神”。虽然全国没有统一的茶神传说,但在福建闽北茶产区却拥有茶业保护神——张三公崇拜的习俗。  相似文献   

11.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什都把茶叶称为茶米。为什么叫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茶谱》中则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陈藏器《本草拾遗》又云:“诸药为病之药,茶为各病之药。”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  相似文献   

12.
茶的始用及其原产地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皆以《神农本草经》中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荼乃解”,《史记,辅三皇本纪》载:“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以作为利用茶叶和作为药料医病开始的唯一根据。依《白虎通义》的内容,从意义来说,所谓神农是指原始社会的初期农业阶段,人民开始食用植物时期的劳动人民总称,因此神农并非具体的一个人,也不是神。“得荼乃解”的荼字,若易以解释为现代茶树的茶叶,那么茶的始用无疑是在原始社会时期。但是“荼”“茶”两字,虽只有一划之差,而争论千年,迄今还未完全解决,得以确论。《说文解字》(汉代许慎)中只有“荼”字,  相似文献   

13.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胡文彬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后来,茶叶逐渐演化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陆羽《茶经》是确立神农茶祖地位的权威文献。所谓《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之说,纯属虚构,以讹传讹。并对《淮南子》、《搜神记》、《三皇本纪》及鲁迅关于"神农尝百草"之说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茶叶品牌立顿享誉世界,自创始者汤姆斯·立顿1890年正式在英国推出以来,现如今立顿的茶种类产品在全世界11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然而英国的海洋性气候其实并不适宜茶叶的生长,立顿的茶叶原料大多来自印度及斯里兰卡。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百草经》中也曾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中国是古老的茶叶产地,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甚至更早,时至今日茶叶在中国人的日常消费中依旧占有着很大的比例,中国在世界上却没有叫得响的茶品牌。这种看似"本末倒置"的现象正是在启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农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个背景下,想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品牌化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用技术》2014,(7):42-43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汉宣帝年间(公元前57年-54年)蜀人王褒所著《僮约》,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  相似文献   

17.
茶史、茶俗与茶叶博物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良中国是茶的故乡,这已为世界所公认,但究竟饮茶始于何时?说法不一。《华阳国志·巴志》说,巴蜀地区给周天子的“贡品”中已有茶叶,又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这都是传说。有确切记载的为西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相传第一个发现和利用茶的人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后茶文化历经茶道大行的唐朝,举国皆饮的宋朝,再经由明、清二朝的渲染,逐渐积攒成一部沉甸、厚实的文化史。茶代表着清淡、高雅、闲适、自然,这无疑与古代文人雅士孤洁自傲的性格不谋而合。他们品茗论诗,融茗于画,体味着醇和甘美、古朴质雅的韵致,挥洒着潇洒自如的文思。不论是《茶经》、《茶赋》、《茶录》等专门写茶的文章,还是与茶有关的诗句“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  相似文献   

19.
“茶禅一体”初探湖南省文联赵海洲一、茶不发现于僧,但僧茶不分家如果说《神农本草经》这段话是最早可信的依据,那么“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尝百草”的神农,便是茶叶最早发现的始祖了。而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则是以后的事。春秋孔子只“闻四方有圣者...  相似文献   

20.
<正>茶发源于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百姓的传统生活中,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米酱醋茶",茶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神农本草》记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说明茶最早利用是做药用的,且有悠久的历史。自汉代以来,很多历史古籍和古医书都记载了不少关于茶叶的药用价值和饮茶健身的论述。《神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