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菇和凤尾菇的组织分离和转管扩大存放过程中,常见到部分试管有子实体出现。为了探讨其原因,我们作了本实验。 (一)方法同时挑选平菇和凤尾菇的第一、二、三潮菇作组织分离,各取60支试管。平菇的一、二、三潮菇列为A、B、C组,凤尾菇的一、二、三  相似文献   

2.
凤尾菇试管子实体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尾菇的母种在试管的接种块上形成子实体,刘祖贵(《食用菌》1984年第1期)、郭绪全(《食用菌》1984年第4期)都做过报道。近年来我们也观察了凤尾菇在试管中出现子实体的情况,并对它的成因进行了试验。一、材料和方法 (一)菌种:供试菌种是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引进的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PL—27菌株。 (二)方法:①不同氮源的培养基试验,设有PDA培养基(对照),阿须贝(无氮)培养基,在阿须贝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硫酸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钾等氮源的培养基,共7个处理。②不同规格的试管培养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与方法:1984年4月24日,选用10支20×200mm内装通用PDA培养基的试管进行试验。分别在试管培养基的最下和最上部,接黄豆大小的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和糙皮侧耳(Plcurotus ostreatus)菌种。操作时不同菌种要用不同的接种针转接,并要避免非接种部位粘上菌丝。  相似文献   

4.
凤尾菇春季畦地栽培,常由于早春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易污染杂菌,而出菇阶段自然气温升高,不利子实体的生育,影响产量。为了解决自然气候与凤尾菇生育所需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我们于1986年春季凤尾菇畦地栽培,采用电加温线进行加温,提  相似文献   

5.
单糖的衍生物——抗坏血酸是食用菌的代谢产物,其含量的高低能反映出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大小功能,这同菇生育是息息相关。因此,探讨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生育中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ic acid oxidase)活性的效应具有现实意义,可为栽培者提供一点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凤尾菇管内子实体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凤尾菇组织分离及母种继代扩大培养中,经常出现菌丝纽结,甚至在接种点处产生子实幼体(具菌盖、柄)的现象,致使菌丝活力下降,影响菌种质量,仅十来天菌龄的母种成批报废。究竟管内子实体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我们作了以下试验。供试菌种系1981年初从广东微生物所引进的凤尾菇(Ple urotus sajor-caju P_(10))组培材料。采用PDA改良培养基,分装于20×200mm试管中,常规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凤尾菇在子实体形成期分别喷施三十烷醇、α-萘乙酸、KH_2PO_4、V_(B1)等均有增产效应,最高可达24%以上。但有关资料上记述激素和速效肥的喷施次数、浓度不一,在复合因子作用下效果如何还未见报道。因此,想通过正交试验,找出影响凤尾菇产量的主要因子和最佳组合应用于凤尾菇生产。材料与方法我们设计的是一个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因索、水平见表1。供试的凤尾菇一级种,取自贵州生物所。培养料为稻草,用蒸煮法消毒。三十烷醇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光在凤尾菇的菌种保存和生产中的作用,笔者就光波、光强度和光照时间等方面对凤尾菇生育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材料和方法供试菌株引自福建省农科院。培养料为纯麦粒或棉籽壳(另加石膏粉1.5%、碳酸钙0.5%、过磷酸钙1%),用蘑菇瓶  相似文献   

9.
凤尾菇母种转管培养时,接种块上常形成子实体。甘肃省科学院微生物所刘祖贵曾报道这一现象:主要与储藏期散射光和低温能抑制光刺激有关(见《食用菌》1984.1)。本试验用不同的培养基和正、反接种方式,研究了凤尾菇试管内子实体的成因,结果如下。 (一) 培养基:试验用的1号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g,蔗糖15g、琼脂25g,水1000ml,灭菌前pH值为7;2号培养基是在1号培养基里添加KH_2PO_42g、MgSO_4lg;3号培养基则在2号培养基里再添加可溶性淀粉5g、酵母浸膏2g、维生素B_10.5g。3月31日用2号和3号培养基各接62支  相似文献   

10.
为便于菇农就地取材扩制母种,我们进行了用小米做凤尾菇母种扩大培养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培养基配制:小米适量,加水量为小米的1.2~1.3倍。小米用量以试管大小而定,20×200mm的试管可装小米5克,加水6毫升(不可过量),用棉塞封口后置高压锅内120℃灭菌半小时或常压灭菌2小时,冷却后于无菌条件下在培养基上打一个深达管底的小洞即可接种。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含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对人体是有益的,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若超过一定范围,对人体健康则不利。因此,探讨凤尾菇吸收矿物元素的规律,对于提高凤尾菇产、质量都有现实意义。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系1980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曹继业博士提供. (二)培养材料:稻草、大麦秆、甘蔗渣、棉籽壳、  相似文献   

12.
在凤尾菇生产中,常碰到母种或原种在菌瓶内过早出现子实体,菌丝发生老化,影响生产效益。为了促进菌丝生长,延缓菌种老化,我们从改变菌种培养料配方入手,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是1982年10月从西安市农科所引入的试管种,经过瓶栽后,用菌盖进行组织分离得到母种。  相似文献   

13.
以凤尾菇为试材,以攀枝花地区6种废弃果枝做为栽培基料,通过对比分析凤尾菇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来比较不同果枝栽培配方对凤尾菇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果枝比例栽培凤尾菇,生物学效率随着果枝比例增加而降低。6种果枝中,栽培凤尾菇的最适果枝为核桃枝(C)、板栗枝(D)、桑枝(F)、芒果枝(E),最适比例为40%~60%。桑枝果枝比例56%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在过去的二年中,我们对来自不同类型纸浆厂的纤维素(澄化浆)培养凤尾菇(ATCC菌株*32078)的可行性作过估价(Mueller和Gawley.1983)。采用从漂白牛皮纸造纸厂来的纸浆纤维素渣作培养基的试验,已取得了极为满意的结果。我们正在建议菇农利用这些纤维素渣作为栽培凤尾菇的培养料。这些纤维素渣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造纸厂免费得到。此外,因为这些废料的性质相当纯净(纤维素),很少被细菌污染,是栽培凤尾菇极为合适的材料。在与菇农和基金会讨论时,经常会提出的一个问题是:用漂白的牛皮纸纤维素渣作凤尾菇的培养料,凤尾菇内是否会生物积累废料中的有机氯? 为确定在凤尾菇中是否积累废料中的有机氯?  相似文献   

15.
凤尾菇的畦地栽培易受自然气候的影响。为解决自然气候与凤尾菇生育所需求的外界条件之间的矛盾,1983年我们在太原市小王科研队,采用上海市农机研究所生产的DV20810电加温线做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用棉籽壳、废棉絮等棉纤维栽凤尾菇已很普遍,但利用麻纤维栽凤尾菇还未见有报道。其实,用废麻袋等麻纤维栽凤尾菇,具有料原广、成本低、方法简便、效益高等优点。我县食用菌专业户吴方斌用废麻袋培育凤尾菇,只需一般管理,平均每只废麻袋(约2斤)可产菇2.7斤,生物学效率超过130%。现将废麻袋栽凤尾菇技术简介如下。 (一)浸水。将废麻袋用1%的石灰水浸4小时,再用清水漂去石灰水,然后沥干或拧干。 (二)播种。9~11月或次年3~5月,气温在8~25℃时可多次栽培。播种时,将废麻袋平展,均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城镇居民栽培凤尾菇的很多,但城镇原料较欠缺。为此,我们试用法国梧桐自然落叶来栽培凤尾菇获得成功,现简介于后。 (一)方法:供试菌株为0383凤尾菇。取未霉烂的法国梧桐自然落叶,用沸水浸泡10~15分钟,取出稍沥干,于室内铺床(压实)播种,采用层播法,铺一层料撒一层种。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栽培凤尾菇用纯麦粒作菌种产量最高,但制种环节多、成本高,不利于凤尾菇生产发展。我们从1982年开始,试用稻草麦粒混合栽培种床栽凤尾菇,获得较高的产量。现将两次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草麦种的制作 (一)稻草的处理:选当年新鲜、色泽金黄的干稻草,除去下部叶及穗部,切成  相似文献   

19.
凤尾菇下床料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种过菇的废料,我们测定了棉籽壳栽培平菇、凤尾菇后的下床料的成份,以期弄清其营养价值和利用途径。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菌种为凤尾菇PL-27。培养料为干棉籽壳10斤,采用压块栽培,常规管理。共采收鲜菇16斤,其下床料为6斤。 (二)测定项目:主要测定棉籽壳、下床料和凤尾菇的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灰分,还原糖,总糖。 (三)测定方法:蛋白质采用微量凯氏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凤尾菇(Pieurotus sajor-caju)栽培用的菌种,一般用小麦粒配制,为节约粮食,减降成本,以利凤尾菇的扩大推广,我们进行了16种不同配比的培养基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菌种引自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 (一)培养基配方:①碎麦稻草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