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农家肥的施用量越来越少,大量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作物品质低下,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多,土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含量急剧下降,保水保肥能力减弱,作物的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及其微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作物高产的关键。不施有机肥,施再多的化肥也很难高产,只能使土壤变得越来越差。增施精制有机肥,补充土壤中有机质、改善微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农家肥的沤制方法比较费工、费时,近几年,农家肥沤制的数量少、质量差,已很难满足土壤中有机质的需要。下面推荐两种新型有机肥…  相似文献   

2.
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多年开展田间肥效试验,比较研究3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大。施肥处理逐年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但二者缓效钾含量差异不大。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pH值显著高于单施化肥,而单施化肥土壤pH值与不施肥接近。综上,施肥是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有效手段,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效果优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随着社会化大规模农业的发展和过量依赖化肥增产,造成化肥的大量投入,忽视或减少了有机肥及其它微肥的合理应用,使土壤养分严重失去平衡,有机质减少,造成土壤板结,限制了土壤微生物的充分活动,使耕地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致使农产品品质受到影响。应用优质、合理的施肥技术,就是要改变这种不良的生态环境,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 应以有机肥为主,以底施为主 有机肥一般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既能供给植物养分,又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也能营养土  相似文献   

4.
砂姜黑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在安徽省濉溪县杨柳镇试验点砂姜黑土区对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培肥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延缓土壤钾的耗竭速度,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能提高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而有机质、全氮增加有限。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土壤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连作条件下,施肥各处理作物产量高于不施肥处理,且有机肥优于化肥,化肥优于秸秆还田.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施有机肥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显著.在小麦、玉米、大豆作物中,小麦连作条件下,施肥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以黑土为试验对象,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适度有机肥替代可缓解土壤酸化,与单施化肥相比,由于“正激发效应”的影响,短期内有机肥替代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明显;有机肥替代能提高土壤速效钾和全氮含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提升土壤全磷和全钾效果不明显.有机肥替代显著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且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土壤养分有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单施有机肥短期内会降低作物产量.有机肥替代氮肥减施30%(OM70)较为合适,既能促进作物增产,又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7.
土壤耕地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分数与不同施肥机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长期施用含氮化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而配施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作物产量。以安徽省阜阳市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肥+化肥,化肥+秸秆,有机肥+化肥+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演变规律以及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提出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优培肥措施。结果表明:北方旱地轮作土壤,以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能在稳定甚至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和玉米Zea mays季的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 4(小麦季)和0.443 7(玉米季),且相关性分别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产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明全国不同气候、土壤和作物类型条件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的主控因素,可为粮食增产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109篇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建立了包含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的402组作物产量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下有机肥的增产差异;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量化土壤和气候因素对有机肥增产效果影响的重要度。全国来看,与NPK相比,NPKM处理下作物的产量平均增幅4.7%,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增产率分别为5.6%、7.6%和4.5%;作物的平均增产率在西北地区最高,东北和华北地区次之,南方和华东地区较低。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提升作用在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性气候区显著高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其中年降雨量是影响小麦和水稻产量对有机肥响应的主要因素,年均温和无霜期是影响玉米产量对有机肥响应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土壤性状中影响有机肥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越低,配施有机肥后产量的增幅越高。总的来说,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尤其在低温少雨、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的地区,可通过化肥配施有机肥来进行增产促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4种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土壤体积质量分别降低了1.69%、3.39%、6.78%;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14%、14.97%、19.25%;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0%、11.17%、17.86%(P0.05)。不同施肥处理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含量最高;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值最大;单施化肥团聚体破坏率最高,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团聚体破坏率最低。说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降低土壤体积质量,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的团聚度和稳定性,对提升耕地质量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等总养分条件下,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水稻产量以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最高,较单施化肥提高4.8%。有机无机肥配施也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因此,有机无机肥的合理配施,不仅能实现作物高产,还可以有效地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化肥用量越来越大,不仅土壤酸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而且还会造成肥料利用率及作物产量降低。本试验中,在施入等量氮磷钾总养分的化肥后,增施商品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会明显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作物地上部分总氮磷钾吸收量,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辣椒产量及果实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北京红3号"加工型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常规处理(T1)、1/3有机氮+2/3无机氮(T2)、全部有机氮(T3)、空白处理(T4)对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氮肥减施化肥可不同程度上提高辣椒产量,与常规处理相比,没有减产现象,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EC值,降低辣椒硝酸盐含量,且有机氮肥全部替代无机氮肥降低硝酸盐含量最多.综上所述,增施有机肥,合理减施氮肥,可以保证作物产量稳定,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对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目的】研究探讨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作物增产效果与土壤养分演变规律。【方法】以在山东禹城连续22年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依据,对历年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总结。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栽培制度,分别设置①无肥对照,②常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③常量有机肥,④常量化肥,⑤高量有机肥,⑥高量化肥,共6个施肥处理。【结果】在作物产量方面,试验之初的8~10年间表现为化肥对冬小麦的增产作用优于有机肥,而在夏玉米上则表现出相反结果,有机无机结合处理大部分年份作物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施肥处理产量逐渐趋于一致;22年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始终表现出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高,且有逐年增长之趋势;化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等营养方面受生物产量和根茬残留量影响而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增施化肥可以迅速提高速效养分含量,并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均表现出持续提高作物产量的良好作用,且二者效果不相上下,常规栽培条件下,当产量提高到一定水平后,继续高量施肥无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机肥与化肥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之作用,有机肥效果明显优于化肥,且表现出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继续提高化肥施用量无助于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的积累;一向被认为钾素含量的黄淮海平原土壤在连续施用氮磷化肥5~8年左右作物即表现明显缺钾现象,由此揭示出高产条件下氮磷钾平衡施肥的重要作用;在对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效果方面的差异表现在,化肥可以迅速提高速效养分含量并在这一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而有机肥则具有持续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于大棚蔬菜基地开展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纯化肥、化肥减半配施沼液或有机肥4种施肥处理,监测每一季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并于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后第5年对每个监测区的土壤微生物种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长期的纯化肥处理造成土壤酸化。减少化肥施用量并配施有机肥可减缓土壤酸化,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别是纯化肥处理下,真菌和放线菌等有害菌数量增加,加重了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的机会。在农民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下降,甚至增加。总体来看,在大棚蔬菜生产上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设置不同试验处理探讨配施定量化肥时有机肥的合理用量,分析作物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白萝卜施用100 kg/667 m2的有机肥代替1/3化肥时产量最高,达6 098.0 kg/667 m2,大白菜施用220 kg/667 m2的有机肥代替1/3化肥时产量最高,达4 176.7 kg/667 m2。施用有机肥可促进白萝卜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减缓了作物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施用有机肥对我国作物氮肥利用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化肥配施有机肥是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NUE)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受到施氮量、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且多数研究只在某一特定区域或条件下进行,对于全国不同区域施用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缺乏系统分析和比较。因此,探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量化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氮肥利用率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可指导区域性的有机肥施用,为化肥减施增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公开发表的文献110篇,建立了412组包含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和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分析了全国不同区域的氮肥利用率在NPK和NPKM处理下的差异,定量化了施氮量、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有机肥正效应的贡献率。【结果】全国来说,相比NPK,NPKM处理下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除东北地区外,在其他地区NPKM均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提高幅度依次为西北>华北>南方>华东。土壤性状中影响有机肥“增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pH、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配施有机肥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越大;在碱性土壤上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分别是中性土壤和酸性土壤的1.3和1.8倍。另外,不同气候类型下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存在差异,表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性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结论】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且在有机质含量较低、降雨量较少的西北地区配施有机肥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在连续三年的试验中研究了在NPK养分相同的情况下,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和单施化肥对甘蔗生长和对土壤农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甘蔗的萌芽率、分蘖率,但降低了蔗糖分;施用化肥的甘蔗产量和公顷含糖量比单施有机肥的高。伸长盛期的叶片含氮量以施化肥的高,磷以施有机肥的高。各处理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逐年下降,速效磷含量逐年提高,有机质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有升有降。翻犁后一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会下降,连续宿根栽培则可以提高或维持有机质含量。三年后,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下降的幅度比化肥处理的小,速效磷含量提高的幅度比施化肥的大,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连续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物产量和肥力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七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进而引起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及Kos值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同时其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增量N、P、K化肥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对难氧化有机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肥方式对旱作区耕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快速提升宁夏中部干旱区耕地土壤质量,促进旱作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采用BIOLOG 技术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培肥方式对旱作区新推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化肥配施牛粪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呼吸强度增加。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化肥配施黄腐酸钾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机、无机配施与单施化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存在明显不同。化肥配施牛粪处理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碳源有较强的利用能力。化肥配施黄腐酸钾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化合物、多聚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及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不同培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主要受到土壤pH、碱解氮、全氮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培肥方式能更好地提升土壤品质。  相似文献   

20.
塿土中有机质的累积和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田间定位试验和砂泸管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灌水条件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有机质累积和分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第一年矿化率毛苕秸秆、玉米秸秆>厩肥,第二年趋于一致,达到相对稳定。当年累积系数,根茬>厩肥>玉米秸秆,受施用量的影响较小。稳定有机质分解系数,旱地>水浇地。土壤有机质消长,不施肥有下降趋势,施化肥能维持土壤原有机质水平。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提高程度与施有机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