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过程的3个阶段(乔木林,灌木林和草本)进行土壤酶活性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对探索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过程的生态学机制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重庆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增加,多样性指数各阶段大小依次为灌木林(S2)、乔木林(S3)、草本(S1),同样随着植被恢复土壤酶活性增强,各阶段土壤酶活性大小依次为灌木林(S2)、乔木林(S3)、草本(S1).相关性研究表明,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性,但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各阶段多样性指数之间在C层土壤中表现不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燕沟流域选取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其天然及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植被恢复重建途径(自然恢复、人工恢复、自然和人工恢复)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灌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大,天然草本群落与人工乔木林群落接近,人工灌木林群落最小;影响人工乔木林和灌木林群落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植物物种种源、植物自身因素(初植密度)和人为因素(破坏、放牧时间).  相似文献   

3.
以金塔沙漠不同类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金塔沙漠不同类型的人工林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金塔生态环境脆弱,人工林植被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共有植物种26个,分属10科24属,主要以胡杨、沙枣、梭梭、花棒、假苇拂子茅、黑沙蒿、小果白刺、骆驼刺、沙拐枣、柽柳为优势种,反映了沙漠植被的特征。2)金塔沙漠人工林有乔木林和灌木林2种类型,乔木林植被群落类型为胡杨(柽柳、芦苇)×沙枣(花棒、黑沙蒿)群落、胡杨(假苇拂子茅)×沙枣(芦苇)群落,灌木林植被群落类型为柽柳(花花柴)×小果白刺(骆驼刺)群落、梭梭(河西菊)×沙拐枣(芦苇)群落。3)乔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物种组成稀少,其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均高于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灌木层的小,呈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物种的集中程度较高、均匀度偏低的规律;灌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也较低,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比草本层的小,Simpson指数比草本层的大,反映出灌木层物种的集中程度偏高、均匀度偏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应用Simpson和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物种优势度指数和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对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被群落多样性及土壤含水量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荒漠过渡带共有植物12科31属37种。灌木以红砂-珍珠猪毛菜为优势群落,草本以三芒草-苔草群落为优势群落,具有物种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的特点。2)群落在植物生活型上以旱生、超旱生或盐生的小灌木和1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地位。3)灌木群落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而草本群落具有较高的均匀度指数。各群落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4)除干沙层外,每个样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含水量依次增大,植被丰富度随土层持水量增大而增加,植被多样性和丰富度与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灌木根系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草本根系主要分布在浅层0~20 cm。表明土壤水分对群落物种组成、 植被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植被恢复建设中优先考虑土壤水分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将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 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 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 应用物种丰富度、 Simpson指数、 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 结果表明: 滇东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 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波浪式前进趋势; 乔木层的多样性先上升到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达到最大, 然后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 群落总体的多样性也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除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灌木层的多样性大于草本层外, 其余各阶段均为草本层多样性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 乔木层多样性最低. 云南松作为乔、灌层的先锋种, 作用突出; 壳斗科植物则为乔木层的建群种.  相似文献   

6.
采集不同土层厚度下由石灰岩及白云岩发育的土壤样品,并对其上生长的植被进行调查,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分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分析地上植物多样性与地下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石灰岩发育的薄土外,随着土层厚度的减少,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及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表现为厚土中土薄土,特别是在草本层及灌木层表现较为明显;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从5种减少为0,薄土区无乔木树种生长;同等土层厚度下石灰岩发育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白云岩发育土壤;地上部分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及ShannonWiener指数(H)与地下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黔东主要林地土壤三种酶活性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黔东地区乔木林、灌木林下的石灰土、黄壤和红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三种酶活性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类型中,3种土壤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石灰土(黄壤(红壤;在乔木林和灌木林2种林地土壤中,3种酶活性都表现为:乔木林土壤(灌木林土壤;在高海拔地区的林地土壤均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3种土壤酶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董强  李凯荣  崔宏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32-5234
采取随机取样法对渭北黄土高原淳化县自然和人工恢复植被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典型群落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王家山地区4种群落中共发现植物67种,分别隶属于24科56属。乔灌群落的外貌特征主要由高位芽植物决定,而草地主要由地面芽植物构成。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草地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而它们的Simpson指数大小顺序与之相反;乔木林之间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乔木林和灌木林与草地的相似性指数均很低。  相似文献   

9.
选取缙云山三个典型自然演替植被群落为样本,研究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分析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演替群落中,植物多样性指数(S,H ,J)均存在显著差异.在 演替进程中,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逐渐提高,在常绿阔叶林阶段为最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 和H ,也随演 替而逐渐提高,在针阔混交林阶段达到最高,当演替到常绿阔叶林,又有所下降,其J 则在常绿阔叶林阶段达到 最大.随演替进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植物多样性指数(S,H ,J)呈协同增加的规律,它们表现程度不同的正相 关关系.就相关系数比较来看,土壤微生物与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关系最密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极显著或显著 水平,与草本层也有较好相关性,而与灌木层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在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中,细菌与植物多 样性的相关程度最高,真菌也有较好相关性,放线菌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植物多样 性的相关程度依A→B层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中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及二者关系,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恢复年限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天然白桦林作为对照样地,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过程中,草本层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波动式变化,恢复21年群落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恢复13年群落Pielou指数最高。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白桦林。2)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生物量为10.80~123.96 t/hm2,随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大,恢复21和24年群落生物量高于天然白桦林。草本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比例最低,恢复3年群落枯落物层蓄积量占群落生物量比例最高,其余恢复年限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比例最高。3)乔木层Margalef指数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ielou指数与生物量相关系数最高。草本层多样性与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表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人工更新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恢复效果优于天然更新,人工更新恢复21和24年的生物量恢复效果优于天然更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