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5,(8)
试验随机选择3只6月龄酉阳本地白山羊公羔,屠宰后进行屠宰性能、肉质理化特性以及肉品质特性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1)活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等屠宰性能分别是11.33 kg、4.36 kg、3.06kg、38.45%、26.93%、69.67%、2.65和9.02 cm2。(2)粗蛋白、总脂肪、灰分的含量和嫩度、熟肉率、p H值分别为18.17%、3.30%、0.81%和4.57 kg、53.41%、7.04。(3)本地白山羊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3种脂肪酸。实验结果表面,6月龄酉阳本地白山羊公羔的体型偏小、屠宰性能较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肉质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2.
经“九五”四川省列《南江黄羊品系繁育》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的实施,已初步建立了具备良好经济性状的NB和NG及NP三系,分别达到成年公、母羊体重69.34kg(±3.62kg)、47.88kg(±6.39kg)和6月龄公、母羔体重达28.31kg(±2.28kg)和26.31kg(±2.12kg),屠宰率达48.87%(±1.06%),经产母羊窝平产羔率达219.53%(±43.71%),并在开展本研究的同时加强了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析酉州乌羊与渝东白山羊杂交后代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酉州乌羊为父本,与渝东白山羊母本进行杂交,选取日龄相近、体况优良的健康羔羊,在全舍饲饲养条件下进行全程跟踪测定其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数据。结果①酉州乌羊(♂)与渝东白山羊(♀)杂交后代公、母羊体重随月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公羊体重均大于同时期母羊。杂交后代各年龄段公羊绝对增重大于同时期母羊。而杂交后代相对增重呈现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12月龄降至最低。②酉州乌羊(♂)与渝东白山羊(♀)杂交后代公、母羊体尺(体长、体高、胸围、管围等)生长发育数值均随月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各月龄公羊体尺数值均大于同期母羊。结论酉州乌羊(♂)与渝东白山羊(♀)杂交后代山羊体重及体尺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随月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此期间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及营养调控,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措施,从而充分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鲁西小尾寒羊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及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小尾寒羊具有一年二胎,经产母羊一胎产2~4只羔,四季均可发情配种;体型大,生长发育快,成年母羊体重75kg,公羊体重100kg以上,最高达180kg。在良好营养的条件下,四月龄公羔体重50kg,母羔40kg,屠宰率54.6%,净肉率占活体重40.91%,肉味口感好,适应性和抗逆性强、耐粗饲、采食广泛,野草、玉米秸秆、麦秸、豆秸、各种树叶,都是喜食的好饲料。在农区饲养很适应舍饲,母羊随人走不乱跑,吃草快。笔者于1992年从山东省郓城县引进464只小尾寒羊(15公,449母)进行饲养。通过实践,体会颇深的是:只有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小尾寒羊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才能正确饲养和管理好小尾寒羊,发挥其优点,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济宁百日鸡     
李传学  王长涛  文豪 《畜禽业》2004,(10):30-30
济宁百日鸡成年公、母体重分别为1.32±0.08kg和1.16±0.12kg;开产日龄为100~120d500日龄产蛋130~180枚;平均蛋重40g;蛋壳粉红色。该品种耐粗抗病,早熟,蛋肉品质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渝东白山羊与酉州乌羊杂交F1代生长发育规律,选择渝东白山羊(♂)与酉州乌羊(♀)自然交配的日龄相近的F1代公母羊,在全舍饲饲养条件下进行全程跟踪测定其体重、体尺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杂交F1代山羊体重和体尺各项指标均随月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各月龄公羊体重和体尺数值均大于同期母羊。(2)杂交F1代山羊绝对增重均先略升高后减低然后再升高的趋势,在出生后至1月龄和6月龄降至最低值,在12月龄达到增重最高值。(3)杂交F1代山羊相对增重在出生后至1月龄最大,母羊则在出生后至3月龄最大,之后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在10月龄降至最低。综上,杂交F1代在出生后1~3月龄和6~8月龄增重速度较快。体尺指标在1~3月龄和6~8月龄增速较快。在此期间应加强营养补充,从而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4,(6)
为保护和开展酉州乌山羊资源,在酉州乌山羊保护场进行了有关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1月龄、3月龄、6月龄、周岁、成年羊体尺性状、体重性状,总生长性状,公母羊生长性状。研究表明酉州乌羊的种质特征在退化,需要提纯变壮;饲养和对于放牧生长发育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用南江黄羊断奶羊羔10只,按性别、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只公羊,1只母羊,进行45d舍饲饲养试验。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基础日粮相同的日粮中添加0.15mg/kg的硒。结果表明:试验期对照组和试验组只均增重分别为(4.25±0.68)kg、(5.6±0.78)k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3.34g和124.46g,两组间增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选用南江黄羊断奶羊羔10只,按性别、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只公羊,1只母羊,进行45d舍饲饲养试验.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基础日粮相同的日粮中添加0.15mg/kg的硒.结果表明试验期对照组和试验组只均增重分别为(4.25±0.68)kg、(5.6±0.78)k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3.34g和124.46g,两组间增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杨国荣等,将5813龄36头PIC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试验组设2重复,对照组无重复。试验组饲喂红薯藤青贮,前期(1~30d)每头每132kg;后期(31~72d),每头每133kg。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饲喂未经青贮的红薯藤。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精料相同。按50妇体重前每头每13喂1.5kg,50kg体重后按3%~4%供给。试验结束,每组抽出6头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全期平均日增重920禹比对照组820g提高100g。试验组料肉比1:1.57,对照组料肉比1:1.78。试验组屠宰率、净肉率、瘦肉率、腿臀比和骨肉比平均分别为77.26%、87.01%、73.92%、34.88%和1:7.23;对照组的分别为71.40%、86.39%、70。02%、34.37%和1:6.79~屠宰率测定试验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高5.86和3.9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12月对云龙湖水库中鲢、鳙养殖群体的年龄组成和生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鲢、鳙渔获物年龄组成较为复杂,生长缓慢。鲢由0 ~4 龄个体组成,2 龄以上个体占渔获物总数的78.2%,0 ~5 龄实测体长、体重分别为22.7 cm、0.27 kg,28.3 cm、0.54 kg,33.5 cm、0.87 kg,39.0 cm、1.30kg,41.6 cm、1.65 kg,达到750 g的一般商品规格需要3年;鳙渔获物由1 ~5 龄个体组成,各龄实测体长、体重分别为29.7 cm、0.74 kg,34.5 cm、1.09 kg,40.8 cm、1.79 kg,52.8 cm、3.78 kg,59.0 cm、4.77 kg,养成一般商品规格(1 500 g)需要4年。对造成云龙湖水库鲢鳙生长较慢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水库由传统的养殖型模式向鱼-水和谐的环境协调型模式转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3母系猪的特征特性及生产性能3.1品系特征特性3.1.1体型外貌:弱系猪全身被毛白色(占98.57%),偶有黑、花猪(占1.43%);嘴筒直、中等长;耳中等大、稍下垂;头清秀,中等大小;体躯中等长,成年体重公猪(135.00±5.36)kg、母猪(116.00±5.98)kg,成年个体体长公猪(136.10±6.04)cm、母猪(132.17±6.15)cm;背腰平直,腿臀丰满,四肢较高而结实;有效奶头7对半以上。3.1.2适应性:母系猪因含梅山猪血缘50%,因此其对许多地区的气候、环境都比较适应,特别是在江南温湿气候里,其生长、发情、产仔、成活都很正常。在巴南区许多农户示范推广,均认为母系猪的发情…  相似文献   

13.
魏铭  周贯荣 《畜禽业》1999,(1):55-56
<正> 我市本地山羊属长江三角洲白山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4℃,年降雨量1180mm,无霜期226天,是农业较发达地区,农民素有饲养山羊的习惯,饲养方式以含饲、系牧为主。本地山羊体格小,据1981年调查资料,周岁羊体重8.84kg±0.43kg,胴体重4kg左右,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农民饲养山羊的积极性。但因其肉质肥嫩,脂肪分布均匀,味鲜美,人们有食羊肉的习惯,农产只作为一项家庭副业饲养,形不成产业,得不到较大发展,我市饲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1,(6)
<正>一般情况下,一只母山羊生长到七八个月才具备生育能力。但是河北省河间市果子洼回族乡一饲养户家的一只仅有6月龄的母羊却通过"借腹生子",成功当上了两只羔羊的"妈妈"。日前,这两只出生10多天的小羔羊长势良好。河间市畜牧部门负责人说,5个月前,这只母羊只有1月龄时,科研人员从它体内取出卵子,通过体外培育成熟并受精,将胚胎植入成年母羊体内,孕育后产下幼子。这标志着国内首批  相似文献   

15.
瘦肉猪高产仔母系(以下简称母系)培育始于1992年,以长白猪、梅山猪和汉普夏猪为亲本品种,通过复杂杂交组建的选育基础群含梅山猪血缘50%、长白猪血缘37.5%、汉普夏猪血缘12.5%。经过五个世代的群体继代选育,母系猪体型外貌基本一致,全身被毛白色,有效奶头7对半以上;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性基本稳定;五世代成年体重公猪(135.00±5.36)kg、母猪(116.00±5.98)kg,成年个体体长公猪(136.10±6.04)cm、母猪(132.17±6.15)cm;五世代母猪初产窝平(13.82±0.79)头,经产(14.23±0.73)头,同胞肥育猪(188.92±1.89)日龄体重达90kg,试期日增重(602.12±18.83)g,耗料指数(3.18±0.09)∶1,90kg体重胴体瘦肉率(55.55±0.76)%;五世代母猪与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公猪杂交,其杂优猪达90kg体重的日龄为(167.80±10.07)d,日增重(656.69±52.34)g,耗料指数(2.99±0.23)∶1,90kg体重胴体瘦肉率(64.00±4.14)%,肌肉pH(6.20±0.08),其中与大约克猪的杂交利用效果最好。已在农户中示范推广母系母猪3321头,生产杂优肉猪16万头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产示范效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设计6种等氮等能饲料,选取360尾健康幼杂交罗非鱼(8.18±0.11g),在玻璃缸水族箱(100 cm×50 cm×50 cm)中进行为期60 d的生长实验。肉骨粉替代鱼粉蛋白的量分别为0%、20%、40%、60%、80%和100%。结果表明:肉骨粉替代鱼粉显著地影响杂交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  相似文献   

17.
胡兰  谷士坚 《畜禽业》2006,(17):13-14
为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进行饲料对比试验。选择由常熟畜禽良种场提供的28日龄断奶仔猪,6窝(54头),分成试验1和试验2,各27头,断奶体重差异不显著。试验组1用上海征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征泰红宝宝”,试验组2用上海某饲料公司生产的“550T”。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1和试验组2,28-35日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21±0.07)kg和(0.18±0.07)kg,差异极显著(P<0.01);28-35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48.38±3.80)g和(44.57±5.61)g;28-35日龄料肉比分别为1.29∶1和2.41∶1,差异极显著(P<0.01)。饲用“征泰红宝宝”比“550T”的效果和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8.
长江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的耳石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耳石日轮鉴定了2009年7-8月采自长江湖口水域的23尾青鱼幼鱼、111尾草鱼幼鱼、73尾鲢幼鱼和70尾鳙幼鱼的日龄,其平均日龄分别为52.4±5.6d、57.1±10.6d、49.8±4.7d和57.5±7.1d。回归分析表明,四大家鱼幼鱼微耳石短半径与日龄及鱼体大小均呈显著线性关系,日龄与体长、体重也均呈显著线性关系。依据日龄推算,青鱼、草鱼、鲢和鳙幼鱼的体长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1651 cm/d、0.1426cm/d、0.0928 cm/d、0.0997 cm/d,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9412 g/d、1.0211g/d、0.4978 g/d、0.7292 g/d。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施氏鲟繁殖群体结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10日-6月20日对黑龙江同江至抚远江段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捕捞群体结构进行调查,测量施氏鲟90尾,全长为96~201(150.53±18.93)cm;其中雌性个体全长为 113~201(163.14±22.24)cm;雄性个体全长为96~183(138.48 ±20.55)cm。体重为3~44(18.46±10.17)kg;其中雌性个体体重为7.5~44(24.48±10.33)kg;雄性个体体重为3~30.5(12.70±5.94)kg。繁殖群体的雌雄比例为1:1.05;以16~20龄个体为主,占捕捞群体的37.2%;优势群体在11~25龄,占总群体的84.7%。繁殖群体中雌性的生长方程为:Y=0.00129x3.3169 ,R2=0.9202 ,雄性的生长方程为: Y=0.0029X3.0899, ;R2=0.9375 。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分析了毫州地区在近30年黄牛杂交改良的基础上。以乳肉型西门塔牛杂交父代。培育乳肉兼用型黄牛种群的杂交效果。群体抽样调查分析表明:毫州市整体牛群中含有西门塔尔血液的个体占群体的59.6%。全市现存栏母牛23万头。含有西门塔尔血液的在12万头。随着级进代数的增加,成年牛的体尺性状、外形结构和毛色越来越接近纯种西门塔尔牛,但成年母牛的体重在420kg以上偏小。测定出不同级进代次的杂种母牛的体性状、体尺指数和泌乳性能,西杂1代、2代和3代杂种母牛的乳产量成年当量分别为2857.9kg、3302.9kg和3689.8kg,乳脂率4.5%以上,乳蛋白率4.17%。目前牛群的乳用生产性能水平良好,遗传稳定性较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核心群的建立和繁育,以获得乳肉性能良好、遗传性状稳定的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