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猪特别喜欢在黑暗中睡觉,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排便。目前尚不清楚喜欢在明亮的地方排便是否与喜欢在黑暗的地方睡觉有关联性。应给育肥猪采用较高的光照强度,提供超过法定最小8 h光照+16 h黑暗的光照周期(14 h或16 h光照+10 h或8 h黑暗),母猪分娩时采用16 h光照+8h黑暗的光照周期,哺乳期最后一周下降至8h光照+16h黑暗;断奶至配种和干奶期采用8 h光照+16 h黑暗的光照周期,在妊娠最后几周将光照周期提高至16 h光照+8 h黑暗。按这些指南执行的任何人都将完全由自己承担风险,并且几乎没有证据支持可以进行真正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光照制度对奶牛褪黑素分泌的影响,选用10头胎次、泌乳阶段相近(120±40)d的荷斯坦奶牛,分别采用16 h光照8 h黑暗、8 h光照16 h黑暗2种光照制度对其实行光控管理,于试验处理前2 d和试验第1、6、11、16、21、26、31天采集23:00血样和05:00、17:00奶样,其中05:00...  相似文献   

3.
与每天8~13.5小时光照的短日照比较,每天16小时的长日照(照度约为1001ux)可使未去势成熟期前后的荷斯坦青年母牛和公牛生长增加10%~17%;使成熟前和成熟后青年母牛乳腺上皮细胞增生分别增加68%和35%;使泌乳母牛产乳量增加6%~10%。长日照还减少生长青年母牛胴体脂肪的增加,促进泌乳母牛增加采食量。适当控制光照与黑暗时间比例可增加牛的肉奶产量。  相似文献   

4.
1 光照的影响 光照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之一。光照能促进动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季节性的生殖周期活动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春夏配种的动物是由于日照的增长刺激其生殖机能。鸟类、食虫兽类和食肉兽类以及一部分草食兽类属于这种类型,通常称为“长日照动物”;秋冬配种的动物.是在日照缩短时促进了生殖机能活动。另外,光照的变化情况随纬度改变而不同,所以,处于不同纬度地带的同一种动物的生殖周期也会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1奶牛生理特点1.1奶牛生产周期及特点成年母牛是指第一次产犊后的母牛。饲养成母牛的目的就是使其健康生产,繁殖优良后代,提供质优的牛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奶牛生产周期是指从本次产犊开始到下次产犊为止的整个过程,在时间上与产犊间隔等同。奶牛生产周期包括泌乳期和干奶期。奶牛生产周期通常是12~13个月。  相似文献   

6.
褪黑激素在毛皮动物生产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褪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种吲哚类(indole)激素,由松果腺(pineal gland)分泌。光照是调节松果腺活动的原始因素。光照抑制松果腺活动,黑暗则刺激松果腺产生褪黑激素。随着一昼夜光照和黑暗的交替及一年中长日照和短日照的交替,褪黑激素的分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动物血液中褪黑激素白天含量低,夜间含量高;长日照期间褪黑激素的分泌少,短日照期间分泌增多。Rollag等(1976)报道了绵羊一昼夜24小时褪黑激素分泌的规律,白天血液中褪黑激素的含量10~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为了使肉鸡和火鸡达到最大的采食量和最佳的生长速度,一般采用全天制光照或连续光照。在肉鸡生产的早期阶段,与连续光照相比,采用8-12h光照时间的肉鸡的体重要低5%~10%,若只提供给肉鸡6h光照,肉鸡则学会了在黑暗中采食,其生长速度反而比14h的光照时间的肉鸡要快。极端的情况,肉鸡在7日龄后转入持续黑暗的环境中,其63日龄体重与连续光照的体重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环境因素影响奶牛的泌乳量、发育、繁殖等生产性能,在奶牛生产中,得出规避环境风险因素的方法,提高奶牛生产效益、降低奶牛生产风险.方法:通过阐述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环境因素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得出通过控制水、乳汁、牛舍的温度,调整光照时间,避免噪音,控制湿度等其他环境卫生措施,提高泌乳量、增强抵抗力、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繁殖功能.结论:通过调整环境,可以降低奶牛生产中的风险,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增加养殖者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季节性繁殖是指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生活环境而形成的只在特定季节才出现繁殖的现象.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绵羊的性腺在日照逐渐缩短的秋冬之际开始活动,主要受外界环境中光照周期的调控[1-2].其作用机制为:光照作用于视网膜,通过复杂的神经通路传递到松果腺,黑暗时交感神经兴奋,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NE)增多,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MLT);而光照则抑制交感神经,减少松果体分泌MLT,血液中MLT浓度的变化规律,就反映出昼夜的变化节律.  相似文献   

10.
旨在观察不同光照周期对新西兰白色母兔褪黑激素受体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和表达模式,从而进一步分析褪黑激素在不同光照周期下调控母兔发情的机制。选用5月龄未经产新西兰母兔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前10 d各试验组采用"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后6 d分别采用长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和正常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组)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80 lx,试验期为16 d。试验结束后剖杀动物,取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用q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周期对母兔的下丘脑、垂体、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分布与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丘脑,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较长光照组高88.8%(P0.05),较对照组高54.9%(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MT2 mRNA表达量在不同光周期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长光照组下丘脑室周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69.4%(P0.05),较对照组少37.3%(P0.05),短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多104.8%(P0.05);同样,长光照组室旁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2.9%(P0.05),对照组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5.8%(P0.05),而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垂体,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64%(P0.05),比对照组显著高49.5%(P0.05),而长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低43.5%(P0.05);但不同光周期下MT2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长光照组的卵巢MT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33.3%(P0.05),较短光照组低53.6%(P0.05),短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中短光照组M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高90.0%(P0.05),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00%(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短光照周期显著提高了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MT1表达,而不是MT2受体亚型。光照周期调控母兔发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褪黑激素通过MT1受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生产瘫痪,是指奶牛在分娩前24 h到分娩后72 h内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少数则在分娩后数周或妊娠末期发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生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的胎次,多数发生于第3—6胎,也可发生于任何一个胎次。本文重点介绍的是奶牛发生生产瘫痪后,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获得良好效果。1症状1.1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分析温度、通风、光照等环境因素对产蛋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产蛋期间鸡舍温度控制在18~23℃左右,通风至少达到0.5m/s,间歇式红色光照即光照8h、间歇4h,光照强度控制在10~20lx,粉尘控制在1.92mg/m3以下,在饲料中添加活菌制剂巨大芽孢杆菌1259及在粪便中加入微生物菌群除臭,以上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创造适宜的生产环境,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奶牛围产期(产前1个月至产后2个月)是奶牛繁殖与奶牛生产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奶牛80%~90%的普通病或因病死亡均发生在该时期。围产期保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奶牛泌乳期产奶量的高低及下一轮繁殖的效率及能力。因此,笔者制定了奶牛围产期的保健措施,目的是较好地对奶牛围产期疾病进行预防,大大降低奶牛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该措施已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推广应用1年并取得了成功。该措施包括3个阶段,即产前计划、分娩计划及产后计划。  相似文献   

14.
饲料转化效率是一个用来衡量管理和提高泌乳奶牛群将饲料转化为牛奶的能力的工具。通常情况下每千克牛奶与每千克饲料干物质的比例范围在1.2~1.8,泌乳早期奶牛动用体贮来生产牛奶,饲料转化效率可高约1.8;而奶量较低时需要弥补泌乳早期损失体况、或满足发育中胎儿营养需要,后期奶牛饲料转化效率可以低至1.2,泌乳牛群的饲料转化效率通常约1.4~1.8。如果要比较不同牛群或同群之间不同时间的饲料转化效率,必须对一些数值进行标准化。如果知道牛奶的乳脂率,就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乳脂校正乳(FCM):  相似文献   

15.
长光照光周期可以提高泌乳牛产奶量,短光照光周期可以促进干牛奶乳房健康、增强其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及分娩后对长光照光周期的反应快.但长光照和短光照光周期要交替变化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即泌乳牛每天需要160~220lm/m2的光照16~18h和6~8h的暗期,干奶牛应该有每天至少12h的暗期.  相似文献   

16.
对于奶牛生产来说,繁殖或配种是实现奶牛饲养效益的一个重点工作。奶牛生产经营目标主要是通过增加奶牛数量、提高奶牛质量、获取牛奶这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如果离开了繁殖工作,奶牛就不可能产犊、产乳和提高本身质量。1发情管理育成母牛的初情期一般为6~10月龄,平均8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的可能性,但不一定有繁殖能力。育成母牛的性成熟期是指生殖生理机能成熟的时期,一般为8~12月龄,平均10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能力,但不一定可以配种。育成母牛的体成熟期是指机体各部分的发育已经成熟,一般为16—20月龄,平均18月龄,表明母牛能够配种。  相似文献   

17.
光照是家兔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适宜的光照制度能够激发母兔的最大繁殖潜力,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养兔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光照周期(光照时长)、光照强度、光照波长(光照颜色)、光源4个光环境因素对母兔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现代化肉兔养殖生产中合理制定光照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旨在观察不同光照周期对新西兰白色母兔褪黑激素受体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和表达模式,从而进一步分析褪黑激素在不同光照周期下调控母兔发情的机制。选用5月龄未经产新西兰母兔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前10 d各试验组采用"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后6 d分别采用长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和正常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组)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80 lx,试验期为16 d。试验结束后剖杀动物,取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用q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周期对母兔的下丘脑、垂体、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分布与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丘脑,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较长光照组高88.8%(P<0.05),较对照组高54.9%(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MT2 mRNA表达量在不同光周期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长光照组下丘脑室周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69.4%(P<0.05),较对照组少37.3%(P<0.05),短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多104.8%(P<0.05);同样,长光照组室旁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2.9%(P<0.05),对照组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5.8%(P<0.05),而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垂体,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64%(P<0.05),比对照组显著高49.5%(P<0.05),而长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低43.5%(P<0.05);但不同光周期下MT2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长光照组的卵巢MT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33.3%(P<0.05),较短光照组低53.6%(P<0.05),短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中短光照组M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高90.0%(P<0.05),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00%(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短光照周期显著提高了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MT1表达,而不是MT2受体亚型。光照周期调控母兔发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褪黑激素通过MT1受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正光照是影响蛋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主要是刺激影响蛋鸡生殖腺体合成与分泌,从而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和蛋鸡产蛋性能。不同颜色光照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不同,暖色光比较适合蛋鸡生产。蛋鸡饲养周期全程光照需要科学合理控制,这样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众所周知,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光照可以促进动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季节性的性活动。春夏配种的动物,是由于日照的增长和温度的升高,刺激其生理机能;秋冬配种的动物,是在日照缩短和温度下降的时候促进其性活动。前者如马、驴、雪貂、野猪和一般的食肉、食虫动物以及所有的鸟类,通常称为"长日照动物";后者如绵羊、山羊、鹿和一般的野生反刍兽,通常称为"短日照动物"。形成动物的季节性性活动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最引人注意的是光照、营养和温度,其中光照的刺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