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丽莉 《植物医生》2001,14(4):20-20
荔波县早熟蔬菜是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 ,加大对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 ,而大力发展起来的。由于荔波县种植早熟蔬菜起步晚 ,未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使部分早熟蔬菜特别是番茄和辣椒病虫害较重 ,对产量影响较大 ,严重的产量损失在70 %以上 ,危害轻的产量损失在20%~30 % ,严重挫伤了菜农种植早熟蔬菜的积极性。因此 ,如何搞好蔬菜病虫害防治是荔波县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的心愿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 ,基本掌握了早熟蔬菜病虫害种类和综防技术措施。1发生种类病害主要有番茄的早、晚疫病、青枯病 ;…  相似文献   

2.
陆金鹏 《植物医生》2006,19(6):17-18
豇豆是荔波县早熟蔬菜的主要种类之一,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各种病虫害发生加重,严重影响了豇豆的产量和质量。搞好豇豆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豇豆产量和质量,已成为荔波县植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几年来的观察、防治.现将荔波早熟豇豆常见病害与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莫永坤 《植物医生》2002,15(3):12-12
荔波县委、县政府把开发柚类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来抓 ,使之成为荔波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1年 ,全县柚类栽培面积800hm2,其中结果树面积270hm2。荔波县柚类品质优良 ,蜜柚在1997年参加全国早熟柚类评比获优质奖 ,1998年参加全国第五次柚类评比获金杯奖。由于柚类病虫危害严重 ,对产量和商品价值影响较大 ,严重的产量损失70%以上 ,轻者影响柚果商品价值。如何防治柚类病虫害 ,提高柚果商品价值 ,是荔波县广大农技工作者和果农的共同心愿。经过几年的摸索 ,基本掌握柚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1病虫害种类…  相似文献   

4.
陈丽莉 《植物医生》2004,17(6):32-32
荔波县早熟蔬菜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加大对种植业内部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早熟蔬菜,使早熟蔬菜成为荔波县广大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调查,江口县大棚特早熟西瓜的主要病虫害有10种,其中病害8种,虫害2种。包括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蔓枯病、病毒病、疫病、红蜘蛛和蚜虫。以4—7月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最集中。为此,进行了无公害防治,在江口县大棚特早熟西瓜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荔波县早熟马铃薯最佳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懿  韦荣珍  刘伦 《植物医生》2011,24(1):36-37
研究11月30日、12月10日、12月20日3个播期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30日播期处理,每667m^2产量为2024kg.商品薯率为85%.每667m^2产值为2753元;12月10日播期处理,每667m^2产量为2496kg,商品薯率为92%,每667m^2产值为3214元;12月20日播期处理,每667m^2产量为2043kg.商品薯率为87%,每667m^2产值为2310元。试验表明,在荔波县种植早熟马铃薯,将播期安排在12月10日左右较为适合,既能避过1月上中旬低温的影响和薯块膨大期的高温,又能提早上市,产量高,商品薯率高,市场价格好.有利于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毕节市马铃薯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启江 《植物医生》2006,19(1):38-39
马铃薯是毕节市主要粮蔬饲兼用型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仅次于玉米,占第2位,而且随着人们对粗粮需求量的增加和马铃薯加工技术的提高,作为特色作物之一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种植面积达3.67万hm^2。但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蚜虫等10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为此。笔者根据毕节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情况,及近年来市内外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所积累的经验,对马铃薯病虫害进行了无公害防治。  相似文献   

8.
陆金鹏 《植物医生》2009,22(6):34-36
荔波县地处贵州南部.气候温和.有利于桑蚕产业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大农户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加大对种植业内部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使该产业成为荔波县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随着种桑面积的不断扩大.桑树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其中以赤锈病、褐斑病、桑疫病、青枯病、花叶病、桑粉虱、桑尺蠖、野蚕等发生为害较为普遍。病虫害直接影响桑叶的品质,用某些病虫为害的桑叶饲喂家蚕时.还可能引起家蚕的疾病.因此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提高桑蚕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马铃薯增产威胁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4种。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荔波县位于贵州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758.5m.年均温度18-3℃.适宜发展早熟蔬菜和延秋反季节蔬菜。由于西葫芦容易栽培.周期短,效益好.成为荔波县早熟蔬菜和延秋反季节蔬菜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西葫芦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西葫芦病毒病已成为西葫芦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可为害西瓜、黄瓜、丝瓜、南瓜、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荔波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园病虫害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为了解茶叶病虫害的发生种类,通过3年对荔波县茶园主要病虫害的普查结果表明,害虫有11个科29种,病害有3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黄蓟马、茶煤病这4种病虫害发生重。病虫害发生总体趋势是病害发生轻于虫害。  相似文献   

12.
2000年 11月 16日,由甘肃省植保植检站主持完成的《甘肃省植保专家系统》项目顺利通过了鉴定验收。该项目是国家 863项目的一部分,经过 1999~ 2000年 2 a的研究,全面完成了项目内容。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观看软件、查阅资料、现场提问等形式,对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该项目共收集文字 170多万字,图片 230多幅,数据 10.5万个。主要内容包括: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果树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蔬菜主要病虫发生特…  相似文献   

13.
分析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并预测其发生趋势,为马铃薯病虫害分区域防控提供依据。对2008—2017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防控情况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面积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总体趋势。除了2008年外,历年病害发生面积和造成的实际损失均明显高于虫害。马铃薯主要病害包括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和环腐病。其中,晚疫病在北方一作主产区发病面积最广、造成损失最大,年均损失产量超过12万t。主要害虫包括蚜虫、蛴螬、金针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其中,蚜虫为害最重,年均发生面积391.58万hm~2次,年均造成的实际产量损失超过1.5万t。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化学防治为主,未来应更加注重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云南省临沧市铁皮石斛人工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为铁皮石斛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14年荔波县“香草园”金龟子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提出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施秉县主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常年全县种植面积达5300hm2左右,总产量15.3万t,折粮3.05万t。品种有费乌瑞它、威芋3号、会-2号、坝薯10号、中薯2号及米拉等。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黑胫病和蚜虫等。笔者现介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12009年全国农业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2009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但水稻害虫发生程度总体上轻于2008年。截至2009年10月份,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0.73亿hm2次,比  相似文献   

18.
西南混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控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西南混作区2008年以来的马铃薯植保工作数据,结合实际调研,重点介绍了马铃薯西南产区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总结了马铃薯西南混作区在病虫害防控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并对今后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控工作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2011—2020年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及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是四川省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病害发生重于虫害。近5年病害发生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晚疫病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均占首位,是威胁当地马铃薯安全生产的第一大重要病害;害虫发生总体较平稳,蚜虫和地下害虫发生有上升趋势。病虫害发生出现的新特点,与近年种植面积、品种选择、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马袁勇 《植物医生》2009,22(3):48-49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和人们对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要求,施肥水平、栽种密度等将进一步提高和加大,人为地创造了一些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和流行的条件.加上防治水平的不平衡和乱用滥用化学农药.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呈现新的特点.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损失率不断增加。农民在水稻病虫防治上投入加大.但防治水平不高.盲目性较大,防治成本增加.防治效果差,挽回损失不明显.防治难度加大,防治技术复杂。在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病虫为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