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英 《北京农业》2015,(6):122-12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4月16-17日出现在包头机场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欧亚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呈现两槽两脊型,高空冷槽和地面冷锋后西北大风是主要影响系统,地面热低压发展旺盛,与冷锋后的强冷高压对峙,形成北高南低的气压形势;槽后较强冷平流配合中低层干暖舌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高空强烈的辐散产生巨大的抽吸作用引发高层动量下传,地面风速加大,而且强负涡度平流对地面冷高压的发展较为有利,加大了气压梯度,使得强沙尘天气得以维持发展。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暴雪天气最易出现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且暴雪天气带来的危害极大,可导致雪阻、雪埋及电线结冰等。2013年11月24日伊春地区出现了全市范围的暴雪天气,降雪量级为历史同期罕见。本文通过对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了影响暴雪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为今后暴雪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段金鑫 《北京农业》2013,(12):145-146
利用常规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3月内蒙古机场一次强沙尘暴天气从天气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得出:近地面前期明显增温致使地表热力不稳定,蒙古气旋上升运动产生起沙;高空西北气流上斜压不稳定发展,高空冷平流激发垂直于地面的锋面次级环流,地面气旋转为强冷锋过境,使得机场等区域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4.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2012年5月11-12日发生在湖南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经诊断分析发现:短波槽、中低层低涡、切变线等是造成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850hPa以下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冷平流配合其上暖平流。同时,地面弱冷空气入侵诱发地面倒槽中辐合线;加上当位温高值区的影响是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刘海博 《北京农业》2012,(33):129-130
2011年6月27-28日云南省西双版纳机场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中高空天气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等分析得出,此次降水过程是云南西部、南部地区受到切变线影响,而孟加拉湾低压有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与雷达资料等,对2015年5月6日巩义市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属于冷低槽型,由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产生;高空前倾的短波槽、地面冷锋的持续东移以及中低层切变线辐合线共同触发了冰雹天气的发生;中高层干、低层湿的条件为冰雹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及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条件;此次冰雹天气是降水回波内的强对流单体造成的,冰雹天气过程中的最强反射率因子回波强度均在50~55 d BZ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刘延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14-6317
2013年7月4日夜里至6日上午,江淮流域出现了2013年入梅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大、降水强度最大且雷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暴雨伴雷暴天气过程,针对此次过程,主要采用天气形势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方法,力求揭示此次大暴雨伴雷暴的形成和维持的成因.结果表明,梅雨锋上发展的中尺度系统是造成此次江淮地区产生大暴雨和长时间对流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对流天气过程中,东北—西南向的高能区配合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不稳定和动力机制;锋区附近均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使得对流单体能不断产生,且急流轴的存在为对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环境,使得对流持续发展能够有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10年11月10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生的大范围大风、沙尘暴天气的高、低空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及高空测风进行分析。分析表明:500hPa、700hPa高度,40°N附近形成高空急流区且平均风力≥28 m/s,冷平流不断沿着偏北气流向河套地区输送,高度场与温度场的交角≥45°;蒙古气旋控制内蒙古大部,低压中心〈1000.0 hPa,冷锋前后3h变压差≥9.0hPa,平均风力≥12m/s;前期降水偏少、气温高、空气干燥也是发生沙尘天气的重要条件之一;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环流建立,上升与下沉垂直速度增强,且低层垂直速度中心值≥-28×10-3hPa/s,为大风、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在卫星云图上,蒙古涡旋云系前、后部的上升、下沉气流急剧加强,是形成大风沙尘天气的必要条件;临河单站高空测风,沙尘暴天气发生前或发生中,从低层到高层以西北或偏西风为主,风力急剧增大。垂直湿度场850hPa以上T-Td≥10℃,即干燥为主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2012年2月22-23日铁岭市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发生机制及物理量场等,中亚低涡的稳定少变并分裂波动向东移动成为此次降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孟加拉湾及中亚地区的暖湿气流不断沿偏南气流输送至我国东北地区,中低层辐合上升、高层辐散的配置为暴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受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深厚暖湿气流以及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作用,2010年8月19~23日辽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低空西南急流不断地输送水汽至该省,低层高湿不稳定能量与向下冷空气致使中低层位势极不稳定,且大部分地区处于K指数高能区,这些均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1年6月18日龙州县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中高纬两槽一脊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变以及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影响系统;暴雨发生时,该地区水汽明显增强,边界层抬升运动明显,存在强垂直上升运动,而且龙州县等降雨区位于高能区,层结极不稳定,这些均是导致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6月13日出现在吕梁市的飑线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吕梁市的飑线天气过程主要是在低层前倾槽过境、中高层槽后西北气流共同影响的有利的形势背景下产生的,在此天气过程出现之前吕梁市大气层结十分不稳定,低层有显著的辐合抬升条件,之后出现了特别强烈的对流运动,从而促使本次飑线天气的发生发展。从物理量场上来看,吕梁市处于水汽辐合的中心,为本次飑线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此次吕梁市飑线天气中925hPa以下分布着显著的中尺度辐合线,为本次飑线天气的出现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吕梁市上空层结特别不稳定,推动了此次飑线天气过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2015年5月6日北流市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结合天气学及天气动力诊断,分析了2015年5月6日北流市强降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北流市强降雨天气主要是由高空槽、切变线及来自北方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强降雨天气主要影响系统为槽-切变-锋面型,影响系统由高层至低层后倾显著,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热力条件均有利于北流市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对流云团移动过程中由北向南先后对北流市产生影响,带来强降雨天气,卫星云图资料在强降雨天气监测、临近预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丹  孙昕 《北京农业》2012,(6):216-2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17-18日商水县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日本海高压脊和青海高压脊的持续对峙、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动、切变线的维持和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以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K指数高值区大面积存在等是形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20年5月中旬扶绥县一次极端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天气过程中,500 hPa形势场上蒙古低涡促使高空槽逐渐朝东边区域移动,推动冷空气扩散南下;高原一带存在短波移入广西扶绥县一带;西太平洋副高十分强盛,对短波持续维持比较有利,导致强降水天气的发生;700 hPa形势场上,广西中部区域分布着切变线,切变线南边的西南气流较大,比较适宜水汽和能量的补充;850h Pa形势场上广西西南部一带属于低涡环流,长时间维持强辐合环流是扶绥县发生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地面形势场上,暴雨天气中心和中小尺度辐合中心相符。此次极端降雨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为西南气流。扶绥县一带属于高能区,总温度正变温中心与极端强降水区相对应;从探空资料来看,降水期间降水落区上空不稳定能量均较大,低空存在暖平流,西南气流越来越大,湿层非常深厚,对流层中高层有干冷空气侵入,有利于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能量积聚。雷达与卫星云图资料对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及卫星云图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7年8月29日发生在青海省大部地区1次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北强南弱、东多西少、持续时间长,以稳定性降水为主;500 hPa新疆槽中分裂的短波槽不断东移,同时地面东路冷锋南下至青海东部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副高边缘西南气流与东伸的中东高压形成两高之间明显的切变影响青海省南部与东部;地面小尺度的地面辐合及弱冷空气、午后副热带高压内部的热力抬升和地形抬升对此次降水的产生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湿层深厚、水汽条件好,具备了强降水发生所需的水汽条件,有利于此次降水天气的产生;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的配置加强了上升运动;降水区存在的较强的垂直速度及层结不稳定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7.
屠月青  慕彩芸 《北京农业》2013,(15):180-181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11年4月28日午后发生在哈密地区的沙尘天气进行分析,得出:500hPa强斜压槽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系统深厚、移动缓慢使得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高原到新疆的低层暖高压是沙尘天气发生的有利不稳定条件;强沙尘暴主要出现在地面冷锋前后气压梯度区,地面3h变压对研究沙尘天气发展路径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散度场表现为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垂直速度则存在有数值较大的负中心,上升运动强烈,这些因素导致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大风、沙尘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宋堃 《北京农业》2013,(30):160-161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2012年5月12日江西省高安市大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物理量等。短波槽、切变线、中低层低涡等是此次大暴雨天气环流背景,低层急流为暴雨输送了大量水汽;中低层正涡度带及上升气流的东移引发强降水的产生;假相当位温高值区移入有利于该处大暴雨出现等;Tbb低值区与强降水区吻合,可用于反映大暴雨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0年1月17~18日发生在霍尔果斯口岸的寒潮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欧亚大陆呈两脊一槽型且经向环流度较大、西伯利亚低槽、中低层低空急流及切变线是此次降雪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西南低空气流及低层偏东气流为降雪提供了丰富的水汽,高辐合、低辐散的高低空配置以及潜在的不稳定能量的共同影响都是此次降雪天气过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辛洁  刘延锦 《北京农业》2012,(27):125-126
运用天气图、物理量场及相关气象资料等,分析了2010年6月18-19日发生在海西州东部地区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来自孟加拉湾西南气流将水汽输送至海西州上空,气流的高辐散、低辐合叠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气旋性垂直涡度的增大形成了大雨天气发生的不稳定层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