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分离自海洋虾壳的一株拮抗链霉菌菌株F-1013进行了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链霉菌F-1013的上述特征与玫瑰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flavus)的高度一致.聚类分析表明,二者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了99.93%,且二者于该序列中的120 bp-γ可变区序列完全相同.因此,可将链霉菌F-1013定名为玫瑰黄链霉菌F-1013(Streptomyces roseoflavusF-1013).  相似文献   

2.
从中草药透骨草中筛选出一株对灰霉菌有较强,且稳定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其抑菌带可以达到11 mm;经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以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确定此菌株属枯草芽孢杆菌属;通过对菌株生长条件的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通气量越大菌株的生长情况越好,最佳培养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3.
一株有抑菌活性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环境中芽孢杆菌对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从池塘底泥中分离出6株芽孢杆菌进行了鉴定和抗菌能力研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管碟法测定了细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测定了发酵上清液和病原菌共培养的生长曲线,并采用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其中1个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嗜水气单胞菌和藤黄微球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生化和分子鉴定发现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结果表明:分离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对嗜水气单胞菌和藤黄微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菌用于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和藤黄微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从食源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蜡样芽孢杆菌,为新抗菌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本实验是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鉴定具有抑菌活性的食源筛选菌株(命名为BC1),并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该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谱。结果表明:BC1菌株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蜡样芽孢杆菌;该菌株发酵液抑菌谱较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筛选用于降解番茄分泌自毒物质苯甲酸的菌株,研究其降解效果。以苯甲酸为唯一碳源,采用逐渐提高苯甲酸浓度的驯化方法,筛选到3株能够高效降解苯甲酸的菌株,经过鉴定分别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链霉菌属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纳西杆菌属耐碱纳西杆菌Naxibacter alkalitolerans。3株菌株发酵培养的降解率分别为95.32%、91.63%和90.15%,并且对番茄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质(肉桂酸、香草酸等)均有较强的降解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施加菌剂可以有效缓解自毒物质对番茄幼苗的抑制作用,明显提高番茄苗期株高和叶绿素等生长指标,根际自毒物质降解率最高达到98.69%,后期增产效果显著,B2菌株增产达到16.20%。筛选到的3株菌株具有用于修复番茄连作障碍的微生物菌肥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一株新型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草鱼养殖池塘的水样及底泥样品中筛选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效果,为水产养殖过程中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以嗜水气单胞菌为指示菌,采用点喷法进行拮抗性菌株初筛,采用牛津杯法进行复筛;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试验、16SrD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得到1株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WM-1,抑菌圈直径达21.8mm,经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筛选得到的拮抗菌WM-1,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机理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纯培养的方法,从美国内达华州温泉和中国福建永泰温泉分离得到27株嗜热细菌,从中筛选得到产纤维素酶的嗜热细菌并进行了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LY7和LY8是产纤维素酶的嗜热细菌,菌株LY7与脂环酸芽孢杆菌属(Alicyclobacillus)的同源性达到99%,菌株LY8与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的同源性达到99%,生长温度范围在40~70°C之间,最适温度65°C。酶学性质分析表明,LY8的内切酶酶活高达145 IU/mL。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1株对水产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对菌株JSSW-LA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共培养试验考察菌株JSSW-LA对多种水产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经鉴定表明,菌株JSSW-LA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SSW-LA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显著。共培养结果显示,低起始浓度的JSSW-LA(2.8×103CFU/m L)能够显著抑制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生长,高起始浓度的JSSW-LA(2.8×106CFU/m L)对5种致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JSSW-LA对水产中的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是1株拮抗性能优良的微生物菌株,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株薄荷抑菌内生菌鉴定与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薄荷里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命名为BH2),通过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未知霉菌均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健康牛的粪便中筛选出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进行初筛和复筛,采用SPSS软件对复筛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以选择抑制大肠杆菌活性较强的菌株,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采用稀释活菌计数法测绘这些菌株的生长曲线,利用SPSS软件结合修正的Gompertz方程和Logistic方程对生长曲线进行拟合,以获得这些菌株的生长动力学参数。[结果]经过鉴定,筛选得到的对大肠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3株牛源芽孢杆菌均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采用SPS软件拟合得到的生长曲线的相关系数(R)在0.985以上。[结论]筛选并鉴定了3株牛源肠道益生菌;采用SPSS软件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这些菌株的生长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江永县姜瘟病重病区的土壤为材料,对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筛选抑制致病菌的木霉菌。结果表明:姜瘟病重病区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有2种,分别为G1、H2,其中G1致病性较强,经过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鉴定,发现H2为欧式杆菌(Erwinia spp.),G1为劳尔氏菌(Ralstonia slanacarum);通过对峙实验分析发现,编号为23的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致病菌G1和H2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应用于姜瘟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2.
玫瑰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flavus)Men-myco-93-63是分离自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的一株拮抗菌。该菌株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nsdA(negative regulator of Streptomyces differentiation)基因是从天蓝色链霉菌中发现的与抗生素合成相关的负调控基因。根据天蓝色链霉菌A3(2)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出Men-myco-93-63nsdAmgh基因,经斑点杂交法验证,nsdAmgh确实在该生防菌中存在。该基因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生防菌产生抗生素调节的分子机制,也为抗生素高产菌株的获得提供了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13.
牛源抗腹泻芽孢益生菌的分离与N-4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对痢疾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株,以0.5%牛胆酸盐为筛选压力,痢疾杆菌菌株作为病原指示菌,从健康青年牛的粪便中,分离对痢疾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产芽孢菌株。通过平板生长对峙法进行初筛,共得到对痢疾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6株,利用发酵液平板打孔法进行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N-4,抑菌圈直径达到17.6 mm。根据N-4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对N-4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最终鉴定N-4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具有拮抗常见病原菌活性、消化酶活性且具有安全性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内源性益生菌。[方法]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中经过初步分离与纯化得到1 220株细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拮抗试验,并对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对筛选的13株细菌进行了溶血试验和药敏试验,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共筛选出13株抑菌活性强、产酶能力强且产酶种类多的菌株,最终确定了2株候选益生菌。菌株的16 S rDNA分子鉴定及Biolog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细菌3号与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 strain WW2,JN993998.1)相似性达到98%,细菌6号与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um ZJGS0109,KC748440.1)相似性达100%。[结论]研究结果为今后益生菌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紫泥围垦区海水中弧菌类群组成,为相关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采用TCBS(Thiosulfate Citrate Bile Salts Sucrose)培养基从紫泥围垦区海水中分离得到48株细菌,应用16S rRNA基因-RFLP(限制性酶切图谱多样性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方法对48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紫泥围垦区海水弧菌包括4个类群,分别为group 1-Vibrio crassostreae,占14.6%;group 2-V.atlanticus,占58.3%;group 3-V.splendidus,占12.5%;group 4-V.lentus,占14.6%。4类弧菌皆属于V.splendidus进化分支,能引起虾类、贝类动物的疾病。[结论]该研究明确了特定时间段内紫泥围垦区弧菌为V.splendidus相关的类群,对于针对性地防控这些弧菌引起的养殖动物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细菌16S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对断奶仔猪的肠道菌群结构和饲喂两株单一益生菌(屎肠球菌)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和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50.5%和42.2%,为绝对优势菌群。饲喂屎肠球菌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细菌丰度均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无壁菌门Tenericutes、酸杆菌门Act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细菌的丰度明显上升,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细菌丰度则发生了明显下降。屎肠球菌所在的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的比例虽由0.07%(对照组)上升至0.12%(SF1组)和0.14%(SF2组),但在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说明屎肠球菌对仔猪肠道微生态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其他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进而改变菌群结构。与对照组相比,SF1组的上述菌群变化幅度高于SF2组,通过与3组仔猪生长性能数据的对比,上述菌群变化的幅度与仔猪生长性能提高的程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和新疆两地采集的巨菌草为材料,从中筛选分离得到内生菌株103株,采用解磷、固氮和产IAA等筛选标准,对初筛菌株进行促生能力的测定,其中4株菌株同时具有多种促生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r DNA序列分析,对这4株促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J–4和SX–12均归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SX–30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XJ–12归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采用单菌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小麦盆栽试验,测定促生菌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多菌混合接种对小麦的促生效应优于单独接种处理的,经SX–30、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29.94%;经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重增加了182.12%。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通过直接筛选和富集分离纯化再筛选的初筛方法,透明圈法和摇瓶发酵的复筛方法,从团头鲂和草鱼肠道中,筛选到2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纤维素酶产生菌MA35和MC。16S r DNA/ITS分子鉴定和形态学观察分析表明:来源于团头鲂的真菌MA35鉴定为雪白曲霉(Aspergillus niveus),来源于团头鲂的细菌MA1和来源于草鱼的细菌CI10为同一种细菌MC,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发酵趋势的研究表明:在发酵过程中,与MC相比,MA35具有更高的胞外和胞内纤维素酶活力。本研究不仅从草鱼肠道内筛选到了纤维素酶产生菌,而且从我国特有的水生生物团头鲂肠道内分离到了一株新的纤维素酶产生菌,为草食性鱼的合理性养殖和鱼类饲料的膳食性配比提供了科学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