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巨尾桉等6种桉树早期生长比较和耐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进 《广西林业科学》2003,32(4):197-199
在日本三重县通过巨尾桉 (E grandis×E urophylla)等 6种桉树早期生长差异和耐寒性试验 ,结果表明 :赤桉、巨尾桉、蓝桉、邓恩桉和细叶桉的幼树表现出一定的早期速生特性 ;在 - 1~ - 4℃的低温下 ,亮果桉和邓恩桉与其它桉树相比 ,表现出较强的耐寒风和低温伤害能力。  相似文献   

2.
蓝桉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云南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地区进行了历时4年的蓝桉树N.P.K不同配比的10种处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幼林的生长;其中处理6,9,10增产效果极显著,树高增加16.31%~20.40%,胸径分别增加18.78%~19.21%,材积增加65.04%~70.19%,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施过有机肥的处理10生长始终保持优势;磷肥是蓝安增产的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蓝桉(俗名洋草果),原产澳大利亚,八十年前引入保山,蓝桉是常绿高大乔木、喜光、生长极为迅速,一般年高生长2米以上,地径3厘米以上,种植1年就可采枝叶提炼桉叶油,7—10年轮伐,木材是造纸,人造纤维的原料,经营管理较好的林地,可连续采伐3—4次,由于保山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桉树种植历史,1987年已列入省林业综示区和桉树商品林基地县,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立地环境因素与蓝桉、十干桉人工林地下害虫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关系。用数量化(I)方法的数学模型将各种立地性因素转化为定量因素,进行了立地环境因素对桉树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程度影响的分析,判断出影响新造林地桉树地下害虫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土壤类型与桉树树种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林分结构和坡向对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影响作用较小。采用产预测模型来估测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桉树新造林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立地环境因素与蓝桉、直干桉人工林地下害虫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关系。用数量化(Ⅰ)方法的数学模型将各种立地环境定性因素转化为定量因素,进行了立地环境因素对桉树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程度影响的分析,判断出影响新造林地桉树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土壤类型与桉树树种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林分结构和坡向对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影响作用较小。采用建立的预测模型来估测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桉树新造林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我州近年来蓝桉发展较快,目前己达4.67万hm~2。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量修枝采叶,从而影响了桉树的生长。为了科学的指导桉树生产,真正做到叶、材并用,速生丰产,州科委下达了试验任务。通过几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蓝按速生丰产必须采取一定的科学技术措施。以用途来确定造林规格。蓝桉不宜断头和过量修枝叶。要达到速生丰产,造林后必须加强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7.
提高直干蓝桉抗性的研究王水,贾勇炯(四川大学生物系)孔芝和(四川省凉山州林业局)代社科(四川省凉山州林科所)桉属(Eucalyptus)人工林的种植一度引起人们的争论[7],1993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曼谷召开的桉树问题专家评议会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蓝桉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蓝桉施肥和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监测和分析。经对设于保山市辛街3种施肥处理的蓝桉人工林地,进行为期两年(1993、1994年)的土壤11项化学性状监测得出:土壤的有效N、P、K的含量随林地的施肥而增加;造林两年后,土壤的pH(H2O)、pH(KCl),有机酸,全氮,有效N、P、K,水解酸,交换性Ca(++)、Mg(++)的指标均低于造林前。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一桉     
寸树刚 《云南林业》2005,26(5):26-26
蓝桉是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原产于澳大利亚,1896年被引种入滇,至今已逾百年。这株生长在昆明海埂的巨桉,树高50多米,树径1.88米,树龄约80年。枝干高大挺拔,枝叶浓郁苍翠,1990年被“国际桉树研讨会”确认为中国最粗大的一株桉树,命名为“中国第一桉”,被列入《云南省重点保护名木古树名录》。  相似文献   

10.
蓝桉、直干桉纤维用材林合理轮伐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经对保山市蓝桉及富民县直干桉的固定样地观测,结果表明:蓝桉7年生以前材积增长率大于22.3%,7年生以后小于22.3%;7年与8年生投入、产出比接近,分别为1:2.97,1:2.99;木材基本密度变化不大,因此,蓝桉轮伐期定为7年较为合理。直干桉7年生以前材积增长率大于40.1%,7年生以后小于40.1%,但8年生材积增长率仍大于20%,7。8年木材基本密度变化不大,因此直干桉实生林轮伐期定为8年比较合理。萌芽林轮伐期可提前1~2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多数桉树资源主要集中在较为温暖的沿海地区.目前在湖南和江西等华南和中南省份较为冷凉的内陆地区,通过选择一些合适的耐寒桉树品种,种植了一些规模不大的桉树人工示范林,这些示范林显示出了较好的适应性与丰产性.这些较为冷凉的内陆地区有着立地条件较为优越的适合人工林发展的广大林地.对于较冷地区,尤其是湖南省来说,通过分析所...  相似文献   

12.
寒害天气对永州市赤桉组培苗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冬季永州市经历了严重的寒害天气。灾害过后,调查了东安县种植的赤桉组培苗受冻和冻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了赤桉组培苗种植后的耐寒性和冻后恢复能力。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冬季是永州市罕见的寒害天气,所有引种的桉树幼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但赤桉组培苗幼林受冻程度较轻,冻后恢复较快,类似2004年冬季的寒害天气,对永州市赤桉组培苗造林没有影响。根据永州南桉北移造林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桉树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西国营林场租赁林业用地发展速丰桉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以来,广西不少国营林场特别是区直林场除在场内发展速丰林外,利用林场的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在社会租地积极营造速丰桉,发展势头迅猛。经过几年的种植,一方面发展呈现一定规模,另一方面租赁林地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对广西国营林场租赁林业用地发展速丰桉实际情况比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国营林场对外发展速丰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对策和措施,以期为解决租地造林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营林场和广西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部湾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是我国桉树造林较早、种植面积大、桉树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形成了从育苗、造林到加工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我国以桉树为原材料的大型林浆纸项目基本上都集中于此,为我国桉树产业及林产业重要的发展区域。文中综述了该地区桉树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桉树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建议和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该地区桉树人工林产量与质量、优化生态环境和发展我国桉树产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当前桉树生产上常用的造林密度1666株/hm^2为试验的最低造林密度,与5种更高造林密度作为构成本试验的6种不同造林密度的高密度试验,分析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试验林2年生时的林分密度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的林分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密度越大,其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越小,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与其它许多桉树密度试验结果相似。但林分生长效应提早,可能是林分密度过高缘故,最后结果有待继续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桉树,为我国南方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耀坚 《桉树科技》2006,23(2):55-57
桉树具有生长快、轮伐期短、技术成熟、病虫害少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及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合理的规划布局、推行可持续的经营技术并结合相应的社会经济措施可使桉树得到科学的发展,为南方新农村的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桉树用途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桉树的用途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它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桉树木材利用,桉树副产品及化工用途、桉树的园林观赏价值以及桉树的生态防护价值四方面综合归纳桉树的主要用途,为日后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超 《桉树科技》2015,(4):46-50
桉树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桉树人工林的现状及生态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就如何健康发展桉树产业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巴西尾巨桉和巨赤桉两种优良杂交桉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和巨赤桉再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5 mg·L-1+NAA 0.2 mg·L-1,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5 mg·L-1+NAA 0.15 mg·L-1.芽诱导和继代增殖中6-BA的浓度对两种杂交桉树有显著影响.生根培养中,尾巨桉和巨赤桉生根情况差异显著,尾巨桉茎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IBA 1.0 mg·L-1,巨赤桉茎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5 mg·L-1+IBA 1.0 mg·L-1.两种杂交桉树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为桉树良种选育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Southern Forests》2013,75(2):119-129
The development of a plantation eucalypt wood-based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in South Africa is outlined. Forest research that has contributed to increasing wood production from the ultimately finite land resource available for industrial plantations is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to eucalypt plantations by Sappi Forests is described and evidence for resultant increased wood production is presented. Improved silviculture, introduction of alternative species and deployment of genetically superior planting stock coupled to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site-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all contributed to measured gains.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forest technology will be critical to a sustainable future for the industry in South Africa. Issues pertaining to thi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