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南喀斯特地区小麦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求适合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以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在小麦各个生育期设计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通过大田露地及测坑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小麦对缺水的敏感性,是开花期大于产量形成期,产量形成期大于营养生长期;小麦水分生产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小麦的产量和灌溉定额成明显的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灌水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临界值之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该研究可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2.
3.
根据试验资料,求得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同时达到最高时的经济灌溉定额为120m3/亩,耗水量300m3/亩;生育期浇返青、孕穗、灌浆3次关键水,每次每亩40m3左右。以此指导灌溉,可获得最高产量,比传统灌溉制度节水30%以上。具体实施时,还可根据当地水源条件、地力水平等进行节水农业生产分区,在不同的区内实施不同的节水灌溉制度,如可浇一水、二水、三水或旱作,并将节水灌溉技术与节水农业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5.
宁夏引黄灌区小麦节水灌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引黄灌区用水率低和用水管理水平低的情况,以引黄灌区主要农作物之一的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试验,进行了节水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内的4种灌水处理中,大水漫灌和灌水4 200m^3/hm^2水平下,小麦株高、叶面积、干鲜重等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效果明显好于灌水3 000m^3/hm^2、3 600m^3/hm^2的处理,地上生物量积累效果较好;灌水4 200m^3/hm^2处理水平下小麦生物量积累效果优于大水漫灌。从节水效益来看,灌水4 200m^3/hm^2处理下节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适合贵州地区的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以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方法]在小麦各个生育期设计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通过大田露地及测坑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结果]小麦对缺水的敏感性,是开花期大于产量形成期,产量形成期大于营养生长期;小麦水分生产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小麦的产量和灌水定额呈明显的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灌水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临界值之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集雨灌溉工程、水资源评价和优化配置、防旱抗旱、黔中枢纽工程农业用水量分析及各受益区配水量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等多种单项节水措施集成,开展小麦节水试验研究。在三种不同处理中,根据水源等基础条件采取不同的节水技术,其中管灌+品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保水剂等两种集成模式为最优节水灌溉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龙茶节水灌溉的需水规律及其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以2年生铁观音茶树为试验材料,研究微喷灌节水灌溉方式下乌龙茶的需水规律、灌溉水量、有效降雨量以及节水灌溉定额。[结果]5月、7~10月是乌龙茶的需水量高峰期,占全年需水量的59.15%。1983~2009年乌龙茶节水灌溉定额为551.4 mm,降雨有效利用率33%;其中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有效利用率分别为17%、50%和77%。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乌龙茶需水量下降,降雨有效利用量增加,而降雨有效利用率下降。[结论]乌龙茶的最佳灌溉量是40~5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达到75%时的田间持水量。乌龙茶生长需水关键期7~10月,适宜的灌水定额21.0 mm,灌水次数10~15次,灌水周期8~12 d。  相似文献   

9.
根据花生的需水规律,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在花生田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在莱阳地区更适宜推广滴灌进行花生田灌溉,不仅能取得良好的节水效果,还能起到增效的作用,平均可节水215m3/667m2,增收286.3元/667m2元,为莱阳地区花生节水灌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物模型是一种机理性模型,综合考虑了与作物生长相关的环境和栽培技术,能合理地模拟作物在整个生育期的生理过程。引入DSSAT模型研究晋南麦区小麦生长过程,验证和评估DSSAT模型的适用性,通过DSSAT模型灌溉情况假设,分析该地区的节水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的模拟误差均在3 d以内,小麦模拟产量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RRMSE)均小于10%,D指数(D-index)均大于0.95,残差系数(CRM)均接近于0,表现出很好的模拟精度;在节水灌溉方面,在连续2 a的冬小麦生育期间,灌一次拔节水比雨养小麦增产3 500 kg/hm2左右,灌2次水(越冬水+拔节水,拔节水+灌浆水)比灌1次水(拔节水)增产2 000 kg/hm2左右,灌3次水产量增加并不十分明显。因此,DSSAT模型在晋南麦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为合理灌溉提供一定的支撑,为农业生产及节水灌溉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集雨节水灌溉的目标是科学利用自然降水,充分挖掘利用土壤水,最大可能的节约灌水,最大限度的节水增产,充分提高水分的利用率。田间节水灌溉核心技术是平整土地、免耕播种、小畦灌水。即以田间节水灌溉为中心,配套雨水集蓄、渠道防渗、选择抗旱品种(或抗旱保水剂拌种)、增施有机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能进行鉴定,通过平整田面、小畦灌溉、压青苗、喷施抗旱剂、适时早播种、限额配水、及时灌水等措施进行接水。  相似文献   

13.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一种受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环境,具有地表水缺乏、土层浅薄且不连续、植被覆盖率低等基本特征。由于喀斯特山区水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小生境类型的多样性,该地区土壤水分运移相当复杂,具有许多和其它类型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介绍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和土壤水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测定方法、有效性、入渗规律、空间变异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今后土壤水分研究应以岩石-土壤-植被系统为对象,注重多学科交叉以及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重视植被对异质性生境的响应及其适应性调控机理的研究,以实现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和植被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4.
15.
节水灌溉的灌溉定额建模与求解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通过对河西灌区灌溉试验资料的筛选和分析,建立了节水灌溉的灌溉定额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即DMMCMBAY-++=e)//(2,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经应用对覆膜和裸地栽培的小麦和玉米都适用。  相似文献   

16.
河西地区节水灌溉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财 《甘肃农业》2003,17(12):55-55
河西地区干旱少水 ,且农业用水效率较低。为了改善生态 ,满足工农业发展用水的需要 ,解决好水问题 ,减少无效蒸发 ,发展节水灌溉 ,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传统地面灌溉方法存在灌水定额大、深层渗漏严重、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介绍几种实用节水灌溉技术。一、小畦、块灌1、小畦灌的特点及其技术标准小畦灌灌水方法就“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  相似文献   

18.
余青  冯诚 《湖南农业科学》2011,(9):31-32,37
为了缓解贵州省农田灌溉水资源紧张的状况,达到水资源有效利用与优化配置,采用科灌、科蓄及普灌3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科蓄模式下净灌溉定额最少(200.3m3/667m2)、水稻产量最高(627.5kg/667m2)、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最高(5.54kg/m3),其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种灌溉模式,适宜存贵州省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探讨了研究方法的运用,以及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机制与对策;同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余青  冯诚 《湖南农业科学》2011,(18):31-32,37
为了缓解贵州省农田灌溉水资源紧张的状况,达到水资源有效利用与优化配置,采用科灌、科蓄及普灌3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科蓄模式下净灌溉定额最少(200.3m~3/667㎡)、水稻产量最高(627.5kg/667㎡)、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最高(5.54kg/m~3),其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种灌溉模式,适宜在贵州省大力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