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藤县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形态特征与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藤县大果红山茶茶树高5~10in,树皮呈灰色,表面光滑;果实为蒴果,呈青红色,果形有球形、卵形、梨形和盘形等;单株平均有鲜果62个,单果重337.11-720.83g;按茶树种植密度1110株/ha计,每公顷可产鲜果32767.20kg,产油1028.02kg。说明藤县大果红山茶原始茶林经济性状优良,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怒江红山茶主产区初选的188株野生怒江红山茶中,复选出43株单株作为试验样本,对其7个果实产量性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间果实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鲜果质量>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鲜出籽率>干出仁率。除干出仁率和鲜果质量在各分布点间呈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果实产量性状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在7个果实产量性状中,干出籽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与干出仁率、鲜果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果实产量性状间相关不显著。各果实产量性状与鲜果含油率的相关程度为:干出仁率(0444)>种仁含油率(0318)>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0018)>鲜出籽率(-0218)>鲜果质量(-0556)>干出籽率(-0697)。冠幅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 kg/m2的有5株,冠幅单位面积产油量达006 kg/m2的5株,分别为BLT48、FYC32、FYC33、FYC81、LCY75,其中FYC33单株产油量达045kg/m2,以上均为高产油单株,是良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嫁接法培育杜鹃红山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嫁接杜鹃红山茶的砧木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用油茶种子培育砧木苗,育苗要做到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促使小苗生长壮旺;二是选取生长多年的、生势好、树型美的油茶树作砧木.嫁接要选取健壮的接穗在适宜的季节嫁接.嫁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抹掉部分的水芽,预防病虫害.  相似文献   

4.
杜鹃红山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腊切片法,研究了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杜鹃红山茶具四囊型花药,腺质绒毡层;药壁发育为基本型;小孢子发育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形;花粉粒成熟时具二细胞;胚囊发育属双孢八核葱型,具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显微结构检测结果揭示,自然居群的杜鹃红山茶胚珠败育率达39.4%,这可能是导致自然居群结果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株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分布于贵州清镇九龙山、宝塔山的贵州红山茶的生境、植物学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红山茶花蕾形状、花色、叶形等形态特征存在多种差异,观赏价值很高,通过对比跟踪分析,以叶和花对观赏影响程度进行划分,初步划出贵州红山茶5个观赏种质类型,以期为今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杜鹃红山茶花瓣为材料,通过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对其花色色素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不含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等,可能含黄酮、花色素及其苷;杜鹃红山茶的红色花色源于花色素及其苷。  相似文献   

7.
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扦穗,进行了杜鹃红山茶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用1:2 000的ABT1号生根促进剂浸泡5h,能明显提高生根率及抽梢生长。  相似文献   

8.
杜鹃红山茶特征特性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丽  董斌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14-215,217
根据杜鹃红山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对杜鹃红山茶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 Chang)扦插繁殖试验,为建立科学的贵州红山茶扦插繁殖技术奠定基础。[方法]分析不同基质(河沙、原土、腐殖土、蛭石)、不同月份(4、6、9月)、不同树龄枝条(1、2年生)、不同激素处理方式(1 000 mg/L ABT生根粉处理1 min、500 mg/L ABT生根粉处理30 min、1 000 mg/L萘乙酸处理1 min、500 mg/L萘乙酸处理30 min、不做任何激素处理)、不同扦插模式(棚内扦插、棚外扦插)对贵州红山茶扦插的影响。[结果]原土和蛭石扦插效果好于河沙和腐殖土;9和6月份扦插效果较好,尤其9月份最好;1年生枝条比2年生枝条扦插效果好;使用ABT生根粉和萘乙酸低浓度长时间处理比高浓度短时间处理扦插效果好;棚内扦插和棚外扦插生根率相差不大,但棚外管理简便,建议推广。[结论]在生产中,合理的贵州红山茶扦插繁殖技术建议如下:6、9月份选用1年生枝条,采用蛭石进行扦插,尤其9月份最好,期间要注意保持水分,防止因管理不当造成气温过高而烧苗;扦插前使用ABT生根粉和萘乙酸低浓度长时间处理;棚外扦插管理方便,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浙江红山茶茶籽饼中茶皂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方法]以浙江红山茶茶籽饼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温度、时间和液料比对茶皂素提取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茶皂素提取的影响大小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80%,液料比为3∶1 ml/g,提取时间为5 h,温度为70℃。[结论]确定了浙江红山茶茶籽饼中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1.
以三年生大果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和岑溪软枝油茶(Camellia oleifera‘cenxiruanzhi’)植株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处理,测定处理后叶片的水分含量、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大果山茶保存水分能力与叶片膜透性高于岑溪软枝油茶;PPO活性、POD活性远高于岑溪软枝油茶;在两种处理条件下,大果山茶的平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60、15.08 mg/g,明显高于岑溪软枝油茶;MDA、可溶性糖含量也均高于岑溪软枝油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西核桃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以巴马、凤山、天峨、南丹、乐业、田林、隆林等7个县份筛选的优树果实样品共计31个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种仁含油率为56.9%~65.1%,其中凤山004含油率最高,为65.1%,其次南丹004为64.1%,凤山002含油率最低。测定了广西不同产地核桃种仁的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等5种脂肪酸组分,其中棕榈酸含量在4.09%~8.36%,硬脂酸10.57%~45.09%、亚油酸45.88%~77.26%、亚麻酸3.16~10.28%、油酸0.3%~2.44%。以果实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来评价不同产地核桃,为核桃产地的地区品牌打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油用型元宝枫果实形态特征及油脂积累的动态规律,为元宝枫果实的适时采收及油用良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9和2020年7-11月,以陕西杨凌地区优良元宝枫单株的翅果为试材,通过物候期观测,记录果实颜色和形态变化;采用索氏提取法及GC MS分析法分别进行油脂提取及种仁油脂肪酸组分与含量测定,分析含油率及各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各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元宝枫种子成熟期为开花后的205~220 d,此时种子形态肥厚而饱满,呈亮黄色;在此期间,种仁含油率呈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至稳定的变化趋势,在花后175 d时含油率较高,达50%以上。花后145~160 d,脂肪酸总量达到最大值;神经酸相对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稳定不变的趋势,在花后190 d神经酸相对含量可达最高值,为6.24%,因此确定元宝枫果实高神经酸含量的适时采收期在花后190~205 d。在元宝枫果实各脂肪酸的积累过程中,彼此间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其中神经酸含量与种仁含油率以及芥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元宝枫果实于花后205 d左右采收,其含油率和神经酸含量均较高,品质最优;可通过选育高含油量的元宝枫种质来获取高神经酸含量的元宝枫油,以提高元宝枫果实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选择6头处于泌乳早期的中国荷斯坦牛,采用3×3重复拉丁方设计,研究脂肪酸钙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早期的产奶量、乳成分、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处理A组为基础日粮;处理B组、处理C组每头每日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克和300克脂肪酸钙。经90天饲养试验,结果表明:①日添加200克脂肪酸钙,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45Kg(p<0.05),处理C组产奶量没有显著提高(p>0.05)。②B组对照组乳脂率提高0.07个百分点(p>0.05),蛋白率降低0.01个百分点(p>0.05)。C组乳脂率提高了0.23百分点(p<0.05),蛋白率降低0.04个百分点(p>0.05).③日添加200克脂肪酸钙,对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添加300克,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5.
高油玉米的发展状况及其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油玉米作为人工创造的一种新型玉米,到目前为止在育种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已经获得了一大批含油量很高的基础群体,并且培育出了一批高油品种;高油玉米在油分形成、分布规律、脂肪酸组成上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除了遗传因素外,非遗传因素对高油玉米籽粒含油量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油橄榄在酸性土壤、夏雨型气候环境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因地制宜开展田间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南方3个油橄榄适生良种豆果、柯基和尼Ⅰ为材料,比较花芽分化、花期物候、花序特征、单果重和含油率差异。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花芽分化均起始于3月上旬,豆果和尼Ⅰ初花期为5月3日,花期分别为10、6 d;柯基初花期为5月4日,花期11 d。豆果、尼Ⅰ、柯基的平均花序长度分别为2.5、2.5、2.9 cm,单个花序平均小花数量分别为16.3、14.9、17.9个。果实转色的先后次序和成熟期的早晚一致,依次为尼Ⅰ、豆果和柯基;单果重和含油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增速不同,单果重在果实发育前期增长较快,含油率在果实发育后期增长较快。至10月24日果实成熟度分别达M5(尼Ⅰ和豆果)和M4(柯基),尼Ⅰ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3.40 g、13.05%,豆果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1.15 g、14.31%,柯基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0.77 g、12.31%。综上表明,3个品种花期基本一致,柯基的花量大、花期长,可作为授粉品种加以利用;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以确保树体处于良好的营养水平,为后期油分积累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在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的干物重对粤晶丝苗2号、粤农丝苗、合美占3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置了早造和晚造两次不同氮肥梯度随机区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拔节孕穗期时最高,且其随着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在乳熟期达到最低值;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乳熟期降至最低;齐穗期的穗干物质分配比例不到20%,而乳熟期的穗干物质量将近占总干物质量的43%;早造和晚造水稻的结实率差异极显著,总干重差异显著,而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差异不显著;齐穗期以后,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干物重呈负相关,而叶干重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大,茎干重与各产量性状密切相关,总干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水稻干物重是决定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植物油[m(豆油)∶m(菜籽油)=3∶1]替代不同水平(0%、50%和100%)的鱼油,制成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喂养3组成体雌蟹70 d。结果显示,3组蟹的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有所不同,体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占比约50%,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腺中n-6 PUFA含量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胰腺受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影响最大,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及PUFA总含量都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F1、F3组相比,F2组3个可食部位的EPA+DHA含量均较高。综上所述,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饲料喂养雌性中华绒螯蟹对其可食部位的脂肪酸组成有正面作用。本研究为优化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配比以及进一步改善中华绒螯蟹品质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石榴种子油的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气相色普法分析石榴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其主要脂肪酸为石榴酸,占86.01%。其次为亚油酸5.14%,油酸3.81%,棕榈酸2.91%,硬脂酸1.52%,亚麻酸0.61%。用常规方法测得石榴种子油的酸值为0.84,皂化值为181.5,碘值为156.5,折光率为1.5208(n_D~(20))。并通过自动氧化试验发现,石榴种子油在75℃下经4~8h,上层结出坚韧薄膜;110℃下经历40min,变成透明橡胶状物质,进一步肯定石榴种子油为优良干性油,可作为涂料等工业的优质油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