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和明确土壤动物的全球现状和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nce Citation Expanded,SCIE)数据库对1986—2016年土壤动物领域的SCI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此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的发文量居第一,中国的发文量其次;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的发文量居世界研究机构的前两位;该领域的主要期刊有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Plos One和Applied Soil Ecology;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生多样性、氮素添加、重金属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动物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了解和明确土壤动物的全球现状和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nce Citation Expanded,SCIE)数据库对1986—2016年土壤动物领域的SCI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此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的发文量居第一,中国的发文量其次;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的发文量居世界研究机构的前两位;该领域的主要期刊有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Plos One和Applied Soil Ecology;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生多样性、氮素添加、重金属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生态系统的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解国内外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了解其特征、前沿、热点及其变化趋势,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调查2002—2022年发表的2123篇研究论文,旨在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共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研究该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2—2022年关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各国发文量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发文量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美国的发文量为484篇,占总发文量的22.79%,居首位。中国紧随其后,发文量为431篇,占比20.30%,中美两国之间交流频繁;中国科学院虽然首发年限较晚,但在该研究领域方面地位较高;中国研究人员的发文量占比很大,但和其他国家学者的合作交流较少;研究集中于生物与生化、物理学、农学等综合领域,研究内容呈现出跨学科融合的趋势。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是未来土壤微生物对种植模式响应中的重要问题。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模式、群落、根际、碳和氮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未来发展的领域可能是抗病性、腐烂、生物地理...  相似文献   

4.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对虫螨腈杀虫剂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检索CNKI数据库“虫螨腈”主题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等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该研究领域论文发表呈上涨趋势;研究成果形成了较稳固的核心作者群,作者间交流较密切;研究机构之间连线密度较低,成果主要机构的发文占比偏低。通过对虫螨腈相关文献数据的分析,直观地反映国内虫螨腈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热点的变化,可提高跟踪虫螨腈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效率,为未来的虫螨腈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植物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氮素是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了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植物体不仅需要一个有效的氮素吸收机制,还需要将所积累的氮素在体内高效转运并在储藏器官中充分利用。植物体利用转运蛋白从土壤中吸收硝态氮、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等形式的氮素后,通过NO3-还原、NH4+同化中的酶类和一些氨基转移酶、尿素酶等的作用来完成体内的氮素代谢。介绍了近年来这些与氮素利用效率相关基因的分离与表达调控,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相关基因进行过表达分析的主要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阐明植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分子机理以培育氮高效利用新品种提供重要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整体分析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选取2002—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秸秆饲料化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主要对秸秆饲料化利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21年秸秆饲料化利用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研究体量较大;中英文发文量排名第一的科研机构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和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中文主要发文作者间的合著关系由星型向网状结构过渡,英文主要发文作者间呈现星型、环型、树型、网状结构等多种合著关系;来自孔敬大学的Wanapat发文156篇,名列英文文献高产作者首位。秸秆饲料化利用领域中文文献研究热点为“乳酸菌”、“组合效应”、“青贮”、“发酵品质”和“生长性能”,研究前沿聚焦于反刍动物生产和生长性能、添加剂对青贮和微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等方向。英文文献研究热点为“nutritive value”、“growth”、“rumen fermentation”、“dairy cow”和“degradation”,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萌  李荣田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8):136-141
为给水稻蛋白质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当下此领域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等相关信息,以2018—2020年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rice protein”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使用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图谱Citespace等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数据从2018—2020年国家发文量、机构发文量、机构合作共现、高频关键词等层次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及热点预测。研究表明,2018—2020年水稻蛋白质领域国家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研究水稻蛋白质的高发文量机构均来自中国,发文量第一机构为中国科学院,与其他机构合作较为密切的机构为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018—2020年间水稻蛋白质领域Wang J发文量最多,为105篇,其次是Zhang Y、Wang Y、Li Y,且作者间合作交流仍存在一定进步空间;当下水稻蛋白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为水稻中调控抗逆性等生理性能的蛋白质组学的分析及基因改造,且未来可能还将以水稻蛋白质的积累与产出、相关基因的优化改造等方向为相关领域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环境的日益恶化迫使人们放弃高肥生产的观念,转向低肥绿色环保生产的理念。本文主要从低氮胁迫下氮代谢相关的酶、氮素同化途径、初级代谢、次级代谢以及氮代谢相关基因五方面综述了植物体内不同的代谢水平、形态、生理和分子响应,探讨了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的耐低氮策略,阐述了氮利用效率(NUE)相关的酶及其调控过程抵御氮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文提出今后可针对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期的低氮耐受差异,以及关键基因表达产物之间的关系,从多学科、多角度系统全面的研究植物在低氮胁迫下的分子响应机制,为氮代谢参与植物低氮胁迫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国内外水稻育种研究领域20年的相关科技文献,便于深入了解世界范围内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2-2021年水稻育种相关文献为数据源,运用EXCEL、CiteSpace及Incites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等分析。在检索范围内检索到水稻育种相关文献8 668篇;总的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其中中国发文量第1,美国发文量第2但中介中心性较高,影响力较大;研究机构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发文数量最多,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最大;国家及主要研究机构间的科研合作也较密切;总被引频次排名前3的作者是中国科学家钱前、李家洋和韩斌;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分别是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Molecular Plant Breeding和PLoS ONE;近年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涵盖遗传多样性、基因编辑、产量和品质性状、病虫害(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非生物胁迫(盐,干旱,温度)、雄性不育等多个方面。本研究为整体上认识、了解全球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提供...  相似文献   

10.
高氮条件下不同黄瓜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高氮条件下黄瓜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特性,以5个黄瓜品种为材料,在高氮地块中研究施氮和不施氮水平下黄瓜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中黄瓜品种产量、干物质量及总吸氮量无显著差异,在氮素利用效率上有显著差异;在不施氮处理中黄瓜品种产量、干物质量、总吸氮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土壤高氮情况下不论施肥与否,氮素利用效率对黄瓜产量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叶际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分析和比较,明确叶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VOSviewer对中国知网收录的114篇文献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521篇文献进行相关分析。叶际微生物相关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年平均英文文献数量总体高于中文文献数量,美国、中国和德国的发文量居于前列。其中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最为紧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最多。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并且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较多。该领域中白志辉(Bai Z H)的发文量最多,且各作者所在团队内部合作较为密切;虽然英文文献中白志辉和金德才(Jin D C)所在团队间有紧密合作,但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在中文文献中还是在英文文献中各团队间仍缺乏合作。关于叶际微生物,CNKI和WOS中的文献均对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展开了研究,中文文献目前只倾向于探究叶际微生物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重金属污染方面的作用,但整体研究尚浅,而英文文献则更为广泛且深入地探讨了微生物与植物、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关于叶际...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和氮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低、中、高3个种植密度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碳氮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以期通过密度调控碳氮代谢, 实现产量与氮肥效率协同提高。结果表明, 吐丝期茎叶总糖和全氮积累量和茎叶总糖和全氮的运转率均以中或高密度下较高, 而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以中或低密度显著高于高密度。吐丝前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以中高密度下较高, 但成熟期地上部总氮量及籽粒氮量均以中低密度较高, 表明吐丝期后植株氮素积累量对玉米籽粒氮贡献较大。在中低密度下, 3个品种夏玉米产量达10 262~11 461 kg hm-2, 氮肥利用率达23.00%~34.11%。  相似文献   

13.
氮是玉米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极大。当前我国玉米种植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氮肥损失于环境。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根据当前国内外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从氮素利用效率的含义、影响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及分子机制、氮素高效利用候选基因的发掘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氮素的大量施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水稻氮素的高效利用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关键。从氮素高效吸收与利用的机制及其调控途径等角度进行阐述,一是根系对氮素的高效吸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对氮高效的响应;二是地上部对氮素的高效利用,包括光氮分布、氮代谢相关酶和氮代谢相关激素等方面;三是提高水稻氮高效的栽培调控途径,如秸秆还田、实地养分管理新技术和轻干湿交替灌溉等措施。并讨论分析目前氮素高效吸收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 of Science紫苏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紫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数据库,对1997-2021年国内外各科研院所发表的有关紫苏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结果 表明,25年间世界范围内紫苏相关研究论文产出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2020年均达到120篇;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日本、韩国和中国,日本达到525...  相似文献   

16.
水氮互作下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孙永健  孙园园  李旭毅  郭翔  马均 《作物学报》2009,35(11):2055-2063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各生育期水稻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与氮对水稻各生育期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有显著互作作用,W2相对于其他灌水处理有助于拔节至抽穗期水稻吸氮量的增加,提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稻谷生产效率,而且与施氮量为180 kg hm-2 耦合能达到提高氮代谢酶活性、增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目的,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施氮量达270 kg hm-2 时水氮互作优势减弱,不利于3种灌水方式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的提高,还会导致产量及氮效率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水氮互作下各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可将各生育期功能叶GS活性作为准确判断水稻各生育期氮素积累量的指标;并可将抽穗期剑叶中NR、GS、GOGAT及内肽酶(EP)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通过图谱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上述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关于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研究国家为中国,2015年开始国内外发文量出现波动,2017年后逐渐上升。WoS中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中国,占比31.65%,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浙江大学,占比9.49%,其次是伊朗的伊玛目霍梅尼国际大学。高被引论文主要来自中国、伊朗、西班牙等国家。CNKI中国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趋势基本一致,专注于褪黑素处理对果蔬贮藏品质、代谢、抗氧化能力、货架期和冷害的影响,主要围绕桃、樱桃、猕猴桃、芒果、黄瓜、荔枝、葡萄、番茄等果蔬展开。关键词聚类图谱结合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褪黑素处理对于维持果蔬贮藏品质、抑制冷害作用将继续保持其研究热度。此外,关于褪黑素处理的分子机制将会成为研究的前沿内容,应用于苹果、梨等大宗水果的研究有增加趋势,番茄可能作为一种模式植物用于该领域的研究。以上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褪黑素作为一种新型保鲜剂的研究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根系分泌物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02—2022年根系分泌物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年发文量、高产发文国家间合作关系、发文机构、期刊分布、文献共被引和高频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对不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根系分泌物研究领域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国际范围内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美国合作关系密切且合作发文最多,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罗拉州立大学致力于该领域研究并做出突出贡献,《Plant and Soil》和《Soil Biology&Biochemistry》为主要载体。生态系统、根际微生物、有机酸、基因、胁迫和植物适应性为根系分泌物研究的核心主题;不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内容由早及近表现为信号传导—养分获取—化感作用—植物修复—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互作机理、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调控功能及分子机制等更为细化的研究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新兴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献计量的水稻基因组学研究趋势以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楠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5):184-193
为了探究国际水稻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给相关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国家、研究机构、作者、载文期刊、学科以及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对高频关键词及核心作者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共检索了68 个国家于1995—2014 年间发表的文献1537 篇,文献数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尤其以中国发文量增长最为明显。发文量排名前5 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法国;其中美国、中国、日本的文献总被引频次也位居全球前三甲。中国科学院、日本国家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是全球范围内该领域发文量大且文献被引频次较高的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日本、中国的高产活跃作者最多。高被引文献美国有8 篇,中国1 篇。综合结果表明,美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日本在水稻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研究热点是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  相似文献   

20.
植物中氮素利用及硝态氮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态氮转运蛋白在植物吸收利用氮素方面发挥主要功能,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素的吸收、转运和再利用都需要硝态氮转运蛋白参与调控。目前硝态氮转运蛋白主要分为四类:NRT1(NPF)、NRT2、SLAC/SLAH、CLC。硝态氮在植物吸收、代谢和基因表达方面是一种很重要的信号调控分子,硝态氮转运蛋白可作为植物的硝态氮受体。通过论述氮素代谢过程中硝态氮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的功能和在拟南芥等作物中的研究现状,为作物的抗逆性研究和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