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207-6215
本研究是以野外采集的一株野生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菌株为研究材料,对其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培养菌种。本试验通过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对7个母种培养基配方、6个原种培养基配方和8个栽培种培养基配方菌丝生长及出菇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分子鉴定,获得的野生菌株为肺形侧耳;7个母种培养基配方中,以配方2 (马铃薯200 g,琼脂20 g,蔗糖20 g)的生长速度和菌丝密度最好;6个原种培养料中,以配方4 (棉籽壳78%,麦麸20%,蔗糖1%,石膏1%)为最佳配方;根据菌丝长势、出菇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栽培种培养料中以配方1 (棉籽壳88%,麦麸10%,石灰1%,石膏1%)为最佳配方。该研究结果为野生肺形侧耳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和优质食用菌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温度条件对金佛山灵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温度条件对金佛山灵芝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温度高度及昼夜温差对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温度高度及昼夜温差均对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物转化率有显著影响。结论:金佛山灵芝菌丝生长以23~29℃为宜;最适为26℃,昼夜温差不超过2℃;在23~29℃、0~4℃昼夜温差范围内均能正常长出子实体,但以26~29℃、昼夜温差2℃的生物转化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培养基的成分、数量对蛹虫草生物转化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米、小米、和大小米混合培养基栽培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品质分析对比,发现大米培养基和大小米混合培养基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品质相差不多.小米产量较高但优质品率略低.使用普通罐头瓶栽培蛹虫草时3种培养基均以40g培养基的生物转化率优质品率最高,培养基数量过多时,反而会使其品质和生物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白星花金龟发生为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星花金龟Postosia brevitarsis Lewis近年来对石河子市区农林作物为害严重,调查了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发生、为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石河子市区白星花金龟从5月初开始出土为害,6月中旬为盛期。5月25日至6月23日诱集的白星花金龟占总诱集量的59.2%;6月27日至7月29日诱集的白星花金龟占总诱集量的24.0%;两者相加占总诱集量的83.2%。(2)5种配方糖醋液(配方1糖:醋:水:酒=3:1.5:5:1;配方2:糖:醋:水:酒=3:6:9:1;配方3:糖:醋:水:酒=4:3:2:1;配方4:糖:醋:水:酒=3:4:2:1;配方5:糖:醋:水:酒=1:4:16:1)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作用从高到低依次为:配方3>配方1>配方5>配方4>配方2。(3)室内饲养白星花金龟成虫寿命可达近9个月。平均单雌累计产卵量为35~72粒。室内(25℃)卵孵化率100%,卵期7天左右。(4)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地区目前主要分布在石河子市、郊区及周边较近的农牧团场,其它农牧团场尚未发现。石河子地区10多种主要农、果、林植物都发现有白星花金龟为害,其中玉米、向日葵、葡萄受害较重。  相似文献   

5.
摘要:对2个白灵侧耳和2个阿魏侧耳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体生长观察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侧耳的菌丝形态、子实体形态和对温度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白灵侧耳的一级种、二级种均比阿魏侧耳菌株提前3-5天长满,栽培菌袋也是如此。拮抗试验两者间产生不生长区带。两种菌丝在低温下(15-20℃)试管内都易分化原基。阿魏侧耳由于播种期不同菇体的颜色和出菇所需的时间变化很大。白灵侧耳随着秋季播种期推后出菇时间延迟,菇形无变化,两者每袋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猴头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周年生产要求的猴头菇菌株,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生产用种,以11株不同来源的猴头菌株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为筛选指标,观察各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以及工厂化生产条件下栽培出菇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试验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的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指标有较大差别;其中0608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605菌株的产量最高并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最适用于工厂化条件下;刺长猴头的畸形率最低、子实体颜色和菇型最好但其生长周期最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传统大棚式栽培对生产菌株的要求有很大差异,通过本试验的筛选0605菌株最适宜于工厂化生产;刺长猴头菌株可以作为工厂化猴头菇菌株育种的优良母本。其中0605菌株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生长速度达到了0.2865 cm/天,生产周期可以控制在60天以内(采收两批子实体),产量达到了217.52 g/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总场主要农作物和园艺植物上的危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得出其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桑枝屑栽培灵芝相关技术参数,明确桑枝屑的最适颗粒度,以20、18、14、12、8 mm 5个不同粒径桑枝屑配方(45%桑枝屑、45%玉米芯、5%麸皮、4%玉米粉、1%石膏)代料栽培‘川圆芝1号',比较不同处理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性状、产量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中等颗粒度(8~14 mm)桑枝屑栽培灵芝可促进菌丝较快生长(6.27 mm/d);而桑枝颗粒度为18 mm时,灵芝单朵鲜重及产量最大,分别达95.59、34.10 g/袋,且子实体三萜酸和多糖含量较高(1.33、1.20 g/100 g)。综上,以18 mm颗粒度的桑枝屑栽培灵芝更加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9.
研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 Karst)不同生长阶段子实体多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变化的酶学机制。以袋料栽培灵芝为试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子实体多糖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3种糖代谢相关酶(己糖激酶、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与子实体多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菌蕾期子实体多糖含量最低,为11.7mg/g。从菌蕾期开始,随着糖代谢相关酶活性逐渐升高,子实体多糖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成熟后孢子弹射前达到最大值,为23.3mg/g,此时,己糖激酶、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9、25.1、18.7U/g。之后子实体多糖含量随着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显著下降而降低,孢子弹射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仅为16.3mg/g。三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呈现正相关,推测己糖激酶、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是灵芝多糖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0.
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室内防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和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效果较好,以及对离体枝条的保护作用较强的化学药剂,以期获得具有良好防效、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药剂,以便进一步为生产中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玻片法和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其EC50为 0.0163 μg/mL;丙环唑与戊唑醇次之,EC50分别为0.0224、0.0994 μg/mL;海藻酸对苹果树腐烂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为81.630 μg/mL。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高,EC50为0.0061 μg/mL;丙环唑与戊唑醇次之,EC50分别为0.0064、0.0390 μg/mL;海藻酸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15.3820 μg/mL。离体枝条保护试验表明,海藻酸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病疤扩展面积最小,病疤扩展面积仅为对照的7.2%;菌毒清和戊唑醇次之,分别为对照的32.3%和45.9%;丙环唑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差,病疤扩展面积最大,为对照的59.8%。筛选出苯醚甲环唑可作为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药剂,海藻酸可作为离体枝条保护作用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11.
刺芹侧耳菌丝体对外源的钙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可以将无机态的钙转变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有机钙,为研制一种更高效、低廉、安全的补钙食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通过添加五种不同的外源钙(氯化钙,硝酸钙,碳酸钙,乳酸钙,氨基酸螯合钙)对刺芹侧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刺芹侧耳菌株“L2702”的外源钙为乳酸钙,并确定刺芹侧耳菌丝体对其耐受钙的浓度范围为0~0.6 mg/mL。通过在不同浓度的乳酸钙的培养料培养下,刺芹侧耳子实体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随着浓度的升高呈现正态分布,确定浓度为0.6 mg/mL处理组为最适合的浓度,显著高于无外源钙组(p<0.05);不同浓度乳酸钙对刺芹侧耳子实体脂肪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不明显,无显著差异;最适浓度的乳酸钙提高了刺芹侧耳子实体的产量,缩短了其生长周期;在栽培料中添加乳酸钙,钙含量随着乳酸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子实体中钙含量呈现正态分布,最适合的浓度为0.6 mg/mL。结果表明,刺芹侧耳对外源钙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可能是菌丝体的特定成分如总糖、蛋白等协同抗氧化酶系增强了菌体对外源钙的耐受性及富集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得到最优的热水浸提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条件以及为后期的纯化、免疫活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新脱蛋白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蛹虫草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并对该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响应面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1 h,液料比41:1(mL:g),浸提次数2次。此条件下多糖实际得率为6.3328%,与预测值6.5877%的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该提取工艺优化参数较为可靠。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多糖在8 mg/mL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53.8%,铁离子还原力高达1.133,总抗氧化性达0.807;在6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为1.449 mg/mL。试验获得了多糖高提取率、高抗氧化性的提取方法,为后期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为供试菌株,观测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速度及形态、菌丝发育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处理后24h孢子萌发率是对照的1.53倍。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菌落生长速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15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86%;30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61%;60μg/mL水杨酸处理,第10天菌落生长速度提高了59%。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菌丝发育也有显著影响:水杨酸浓度为15μg/mL时,菌丝发育没有明显变化;水杨酸浓度为30μg/mL和60μg/mL时,菌丝直径及菌丝形态也无明显变化,但部分菌丝中致密的内含物减少,出现了较分散的空泡状结构,且畸形菌丝的数目增多。水杨酸处理对分生孢子的形态、产生时间及菌落颜色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蕉岭地区袋栽灵芝优良配方,以杂木屑为主要原材料,设置4个麸皮比例(7.0%、9.0%、11.0%、13.0%)配方进行筛选试验,从产量、品质、效益等指标综合分析,筛选出优良配方。结果显示,随着麸皮用量的增加,灵芝菌丝长势增强,生长速度、孢子粉、子实体产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配方③(杂木屑84.8%、麸皮11.0%、玉米粉2.2%、石灰1.0%、石膏1.0%)的孢子粉产量最高(达8.83 g/包),品质好(粗多糖为0.51%,总三萜含量为0.10%),综合收益高,适合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种植“桑黄”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比较不同生长年限人工种植“桑黄”及野生“桑黄”的生物学特性,从而确定人工种植“桑黄”的最佳采收期。取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5年生人工种植“桑黄”及野生“桑黄”子实体,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人工栽培不同生长年限“桑黄”子实体以及野生“桑黄”子实体的多糖、总黄酮、总三萜含量。2年生人工种植的“桑黄”子实体多糖含量为2.216 mg/g,总黄酮含量为190.067 mg/g,三萜含量为0.6045 mg/g,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优于野生“桑黄”子实体。可以初步将“桑黄”的采收期定为2年。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合蕉岭地区袋栽灵芝优良配方,以杂木屑为主要原材料,设置4个麸皮比例(7.0%、9.0%、11.0%、13.0%)配方进行筛选试验,从产量、品质、效益等指标综合分析,筛选出优良配方。结果显示,随着麸皮用量的增加,灵芝菌丝长势增强,生长速度、孢子粉、子实体产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配方(3)(杂木屑84.8%、麸皮11.0%、玉米粉2.2%、石灰1.0%、石膏1.0%)的孢子粉产量最高(达8.83 g/包),品质好(粗多糖为0.51%,总三萜含量为0.10%),综合收益高,适合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黄芪水提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其对黑平菇、香菇、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芪水提物中总皂苷、总黄酮、总酚酸、总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中含有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两种特征成分,总皂苷、总黄酮、总酚酸、总多糖含量分别为62.67、56.48、12.19、564.26 mg/g。在检测浓度范围内,黄芪水提物对香菇菌丝体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当黄芪水提物浓度小于一定阈值时可以促进黑平菇、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菌丝生长,高于该阈值时,生长速度则会被明显抑制;其中黄芪水提物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时的阈值浓度最高,为1.5 g/100mL。黄芪水提物中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芪黄酮,黄芪水提物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食用真菌菌丝体的生长,但在高浓度时则抑制食用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黄芪水提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其对黑平菇、香菇、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芪水提物中总皂苷、总黄酮、总酚酸、总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中含有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两种特征成分,总皂苷、总黄酮、总酚酸、总多糖含量分别为62.67、56.48、12.19、564.26 mg/g。在检测浓度范围内,黄芪水提物对香菇菌丝体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当黄芪水提物浓度小于一定阈值时可以促进黑平菇、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菌丝生长,高于该阈值时,生长速度则会被明显抑制;其中黄芪水提物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时的阈值浓度最高,为1.5 g/100m L。黄芪水提物中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芪黄酮,黄芪水提物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食用真菌菌丝体的生长,但在高浓度时则抑制食用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平菇、白灵菇和杏鲍菇菌丝多糖对·OH、DPPH·和N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菌丝多糖,Sevag法纯化多糖,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对·OH、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NO2-的清除率,利用DPS软件和Micro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000μg/mL浓度范围内,白灵菇B10、杏鲍菇PL7和平菇P89菌丝多糖对DPPH·的清除率为5.98%~51.96%,EC50值分别为1.98、2.74和3.28mg/mL;对·OH清除率为43.51%~98.09%,PL7的EC50值溢出最小值,B10和P89的EC50值分别为49.6μg/mL和467.3μg/mL;对NO2-的清除率为10.22%~26.75%,P89的EC50值为5.3mg/mL,PL7和B10的菌丝多糖浓度高于500μg/mL时,清除率不再增加,最高值分别为18.53%和17.52%。菌种间抗氧化能力差异明显,同一菌株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3种供试菌种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OH能力,中等的清除DPPH·能力和较差的清除NO2-能力。杏鲍菇PL7和白灵菇B10菌丝多糖的清除·OH和DPPH·能力较强,而平菇P89具有较强的清除NO2-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香菇L26菌丝生长所需碳源、氮源、无机盐和酸碱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L26生长所需最佳碳源为玉米粉,菌丝生长速度为0.601 cm/d;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速度为0.520 cm/d;当基础培养基中MgSO4·7 H2O浓度为0.5 g/L时,菌丝生长最佳,生长速度为0.636 cm/d;培养基初始pH =6.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533cm/d.采用通用引物ITS1与ITS4对香菇L26的rDNA-ITS基因序列进行扩增与测序,获得了757bp的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JX 205093),基于5.8 S rDNA与ITS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分类学地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