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机插秧的秧苗质量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插秧机推广的成败.机插秧壮秧(质量)指标:秧龄15~20天,株高12~17cm,叶龄3.5~4叶,苗基部茎宽> 2mm,单株白根量10条,苗齐苗均;根系盘结、提起不散,才不会造成机插卡滞、断秧或漏插. 在大面积推广时,有些农户育秧时总出现僵苗、烂秧、弱苗及完整率低等现象;使用这些秧苗机插作业时势必造成漏秧、漂秧、断秧等情况,增加农户补秧难度,降低工作效率,从而打击了农户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正机插育秧,难避免出现僵苗、烂秧、弱苗及完整率低的现象;使用这些秧苗,机插作业时势必造成漏秧、漂秧、断秧等情况,增加了农户补秧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从而打击农户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沅陵县农机部门在机插秧技术推广方面,成功突破了机插秧在山区大田育秧的瓶颈:秧苗的素质、密度和泥层的厚度都能达到机插要求。通过经验总结发现,育秧成功的关键是必须选择好秧田,其中包括:秧田准备时间、地理环境选择、秧田泥质要求和  相似文献   

3.
在南方水稻地区,随着机耕、机收和机械植保技术的全面推广,机插环节的插秧机成了当前农民最关注的热点。目前插秧机械已经较为成熟,各地正进入示范推广阶段。然而,你了解插秧机吗插秧机主要由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液压仿形系统、插秧系统等组成。结构并不复杂,运转似乎也很简单,仅是将秧块及时下移,利用插秧机构的秧针插入秧块抓取秧苗移插到田地里。但是机具技术要求却是很高的,如不能漏株、插秧深度要一致、取秧量要均等、秧苗间距要均衡等,所以才有南方地区几十年机插推广不成功的历史。插身机通常按操作方式和插身速度…  相似文献   

4.
水稻插秧机是把适龄水稻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机具。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有利于加速水稻栽培技术全面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插秧机具有:工作效率高,缩短插秧时间;质量好,株距、行距一致,秧苗均匀一致,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等优越性。判定插秧机作业质量的指标有:漏插率,要求不大于5%;伤秧率,要求不大于4%;相对均匀度,要求大于85%。作业时要求临界行距一致,不压苗,翻倒少,漂秧少,插秧均匀,深浅一致。插秧机的相对均匀度是插种机作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现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并作计算说明。插秧机均匀度是指所测…  相似文献   

5.
谢翔 《河北农机》2016,(5):28-28
正水稻机械化插秧是农机与农艺高度结合的技术,要求较高,影响插秧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机器的设计制造质量,机插用的秧苗状态、规格,大田的平整度、泥脚深度,田块大小、形状及灌水量,插秧时的气候条件和机手的操作技术水平等。现以东洋P600型机动插秧机为例(其他机型可借鉴参考),重点介绍插秧机应用技术中的三大技术问题。1机插秧苗的培育培育出合格的机插秧苗,是实现水稻机械化栽培的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深泥脚田的泥脚深度30cm以上、田面积水层深浅不一致,以及土壤的硬底层较深、表层土壤流变性大、剪切应力小和运动阻力大等特点,设计研制了一种适应深泥脚田的SNJ2行插秧机,并在田间进行了机插秧试验,对SNJ2行插秧机的秧苗栽插质量(包括漂秧率、漏插率、伤秧率)、插秧效率和产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机插秧苗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cm,宽28cm,厚2cm。其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若宽度大于28cm,秧块会卡滞在秧箱上使送秧受阻,引起漏插,不足28cm同样会导致漏插;秧块的厚度过厚或过薄,都会导致植伤加重,影响栽插质量。在软盘育秧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硬盘或软盘来保证秧块的标准尺寸。双膜育秧则在栽插起秧时…  相似文献   

8.
第四讲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续2) 第四节水稻机械化摆秧技术一、机械化摆秧技术的产生和特点在推广机插秧、机抛秧技术之后,人工摆秧苗技术和摆秧机应运而生。所谓摆秧技术就是将水稻带土规格化育秧秧苗,按规定行距和株距抛摆在水田表面的一种浅裁技术。它兼有插秧和抛秧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摆秧机与插秧机工作机构不同,插秧机的栽插机构需模仿人手取秧插入土中,机构复杂,造价高,钩秧、伤秧率高,返青迟,难以达到水稻生育前期的农艺要求:摆秧机又区别于抛秧机的无规则抛撒秧苗,影响水稻生育后期的农艺要求。摆秧机吸取抛秧机抛落秧苗的优点,达到浅植早扎根,立苗快,分蘖早,适应水稻生  相似文献   

9.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指以培育带土规格化秧苗为目的的育秧方式,这种方式培育出的秧块宽度、长度和厚度等都有一定的规格,与插秧机配套使用,可得到较好的机插质量,能较好地满足水稻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农机部门多年的努力,水稻插秧机推广数量及机插秧实施面积逐年扩大.而机插秧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秧田(秧苗运输)、秧苗质量和水稻品种等条件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插秧机种类繁多,不同机型对使用条件要求有所不同.用户在选购插秧机时,既要关注插秧机性能质量(生产效率、漏插率、漂秧率和伤秧率)、配套动力(汽油机、柴油机)、技术参数(行距、株距和单株取秧量)、结构形式(两轮手扶步进式、三轮拖板乘坐式和四轮高速乘坐式)等,更应注重所选机型适合当地使用条件,在此前提下再考虑性价比优势.如何根据自己的使用条件选购插秧机?可从6个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接第1期) 15、如何培育机插壮秧苗? 水稻机插秧质量的好与差,缓苗的快与慢,除了取决于播种量和播种密度之外,还取决于秧苗素质的好与差.好的秧苗机插时质量好、缓苗快.好的秧苗特征是:秧苗挺拔,茎粗3~4mm,苗高15~18cm,叶片4~4.5片,第三和第四叶宽4~5mm.秧块软而实,白根多,提起不松散.培育素质好的机插壮秧主要取决于以下4个方面,即保证一定的播种量、均匀的播种密度、秧田的肥力和水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正一、基本要求机械化插秧总体上要做到插深一致,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插秧机作业常用指标有:全漂率不大于4%,翻倒率不大于4%,漏插率不大于5%,勾秧率(指机插后茎基部有90%以上弯曲的秧苗)不大于4%,伤秧率(指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的秧苗)不大于4%,均匀度合格率(指所测各穴秧苗株数与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不小于85%。一般插秧深度在10mm左右(以秧苗土层表面为基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插秧返青慢,返青期一般要比人工手插秧和抛秧慢3~5天,有的甚至慢5~7天。机插秧为什么返青期慢呢?这是因为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此时,叶龄基本处于4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上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被拉伤的根系需要几天时间生长恢复。实践中还发现,水稻秧苗在运送过程中被伤害也很普遍甚至很严重,而且最容易被农民忽视。主要原因是,秧苗从秧田苗床铺放到插秧机秧箱上这一运送过程中,秧块卷成筒且多层叠压在一起,肩挑或用板车等运送到大田间,再打开秧筒,一块一块地摆到插秧机秧箱上。由于嫩绿的秧苗脆弱,容易折伤或折断。运送距离越长,叠压时间越久,秧苗伤害越严重。机插后秧苗要经过几天时间才能愈合生长,导致秧苗返青慢,严重的会造成死苗缺蔸。有些人没有明白和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反而责怪于插秧机。针对造成机插秧返青慢的原因,应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搞好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开发推广工作,达到机械插秧的高质量和满意的工作效益,一方面要有制造质量高的插秧机和良好的技术状况及机手熟练的操作技术作保证。另一方面在配套农技上。还必须努力掌握如下要求: 一、秧苗的状态 机插作业质量的关键在于秧苗的状态与素质好坏,这是关系到机插秧的成败。所以,在水稻育秧时,应尽量提高秧苗的状态和素质,达到农艺技术要求,满足机插适用条件。现有国产插秧机适用的秧苗高度为10—20厘米。在插秧机所适用的秧苗高度范围  相似文献   

15.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实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其主要内容是:适合机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要使该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排除方法: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可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2)插过秧后秧苗散乱。推秧器推出行程  相似文献   

17.
VP6型水稻插秧机作业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插秧机的作业质量,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根据GBT6243—2003《水稻插秧机试验方法》和GB/T20864—2007《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及当地农业技术要求,在辽宁省辽中县六间房乡淮海农场对洋马VP6型水稻插秧机的作业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在对秧苗和水田作业条件检测分析的基础上,测试分析该机的主要工作性能,并提出改用秧苗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与90°之比表示秧苗直立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每穴株数合格率为80.0%,每穴株数相对合格率为90.9%,穴距变异系数为4.38%,秧苗直立度合格率为86.0%,伤秧率为5.07%,漏插率为2.0%,这些主要工作性能指标符合当地农业技术要求;但插秧深度偏大(34.0mm),变异系数较大(27.5%),且漂秧率偏高(5.64%)。为此建议提高农艺水平,按照机插秧的技术要求培育秧苗,保证秧苗盘根充分且有合适的株高;在保证地表平整的同时,注意耕深一致、沟底平整;泡田用水和沉淀时间要适当,保持地表水层深度在0~30mm条件下插秧。研究成果将为水稻插秧机推广应用和人员技术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于水稻机插秧初学者来说,当遇到机插秧作业质量问题时,一定要从简单处着手,从简便易行方法开始,首先看秧苗是否达到机插秧苗的要求,再看本田准备是否符合要求,最后从插秧机调整操作、使用维护不当方面认真分析原因,从而解决水稻机插秧作业中易出现的漏穴、漂秧、折根、断根、带秧、倒秧、推秧、送秧不畅、送秧不均、陷车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插秧机由于受到秧苗情况、地形环境、机器状态、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制约,在机插过程中容易出现下面的故障: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 (1)分析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麦土过硬或过软,秧抓磨损。  相似文献   

20.
水稻插秧机配套育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收、高产稳产。2008年福安市溪潭镇首次引进1台步行式插秧机,1台乘坐式插秧机。我们根据机插育秧教材,结合以往大田育秧经验进行机插育秧试验,早晚两季机插示范300多亩获得成功,今年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现将本镇机插育秧示范过程中在关键环节采取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