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克服传统种植规模较小的弊端,降低了传统农业经营的风险,保证了农户的核心利益。本文实证研究种植大户与合作社玉米生产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由于决策的自主性不同造成了在玉米生产投入产出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合作社在要素投入利用效率方面要高于种植大户。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东海县坚持以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确立了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农业标准化与农村城市化有机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全面发展。在市场调控和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下,东海县农业产业化,尤其是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经营层次由低到高,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使用的种子对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农民就有可能获得好收成。反之,也有可能给农民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各级政府及其种子管理部门对种子市场的管理都十分重视,建设管理队伍,严把市场准入,组织巡回检查,查处违法经营,打击违法犯罪等,从而使种子生产、经营秩序逐步得到规范,确保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本文在分析近2年毕节市种子市场管理的成效、经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搞好种子市场管理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农民培训密切相关,培训实效直接影响技术的应用和农业产出。加强农民培训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培训存在内容不贴近实际、方式单一、资源不足等问题,有效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依然困难重重。为促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发展提供助力,探讨了提高农民培训实效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符合农民需求的培训内容,使用多元化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等。要想提高农民培训实效,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棉花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胜  田绍仁 《中国棉花》2011,38(9):6-10
 介绍了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以及我国棉花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分析棉花专业合作社在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的措施与建议,增强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棉花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长泰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创办数量上呈快速增长之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及运行,推进了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运行中也存在运行质量不高、财务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主要对长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及社会其他方面以资金、劳力等联合组成的从事经营或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和股份合作组织。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宁化县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始得到发育,并在近几年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和壮大,从而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微观经济主体的重新再造。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提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产业集群研究,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第一产业,始终处于主要地位。多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始终占据国家投资的大比重,在投资过程中,推进农业产业化成为发展的重点。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是9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是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摸索出来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形成农业的持续发展,并且能够积极的创造条件引导农民学习现代技术,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地区发展差异,我国形成了多种农业产业化模式,主要有股份合作社模式、专业市场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模式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林华 《作物研究》2003,17(3):111-113
指出“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民增收困难,分析了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即: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目标,也是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目前关键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农业教育、科研与农民、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组织形式,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对茶叶生产组织化的提高,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包括品牌的创立,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蕉城区是福建宁德市的重点产茶区之一,至2010年底,全区茶园面积8067公顷,茶叶产量达8670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市第三。2006年初,蕉城区霍童镇成立了全区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历经几年的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产业规模化及产业链的延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将实现相互融合、多元发展,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流。文章通过综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内涵及研究现状,总结分析广东蔗糖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经验,并针对广西蔗糖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新型农业经营融合发展模式单一、政府扶持力度小、受人才技术制约影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创新蔗糖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模式、政府加强扶持力度以创造经营主体融合条件、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对策与建议,以期有效促进广西蔗糖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广西蔗糖产业向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红 《杂粮作物》2008,28(5):339-34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和企业都要相应地实施有效的策略,并进行有效的营销,这样才能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面临着国外农产品的强烈冲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走向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单家独户生产的农产品很难走出国门,迫切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但公司与农户貌合神离,农户利益不能保证,农民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发展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由合作经济组织来主导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执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增加对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制度,是农民为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农业经济基本矛盾而自发形成的“抱团模式”。这一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的出现一直被视为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营制度的“第二次革命”一“承  相似文献   

18.
贾东 《北方水稻》2009,39(5):49-53,55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农业的发展不仅面临自然风险的威胁,也面临市场风险的考验。为了农民有稳定的收入,企业有稳定的原料来源,组建专业合作社是新的历史时期弱势产业的最佳选择。合作社对成员来说是一个蓄水池,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员技能习得视角及湖南的经验分析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成果推广效能与其形成的构建性社会网络、功能性网络及其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合作社应结合品牌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与相应科技研发及推广机构(团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其科技推广和社员技能习得的功能性社会网络资源,创造性开展合作社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社员技能习得的构建性社会网络利用效率及合作社科技推广的效果。政府则要积极开展合作社科技推广工作及效能评价,以此引导合作社强化科技兴社意识,增加人财物投入并切实提高科技推广效能。  相似文献   

20.
种子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不断强化农作物种子管理,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的根本要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的种子经营、使用方式正不断变革。种子工厂化育苗、专业化生产、集中化供应、机械化加工在催生种苗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对种子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