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植物的生态及分布区型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汇  高凯  周立业  田迅 《草业科学》2018,35(2):311-322
为调查科尔沁沙地草原近年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生态特征,以反映该地区环境变化和植物生态适应性。本研究于2013年8月选取科尔沁沙地共56个样地,对样地植物按典型的科、属、种分类系统和株生长型、根生长型、Raunkiaer生活型、水分生态型及分布区型进行调查和分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具有典型的地面芽植物气候、中旱生生境条件、植物分布区系结构复杂的特征,共发现121种植物,隶属于31个科,6个株生长型,5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和13个分布区型。其中,禾本科最多,占23.1%;菊科和豆科分别占22.3%和11.6%。株生长型结构以直立型种类最多,占37%;分枝型和丛生型分别占30%和19%。根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的种类最多,占61%;刷状根型和根茎型分别占22%和15%。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种类最多,占35%;一年生植物和地面-地下芽植物分别占26%和14%。水分生态型以中生型植物种类最多,占44%;旱生型和中旱生型分别占26%和23%。分布区型结构中,蒙古-东北-兴安-华北分布区型(Mo-N-D-C)的植物种类占据首位,达30%;接下来是蒙古分布区型(Mo)和蒙古-东北-华北(Mo-N-C)分布区型,分别占18%和10%。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草原目前处于生态恢复的早期阶段,植物区系较复杂,水分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有利于该地区植物正向演替,但表层土壤生态环境依旧脆弱,一年生植物数量占绝对优势,应继续加强草地管理,合理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伊犁河谷湿地镰叶锦鸡儿群落调查样方中,共有64种植物,隶属于29个科,6个株生长型,3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其中,菊科和禾本科种类最多,各占14.0%,豆科占12.5%;株生长型结构以直立型种类最多,占39.0%,分枝型和丛生型分别为25.0%和22.0%;根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的种类最多, 占50.0%,刷状根型和根茎型各占25.0%;生活型结构以地下芽植物最多,占42.0%,地面芽植物次之,占33.0%,一年生植物占12.5%;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占57.8%,中旱生型和中湿生型分别为14.0%和12.5%。以上结论表明,伊犁河谷湿地镰叶锦鸡儿群落具有中温带群落植株和根系特点,典型的中温带地下芽植物气候特征和中生生境条件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实地考察和植物标本的收集与鉴定,发现该区共有种子植物44科174属294种,其中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43科173属293种。科的组成中,单种科与寡种科(2~10种)共有38科,是科组成的主体;较大科(21~50种)和中型科(11~20种)合计仅有6科,但所含种数占62.93%,是该区系的主体;优势科主要有菊科(Compositae)、藜科(Chenopodi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禾本科(Gramineae)和豆科(Leguminosae)等。属的组成中,较大属(11~20种)仅有猪毛菜属(Salsola)和黄耆属(Astragalus),为该区的优势属;寡种属(2~6种)和单种属共有172属269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98.85%和91.50%,是该区系的主体成分。生活型以草本(254种)为主,其中一、二年生草本有139种(含短命植物66种),多年生草本有110种(含类短命植物11种),寄生植物5种,灌木26种、半灌木12种、乔木2种。生态型以中生植物(198种)为主,占67.35%,但旱生植物多为该区的优势属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在属级水平上有8个分布区类型和11个变型,以温带分布及其变型(75属,占51.73%)为主;并与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42属,占28.97%)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4.
在白音库伦自然保护区进行的植物区系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分布着蕨类植物1科1属3种,种子植物41科129属263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3科98属211种,单子叶植物8科31属52种。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各大陆广泛分布的科占绝对优势,达到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78.32%;热带分布的科最少,只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48%;温带分布的科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6.50%。本文统计不同生境内植物种类比例的基础上论述了白音库伦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区系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周其宇  梁巧兰  韩亮 《草业科学》2016,33(7):1297-1305
本研究为了探明甘肃省兰州市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侵染病毒病的症状类型、病原种类以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酶联免疫检测。田间调查确定了苜蓿病毒病在兰州市安宁区和皋兰县以及白银市景泰县均有发生,其中景泰县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最高,分别为43.33%和26.08;共采样90份,检查30份,检查比例为30%。检测到的病原有苜蓿花叶病毒(AMV)、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和豇豆花叶病毒(CPMV)4种,检出率分别为100.00%、50.00%、75.00%和75.00%,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复合侵染率达50.00%;寄主范围测定供试植物共6科17属18种,经测定,AMV可以侵染6科15种植物,WCMV可以侵染4科8种植物,BYMV和CPMV可以侵染3科7种植物,4种病毒可复合侵染6科14种植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羊草草甸的基本特征,试验采用随机样方调查法,于2013年7—8月份在松嫩平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进行样地植物群落调查,记录样地内所有的物种,并对群落总盖度和各物种分盖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5个样地共出现32种植物,隶属于11个科,其中最多的为菊科(Compositae)11种,占34.38%;其次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豆科(Leguninosae),为6种和5种,分别占18.75%和15.63%。羊草草甸以地面芽植物的种类最多,为14种,占43.75%;地面芽-地下芽的植物为8种,占25.00%;地下芽植物也占有较大的比例,为5种,占15.63%;而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均较少,分别为2种和3种,各占6.25%和9.38%;没有观察到高位芽植物。物种丰富度一般为10~15种,群落盖度一般为65%~100%,群落高度和物种密度因样地不同而不同;羊草物种的重要值最大,在0.31左右,成为松嫩羊草草甸的优势群落种。说明松嫩草甸主要以羊草的数量和生产量占绝对优势的科学结论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湿地资源,根据对实地采集植物标本的鉴定整理,保护区境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430种,归属65科、250属。其中被子植物64科、249属、428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优势科属的统计表明,本区种子植物一方面集中于大的科属之中,同时向少种、单种科、属分散。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所占的百分比数最高,占本区种子植物区系中非世界属数的37.56%,其次是旧大陆温带分布,反映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体现保护区植物分布与本地区的气候带相适应的结果。本区系地理成分混杂,特有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组成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是蒙古植物区系、东北植物区系、兴安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4个植物区系相汇集的区域,在全区所设的27个调查样地中,共有153种植物,隶属于34个科,6个株生长型,5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4个水分生态类型,15个分布区型和6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占20.9%,豆科和禾本科分别占11.8%;株生长型结构以分枝型种类最多占32%,丛生型和直立型分别为24%和18%;根生长型结构以刷状根的种类最多占55%,直根型和根茎型分别为18%和16%;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40%,地下芽植物次之占29%,地面-地下芽植物占15%;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占51%,中旱生型次之占34%;分布区型结构以蒙古-东北-兴安-华北分布区型的种类最多占29%,蒙古-兴安分布区型次之占13%;经济价值类型结构以中、低等质量的种类最多,所占比重高达52%,而优、良牧草种类只占22%。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具有温带草本群落植株和根系的特点,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特征,中生生境条件,复杂的分布区型结构和多样的饲用价值类型。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所设的289个调查样方中,共有被子植物193种,隶属49个科,6个植株生长型,4个根系生长型,6个Raunkiaer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和6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占17.1%,其次禾本科和蔷薇科分别占11.4%和7.3%;植株生长型结构以直立型种类最多,占33.7%,其次丛生型和半莲座丛型分别为28.0%和14.5%;根系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种类最多,占69.9%,其次根茎型和刷状根型分别为19.7%和8.8%;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3.2%,其次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分别为23.3%和21.2%;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占73.1%,中旱生型次之,占10.9%;饲用价类型结构以优、良质量的种类最多,达到67.3%,劣质和有毒或不可食的种类仅占11.4%。保护区的被子植物组成具有温带植物群落的植株和根系的特点,及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和中生土壤水分条件特征,多数种类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9种,隶属70科、388属,分别占青海省总科数的70.0%、总属数的63.3%、总种数的54.9%。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点:(1)属级水平显示,三江源地区的植物区系以温带分布为主,北温带成分优势明显;在种级水平,以东亚成分占优势。(2)本区系的植物在种类上缺乏古老的、原始的类型。(3)绝大多数植物为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稀少;本区植被多为高寒类型,具有高寒区系的显著特色,植物区系的高山特化作用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南部,横跨暖温带和中温带,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了掌握草地类型分布及其植物区系特征,本研究基于气象数据和野外植物调查数据,对辽西低山丘陵区草地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其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伊万诺夫湿润度在0.3~1.2之间,辽西低山丘陵区属于半干旱区;温性草原类共出现436种植物,暖性灌草丛类共出现298种。根据优势种特征将温性草原类划分为3个草地型,暖性灌草丛类划分为4个草地型。温带分布型属在温性草原类和暖性灌草丛类中分别占59.40%和60.50%,远高于热带分布型的22.00%和20.20%,植物区系具明显的温带性质,暖性灌草丛类中广泛分布着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等热带分布型的喜暖性植物,成为草本层的优势种。温性草原类的植物区系丰富度指数为5.512,高于暖性灌草丛类的4.980,温带分布型和热带分布型的相互渗透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55科228属,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植物种类贫乏,部分植被表现出退化现象,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具有大科较少、小科较多的特点,优势现象十分明显,优势科10个(藜科、豆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蒺藜科和柽柳科),表征科6个(麻黄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藜科和蓼科);该区地理成分多样,包含6个分布类型,其中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共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76.80%,其次为温带成分(包括热带至温带分布、亚热带至温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共有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19.53%,热带成分、热带至亚热带成分较少,共9科,占总科、种数的16.36%和3.67%;植物在生活型上以多年生草本、灌木为主,这些反映出植物的分布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相对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势种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地上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共存种种间关系的影响。然而,由于物种的不同和环境梯度的差异,目前有关优势种生物量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基于此,本研究以2011-2013年对新疆9种草地类型397个样地中优势种相对生物量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统计了不同草地类型中优势种组成,其次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优势种相对生物量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以及共存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新疆草地共有169个优势种,隶属31科120属。这些优势种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占据了优势种的19.53%。其中,高寒草原、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中,最主要的优势种均为针茅。而在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和温性荒漠中,最主要的优势种则分别为珠芽蓼、千叶蓍和角果藜;2)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可以归为5类,分别呈现无显著关系、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变化趋势、显著正相关关系、显著负相关关系和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关系。这5类关系所对应的优势种数量分别为50、9、8、6和4个,分别占优势种总数的64.9%、11.7%、10.4%、7.8%和5.2%;3)24个共存优势种之间,其相对生物量共存在19对显著关系,且大多数共存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之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因物种不同呈多种变化格局且受到共存优势种的影响,结果可对未来新疆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维持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Quick Bird”卫星遥感数据对北京市主要高速公路在五环、六环范围以内的41个大型桥区绿地现状进行判读,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比较校正,对桥区绿地的绿地类型、景观特征、植物种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判读结果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符程度为88.3%,其中,乔木类绿地判读精度最高;桥区绿地类型以乔木类和草坪地被为主,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考察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新疆西昆仑山禾本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西昆仑山的禾本科植物共计37属137种,分别占新疆禾本科植物属、种总数的52.11%和42.55%,属种丰富度比较高;其中发现该区新记录植物6种。本区禾本科植物特有现象不明显,属的组成以仅含1种的属(17属17种)和少种属(13属35种)为主,共计30属52种,分别占属、种总数的81.08%和37.96%;中型属(4属32种)和较大属(3属53种)共计7属85种,分别占属、种总数的18.92%和62.04%,在种级水平占据明显优势,是该区系的主体。区系地理成分有6个分布类型和4个变型,以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116种,占84.67%)为主,其次为一年生草本(21种,占15.33%)。生态型以中生植物(63种,占45.99%)和旱生植物(61种,占44.53%)为主,显示其与草原、草甸的密切关系,另有少量湿生植物(13种,占9.49%)。说明该地区比较适合禾本科多年生的旱生和中生植物生长,且该区系的禾本科植物地理成分类型与该区所处地理位置为温带较吻合。  相似文献   

16.
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的生长分布情况及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组成,充分认识该区域的自然历史过程,本研究对兰州地区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植物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种子植物155种,隶属于39科115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114属154种。较大科(10~29种)的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中型科(2~9种)构成了植物区系组成的主体;兰州地区种子植物科的优势现象较为明显,禾本科、菊科和豆科的科、属、种分别占总体的7.69%、43.48%和45.80%;属的种类分布较松散,植物分布于多属,属的优势现象表现的不明显;该研究区植物区系科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5种类型和4种变型,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科数的53.85%,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也有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总科数的25.64%和20.51%;研究区植物区系中属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种类型和9种变型,温带性属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50.44%,热带成分和地中海成分有一定表现,分别占总属数的15.65%和6.96%,说明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表现微弱,无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有1属,即文冠果属(Xanthoceras)。在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差异的研究中发现,北山种子植物物种较南山丰富,南山种子植物密度、分盖度、生物量、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整体呈现出较北山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草地作为全球生态系统功能服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林牧业发展的基础,探究灌木、草本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揭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历史记录数据库,采用吴征镒植物区系分区方法,对香格里拉灌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区系特点与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灌木、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共有121科619属2 442种,其中草本植物占优,有94科514属2 048种。2)在科、属构成中,优势科属明显,单种科、寡种属比例高,占比分别为32.23%和51.05%,中国特有属极其丰富,共有28种。3)区系成分多样,含有13个科地理成分及15个属地理分布类型,科的区系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为1.29,热带分布型稍占优势;属的区系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且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为0.39,温带分布型占据主导地位。4)在垂直分布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区系成分占比逐渐降低、温带区系成分逐渐上升,物种丰富度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灌木、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峰值位于2 600~2 900 m和3 200~3 500 m处,各海拔段草本物种数量均极显著高于灌木(P < 0.01)。本研究旨在展现“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的植物多样性和同纬度地区植物分区特点,对当地灌木和草本植被生态修复物种选择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兰州南北两山草本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良杰  陈本建 《青海草业》2011,20(2):45-53,56
兰州地区位于甘肃中部,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均温6.9℃,河谷盆地气温较高,西部、北部及山区气温一般较河谷盆地低2℃~5℃.经过调查,共采集植物标本310份,通过对植物标本鉴定,整理出兰州地区草本植物有125种,隶属于86属、27科,以多年生、中生植物为主.区系中以单型属和少型属居多,有中国特有属,无甘肃特有属....  相似文献   

19.
赤峰北部主要野生豆科牧草的植物区系及属种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显峰北部野生豆科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赤峰北部主要野生豆科牧草有13属24种,分别占本市野生豆科牧草总属种的59.1%和24.2%,灌木类有3属6种,草本有10属18种,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属于5个分布区4个亚区。属内种系比较贫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