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黎标 《茶叶》2003,29(1):56-56
古往今来 ,各地的茶楼、茶馆、茶社和茶室业主 ,大多利用巧妙的茶联招徕顾客。茶馆小憩 ,细品茶联 ,领略茶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别有韵味。有的从茶香、水美上极力渲染 ,使茶客怦然心动 ,欲罢而不能。如“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南京雨花台茶社联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武夷山风景区茶联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成都望江楼联 )。再如“香分花上露 ;水汲石中泉”、“清泉烹雀舌 ;活水煮龙团”、“扬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等。有的生花妙笔于饮茶功效、经营…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各地的茶楼、茶馆、茶社和茶室业主,大多利用巧妙的茶联招徕顾客。茶馆小憩,细品茶联,领略茶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别有韵味。 有的从茶香、水美上极力渲染,使茶客怦然心动,欲罢而不能。如“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南京雨花台茶社联)、“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武夷山风景区茶联)、“花  相似文献   

3.
中华茶文化承载了中国人民推崇的与世界各国人民相处之道,是连接国际人文交流的纽带."以茶为媒",中国"和而不同"的理念被更好地宣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被中华传统文化深深影响,既彰显中国追求"和而不同"的理想目标,又体现了人类社会和谐相处之道,这与强调"和而不同"的中国茶文化不谋而合,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茶"在英语语言中被称之为"tea"。"绿茶"通常被英译为"green tea","红茶"则习惯性被英译为"black tea"。这些称谓从来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来,一般都是与当时的时代文化以及历史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英语语言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英语文学和英语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意在通过语言学的这个视角来探究西方英语文化现象的一门造诣较高的科学。因此,本文特别选取了英语语言文学为研究视角,以英语语言文学中的茶称谓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西方文化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多种茶称谓的由来,从而更加有助于学者们了解和学习西方英语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5.
周瑶 《茶叶》2020,(3):173-176
茶禅文化是茶文化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与佛、释、道三教融合发展而成的产物。茶的现实功能及精神特性决定了"茶"与"禅"的结合是历史必然,而二者结合的最高境界便是"茶禅一味"。茶禅文化内涵丰富,其"正、清、和、雅"的精神底蕴之于当今社会及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小至怡情养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大至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可以说,茶禅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6.
风雅茶韵     
在所有的饮品中,我最青睐茶了。茶,汤清澈,味甘醇,入肠入肺,沁人心脾。茶,这东西真是不可多得的尤物。生于高山,长于幽谷,集采天地之灵气,尽占人间之风雅。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自从走出陆羽的《茶经》,不仅已然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式样",  相似文献   

7.
黄成柱 《福建茶叶》2016,(6):373-374
对西方茶文化的分析可以因循着"文化结构主义"的思路从表层文化(即物化文化)、中介文化(即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生活文化)和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三个分析层面进行剖析。西方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追求,西方茶文化的生活价值在于其个体主义抑或自由主义向度,西方茶文化的表层则更多地属于大众消费形态。英语世界中的"茶语"最早由荷兰人于1601年传入欧洲,后来被英国用"Tea"进行了全球化推广。茶语是一种与茶有关的语言集合,在不同的方言语境中"茶语"有不同的内涵,在西方"Tea"除了可以指茶叶、茶水、茶树之外还可以指向茶话会、茶会、茶事、茶派对等社交会动,还可以作为一个动词来使用,可以翻译为"倒茶"、"喝茶"等。同时,西方发达的工业文明及其对主体性价值、工具理性价值追求的异化还带来了茶语的异化,形成了茶语的外延语汇,诸如大麻吸食者的聚会(Tea Party)、同性恋者聚会的场所(Tea Room),这些茶语大多与茶文化没有关联,属于西方文化中的一种方言。  相似文献   

8.
日本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形成了综合性的文化。本文分析了日语中"茶"字的读音,并且分析了茶名、茶与人和茶谚等,从而表达茶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日本人传承了中国的茶文化,并且在领会其意义的基础上不断的融入新的内涵,在茶文化中形成经验,在茶文化中体现出智慧。  相似文献   

9.
试谈生态茶园的科学设计和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当前生态茶园的乱象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它与低碳、环保、生产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生存有关,因此广受人们关注,尤其是生态农业倍受人们重视,"生态"一词也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最为时髦的词汇之一而被业界广泛引用。"生态茶园"就是生态一词被茶业界所引用的一个例子。究竟什么是生态茶园呢?科学工作者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国家、地方和行业也都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因此,"生态茶园"的定义众说纷纭。由于这个词语时髦,时代性强,有很强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并富有较强的"广告性",只要在茶园前面冠以"生态"两字就会起到很好的广告效果,因此,被一些茶叶经营者作为  相似文献   

10.
贾晓雅 《福建茶叶》2016,(6):218-219
在我国,茶饮品作为人们日常的生活饮品深受大家的喜爱,但在古代,茶代表的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息息相关,每一代王朝都会围绕茶叶这一看似普通的生活因素而制定许多名目繁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等,而且还被当作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明代时期,茶叶的制作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黑茶、乌龙茶、花茶等种类就是在明代先进制茶技术中产生的名茶。以此为背景,明代的茶叶政策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革,以榷茶与茶税政策、茶马贸易政策、茶法政策为代表的明代茶叶政策接踵被推出,以此来规范官方茶叶市场、打击私茶经营现象、维持与西北的茶马贸易、扩充军用马匹、通过茶税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等。一系列的明代茶叶政策的推行,不但保证了明王朝的军事实力,又笼络了西北少数民族的人心,维护了和平与稳定,还增加了财政收入,所以,明代的茶叶政策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感悟普洱茶     
喝茶是一种悟道,每个人都会按自己的喜好选茶、品茶。笔者胃纳不佳,但一生爱茶嗜茶。因长期工作、生活在杭州,与西湖龙井茶结下不解之缘,但也遍尝了我们这个"茶叶王国"的各种茶类:清鲜甘爽的绿茶,香甜味酽的红茶,花香味郁的乌龙茶。这几年有机会在云南茶区逛悠。所到之处,无不被"普洱"所包围,在耳濡目染下,有意无意地也喝起了普洱茶。说实话,刚开始喝普洱茶,对那种"陈香"、"樟香"、"桂  相似文献   

12.
爱新觉罗·弘历,帝号乾隆,死后庙号清高宗(1711~1799年在世,1735~1795年在位)。他帷思满清王朝统治永固,袭钵康熙、雍正二朝故技,大兴文字狱,冤杀无辜;另一登峰造极的举措是,以编纂《四库全书》为名,对历代传世文献、著作,全面进行文字清剿,搜毁所谓"禁书",删改书籍中的文句,就连陆羽《茶经》这样专业性的古文献,也不能躲过乾隆钦定的"刀斧"之灾。1"钦定"窜改陆羽《茶经》陆羽《茶经》收在《四库全书》中的"子库、谱录类"。近年从台湾搞来原藏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本陆羽《茶经》原件照相缩微胶卷,放大复原影印成"钦定《四…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在散茶冲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现今所谓泡茶,唐代就是煮茶。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晚唐的杨华在《膳夫经手录》写道:"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但仍以陆羽所说的煮茶为主。唐·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所说的煮茶,实际上包括"烧水"和"煮茶"两道工序。先说烧水。《茶经·五之煮》载:"其沸,如鱼目,  相似文献   

14.
唐代作为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唐代茶文化的快速发展,为当时的文化发展增加了深厚的底蕴,从而使得茶事活动被逐渐的艺术化。本文通过对唐代"咏茶"的文学内容与风格进行介绍,来加深人们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铁鹰单丛"产于粤东北山区兴宁市铁山名茶场,那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终年云雾缭绕,无污染,无公害,是绿色食品的最佳产地.该场研制出的"铁鹰单丛"名茶色泽黄褐油润、自然香味浓厚、汤色澄黄明亮、回味甘而持久,在'97中国国际茶会上荣获金奖,1997年被认定为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广东省馆参展名优产品,荣获'98中国国际名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在1999年广东省茶叶学会名优茶质量评比中获第二名,并以500g茶11000元的拍卖价与春兰茶庄成交.  相似文献   

16.
茶氨酸(Theanine)是茶叶内含成分中功能被明确阐述的活性成分,具有保护神经系统、抗抑郁、降血压、缓解疲劳、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功效.在美国,茶氨酸被视为"公认安全"而对其用量不作限制规定.因此,开发以茶氨酸为原料的功能性产品具有很大潜力.目前市场上茶氨酸产品以食品为主,功能主要集中于提高睡眠质量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人们冲泡茶叶饮用,通常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清洁不卫生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等,而不"洗茶"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有的是"人云亦云",有的人则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有时,"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洗掉了.  相似文献   

18.
陈杖洲 《茶叶通讯》2007,34(3):36-38
2002年11月23~26日,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传出了一条惊天动地的新闻:一支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千两茶",被北京张一元茶庄以50万元的高价买走.之后,张一元茶庄将此"千两茶"在北京巡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期间有数十万人参观了这一"世界茶王".此后,引起了人们对"千两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郭峥嵘 《福建茶叶》2016,(1):210-211
饮茶是中国人共同的习惯,基于茶文化基础上的饮茶行为可以被理解为广义上的"茶艺",茶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同时也与艺术文化之间有着完美的结合。我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唐宋两代,尤其是唐朝的文人,对于"饮茶"的推崇,简直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文人陆羽提出了最早的"茶学",他从寺院学习了茶艺,并编写成书,从而推动了茶艺的发展,因此最初茶艺的兴起就是在文人中间,它是文人雅士所钟爱的活动。在唐朝,饮茶之风极为盛行,诗人之间以茶会友、饮茶对诗,十分常见。因此茶艺对于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从唐代的茶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茶艺之美也非常浓厚,本文将针对这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新 《福建茶叶》2016,(12):269-270
Tea并不是构成中文翻译中"茶"的唯一词汇。如,南非红茶其英文名称为Rooibos,其尽管被翻译为"红茶",但它的使用功效几乎与国人所熟悉的茶叶并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重视对包括茶词汇文化内涵在内的英美文化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可围绕着:增强英美文化教学意识、建立标准化的备课机制、形成板块互动式的教学、借助合作学习激发兴趣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