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秀炳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1):45-47,51
新选育的灵芝菌株G9109属于早熟型品种。该菌种在6~36℃温度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但菌丝生长适温为18~32℃,最适温度为26℃。在木屑培养基上,菌丝粗壮、洁白、整齐,爬壁能力强,满瓶天数为20~21d。与其它灵芝菌株相比,短原木熟料栽培的G9109具有适应性强、出菇早、朵型大、菌褶金黄色等优点,是高产优质菌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野生松杉灵芝子实体不同部位及子实体采摘后基质作为材料的分离比较试验,对分离获得的优良菌株,进行松杉灵芝菌丝在不同木屑培养基上生长试验及栽培出芝试验,研究出菌柄与菌盖连接处是分离最佳部位,落叶松木屑培养基比阔叶木屑培养基更适宜松杉灵芝菌丝及子实体生长。  相似文献   

3.
选择不同培养基对大别山野生"扒皮菇"菌种进行分离与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可以作为野生扒皮菇母种培养基,母种菌丝长势较好,长速较快。以小麦培养基作为栽培种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棉籽壳培养基次之,玉米芯培养基最差。3种培养基在温度20~30℃,昼夜平均温差14℃,pH值4~4.5,空气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均未有子实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平菇类食用菌露地生料畦栽,方法简便、成本低,产量高,很值得推广。 1 选用适龄健壮的菌种生产上应选用当前推广的优良菌株,母种标准是:适龄、菌丝洁白致密,生长迅速,爬壁能力强,培养基未失水干缩;原种栽培种标准是:菌丝浓密洁白,无杂菌污染,吃料速度快,生长整齐有力,料面无大量原基,无老化菌膜,无积水和脱壁现象,菌龄30~40天。 2 根据季节选择菇型和用种量平菇类食用菌依子实体分化对温度的要求分为低温型5~15℃,中温型16~22℃和高温型18~28℃。吉林地区4月宜选用低温型菌株;5月栽培宜选用中温型菌株,6月播种宜选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孢蘑菇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的筛选研究及栽培试验,证明该菇可人工栽培。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5~25℃,28℃停止生长;pH值范围是3.15~9.02,最适是7;最佳碳氮比为30∶1;最好氮源是酵母粉、硫酸铵、硝酸钾;最好碳源是麦芽糖、葡萄糖,最差的是甘露醇和蔗糖;母种在16号及11号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人工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为38%。子实体形成及发育的温、湿度范围是13~27℃、60%~90%。袋栽不能出菇。人工栽培必须熟料覆土,否则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培养基、pH值、水势及温度条件下,研究了沙地樟子松林下2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和高大环柄菇的生长。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培养基上,2种菌株都能生长;高大环柄菇对pH值适应范围较广,在中性条件下生长最好,松乳菇在弱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温度对菌株生长影响较大,2种菌株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均为25~28℃;极端水势条件下(-1500kPa),高大环柄菇和松乳菇均不能生长,低胁迫(-170kPa,-230kPa)能促进高大环柄菇和松乳菇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松杉灵芝供试菌株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上生长试验及栽培出菇试验,筛选出松杉灵芝高产培养基配方2个,培养基配方添加玉米粉,松杉灵芝产量增加,落叶松木屑作为栽培原料,在菌丝长势、生长速度及产量方面与阔叶木屑没有显著差别。目前,阔叶木屑紧缺、价格昂贵,而落叶松木屑较为丰富,价格低廉,落叶松木屑作为松杉灵芝栽培原料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Au962菌株是我所从全国七省市引进及采集野生种中筛选出来,经提纯、复壮获得的新菌株,届中温型品种,具有菌丝生长健壮、出耳齐、早、抗杂性强,耳片黑大、肥厚,产量高等特点,适合于代用料栽培。1生物学特性1.1营养: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木屑、玉米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能力较强,它们能够提供给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碳源,添加效皮、米糠、豆饼粉补充氮源及微量元素的不足,从而促进菌丝生长,缩短出耳期,提高产量。呈.2温度:拘于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28℃,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温度22~26℃,5℃以下菌丝生长极…  相似文献   

9.
用香菇L 2 6作为省木栽培培养基配方的筛选菌株 ,通过 6个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测试、香菇出菇试验表明 ,省木培养料栽培香菇在产量和品质上是有保证的 ,其中配方 3较为适合省木栽培 ,与木屑对照相比 ,表现为菌丝生长快、菌筒成品率高、转色早、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引进的4个大球盖菇菌株为对象,观察在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以及栽培种培养基上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在栽培料上进行了产量试验。结果筛选出2个适宜东北地区栽培的大球盖菇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均匀、浓密,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子实体丛生,菌盖酒红色,菌柄粗壮。  相似文献   

11.
蛹虫草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培养基为大米70.0%、蚕蛹粉23.0%、蔗糖5.0%、蛋白胨1.5%、酵母粉0.5%、维生素B1微量,pH值6.0,含水率60%左右.北虫草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5℃,原基分化温度为10℃~25℃,子座生长温度为10℃~25℃,孢子弹射温度为28℃~32℃,最高应控制在32℃以下.  相似文献   

12.
猴头菌袋栽必须满足在不同生长期所需条件;严格按技术加强管理,才能达到速生高产。实验结果表明:①栽培猴头培养料不宜使用针叶树木屑及杨、槐等含有芳香性物质的木屑,利用这些木屑栽培猴头易产生多头菇。②塑料袋栽培猴头装料时要上紧下抽,中间打孔不变形。接种时采用两点接种法,可缩短养菌周期10~20天。③袋栽猴头采取诱导定向出菇的方法,不仅提高产量,而且保证猴头的商品质量。④猴头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2℃,保持空气相对湿度的办法是人工喷雾法。猴头是好气性菌类,野外栽培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子实体生长速度快,长势健壮,可以避免畸形菇的发生。实践证明袋栽猴头采用搭荫棚和塑料大棚出菇的方法是最切实可行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14株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株为试验材料,以30%的木耳菌糠作为栽培基质,通过记录子实体颜色、菌丝长速、子实体形态(朵长、朵宽、朵高)、产量、等农艺性状,计算出不同性状内的变异系数,评价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其中朵宽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17%。菌株HH01、HH02、HH06子实体形状好、开片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颜色好,适合在牡丹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菌丝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影响白灵菇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含水量、酸碱度和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菌丝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含水量为65%~75%,Pl.n0028在最适合含水量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与其它菌株有差异,生长速度较快;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pH值为6~8,Pl.n0029在最适合pH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与其它菌株有差异,生长速度较快;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5~30℃,Pl.n0029在适合培养温度下菌丝生长与其它菌株有差异,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当地栽培的真姬菇品种,通过对来自国内和韩国的共4株真姬菇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菌丝生长特征、子实体商品性状、出菇及产量等因素,韩引菌株A4表现最好,其菌丝长势良好,抗杂性好,子实体呈深灰色,大小适中,出菇快,头潮菇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到40.12%,适合黑龙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5个香菇菌株的试验研究.证明均能在以油桐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上定殖,并正常形成子实体,初步得出Cr—02和82-2等2只菌株比较适宜在油桐木屑配方上作为油桐栽培品种.适应性较强,对管理技术要求不苛刻,出菇快,产量高.生物效率分别达87.1%和86.7%.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采自沈阳棋盘山油松林榆生离褶伞Lyophyllum ulmarium进行生物学特性和扩繁基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榆生离褶伞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在pH值5~6的偏酸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0种供试碳源中,菌丝在蔗糖、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利用半乳糖,不能利用甘油、甘露醇;10种供试氮源中,菌丝在酵母汁、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能够利用供试铵态氮,但对硝态氮利用不是很好;在腐熟木屑80%+麦麸20%上培养60 d能产生子实体原基。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菌根菌的分离培养条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云南松的外生菌根菌进行分离的基础上,得到生长较好的外生菌根菌株.用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培养,测定其生长量,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外生菌根菌生长的培养基和温度.结果认为,3个菌株适合在马铃薯、MMN和PDA 3种培养基中生长,适合在27℃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宜宾市拥有丰富的竹屑和桑树枝条资源,为提高其利用率,以竹屑和桑枝屑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原料,试验研究了在传统香菇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竹屑和桑枝屑对香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竹屑和桑枝替代杂木屑栽培香菇,香菇均能正常生长,并长出子实体,但香菇产量、经济效益和生物转化率等均低于传统杂木屑基质,表明竹屑和桑枝替代杂木屑栽培香菇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在纯培养条件下温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MMN培养基上,用5—40℃范围内的15种不同温度,对云南省不同针叶林下38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的44个菌菌株进行纯培养试验。绝大部分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低临界生长温度为7℃,最高临界生长温度为35℃。各种真菌在最适生长温度下的生长速度可分为快、中、慢三种类型。不同菌种的温度生长曲线形状也有多样:一般有尖峰形、宽顶形和缓平形三种。文中还附有各菌株的生长速度、最适生长温度和临界生长温度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