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橡胶树炭疽菌生物学和侵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橡胶树炭疽病是危害我国橡胶树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致病菌为胶抱炭疽菌。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8 ℃下,有利于菌丝体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 。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pH值为6。黑暗下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但产孢则不如在光照条件下。在100 %相对湿度下孢子萌发率最高。在葡萄糖、橡胶叶汁和琼脂胶等营养液中, 孢子萌发率高于清水对照。对其侵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侵染源为受害嫩梢和半枯死枝条,寄主范围广泛。病菌可从伤口、气孔和表皮3种途径入侵,风雨是传播媒介。潜育期一般3~6d,条件最适宜时潜育期为1~ 2d。田间气温21~24℃、相对湿度大于95%时,病菌产孢多,侵人迅速,病斑扩展快  相似文献   

2.
对野茼蒿(Alternaria sp.)YTH-2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快,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均为30℃,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丝体生长和产孢适宜pH值范围为5.0~8.0,最适宜于孢子萌发的pH值为7.0;对菌丝体生长及产孢最好的碳源为葡萄糖,但不利于孢子萌发;供试氮源以氯化铵对菌丝体生长及产孢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橡胶树炭疽病是影响橡胶树割胶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由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侵染引起的,在世界各大植胶地区引起了无数橡胶树叶片脱落,甚至整株死亡,给当地的橡胶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本实验主要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测试法等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研究萘乙酸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RC169生长速率、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时萘乙酸对RC169菌丝生长、孢子的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用药浓度的升高,其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之规律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潜伏侵染香蕉果实的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不同保湿时间、孢子浓度、营养和光照等条件,对潜伏侵染在香蕉果实中的芭蕉炭疽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和产孢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来自广东茂名、化州、台山和海南琼山的芭蕉炭疽菌分离系I-IV号,均表现出在100%RH下,3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9h后达最高;RH〈90%时,萌发率急剧下降;孢子浓度超过1×10^6个/ml时,不利孢子萌发;增加营养可提高孢子萌发率;黑暗较光照条件下更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  相似文献   

5.
椰子茎泻血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阿拉伯树胶粉为碳源最适合产孢;以磷酸氢二铵为氮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合产孢;2%蛋白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2%蔗糖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5~35℃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最适合孢子萌发,温度低于5℃或高于40℃孢子不能萌发;pH值4~11适合菌丝生长,pH为7产孢量最大,pH值为4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min。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橡胶树叶片中胶孢炭疽菌的染色方法,通过显微观察明确胶孢炭疽菌在橡胶树叶片中的侵染结构,为橡胶树炭疽病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在脱色剂(0.1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氯仿=5∶1)处理12 h,1%刚果红染色剂抽滤染色3 h的条件下,能清晰观察到胶孢炭疽菌在橡胶树叶片上的发育进程和侵染结构。结果表明,在28 ℃、100%相对湿度培养条件下,接种橡胶树淡绿期叶片2~6 h为分生孢子萌发高峰期,12 h后分生孢子萌发率大于85%;8~12 h为附着胞形成高峰期,接种12 h约75%的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少数附着胞中央部位开始形成侵染钉;24 h为侵染钉形成高峰期,同时分生孢子萌发形成多个芽管;36 h时附着胞顶端再次萌发产生次级附着胞,从而进一步侵染周围细胞,叶片出现零星病斑;48 h时芽管不断分支异化成菌丝并产生次级分生孢子,叶片出现大量典型的炭疽病病斑;72 h后菌丝在叶片表面纵横扩展,随机分支,逐步形成网状分布。随着菌丝的扩展,叶片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侵染部位组织出现褐色坏死病斑。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着色效果好,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橡胶树叶片中胶孢炭疽菌的染色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胶孢炭疽菌的侵染结构。  相似文献   

7.
ATG8是病原真菌中细胞自噬过程中的重要基因,并参与致病过程。基于橡胶树胶孢炭疽菌HBCg01全基因组数据库,采用PCR和RT-PCR扩增得到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的CgATG8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Split-Marker Recombination法获得该基因的敲除转化子。表型分析结果表明,缺失该基因后,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的致病力丧失,产孢能力、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率和膨压均降低,而且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延迟。  相似文献   

8.
基于目前橡胶树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在境外主要植胶国爆发流行的态势,以及对天然橡胶产业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笔者前期对我国海南、云南、广东等省橡胶主产区的13个农场和胶园进行了病害踏查,在我国海南省乐东县志仲镇乐东保显农场发现了疑似橡胶树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病样。本研究将该疑似病样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力测定,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新拟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的Neopestalotiopsis aotearoa Maharachch., K.D. Hyde & Crous;基础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孢子致死温度为50℃;适宜pH为6.5,最适碳源为蔗糖和D-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大豆蛋白胨;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8 d后产孢。初步明确了该病的病原及其基础生物学特性,为提前储备防治该病的相关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杀虫真菌绿僵菌与常用的植物源农药之间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4种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鱼藤酮、印楝素和除虫菊素)对绿僵菌Ma41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除虫菊素与绿僵菌的相容性最好,虽然在常用浓度下,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产孢量抑制率分别为51.95%和44.50%,但在亚致死浓度和次亚致死浓度下,对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抑制作用都较弱.苦参碱与绿僵菌也有较好的相容性,虽然在常用浓度和亚致死浓度下,对绿僵菌产孢的抑制率达66.08%和55.84%,但在3种试验浓度下,其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都较小.此外,鱼藤酮和印楝素与绿僵菌的相容性差.  相似文献   

10.
剑麻茎腐病菌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病剑麻植株中分离到了一株茎腐病茵的突变茵株,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与已报道的黑曲霉菌明显不同的是:该茵在PDA平板上茵丝丰富、白色、产孢速度慢,其分生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该茵茵落生长与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 ℃~40℃,最适为35℃;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9,各pH值条件下产孢无显著差异;全光照条件下茵落生长和产孢速度显著快于光暗交替和全黑暗条件.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45℃,最适为35℃;pH值4~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  相似文献   

11.
测试3种不同的草甘膦剂型在不同浓度下对MA4菌株孢子萌发、菌落生长、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飞达红88.8%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对孢子萌发与菌落生长抑制作用最强,10%草甘膦水剂对产孢的抑制作用最大,95%的氨盐影响均相对较小。同时研究发现,草甘膦各剂型中的不同助剂对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与产孢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常用的植物源农药与杀虫真菌球孢自僵菌之间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5种植物源农药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碱和苦皮藤素与球孢白僵菌XJBb3005的相容性较好;在次亚致死剂量下,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37.66%和33.14%;在常用浓度、亚致死浓度和次亚致死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丝生长只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在次亚致死剂量下,苦皮藤素对球孢白僵菌XJBb3005产孢量也只有轻微的抑制,而苦参碱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产孢的作用.此外,除虫菊素在3种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小,并具有促进产孢的作用,但其对孢子的萌发却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印楝素和藜芦碱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差.  相似文献   

13.
测试3种不同的草甘膦剂型在不同浓度下对MA4菌株孢子萌发、菌落生长、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飞达红88.8%草甘膦铰盐可溶性粒剂对孢子萌发与菌落生长抑制作用最强,10%草甘膦水剂对产孢的抑制作用最大,95%的氨盐影响均相对较小.同时研究发现,草甘膦各剂型中的不同助剂对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与产孢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及其产生的粗毒素为供试材料,研究了10种无机盐对多主棒孢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其粗毒素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CuSO4.5H2O、FeCl3和FeSO4.6H2O在2~5mg/mL浓度范围内对多主棒孢病菌菌丝生长及其孢子萌发都有很强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孢子萌发率为0。KMnO4在0.5~5 mg/mL浓度范围内能够完全抑制孢子的萌发,而1~5 mg/mL浓度范围内却促进菌丝的生长。KMnO4和FeCl3在浓度为0.5 mg/mL时对该毒素均有很强的钝化作用,萎蔫指数分别为2.04%和3.97%。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叶蝉白僵菌Bb305与常用化学农药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8种化学农药对白僵菌Bb3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杀虫剂和杀螨剂与白僵菌Bb305的相容性要好于除草剂.其中,乙基多杀菌素与白僵菌Bb305具有最好的相容性.在常用浓度、亚致死浓度和次亚致死浓度下,乙基多杀菌素对白僵菌Bb305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轻,抑制率为1.30%~2.73%;对白僵菌Bb305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也较轻,抑制率为2.86%~4.29%;相比其他化学农药,乙基多杀菌素对白僵菌Bb305产孢抑制作用也较弱,抑制率为27.20%~43.20%.而在3种试验浓度下除草剂草铵膦和百草枯对白僵菌Bb3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相容性极差.  相似文献   

16.
一种大量生产色二孢器孢子的合成培养基M.A,Morant等Stenocarpellamaydis〔又名Diplodiamay-dis玉蜀黍色二孢,(玉米干腐病菌)〕和S.ma-crospora(又名D,macrospora大孢二孢(玉米干腐病菌)〕是...  相似文献   

17.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顶孢霉代谢产物对玉米圆斑病菌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顶孢霉发酵液对玉米圆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表明,含有顶孢霉菌代谢产物的培养基(D+P)圆斑病菌菌丝的生长速率低于含有玉米圆斑病菌代谢产物的培养基(Y+P)和空白对照PDA的生长速率,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65.0、86.5、87.5 mm/d;以Y+P和PDA为对照,D+P对玉米圆斑病菌在第1天和第2天时抑制率最高,均达58%以上;在1 mL PDA体系中,顶孢霉发酵液添加量为0.5 mL时,抑制率可达100%,不同浓度处理间及其与对照处理间顶孢霉发酵液抑制率差异显著(P=0.05);同一处理不同培养天数顶孢霉发酵液抑制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孢子萌发实验表明,经顶孢霉发酵液处理后的玉米圆斑孢子萌发率降低,在发酵液浓度为0.9 mL/mL时,萌发率仅为24%,抑制率可达66.67%, EC50约为68 mL/100 mL,且孢子经发酵液处理后产生畸形,不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
蓖麻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表明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蓖麻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ricini(Wr.)Gorclon]。该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5-28℃,相对湿度为100%,萌发和生长最适pH值为6-7。条件适宜4小时产生芽突,6小时萌发率达70.2%.致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5℃、20分钟和60℃、10分钟.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采后发病芒果果肉中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r 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发病芒果中分离到的病菌T0408鉴定为Colletotrichum asianum Prihastuti,L.CaiK.D.Hyde。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为5~8;环境湿度在75%~98%范围内,湿度越大,菌丝生长速度越快,在3 000 lx日光灯的光照强度下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值为6~8,环境湿度为75%~98%,湿度越大、在3 000 lx日光灯的光照强度下连续光照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0.
茶轮斑病菌与灰斑病菌的特性比较及致病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Pestalotiopsis属的P.theae和P.guepinii菌侵染茶叶后的症状表现、菌落、形态特征和病菌生物学特性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发病初期二病症状差别不大,后期明显区分,轮斑病斑褐色具轮纹,着生明显凸起的黑点;灰斑病斑灰白,散生小黑点。前者菌落具轮纹,分生孢子附属丝2~4条;后者菌落波状隆起,分生孢子附属丝2~5条。2种菌孢子萌发适温25℃,萌发率分别为87.5%和86.1%。茶汁能促进孢子萌发和产孢。强光照对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皆有明显抑制作用。P.theae菌丝生长适温为26~28℃,P.guepinii菌则为24~25℃;以PDA培养基最适2者菌丝生长,PSA+200g/L茶叶煎汁培养基利于产孢。P.theae菌适宜pH值为6.0,P.guepinii菌则为7.5。用2种菌孢子茶汁悬液结合磨擦对新梢不同叶龄作涂抹接种。结果显示:伤口利于侵染,P.theae菌孢子可直接从芽、嫩叶侵入,也侵染损伤的成叶;P.guepinii菌孢子只能从损伤的芽、嫩叶和成叶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