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不同果袋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翠冠梨是南方早熟梨主栽品种之一,属砂梨系统。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止农药污染,提高果实品质(特别是外观品质),是日前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试验试图通过对翠冠梨套袋果和未套袋果氨基酸含量及果实品质变化的测定、分析,探讨套袋果实外观品质提高和某些内在品质下降的原因及机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早熟梨果实套袋试验表明:对早熟梨实施套袋,可以显著地改善果实品质,尤以对外观品质的作用显著。套袋果实的果面都较对照的果实光滑,果点较小,锈斑面积小。可见,套袋是提高果实的商品性、生产无公害梨产品的有效途径。但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低于对照果,风味稍变淡,内在品质不如对照果,在生产上可采取多施有机肥、根外追肥、适当晚采、采前去袋等措施弥补这一缺陷。同时,套袋纸质的选择应根据品种而确定:‘翠冠’梨选择以台湾好果袋、山东爱农果袋等质量较好的双层纸袋为好。梨套袋时间也应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果点大而密、颜色深、锈斑严重的应该尽早套袋;果点小、颜色淡、锈斑轻的品种套袋时期可适当晚一些。‘翠冠’梨适宜的套袋时期一般以谢花后30 d为宜。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翠冠梨品种套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果实套袋后的微域环境效应,套袋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耐贮藏性等性状的影响,套不同果袋对果实品质的不同效果,展示了梨免套袋栽培的方向,为翠冠梨套袋生产中果袋的选择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黄花、翠冠、清香、义13和脆绿共5个梨品种进行果实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果果面色泽显著改善;着色度提高;病虫果率2,82%-3.44%,较对照降低82.1个百分点;果实商品率达76%-88%,较对照提高26—38个百分点。套袋果成熟期稍有推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降低,风味稍淡。  相似文献   

5.
翠冠梨为江西省早熟梨主栽品种,其成熟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甜、果肉脆,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江西一般年份4~6月雨水较多,在多雨高湿的环境下,如果果实不套袋或套袋方式不当,其果面布满褐色锈斑,呈暗淡的绿褐色或褐色,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通过二次套袋试验,研究出盛花后3~4周套小白纸袋加盛花后7~8周套双层大袋的2次套袋技术,明显改善了翠冠梨的果实外观质量,与对照比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普通双层袋和小林1-KK双层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套袋均能改善翠冠梨果实外观,提高果实综合品质和商品性,以小林1-KK双层袋效果最为明显;套袋后,果实氮、钙、镁含量有一定程度下降,尤以小林袋套袋最为突出;套袋后矿质营养的下降并不直接影响翠冠梨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炎陵县于1995年开始发展新世纪、翠冠等南方早熟梨,至2004年全县种植面积近1000hm^2。1998年大面积推广新世纪等南方早熟梨套袋栽培技术,2000年梨黄粉蚜初见为害,2001年后扩展蔓延,为害程度加剧,发生面积约450hm^2,上升为梨树套袋栽培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8.
果实套袋对翠冠梨果锈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翠冠梨[幸水×(杭青×新世纪)],具有成熟期早、丰产稳产、肉质松脆、汁多味甜等优良栽培经济性状,成为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发展最为迅速的早熟梨品种之一。但其果面易生锈斑,对外观品质构成严重影响。翠冠梨果面锈斑的产生虽有其固有的遗传背景(为褐色与绿色皮色基因组成的杂合体控制的中间色),但实际产生与否、程度轻重还受栽培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水湿条件最为关键。控制水湿条件以实行果实套袋最为有效。虽然梨果套袋研究报道甚多,但针对翠冠梨果锈产生特点展开的套袋技术研究报道却不多见。笔者在对翠冠梨锈斑发生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套袋对翠冠梨果皮特征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翠冠为南方主栽梨品种之一,自然生长状况下果面极易形成锈斑,严重影响其外观品质。通过对翠冠梨进行不同类型果袋的套袋处理,系统定量研究了套袋条件下果皮的形态特征、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无绣果和少绣果的比率,增加了果面亮度,改善了果实外观色泽,减小了果点直径,减淡了果点色泽。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清晰看到套袋使果面光洁平滑,龟裂程度远小于未套袋果面。套袋处理普遍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透光袋显著提高了果肉石细胞含量。在外观品质改善上以双层透光蜡纸袋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今后对翠冠梨果实袋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早优宝是新研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成分为赤霉素S复合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翠冠是江苏省南部地区主栽的梨早熟品种,该品种果肉细嫩、酥脆,汁液多,风味甜,品质上乘。翠冠在南京市8月初上市,此时正值水果上市淡季,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售价高,但该品种果实发育期短,果实发育期正值梅雨季节,日照不足,使得单果重偏小,商品性降低,这已经成为翠冠梨产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就早优宝对梨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已有一些报道,笔者在研究早优宝对早熟梨果实品质及货架期影响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早优宝对翠冠梨果实外观和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早优宝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选出适宜‘翠冠’梨绿皮栽培的果袋,于2016—2017年在庄行蜜梨不同基地进行果袋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翠冠’梨果实套袋后果皮均较对照光滑,果面锈斑也明显减少,果实外观品质明显改善;各套袋处理单果重没有明显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显著低于对照,果实硬度基本显著高于对照。综合来看,为减轻‘翠冠’梨果锈、保持固有绿皮色泽,提升庄行蜜梨品牌效应,建议生产中使用外黄内白双层纸袋一次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12.
南方早熟梨果实套袋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南方早熟梨绿皮品种果实的外观品质,以‘新世纪’、‘翠冠’、‘蜜雪梨’为试材,开展果实套袋综合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梨绿皮品种对内、外袋类型和质量要求较高,内袋以采用F-PK2小林牌或台果牌小蜡袋、外袋以采用外黄过蜡里黑双层纸袋效果最佳,谢花后15-25 d套小蜡袋,可完全阻止果面锈斑的产生,果皮色泽一致,为最佳套袋时间;套袋次数以二次为好,对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效果明显;套袋前清洁果面应规范使用农药,宜使用水剂或粉剂,避免使用乳剂等,以免诱发果面锈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市新发展翠冠等早熟梨数量较多,目前已逐步进人投产期,部分果园对梨果进行了套袋.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大部分套袋果品没有达到套袋后应有的美观、优质的效果,对提高商品价值的效果不明显。使部分果农对套袋技术产生了怀疑。针对生产中套袋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早熟梨套袋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翠冠’等6个优质梨在苏北地区的植株长势、果实经济性状和叶片抗病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翠冠’、‘若光’梨生长势和抗病性强,且果实经济综合性状优良,可以作为苏北地区早熟梨品种进行适量发展;‘园黄’和‘秋月’树势开张,果实品质优良,可以作为苏北地区中熟和晚熟梨品种进行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西子绿为母本,翠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砂梨新品种。原代号4-20,2007年定名为初夏绿。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委员会品种认定(浙认果2008004)。与父本翠冠相比.初夏绿主要优点是成熟期提早,露地不套袋果实无果锈(或少量果锈),贮运性有明显改善。近几年的市场平均售价比翠冠高20%~50%。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地区进行早熟梨品种的引种试验,通过观测其物候期、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经济性状等内容。结果表明,翠冠和雪青表现为成熟期早、生理落果少、果实大、风味佳和内在品质优良;虽然新杭1号坐果率较低,但成熟期、果实大小、风味等内在品质较理想,在重庆地区早熟梨的发展以翠冠、雪青和新杭1号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果实套袋是生产高档果品的有效手段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果袋对果实内外品质影响不同。为了探索膜袋和纸袋对黄金、华山、翠冠、圆黄及爱甘水等5个近年新引进或选育的梨品种外观内质的影响,于2004年开展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8.
梨是我市第二大水果 ,种植面积达2 6 6 6hm2 ,其中中熟品种黄花梨占 90 %以上。因其采期集中 ,致销售价格逐年下降 ,故生产上急需引进早熟 ,大果型品种 ,以便拉开采摘高峰 ,延长梨果供应期。本课题组从 1 996年开始引进翠冠、西子绿、幸水等早熟品种 ,通过 5年观察比较 ,筛选出早熟、大果、优质的翠冠梨品种 ,并采取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 ,使翠冠梨定植后 2年开花结果 ,3年投产 ,4~ 5年丰产 ,获得显著经济效益。1 品种特性1 1 果实性状翠冠梨由浙江省农科院用幸水× 6号(杭青×新世纪 ) ,杂交选育而成。 1 99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  相似文献   

19.
翠冠梨在武平适应性强,抗逆性中等,进入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是当地性状优良的早熟梨品种,可在武西北中高海拔地区种植;栽培上应注意拉枝、疏果与套袋、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温岭大棚栽培条件下,以不透光的普通双层袋(外黄内黑)和透光率18.2%的小林1-KK双层袋(外黄内黄)对翠冠、雪青、秋荣和圆黄等4个梨品种进行果实套袋试验.结果表明:秋荣和圆黄两个褐皮品种套袋后,果实外观得到改善,内在品质影响不大,果实商品性提高,且以普通双层袋效果更好;翠冠和雪青两个绿皮品种套袋后,内在品质变化不大,但果锈增多,尤其普通双层袋最显著,商品性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