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水体高密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红旗  张黎 《河北渔业》2005,(1):49-49,51
<正>轮虫是多种水产养殖动物苗种阶段优良的活 体饵料。目前国内轮虫的来源,主要是室外土池 人工养殖或室内水泥池培育。但前者受自然条件 影响大,后者培养周期长,产量低,往往不能满足 生产需要。近年来,国内从韩国引进小水体高密 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在大菱鲆等名贵鱼类的早 繁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利用1~2m~3  相似文献   

2.
绿藻门的栅藻属浮游植物可作为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的食物,而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又是鱼虾幼体优质的生物饵料,对水产养殖业的苗种培育起重要作用,因此绿藻门栅藻属浮游植物的高密度培养可为浮游动物提供高质量的食物.同时,绿藻门栅藻属浮游植物也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或养殖尾水,可进行养殖水调控,对水体进行修复,还可用于生物柴油生...  相似文献   

3.
轮虫(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一种小型浮游动物,具有广盐广温性、生长繁殖快、培育成本低、营养丰富等优点,是海水鱼、虾蟹育苗中最理想的开口饵料和早期生物饵料。宁波市鄞州区有虾蟹育苗基地2000多亩,以前普遍以蛋黄、豆浆作为开口饵料,这样的苗种质量得不到保证,成活率也较低。近两年来,进行了土池培育轮虫试验,作为虾蟹育苗的开口饵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轮虫土池高产培育技术及效益核算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轮虫是水产养殖动物苗种阶段优良的开口饵料,其作为活饵料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水产动物种苗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水产动物种苗的培育量大大提高,作为优质活饵料的轮虫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轮虫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室外土池人工养殖或室内水泥池培育,一般的培养密度只有200个/m L左右,产量低、周期长。现有传统的轮虫培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亟需研究一种新型的快速、高效的轮虫培养方法。本文研究如何在  相似文献   

5.
生物饵料对黑鲷仔鱼前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产增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内近年来在鱼类种苗培育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饵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的要求比较高。日本在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生物饵料的培养,特别是小球藻、轮虫等的培养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鱼类种苗生产中都使用小球藻和轮虫作为仔鱼的主要饵料。我国大部份也是采用单细胞藻和轮虫培育仔鱼,同时也用一些个体较小的  相似文献   

6.
洪峰 《科学养鱼》2002,(2):15-15
暗纹东方(obscurusfugu)是长江中下游特有洄游性淡水名贵鱼类,俗称河豚。由于酷渔滥捕,其天然资源已严重枯竭。随着人工繁殖技术普及应用,苗种来源更加丰富,如何因地制宜开展鱼种培育,降低残苗率,提高养殖成活率,现总结以下几点养殖技术要点。1.鱼种池的准备注排水方便,面积20~500米2,不渗漏,光照充足,水源清新,排污方便。2.苗种放养苗种下池前,用苗种浸泡剂消毒,温差控制在±2℃之间。池水氧气充足,不低于5毫克/升,放养密度在60~100尾/米2。3.转食驯化及残苗率河豚是肉食性鱼类,自然界以鱼、虾…  相似文献   

7.
轮虫属轮虫动物门、轮虫纲、真轮亚纲,具有生命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增殖快速、易大量培养、不易恶化育苗水质等诸多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在多种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卤虫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属(Artemia)。卤虫幼体和成虫也是水产动物苗种生产中重要的生物饵料,在海水仔稚鱼培育、河蟹育苗及名贵观赏水族动物的养殖中广泛应用。下面将对它们进行比较性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轮虫是海产鱼类苗种的适宜开口饵料和优质食物。本文综述了轮虫在海洋鱼类苗种培育中的应用,通过对轮虫的大小、轮虫的投喂技术、轮虫的保障程度、轮虫是否易于消化和吸收以及轮虫的营养质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开展轮虫不同个体大小品系轮虫的选育和作为营养因子传递“媒介”轮虫的研究是轮虫有效应用于鱼类苗种培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水产动物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随着海水鱼类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其苗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海区鱼苗的自然资源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经过40多年的开发和研究,到目前为止,约有40多种海水鱼类获得人工繁殖成功,并达到批量生产水平。在所有这些鱼苗的人工培育中,对鱼苗饵料投喂技术的掌控,是一个关系到鱼苗生产成败的技术关键。因此,本文就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饵料投喂技术谈几点体会,供广大苗种生产者参考。一、饵料种类目前,在海水鱼种苗生产中所采用的饵料分生物饵料和非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10.
轮虫是多种水产养殖动物苗种阶段优良的活体饵料。目前国内轮虫的来源,主要是窜外土池人工养殖或窜内水泥池培育。前者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后者培养周期长,产量低,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现已查叫,许多池塘沉积物中蕴藏着相当丰富的轮虫休眠卵,每平方米数量从几万到几百万粒不等。若能采取人为激活措施,其萌发速率可提高。但最终能否获得更高的生物量,则取决于轮虫增殖条件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11.
在水产养殖研究和生产中,作为人工繁殖鱼、虾苗的初期生物饵料,轮虫、挠足类的大面积培育生产已获成功。枝角类营养丰富,稚、幼鱼苗都喜欢摄食,是从稚鱼开始至体长3—5cm左右的鱼苗的适口活饵,在人工繁殖和育苗生产的饵料系列中,居于极重要的地位。由于海水枝角类种类较少,海水枝角类的稳定、持续生产性培养尚不多见。 作者于1990年1月开始,在本所深圳盐田试验基地进行鲻鱼和鲷科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  相似文献   

12.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饵料浮游动物(轮虫、卤虫、桡足类、枝角类等)的培养中,单细胞藻类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生物饵料来讲,在很大程度上是最优质而又不可或缺的;同时,单细胞藻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大量培养和生产不仅为鱼、虾、贝类等各种水产经济动物的苗种生产提供饵料,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起,我场进行鳅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目前已基本掌握了人工繁殖技术及苗种培育的关键性环节,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1996年人工孵化鳜鱼苗20万尾,孵化率达90%~95%,育成3cm左右鱼种8.9万尾。现将主要技术环节综述如一下:一、鳜鱼的人工繁殖(1)亲鳜选择及培育选用本地大湖内捕捞的成鳜作亲本,共引进亲鳜20尾,搭养在两只3.5亩的草亲鱼池中,饵料鱼靠池塘中原有的野杂鱼虾类。经一年培育后,捕起放入0.3亩暂养池中培育,以便繁殖时操作。冬、春季投放足够的小型野杂鱼类作饵料,加强亲鱼营养。(2)催产选择成熟度好…  相似文献   

14.
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探讨袁庆才,陈本双,张学贵(安乡县水产养殖总场415601)近两年来,我场以珊珀湖大水面为基地,进行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已较好地解决了从人工繁殖至苗种培育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1994年人工孵化鳜鱼...  相似文献   

15.
正一、轮虫培育轮虫生命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不易污染水质,是鱼虾蟹幼体培育阶段最佳的基础生物饵料。轮虫培育的数量是否满足生长需求,将直接影响苗种培育工作。1.池塘条件培育池塘以1~2亩为宜,池形为长方形,土质为泥质,池塘深度0.8~1.2米,池塘为锅底式,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厘米左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在该内河水面水产试验场中,目前当生产若鹭鱼、鲫鱼等苗种时,作为初期培养饵料生物的方法来说,是在养鱼池中施有机肥料,期望轮虫类、鳃足甲壳类、桡足亚纲类等浮游生物的自然繁殖,即采用粗放的方法。 但是,我们认为粗放培养方法的现状是饵料生物的繁殖量每个鱼池都有差异,鱼苗的产量不稳定,为了进行稳定的苗种生产,特别需要有计划地开发培养所需淡水轮虫的技术,作为养鱼初期的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17.
人工繁殖海水鱼虾苗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充足的初孵体饵料,在鱼虾的养成前期,可以培育饵料生物来代替人工投饵。在养殖池中自然繁殖或通过施肥、人工移植的方法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充分利用基础生物饵料的生产能力,是解决鱼虾前期饵料、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既简易又经济的方法。这种依靠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生物饵料(丰年虫、轮虫、虾片等)研发的成功,为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满足了人工繁殖的鱼苗、虾苗和蟹苗开口的营养需求,从而确保了人工苗种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强的免疫力,生物饵料的研发工作越来越被水产养殖工作者所重视。下面介绍一种新的由美国生物科学家研发的生物饵料—赛卤仔(Cyclop-eeze)。一、赛卤仔的生物特性赛卤仔是一种十足目甲壳动物,产于加拿大靠北极圈的大盐湖里,这种奇特的生物全身呈深红色。盛产赛卤仔的北极盐湖是一个很独特的生态系统,结合北极地区极端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9.
泥鳅苗种批量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泥鳅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增,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殖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苗种供应是我国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最大瓶颈,泥鳅鱼苗人工繁殖产卵不稳定、孵化率较低,特别是鱼苗至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因开口饵料、食性转变、水域环境变化等因素制约,泥鳅大规格鱼种无法形成批量供应,导致商品鳅养殖仍然依赖于捕捞天然野生仔鳅种。  相似文献   

20.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海产动物幼体的优质生物饵料,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可以进行高密度培养等特点,尤其在海产鱼类苗种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活饵料。如何稳定地大规模培养轮虫,是海产鱼类苗种工厂化生产中首要的问题。在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轮虫时,仅以一般的海产单胞藻投喂远不能满足轮虫的日摄食需求,在日本、韩国现多采用浓缩小球藻代替面包干酵母进行生产性高密度轮虫培养,效果良好。现国内多以面包干酵母作为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轮虫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可行,缺点是易污染水质且容易导致培养失败。目前国内已有关于小球藻浓缩方法及保存效果的相关报道,但尚未见有浓缩小球藻产品出售,也未见浓缩小球藻培养轮虫的相关报道。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在清江基地育苗室玻璃钢水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