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染,消化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本病主要危害雏鸡、近年来青年鸡发病亦呈上升趋势。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作者在生产实践中,对鸡白痢病禽进行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和结果论述如下。1临床诊断鑫源鸡场饲养蛋鸡5000只,发病后,雏鸡多为脐部发炎,3  相似文献   

2.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染,消化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本病主要危害雏鸡,近年来青年鸡发病亦呈上升趋势。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对鸡白痢病禽进行了临床治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1 流行病学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器具等间接地经消化道传播。本病只感染鸡,不同年龄、品种鸡均易感,但以1~4日龄鸡最易感。本病传播迅速,易感鸡与病鸡同舍饲养,往往在48小时内出现症状,5~8天内在鸡舍之间互相传播。一旦感染,可很快传播全群。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2 临床症状病鸡一般无前驱症状,雏鸡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传播全群。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咳嗽、气管啰音、打喷嚏、流鼻水。6月龄以上鸡症状不明显,蛋鸡发病时表现为产蛋  相似文献   

4.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原虫在鸡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性原虫病。寄生于鸡体内的原虫主要是由库蠓传播的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本病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比较流行,其他地区陆续有发病报道。我市最近几年也偶有发病,并且给养殖业带来较大损失。本病的高发期为夏、秋季节,为了有效预防本病,减少损失,现介绍笔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鸡淋巴白血病是养鸡临床常见的肿瘤性疾病,由禽白血病毒感染所引起,鸡是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本病主要通过种鸡垂直传播,也能经鸡与鸡之间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外界不良因素条件对本病的发生有促发作用;本病潜伏期长,病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剖检可见组织器官有肿瘤样组织分布,肝脏肿大,临床危害较大,目前没有可用的疫苗进行预防,加强鸡场的科学管理和种鸡的管控,切断水平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病鸡群可尝试采用对症疗法和中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鸡脑脊髓炎病由脑脊髓炎病毒感染所引起,雏鸡和成年鸡都能感染,通过消化道途径进行水平传播,也能经种蛋垂直传播;雏鸡发病后以神经症状表现为主,传播较快,病死率高,成年鸡感染后基本无症状,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可出现产蛋减少,蛋品质下降;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临床可通过疫苗免疫、加强环境消毒和提升管理水平等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7.
正(一)流行特点该传染病对3~15周龄的鸡危害最大,其中肉仔鸡最易感。火鸡、鸭等其他家禽也可感染发病。该病病毒抵抗力强,发病特征是肌肉出血,肝脏肿大出血及有黄色坏死灶。本病可发生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在自然感染时,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感染发病。也可通过输卵管垂直传播。(二)临床症状鸡群发生本病时,病鸡通常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也有些病鸡在死亡前数小时出现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8.
鸡安卡拉病是我国近些年以心包积水和肝脏发炎为主要发病特征的鸡病毒性疾病,呈全世界流行,由安卡拉病毒感染所引起,病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有时伴发肺炎,剖检以心包积液为视病特征,危害巨大;加强引种管理,科学消毒,做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能有效预防本病,抗体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配合清肺、强心和利尿药使用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及曲霉菌病都是以呼吸困难、气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鸡病,本文就这几种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简述如下。1慢性呼吸道病1.1病原鸡败血霉形体。1.2流行病学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4~8周龄鸡和火鸡最易感,纯种鸡比杂种鸡易感。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可经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病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播,被霉形体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也能使本病由一个鸡群传至另一个鸡群;垂直传播可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的发生。1.3症…  相似文献   

10.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而导致的以关节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多发于饲养密度大、管理水平低的鸡场;1~3月龄的鸡最容易感染,蛋雏鸡、青年鸡、三黄鸡、白羽肉鸡等都能感染发病,病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病鸡表现行走异常,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等;预防本病需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强化消毒管理制度,做好种鸡群的净化;对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本病一定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进行用药,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可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挥发油进行治疗,防止出现鸡蛋药物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11.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及曲霉菌病都是以呼吸困难、气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鸡病。现就这几种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陈述如下。一慢性呼吸道病 1病原 鸡败血支原体2.流行病学 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4-8周龄鸡和火鸡最易感,纯种鸡比杂种鸡易感。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可经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病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播,被支原体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也能使本病由一个鸡群传至另一个鸡群。垂直传播可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地发生。  相似文献   

12.
鸡非典型性新城疫是目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主要发病类型,病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感染鸡生产性能下降;目前没有化学药物能治疗本病,可尝试用中药清瘟败毒散治疗感染鸡;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鸡场的消毒和管理,对鸡群进行科学免疫。  相似文献   

13.
鸡螺旋体病是由鸡疏螺旋体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急热性传染病,每年的夏秋季节发病最多,波斯锐缘蜱是本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也能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各种品种、日龄和性别的鸡都能感染,日龄越小越易感,死亡率也越高;病鸡以全身败血症表现为主,剖检也以内脏肿大和出血性病变为特征;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鸡场的消毒,科学管理,同时注重蜱虫的消灭工作;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又名白冠病,是由卡氏白细胞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本病是虫媒传播性疾病,吸血昆虫库蠓和蚋是其传播媒介,通过叮咬病鸡和健康鸡进行疾病传播。该病的典型病例常见于3~10周龄的小鸡和中鸡,死亡率高时可达50%左右。成鸡也可发病,轻者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时也  相似文献   

15.
鸡马立克病是鸡肿瘤疾病的一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原为马立克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神经型、内脏型、虹膜型和皮肤型是临床常见的发病类型,病理变化以感染部位出现结节样病变为主;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最好的途径,另外需要加强管理和消毒,目前本病无法治疗,感染鸡需要淘汰处理。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鼻炎由鸡副嗜血杆菌感染而引发,各种品种鸡都能感染,病鸡和隐性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行传播。预防本病需做好健康鸡群的免疫工作,加强鸡舍环境卫生治理,提升鸡场的管理水平;对副嗜血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进入产蛋期的蛋鸡群要禁用,可用含有针对副嗜血杆菌成分的噬菌体类添加剂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治疗呼吸道病的中药以加快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正>(一)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于2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本病还可经蛋传递。本病流行季节性明显,每年5月份以后,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感染而导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和潜伏期短的特点,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也能经种鸡垂直传播;鸡日龄越大,感染后症状表现越严重,呼吸道症状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加强管理和注意鸡舍通风换气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磺胺类药物对本病的治疗有确切的效果,但不宜长期使用;蛋鸡产蛋期禁止用化学药物治疗,避免出现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9.
1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成年鸡和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3周龄以下的鸡偶尔可发病。潜伏期为4-5天,病程大约为5天。病鸡和带菌鸡的粪便内含有大量病菌,可污染土壤、饲料、饮水、装饲料的用具和车辆等。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眼结膜而传播,也可经蛋垂直传播给下代。一般呈散发,较少呈全群暴发。  相似文献   

20.
鸡慢性呼吸道病又称鸡败血支原体感染,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各个日龄的鸡都有易感性,主要侵害4~8周龄幼鸡,而且症状较重,病理变化也很明显.成年鸡常为隐性感染.本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或病鸡呼吸道排泄物等直接接触传播,带菌种蛋的垂直传播也是重要传播途径.单纯感染本病,发病不严重,但若同时伴有不良的环境因素影响以及混合感染等,均可加重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临床上治疗以抗生素应用较多,但用后病情不稳定,效果欠佳,而使用中药治疗其结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