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猪是伪狂犬病毒自然感染宿主,且只有一个血清型。PRV对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均有影响且呈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如后备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公猪表现为不育,小猪出现神经症状和死亡,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症状、生长缓慢和潜伏感染。不同类型的PRV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毒株)均能感染猪且终生带毒。PRV主要的靶器官是三叉神经和扁桃体,感染PRV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某规模化养猪场猪群发病的原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进行现场诊断,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对发病猪进行实验室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基因测序和分型鉴定;在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方案制定及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引起该场育肥猪发病的主要病原是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其次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型鉴定和测序分析显示,该场感染的PRV毒株为变异株,PRRSV毒株为NADC30-like毒株,且成功分离1株PRV毒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广西近年猪伪狂犬病(PR)流行情况及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gBgETK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于2013-2018年采集广西各地区疑似PR发病猪靶组织714份,进行PRV的PCR检测及病毒分离鉴定,并运用DNAStar、MEGA 6.0等生物学软件对分离毒株gBgETK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样品检测阳性率为24.5%(175/714),共分离获得PRV流行株38株。受检猪群普遍存在PRV感染,经典毒株及变异毒株并存,而且以变异毒株为主。广西流行株不同亚群PRV在gBgETK基因上均存在相同的氨基酸变异特点,与国内变异株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广西流行株存在两种不同重组变异形式产生的PRV重组毒株,分别为疫苗株gB基因和变异株gE基因重组产生的重组毒株,以及经典株的TK基因被疫苗株(HB98)的TK基因替换而产生的重组毒株。近年广西受检猪场较普遍存在PRV感染,而且PRV流行株以变异毒株为主,可能存在两种不同重组变异形式产生的重组毒株,猪场需重视及实施针对性PR免疫防控计划。  相似文献   

4.
正仇华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目前流行的伪狂犬病(PRV)以母猪流产和仔猪神经症状及死亡为两大症状。而伪狂犬流行的新变化体现在:一是感染后潜伏期更长;二是保育猪,甚至中大猪的临床症状更加典型严重;三是种猪终生带毒,造成繁殖障碍和垂直传播;四是疫苗免疫效果下降。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目前分离到的PRV流行毒株同源性相近,但是与经典毒株有一些差异,同时也不要过分夸大变异株伪狂犬的危害。伪狂犬疫苗免疫保护力与猪群管理和健康状态有很  相似文献   

5.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腹泻、呼吸道综合征、生长发育受阻等,同时也是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PRV感染的流行及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导致一些国家考虑从其猪群中根除PRV,通过淘汰血清学阳性的猪只以消除感染。  相似文献   

6.
张贻传 《猪业科学》2017,(12):70-72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感染可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哺乳仔猪神经症状、腹泻,高死亡率。断奶后猪群感染PRV表现神经症状比例随日龄增加而降低,呼吸道症状比例随日龄增加而增加。本病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引起奇痒,100%死亡,猪是唯一感染PRV可以存活的动物。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9):138-139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哺乳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PRV g E基因缺失疫苗对PR进行免疫预防,通过检测g E抗体鉴别区分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从而能有效监测猪群中PRV野毒感染情况,逐步淘汰PRV野毒感染猪。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豫南地区猪群中流行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分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PRV感染猪的组织中扩增其主要毒力基因gB、gE、gC、gDTK,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利用MegAlign软件进行流行毒株的主要毒力基因与已发表的参考序列的相似性、进化树和关键位点氨基酸变异分析。测序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从5份PRV感染猪组织中扩增出PRV的gB、gE、gC、gDTK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豫南地区的5株PRV流行株与国内流行毒株在G1群,与G1群国内流行毒株的gB、gE、gC和gD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5%~100%、97.2%~100%、97.5%~100%和98.3%~100%;与G2群亲缘关系较远(以Bartha、Becker、NiA3株为代表的欧美地区流行毒株),与G2群内毒株的gB、gE、gC和gD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6.4%~97.4%、94.6%~95.7%、92.7%~94.0%和96.3%~99.0%。关键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与Bartha株(或Becker和NiA3株等)相比,5株流行毒株的gB氨基酸存在75-77位"PGL"的缺失,94位"G"的插入;gE氨基酸存在48和496位有"D"的插入,gC氨基酸存在57-63位"VSGTTGA"的插入和65-69位"SPEAG"突变为"ASTPA",gD氨基酸存在278-281位"RP"或"RPRP"的插入。此外,流行株的gB、gE、gC、gD和TK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单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因此,豫南地区PRV流行株具有PRV变异毒株的分子遗传特征。上述结果证实,5株PRV流行毒株均为变异毒株,与疫苗毒株Bartha-K61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为了证实广东阳江某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PRV)强毒力野毒感染,试验采用病毒分离鉴定及仔猪攻毒试验的方法,对该猪场保育猪群病料中存在的病毒进行分离鉴定,以及用15日龄含有母源抗体(中和效价水平为1∶16)的仔猪进行毒株致病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病料中成功分离出1株PRV野毒株GD-1406株;经滴鼻攻毒,试验Ⅰ组(病毒攻毒效价为1×106TCID50/m L)仔猪攻毒后第5天全部死亡,试验Ⅱ组(病毒攻毒效价为1×104TCID50/m L)仔猪攻毒后第4天死亡率达80%,第6天全部死亡;病理剖检显示,分离的PRV对试验组仔猪的多种组织器官造成肉眼可见的损伤,对照组正常。说明该猪场保育猪群中有PRV野毒强毒株存在。  相似文献   

10.
伪狂犬病毒人工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伪狂犬病毒(PRV)人工感染小鼠的模型,本研究采用PRV强毒株接种猪、羊及小鼠,疫苗株接种小鼠,应用组织病理技术观察PRV人工感染不同动物导致的组织病变。以1×102~4.5×104TCID50不同梯度剂量PRV强毒株通过滴鼻或皮下接种途径人工感染小鼠,6×104~2.7×105TCID50不同剂量疫苗株皮下接种小鼠,统计各人工感染剂量下小鼠存活率。感染PRV动物脑部病理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PRV强毒株及疫苗株接种小鼠后与PRV感染猪、羊后出现相似病理变化,均可导致炎性细胞的浸润及大脑实质内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免疫组化染色表明PRV可以感染小鼠脑组织。本研究最终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应用PRV疫苗株,采用1×105TCID50剂量通过皮下注射接种小鼠,在接种后6 d观察病变。该实验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RV感染小鼠后的天然免疫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目前引起江苏省免疫猪场暴发的伪狂犬病病原的毒力变化,本研究通过细胞分离从江苏某猪场发病猪病料样品中获得一株病毒株,将其命名为PRV NJ02,该病毒株的gC和gD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之前报道的病毒株相比分别有7个与2个氨基酸的插入,且g C和g D基因进化树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位于相对独立的分支,与传流病毒株PRV LA亲缘关系较远,而与亚洲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将PRV NJ02与PRV LA病毒株分别以相同剂量感染100日龄健康猪,结果显示,PRV NJ02分离株滴鼻感染组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且于感染后6d内全部死亡,其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而PRV LA株感染组猪仅表现轻微体温变化和呼吸道症状,其组织病理变化轻微,表明PRV NJ02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感染猪各脏器组织中PRV病毒载量结果显示,NJ02株感染猪脑、肺脏和肝脏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均高于LA株感染猪的相应组织。以上结果表明,分离株PRV NJ02较传统病毒株PRV LA来说,致病性增强,毒力明显增加。该研究可为江苏省PRV流行株病原学研究提供参考,提示须重视PRV的变异监测。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以来,由新型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伪狂犬病(PR)在我国规模化猪场大范围发生,在河南省发病猪场分离到1株PRV,命名为HN2012。该病毒在BHK-21细胞中能够产生典型的PRV细胞病变,将HN2012以10~5 TCID50的剂量感染成年家兔,接种兔在36h内全部死亡,均出现典型的PR症状。序列比对结果表明,HN2012与其他毒株同源性为94.82%~99.83%。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RV gE进化方向分为国内分离毒株和国外分离毒株两支,中国分支明显划分为2012年前分离毒株亚群和2012年后分离毒株亚群。这些结果对于我国PR的预防和疫苗株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35-1440
为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人工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将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猪PRV变异株(Fujian-LY)进行连续10倍稀释后,对6周龄SPF级BALB/c小鼠进行腹股沟皮下接种攻毒,每个稀释度接种5只小鼠,测定其LD_(50),观测小鼠感染、致病的多项指标,试验期为7 d。结果显示,该毒株对小鼠的LD_(50)为3.7×10~3 TCID_(50)/0.1 mL,在不同的感染剂量下各攻毒组小鼠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等各项指标差异明显,其中以2.3×10~5 TCID_(50)的攻毒剂量接种后小鼠未发生急性死亡,且能表现出以神经症状为主的典型伪狂犬病症状;病理剖检可见发病小鼠脑膜充血,肺脏出血,胸腺、脾脏严重萎缩等病理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该毒株对攻毒小鼠全身多个重要组织器官均造成了严重的病理损伤,同时采用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在这些组织内均能检测到PRV抗原。结果表明,本研究已成功建立了PRV变异株感染小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伪狂犬病是一种侵害牛、马、狗及猪的急性病,由被称为伪狂犬病毒(PRV)的疱疹病毒引起。以猪为宿主。与其它疱疹病毒感染相似,PRV 潜伏感染神经节组织。严重时,病毒神经节释放出来排放到猪的鼻腔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雾化分泌物而传播。目前,PRV 疫苗已被广泛用于预防感染。但有资料表明,经 PRV 免疫的猪还可能被强毒感染或重复感染;这种感染也许是潜伏性的,经一定时间后,潜伏病毒可能会再活化并排出,继而在猪群中循环。因此,免疫猪在受到强毒攻击时,也许会成为 PRV 的潜在的带毒者。为此,作者进行了试验条件下病毒的排放频率和持续期的研究。试验将31头来自无 PRV 感染史猪群的试验猪随机分为5组。1组为对照,其余4组分别用下述方式的 PRV 疫苗免疫:传统弱毒疫苗,灭活病毒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诊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探讨目前广西猪群中流行的PRVgE基因的变异特征,为更好地防控猪伪狂犬病(PR)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集了广西陆川某猪场保育猪群发生呼吸道症状的肺脏组织,并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应用PCR方法对分离株的gE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证实分离到1个PRV毒株,命名为GXLC1。分离株在Vero细胞上增殖,细胞出现典型的病变;GXLC1株gE基因与GenBank上20株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1%~99.4%,氨基酸同源性为94.3%~99.6%;gE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GXLC1株与2012年的国内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欧美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GXLC1株gE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较之国内经典强毒株有3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可能导致gE抗原性发生改变。本研究将分离到的1个PRV毒株进行了gE基因的分析,发现GXLC1株为近年来流行的变异株,gE蛋白在抗原表位区上有3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这是否会影响GXLC1株毒力和抗原性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gE基因变异特征的分析和病毒的分离为进一步丰富广西PR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和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Ⅰ型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猪的感染症状以及发病率、死亡率与伪狂犬病病毒毒株的毒力、感染量、感染途径以及猪龄、免疫状况、健康状况、混合感染种类等有关.PRV不同毒株的毒力千差万别,毒力不同致使疾病的严重程度、带毒时间长短、带毒量以及组织嗜性不同.多数毒株...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16,(6)
为配合PRV(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的推广应用,及时、准确地淘汰PRV强毒感染猪,逐步实现PRV的净化,急需加强PRV强毒株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文章就近年来针对PRV强毒株各种鉴别诊断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PR(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2013年~2014年福建省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的遗传进化情况,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PRV gB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4株新分离的PRV的g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拼接,与国内外已发表的14个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省新流行毒株gB基因序列全长2 742 bp,编码913个氨基酸,与其它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3%~99.2%;在aa75~aa77处存在连续的3个氨基酸缺失;遗传进化树表明,4株新流行毒株与国外分离毒株同属一分群,分属两个分支,而与国内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丰富福建省猪群PR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掌握PRV的分子遗传进化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PR病毒(PRV)引起的一种猪急性传染病。PRV的主要宿主是猪,猪感染后可以存活的唯一物种,因此,也是PRV的贮存宿主。PRV可以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猪,但以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感染最为严重:导致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哺乳仔猪出现神经症状、麻痹、衰竭死亡,死亡率几乎高达100%。随着PRV基因缺失疫苗在规模化猪场的推广和应用,该病在全国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山西某规模化猪场发病原因、感染猪伪狂犬病毒(PRV)毒株及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通过观察分析猪群生产指标、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采集病猪组织、血清和猪场使用的疫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病毒分离培养、PRV gC基因测序、中和抗体检测和ELISA抗体检测等方法,确诊疾病、鉴定病原、评估防控效果。表明猪场发病猪只检测PRV核酸阳性,从仔猪脑组织中分离到PRV,将其命名为PRV-TZ,母猪gE抗体阳性率从15.00%升高到84.62%,确诊猪场感染了PRV,且此毒株gC基因与国内2012年后流行变异毒株TJ、CD 2019和SN 2018等毒株同源性高达100.00%,与市场上HB2000弱毒疫苗同源性为99.70%,与C株弱毒疫苗同源性为95.82%,推断该猪场因免疫不能提供完全保护而造成猪只发病。猪场更换成HB2000疫苗免疫后2个月,母猪流产率降至0%,仔猪成活率恢复到发病前,针对PRV-TZ株的中和抗体1∶32所占比例由更换疫苗前的0.00%升高到68.75%,预测当中和抗体1∶32以上的比例达到60%时可阻止猪群继续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