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菌药物在动物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和不合理应用,导致病原菌对动物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日益耐受,出现了非常严峻的细菌耐药局面.本文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动物源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产生方式及原因,并简述了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氟苯尼考是一种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抗菌药物,在养殖业中的广泛使用已产生严重的耐药问题。文章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关于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论述了细菌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性及耐药性传播的机制,以期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氟苯尼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同样使人也长期与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如今,不管是在动物体内,还是在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较严重的程度。为此,加强和控制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滥用抗生素现象,避免或减少细菌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和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现象已成为当今人们极为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大肠埃希菌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极易产生耐药性,目前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已十分严重,其耐药性呈进行性增长,对于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潜在的危机.文章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历史、耐药性发展状况、细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细菌耐药性往往伴随抗性代价(fitness cost)的出现,包括生长速率减缓和毒力下降等现象。在无抗菌药物或者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较低的环境中,抗性代价可致敏感菌株的数量超过耐药菌株。细菌耐药性致抗性代价影响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即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可降低耐药菌株在环境中的比例,进而减缓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峻,且产生的速度和程度依然没有减缓的迹象。论文对影响细菌抗性代价的因素进行综述,为如何利用耐药性所致的抗性代价来减缓或阻止耐药性的产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畜禽、水产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菌药物生产和使用大国,兽用抗菌药物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水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兽用抗菌药物市场秩序不规范、养殖环节科学用药意识不强,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薄弱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动物源细菌耐药率持续上升,抗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在动物生产上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且动物源耐药菌极有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和动物性食品(肉制品和奶制品)传给人类,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也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畜禽病原菌,常引起腹泻、尿道感染、腹膜炎,甚至败血症等.此外,大肠杆菌也是肠道菌群的共生菌,食品动物中治疗或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给肠道中的大肠杆菌造成一种选择性压力,导致大量耐药大肠杆菌的出现,因此共生型大肠杆菌常作为抗菌药物选择压力的一个指示菌.肠道的内环境也为耐药基因的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共生型大肠杆菌作为一个可能的耐药基因储存库,在耐药基因的传播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8.
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微生物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从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细菌的耐药机理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理、超级细菌的危害和应对措施几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猪的抗菌促长剂应用较多的有金霉素、土霉素、喹乙醇、杆菌肽锌等。尤其是喹乙醇为“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抗菌促长剂,它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抑制和杀灭细菌等作用。然而长期应用这类抗生素,不仅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耐药性的细菌通过耐药因子转移,使耐药性得以扩散,从而降低了其他抗菌药物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因此,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常需多种抗菌素轮换使用。赛乐兴作为猪的生长促进剂在欧共体各国已广泛应用。其有效成分为盐霉素钠,属典型的离子载体抗生素,有杀灭细菌(尤其是引  相似文献   

10.
2009~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各地鸡场和养殖户普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或治疗各种疾病,有些兽药厂家还为养殖户制定了用药程序,导致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大大增加。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中最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因此大肠杆菌的耐药菌株和耐药能力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薛惠莉 《猪业科学》2017,34(7):142-143
正2017年6月22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行动计划》中提出了5点行动目标,分别是:1)推进兽用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兽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2)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动物源主要细菌耐药率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3)优化兽用抗菌药物品种结构。研发和推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磺胺药和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长期使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株已逐年增多,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越来越差。如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开始使用时仅有8%,近年来已达77%,有的报道认为在90%以上。因此,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细菌性疾病化学治疗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在临床兽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大家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致病菌种类繁多,人们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也很多,即使是同一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其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的组成和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其过程控制,包括采样、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耐药性检测结果汇总分析等,并介绍了我国取得的成就,如建立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平台和耐药性细菌资源库、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数据库、摸清了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状况等。针对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规范我国兽用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加强动物处方药的管理并建立治疗用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持续开展畜禽细菌耐药性动态监测等。  相似文献   

14.
恩诺沙星诱导土壤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低选择浓度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尤其不合理应用和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率逐渐上升,多重耐药现象日益严重[1].耐药性的普遍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兽医临床的治疗效果,而且耐药性可能从动物通过食物链、环境或者动物和人的直接接触进行传递,从而给人类医疗也带来压力[3].在自然界中,细菌的耐药性是广泛存在的,某些环境微生物可合成抗生素,从而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诱导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利用调查和数据统计报道我国近年来的兽用抗生素使用、养殖业用药背景、抗菌药物耐药、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库研究及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等现状,并针对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和监测现状,提出了我国政府与各地区相关部门应科学评估分析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及变化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完善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加强教育和宣传等应对措施,为解决全球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抗菌药物在养殖业的广泛使用引起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加重与广泛传播。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流行不仅加大畜禽疫病的防控难度,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动物源耐药菌还可通过食物链感染人体或将耐药基因转移至人体病原菌,给食品安全和  相似文献   

17.
细菌耐药性与畜牧产业发展、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细菌产生耐药的机制复杂,除由人-动物-环境三者之间复杂作用引起外,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应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新发展的药物理论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对细菌耐药机制的认识、新型抗菌药物的发现及药物的合理使用,为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当前,细菌耐药性已然是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细菌耐药机制的复杂性及新药研发的困难性,决定了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和多种角度开展研究,从而控制其进一步发展。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归纳总结了多种应对细菌耐药的策略及方法,重点从新型抗菌药的研发、联合用药、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同步模型及多组学技术等方面阐述其在应对细菌耐药性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减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问世将人类带入了抗生素时代,抗感染治疗由此进入了新纪元,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把抗菌药物作为抗感染治疗最有力的武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又遇到了新的挑战——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而此种耐药性表现为抗菌药物使用得越多耐药性亦变得越严重。目前已发现某些细菌对现有的几乎全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超级细菌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再次回到面临感染而无药可医的困境,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人类的当务之急。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细菌耐药监测网络,监测细菌耐药的流行状况和规律,研究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四环素类抗生素因其广谱的抗菌活性、低生产成本以及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被广泛应用于人医临床和畜牧养殖业。然而,随着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四环素耐药性愈发严重,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四环素耐药基因的获得是细菌产生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在持续的抗生素选择压力下,四环素耐药基因不断的产生和进化。因此,揭示四环素耐药性产生新机制对监测以及防控细菌四环素耐药性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的滥用使细菌耐性问题日趋恶化,从细菌耐药性的定义、耐药机理及危害出发,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动物源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现状及对策,并简述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