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5-10月在全省42个县(市、场)进行了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全省累计监测牛、羊419056头(只),检出阳性牛、羊3751头(只),平均阳性率为0.90%。其中:监测奶牛123834头,检出阳性338头,平均阳性率为0.27%;监测其它牛119184头,检出阳性牛2187头,平均阳性率为1.83%。监测羊176038只,检出阳性牛1226只,平均阳性率为0.70%。为了解青海省牛羊布病感染流行情况,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互助县畜间包虫病流行范围与防治效果,科学指导下一阶段包虫病防治工作,本研究于2021-2022年对互助县南门峡、威远、林川等牛羊养殖量较大的乡镇开展了畜间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终末宿主犬采取剖检法,犬粪采用包虫抗原ELISA法检测,牛羊采取屠宰后观察脏器包囊判定,分别统计犬和牛羊包虫感染率。另外,为掌握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感染情况,采集其粪便进行了粪抗原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犬粪样品1 860份,阳性率为0.97%,剖检犬20条,阳性率为0;检查牛脏器1 178份,阳性率为6.45%,其中自繁自育牛613份,阳性率为3.59%,贩运育肥牛565份,阳性率为9.56%;检查羊脏器2 055份,阳性率为8.71%,其中自繁自育羊1 115份,阳性率为5.92%,贩运育肥羊940份,阳性率为12.02%;检测野生动物粪便28份,阳性率为14.3%。本调查为全县包虫病综合防治和净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掌握青海省海南州布鲁菌病的防控状况,通过血清学、细菌学等检测方法,对海南州人畜间布鲁菌病进行多年监测.结果表明,1958年-1983年,牛羊的平均阳性率为4.05%.1983年牛羊阳性率分别为5.77%、3.89%,1994年下降为0.45%、0.43%.1995年-2003年,用试管凝集试验抽检,牛的平均阳性率为0.065%(11/16 909),羊的平均阳性率为0.038%(12/31 744).2005年-2008年间,只有2007年共和县检出阳性羊1只(1/50),2008年,同德、贵南县分别检出阳性牛1头(1/50)(1/350),表明海南州布鲁菌病的防控质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2018年西安市牛羊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布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28901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和确诊。结果显示6997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150份,21904份羊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140份,牛个体阳性率为2.14%,羊个体阳性率为0.64%,牛羊个体阳性率为1.00%。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布病防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蓝舌病病毒(BTV)在山西省的感染及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对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的5—6月份采自山西省11个市的1 090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分析BTV阳性分布与地理、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BTV抗体阳性样品127份,总阳性率为11.65%。其中,羊阳性血清96份,阳性率为19.28%(96/498);牛阳性血清31份,阳性率为5.24%(31/592)。结果表明,山西省部分地区牛羊群中存在BTV感染,且阳性率与纬度、降雨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采自海北四县的1223份羊血清、1410份牛血清,进行了衣原体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出阳性羊血清91份,阳性率为7.44%,阳性牛血清35份,阳性率为2.48%。结果表明环湖海北州境内牛羊衣原体分布地区广,感染率高,是引起牛羊流产危害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宁乡市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净化效果,2018—2020年在全市开展了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共检测1 932个牛羊养殖场户,采集牛羊血清样本32 356份,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 ELISA)进行复核。结果显示:2018—2020年共检出阳性场户10个(羊场户9个、牛场户1个),平均场户阳性率为0.52%;检出阳性样品82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25%。2018年场户阳性率为1.57%,个体阳性率为0.33%,2019年场户阳性率为0.15%,个体阳性率为0.06%;2020年场户阳性率为0.24%,个体阳性率为0.41%。2018年检出阳性乡镇5个,2019年1个,2020年2个。结果表明,宁乡市布鲁氏菌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范围大幅缩小,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还需继续加大监测和防控力度,加快推进布鲁氏菌病净化。本研究为宁乡市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临沧市牛、羊和犬弓形虫感染情况,分别采集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县、凤庆县和沧源县农户、养殖场和餐馆的动物血样品284份(牛143份、羊81份、犬60份),分离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弓形虫抗体阳性53份,阳性率18.6%,其中牛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20份,阳性率为14%;羊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19份,阳性率为23.5%;犬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14份,阳性率为23.3%。综上所述,临沧市牛羊犬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较高,有兽医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的244份牛羊血清样品(某合作社羊133份、牛7份,相邻散养户羊104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了布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在合作社的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25份,阳性率为18.8%,牛的血清样品中未检出;在散养户的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1份,阳性率为0.96%。结合该羊场饲养员确诊已患布病,经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羊群存在布病感染,对检出的26只布病阳性羊进行了扑杀等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果洛州进行了牛羊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抽检羊97 957只,对检出的阳性牛羊进行淘汰,进入70年代,应用布鲁氏菌羊型M5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注射免疫。80年代后应用猪型Ⅱ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和注射免疫。1994年州属六县共血检牛9944头,检出阳性38头,阳性率为0.38%,血检羊28 928只,检出阳性羊99只,阳性率为0.38%。2005年,全县经严格考核,均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已经建立的荧光PCR方法,对四川部分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包虫虫卵进行检测,采集包虫流行地区石渠县、色达县、甘孜县、炉霍县、天全县和宝兴县的环境样本,提取样本总DNA,采用荧光PCR对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ND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采集犬粪850份,阳性82份,阳性率12. 4%;土壤61份,阳性8份,阳性率13. 1%;犬毛39份,阳性3份,阳性率7. 7%;水样80份,均未检出。本次调查显示,犬粪、土壤以及犬毛均检出包虫虫卵DNA,土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传播因素。提示有必要加强对环境中虫卵的监测并筛选杀灭环境中虫卵消毒剂,以确保包虫病流行区域人和家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青海省刚察县的三个乡4136牛羊血清进行了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检出羊阳性血清5份,阳性率为0.03%,牛阳性血清28份,阳性率为1.29%。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疆哈密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检疫净化效果,综合分析其流行趋势,2022年从哈密市各区县101.98万头/只非免疫牛羊中采集963 999份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布鲁氏菌感染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不同畜种、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22年哈密市牛羊布病总个体阳性率为0.74%(7 158/963 999),总群体阳性率为6.61%(2 033/30 739)。从畜种分布来看,羊群体阳性率(8.41%)和个体阳性率(0.76%)均高于牛(4.74%和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时间分布来看,上半年牛羊个体阳性率(0.77%)和下半年(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区域分布来看,伊州区牛羊群体阳性率8.40%(1 196/14 230)和个体阳性率最高(1.07%,3 883/361 345),与巴里坤县、伊吾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哈密市布病的总体防控效果较好,发生大流行的风险较低,但个别区县仍存在传播风险,尤其要注重羊群...  相似文献   

14.
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实验(IHA)对来自青海省门源县东部地区的200份牛血清、200份羊血清进行了衣原体间接血凝抗体试验的检测。结果检出:牛阳性血清16份,血清阳性率为8.0%;羊阳性血清35份,血清阳性率为17.5%;说明在该县东西部地区的牛羊群中存在衣原体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布病分布情况及感染阳性率。方法:对米东区规模场和散养户的牛羊采取一定的比例抽取血样并填写流调表。血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筛查出阳性样品。结果:共抽查七个乡镇72个村,共计调查722户67463头只,采样7016份,阳性233份,个体阳性率3.32%,群体阳性率12.74%。结论:米东区阳性率较高,应采取免疫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米东地区的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对该地区的牛羊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共采集牛血清样品2 347份、羊血清样品244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羊阳性血清1份,阳性率0.4%;牛阳性血清78份,阳性率3.3%,说明该地区的牛羊群中存在布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需采取进一步的监测净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大通县牛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2018年在大通县的部分乡镇采集牛、羊血清300份和290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牛弓形虫病阳性2份,阳性率0. 67%;羊弓形虫病阳性5份,阳性率1. 72%。表明大通县存在羊弓形虫感染,感染率较低,建议散养户应做好弓形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布氏杆菌试管凝集实验(SAT),对祁连县默勒镇牛羊的流产病进行调查,其中32.8%的牛羊有流产病史,并对种公畜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抽血检测,共检测3706份(其中牦牛血液样品595份,绵羊血液样品3111份),其阳性率为5.67%。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生、流行状况,统计分析了2018—2021年兽医系统实验室的牛羊布病检测数据。结果显示:4年累计检测样品31 050份,检出阳性样品49份,平均阳性率为0.15%。2018—2021年,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39%、0.12%、0、0.08%,整体呈下降趋势;场点阳性率分别为4.40%、0.81%、0、3.88%。奶牛个体阳性率和场点阳性率均高于黑山羊,奶牛规模场个体阳性率高于散户,黑山羊散户个体阳性率高于规模场。分析表明,当前金堂县牛羊布病总体呈低流行水平,但奶牛规模养殖场污染较重。提示该地区的布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应加强家畜调运检疫监管,提高农户防疫意识,强化综合防控与监测,切实推进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掌握江华县牛羊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2017年-2018年,江华县扎实开展了动物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工作,共监测规模牛(羊)养殖场(户)138个,检测血清样品7209份,阳性样品1份,个体感染阳性率为0.014%(1/7209),群体阳性率为0.72%(1/138)。对阳性场区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了果断处置,布病监测取得了显著成效,布病流行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