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以酱香白酒糟为主原料,对5个杏鲍菇菌株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杏鲍菇P1菌株具有产量高、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应酱香白酒糟栽培;在菌株筛选的基础上,设计7个不同栽培基质配方栽培杏鲍菇,结果配方d产量高,子实体形状好。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酱香白酒糟为主原料,设计5个不同配方栽培鸡腿菇。结果表明,酱香白酒糟可以部分替代棉子壳栽培鸡腿菇。综合分析比较,配方3(棉子壳41%,酱香白酒糟50%,阔叶木屑5%,糖1%,磷肥1%,石膏2%)产量最高,子实体形状好,生物学效率91.04%,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3.
酱香型白酒糟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经一定的技术措施处理,完全可以栽培食用菌。本实验以酱香白酒糟为添加料,设计4个不同配方栽培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结果表明,配方A(玉米秸秆23%、玉米芯10%、酒糟10%、牛粪37%、麸皮14%、尿素1%、石灰1%、过磷酸钙3%、石膏1%)中姬松茸的生长势、菌丝质量和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白酒糟可以用于姬松茸的栽培,但在添加量上仍受到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方基质对猴头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猴头菇为对象,采用不同比例的白酒糟、大豆秸秆配方进行栽培试验,研究不同配方对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子实体产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秸秆、白酒糟均可部分替代棉籽壳作为猴头菇栽培料,当大豆秸秆与白酒糟比例为4∶3混合替代棉籽壳时,猴头菇的菌丝生长最好,子实体产量最高。因此,利用大豆秸秆、酒糟部分替代棉籽壳栽培猴头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6个海鲜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将性状优良的菌株栽培到3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测定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菌丝生长速度、现蕾、子实体形状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同一菌株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中的菇形和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海鲜菇菌株在配方Ⅲ的培养基中,菇形优美、产量高,商品菇的生物转化率达95.6%。  相似文献   

6.
以白酒糟、大豆秸秆和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设计配方栽培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以菌丝体生长状况、子实体产量和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为指标,筛选栽培猴头菇的可行性配方。结果表明,配方5(大豆秸秆40%、白酒糟40%、玉米秸秆18%、石膏1%、轻质碳酸钙1%)栽培猴头菇的菌丝体生长状况较好,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也较为理想。配方5为栽培猴头菇菌株的适宜配方。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山东等地引进草菇菌株6个,设计以6种以海鲜菇菌渣为主料的栽培配方,研究不同菌株和栽培配方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菌株V1172、V1296及V5是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的适宜菌株;配方3(海鲜菇菌渣55%、玉米芯15%、花生壳15%、鸡粪5%、牛粪5%、石灰5%.)为最佳配方,与CK相比,栽培料的...  相似文献   

8.
以意杨木屑和玉米芯混合物作为碳源基质,采用不同比例配方栽培海鲜菇,观察其对菌丝生长、鲜菇产量和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意杨木屑46%、玉米芯24%为碳源栽培海鲜菇产量较高,每瓶产鲜菇286.4g,生物学效率达95.43%,分别比对照高10.5 g和3.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菌渣资源,探讨了海鲜菇菌渣作为栽培基质在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大杯蕈(Clitocybe maxima)3种木腐菌栽培上的应用。采用机械粉碎处理方式对海鲜菇新鲜菌渣进行预处理,以棉籽壳作为供选择主料,麸皮、玉米粉、石膏粉、石灰作为栽培辅料,研究其可行性,得到最优栽培配方。通过对添加不同比例海鲜菇菌渣的栽培配方基质中3种木腐菌的菌丝生长速度、现蕾时间、3潮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进行综合比较,其中添加50%海鲜菇菌渣的栽培基质最适宜3种木腐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韩菊学 《食用菌》2021,(1):44-46
对引进的两个海鲜菇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及培养料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海鲜菇菌株最佳栽培料配方为玉米芯28%,棉籽壳30%,木屑20%,麸皮15%,玉米面5%,石灰1%,石膏1%;最佳配方栽培海鲜菇菌丝后熟期以40d为宜.试验为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正>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又称斑玉蕈、真姬菇,其工厂化栽培生产原料多为棉籽壳、杂木屑、麸皮、玉米粉等,但棉籽壳通常来源于棉花主产区,受棉花产量、运费等因素影响,价格居高不下,使工厂化生产海鲜菇的成本不断上升。本试验根据海鲜菇营养需求,开展采用当地资源丰富的烟秆、杨梅枝条替代部分棉籽壳栽培  相似文献   

12.
黄毅 《食药用菌》2015,(3):143-146
以连载图解的方式介绍福建海鲜菇栽培工艺流程。概述海鲜菇袋式栽培的原理,详细介绍栽培包的制作中常用原料包括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的性质、特点,以及辅料麦皮、豆粕粉、米糠、石灰等的合理使用。扼要介绍蟹味菇、白玉菇工厂化栽培的两种配方和改良的海鲜菇配方。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副产物栽培大球盖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农作物副产物作为主要培养料,探索适合大球盖菇最佳生长栽培料。对比分析不同栽培基质,大球盖菇产量和经济效益,筛选出适合大球盖菇生长最佳配方2(谷壳为主料),生物转化率达到64.2%。该配方大球盖菇出菇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4.
以鸡腿菇品种‘CC900’为试材,以白酒糟为栽培基质,辅以粘虫板,研究了白酒糟对鸡腿菇子实体产量、营养成分以及粘虫板对害虫诱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2(酒糟40%、玉米芯50%、麸皮9%、石膏1%)栽培鸡腿菇效果最佳,其生物转化率为133.6%,子实体蛋白质、纤维素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栽培后菌糠的粗纤维含量下降,蛋白质、N、K等含量与CK差异不明显;出菇期间对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黄色粘虫板好于蓝色粘虫板。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厂试验用酒糟栽培食用菌,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酒糟制香菇栽培种:一般传统的方法都是用木屑、麦麸、糖、石膏,加水拌和,装瓶灭菌,制成栽培种。现在改用酒糟代替木屑和麦麸制成栽培种(配方:酒糟98%,糖1%,石膏1%,料水比例为1:1.4,酒糟必须晾晒干。),进行开放栽培香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厂试验每瓶最低产量可产鲜菇150克左右,最高产量可达275克。我县崔庄乡前河村食用菌专业户随于锋采用此法进行栽培三百多瓶,收干菇6.75公斤,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通过利用木薯酒糟、醋糟渣作为主要培养原料栽培高温秀珍菇,首先根据原材料木薯酒糟、醋糟渣的特性——pH值、水分进行原材料的处理利用,然后根据高温秀珍菇的生理特性及木薯酒糟、醋糟渣的营养CP、CV以及原材料颗粒粗细不同进行培养材料的不同配比,以高温秀珍菇的产量及主要原材料的最大化利用为出发点,筛选出最佳栽培配方.  相似文献   

17.
以秀珍菇主产区福建省罗源县的秀珍菇栽培配方为基础,通过杂木屑、棉籽壳等主要栽培基质的配比调整,设计了8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配方秀珍菇均能正常发菌和出菇,但对秀珍菇的培养周期和产量影响不同。综合比较试验配方5(陈化木屑50%、棉籽壳35%、麸皮15%)栽培效果最好,其满袋时间(31 d)、后熟时间(16 d)和子实体产量(433.83 g·袋~(-1))均优于对照配方,同时其产出投入比最高(1.47)。通过平均单产、产出投入比、单袋净利润的比较建议企业在生产中应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比较,选择栽培秀珍菇经济效益最高的配方。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用金针菇菌渣不同比例的配方栽培秀珍菇,观察其菌丝生长、测定子实体产量、分析各配方投入产出比。试验表明,培养料中用33%左右的金针菇菌渣代替木屑栽培秀珍菇,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5,(4)
海鲜菇菌渣占不同比例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海鲜菇菌渣为30%时,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好,产量高,产鲜菇达6.82 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