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熟型(早花型)、中熟型(中花型)、晚熟型(晚花型)为猕猴桃雄株花期的3种类型。在前期对江西省野生中华猕猴桃雄株种质资源地搜集、保存及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其花器性状、花粉性状及花期特征等,筛选出"早花型""晚花型"及"中花型"3种花期的中华猕猴桃优异雄株。早花型"M11"优株,单花花粉量极大,达7.55×10~5个,花枝率100%,在江西省信丰地区3月底开花,花期12~15d,与"红阳""东红""赣红"等早熟品种花期相遇;中花型"YS1"优株,花粉活力高,达78.61%,花枝率100%,在江西省奉新地区4月上旬开花,花期特长,达18~23d,与"金果""徐香""华优""翠玉"等中熟品种花期相遇;晚花型"M12"优株,花粉活力高,达75.55%,花枝率100%,在江西省信丰地区4月中旬开花,花期16~18d,与"金艳""金魁""海沃德"等晚熟品种花期相遇。  相似文献   

2.
对前期保存并选出的与红阳猕猴桃花期适配、花径较大的8株野生猕猴杂交实生后代雄株优株,测定了花粉量、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等指标。结果表明,Y35花粉量大但花粉活力与萌发率较低;Y7的花粉量适中且花粉活力与萌发率较高,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筛选优良雄性品种的重点对象,其他优株各指标较差,不适宜作为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江西省麻姑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毛花猕猴桃花粉的形态特征,了解其遗传变异性、亲缘关系与演变规律。【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3个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株的花粉粒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毛花猕猴桃雄株花粉粒外观为长球形,偶有近超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极轴长22.42~27.73μm,变异系数为4.75%;赤道轴长12.73~14.31μm,变异系数为3.12%。具3萌发沟,赤道面可见1~2条,等间距分布,萌发沟长20.52~24.68μm,变异系数为5.11%;萌发沟脊宽7.29~9.52μm,变异系数为6.78%;根据NPC分类系统分类,属于N3P4C5型花粉。花粉外壁纹饰有3种类型:脑纹状、波纹状和疣状纹饰,分别占花粉样品的65.22%、30.43%和4.3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多数雄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该居群内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株花粉的形态有较多的共性特征,同时在花粉的形态、外壁纹饰上,不同单株间存在差异,分别呈现毛花猕猴桃的遗传保守性和多样性。花粉外壁纹饰的演化趋势为:由波纹状向疣状和脑纹状演化。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江西省五府山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分布现状并发掘具有育种价值的优异种质,为野生猕猴桃资源保育及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2017—2018年对五府山野生猕猴桃种质进行收集与评价。结果表明:五府山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其中以野生毛花猕猴桃居多,占收集种质的78.88%。2年共收集161份野生猕猴桃种质,其中毛花猕猴桃雄株77份、雌株50份;中华猕猴桃雄株6份、雌株14份;长叶猕猴桃雄株3份、雌株11份;野生猕猴桃种质分布海拔跨度为636~1 041 m,雌雄株交叉分布。从供试野生猕猴桃种质中挖掘出20份单花药花粉数均大于6 000个、雄蕊数均大于120枚、花粉活力均高于80%的优良授粉雄株种质;3份大果型种质,其单果质量为20 g以上;3份高干物质类型种质,其果实软熟后干物质含量均大于17%。该研究可为后期优良种质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5.
中花猕猴桃雄性新品种‘磨山雄5号’是从野生资源中选育而成,属于中华猕猴桃。该品种树势强旺,成花容易,花枝率95%~100%,中、短花枝占整个花枝的65%~70%。花为多歧聚伞花序,每花序有花3~5朵,每花枝有花序6~9个;花为白色、中等大小,花冠直径35~36 mm,花瓣6~7枚,花药平均74.6枚,大小为2.19 mm×0.98 mm。‘磨山雄5号’花量和花粉量大,花粉萌发率75.6%以上,花期能覆盖大部分4倍体中华猕猴桃雌性品种或品系(如‘金桃’‘金艳’‘金圆’‘金梅’‘武植3号’‘金霞’‘翠玉’等20余个)和美味猕猴桃早花品种(如‘东玫’‘金美’‘米良1号’‘徐香’和‘秦美’等10余个)的开花期,且授粉坐果率高,果实品质优良。在武汉地区,4月中旬初花,4月下旬盛花,4月底开始谢花,花期12~15 d。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江西省内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多样性。【方法】对江西省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开展调查和收集,分析花器表型性状变异和SSR遗传多样性。【结果】供试68份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雄花花器在表型性状和DNA分子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的变异和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9.19%,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为花粉量(53.41%),最小的为花冠直径(15.47%)。通过表型聚类分析,可将该68份种质资源分为两大类群,类群A可分为2个亚类,大部分样品聚为第1亚类,主要表现为花梗较短,花冠较大,花粉活力较高,花冠颜色为粉红;第2亚类总体表现为花梗较长,花冠较小,花粉活力中等。类群B仅有2份样品,其特征为花冠大、雄蕊数多和高花粉量,在DNA分子水平上,筛选到的15对SSR有效引物共扩增出87个等位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Shannon’s信息指数为1.04,多态信息含量为46.48%。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质材料分为3类。2种聚类结果相似,Mantel分析中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相关(r=-0.79,p0.05),SSR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结论】6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量、单花雄蕊数、花粉活力、花瓣颜色、花丝颜色、花梗长度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SSR分子标记分析与毛花猕猴桃花器表型聚类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毛花猕猴桃雄花的多种表型性状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易剥皮新优系"YH-3"母树来源于江西省宜黄县境内的野生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优株,系从野生毛花猕猴桃群体中的自然变异选育而成。该优系具有花瓣粉红,果面白毛,果肉墨绿,易剥皮,维生素C含量高等显著特征,表现品质优良,遗传性状稳定,丰产稳产,果实均匀,商品果率高,果实10月下旬成熟,耐热抗旱,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8.
选择野生毛花猕猴桃优株进行栽培试验,嫁接成活率高.移栽定植观察的结果表明,完全可以人工栽培.生长良好,开花结果正常.最大单果重可达55g以上.毛花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比中华猕猴桃高2—10倍,加工利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以来源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48份雄株为试材,对其倍性及其花粉性状进行差异性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8份雄株倍性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有2x、4x、6x 3种倍性类型,其中中华猕猴桃多为低倍性(2x、4x),2x占整个供试中华猕猴桃样品总数的72.09%,变异系数为35.48%,美味猕猴桃均为6x;美味猕猴桃的花药数整体上高于中华猕猴桃,但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整体低于中华猕猴桃。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8份雄株可分为4大类:Ⅰ类群花粉量变化幅度最大,所有样品每朵花花粉量为6 000~8 000粒;Ⅱ类群花药数最多且变化幅度最大,最大花药数与最小花药数样品均在此类群中,同时该类群还包含2x、4x、6x 3种类型倍性;Ⅲ类群花粉活力最高;Ⅳ类群花粉量最高且均为2x,花药数与花粉活力变化幅度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株倍性与花药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11。  相似文献   

10.
2个猕猴桃观赏新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山娇是我们1985年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雌性优良品种武植3号作母本、以毛花猕猴桃(A.eriantha)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猕猴桃雌性观赏新品种。超红是我们1988年以毛花猕猴桃(A.eriantha)优良单株作母本、以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添加少量毛花猕猴桃(A.eriantha)花粉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猕猴桃雄性观赏新品种。2个新品种5—10月多次开花,花瓣玫瑰红色,艳丽。江山娇花、果并存,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5.0g,最大单果重39.0g,果皮深褐色,密生灰色茸毛。超红花量大,花粉多,花粉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一串红‘白马王子’是从河北省三河农家白色一串红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白色花新品种。株高53 ~ 63 cm,冠幅达68 cm × 61 cm;花萼青绿色,花冠白色,花序长24 ~ 28 cm;花轮数15 ~ 17个;花轮间距1.5 ~ 1.7 cm,每轮花6 朵;单个花序花朵数最多可达102 朵,整株总花序47 枝以上;较耐热,夏季高温时生长良好,不易发生疫病和花叶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来源猕猴桃雄株花粉特性遗传差异。【方法】以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iliciosa)杂交F1代、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琼浆’种子航天搭载实生后代等不同来源的100份猕猴桃雄性单株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花粉粒大小、花粉量及其萌发特性等遗传差异。【结果】美味猕猴桃花药数变异系数大于中华猕猴桃,单药花粉量变异系数小于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种内同一杂交组合的F1代,除了单花花粉量以外,其他几个性状变异系数都大于不同来源的美味猕猴桃单株;中华猕猴桃种内同一个品种‘琼浆’种子航天搭载的实生后代除了花粉粒直径以外,其他几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不同来源的单株。对上述各项因子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美味猕猴桃花药数明显多于中华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单花花粉量、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在中等以上分类中美味猕猴桃占绝对数量;筛选出7株花粉萌发率高且花粉管生长速度快的优株,暗培养3 h平均花粉萌发率73.93%,平均花粉管长度408.49μm。【结论】明确了不同来源猕猴桃雄性单株花粉特性的遗传差异,可以为雄性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磨山4号是我们于1984年从野生中华猕猴桃资源中选出的雄性新品种。花期20天,花期与中华猕猴桃品种和开花早的美味猕猴桃品种相遇;60.00%花序有5~8朵花,每粒花药有花粉40100粒,花粉萌发率75.00%;株形紧凑,宜密植;该品种作授粉树,雌株平均单果重、种子千粒重大,单果种子数少,风味品质好;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较高。2006年12月通过国家林业局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一串红‘橙香公主’是从河北省三河市农家橙色一串红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橙色新品种。株高75 ~ 85 cm,花萼及花冠橙色,花序长25 ~ 29 cm,花轮数17 ~ 19 个,花轮间距1.4 ~ 1.6 cm,每轮花6 朵,单个花序花朵最多可达114 朵,整株总花序35 枝以上。该品种较原品种花盖度高,观赏性好,抗热能力、抗疫病和花叶病能力强,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王圣梅 《落叶果树》2010,42(5):65-66
'超红'是1988年以果大、维生素C含量高,花为粉红色的毛花猕猴桃为母本,以中华猕猴桃花粉添加适量毛花猕猴桃花粉为父本进行杂交,从杂交一代选育出的新品种,比毛花猕猴桃的花色更艳丽,花冠增大,花瓣数增多,观花期长,经无性繁殖和多点区试,表现性状稳定,于2007年通过了湖北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6.
‘超红’是1988年以果大、维生素C含量高、花为粉红色的‘毛花’猕猴桃为母本,以‘中华’猕猴桃花粉添加适量‘毛花’猕猴桃花粉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1代选育出的新品种,比‘毛花’猕猴桃的花色更艳丽,花冠增大.花瓣数量增多.观花期长。经无性繁殖和多点区试,表现性状稳定,于2007年通过了湖北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7.
“NH003”是从湖北宜昌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中选育出的软枣猕猴桃雄性优系。该优系树势强,花枝率96%,花白绿色,呈多歧聚花序;花冠直径2.4 cm;花瓣5瓣,基部分离;花柄长2.9 cm,萼片5~6枚,绿色;花粉萌发率为56.1%。染色体倍性为四倍体。对软枣猕猴桃品种“金香红”授粉着果率高,果实品质优良。在武汉市,“NH003”在3月上旬萌芽,4月下旬开花,花期9~12 d,能够覆盖本地早熟软枣猕猴桃雌性品种(“红宝石星”“金香红”和“金红贝”等)的开花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倍性的雄株对软枣猕猴桃坐果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为生产上授粉雄株的选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雄株花粉分别为四倍体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授粉。授粉30 d后,统计各授粉组合的坐果率。果实收获后,调查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肉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数、种子质量等性状。【结果】用二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为四倍体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授粉,落果严重,坐果率很低(4.7%~6.1%);用四倍体中华猕猴桃‘磨山4号’授粉,雌株坐果率有所增加但仅有18.6%;而用六倍体美味猕猴桃雄株的花粉授粉后,雌株坐果率为52.4%~86.3%,与用四倍体的软枣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的坐果率相近。用四倍体的中华猕猴桃‘磨山4号’和六倍体的美味猕猴桃‘陶木里’花粉授粉,‘红宝石星’的单果质量、果肉色调角显著减小,果实中种子千粒重均减少,其中‘磨山4号’授粉处理引起种子千粒重显著减少。【结论】不同倍性的雄株显著影响了猕猴桃的坐果状况及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颜色、种子千粒重等性状。用二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花粉为四倍体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授粉,坐果率很低(4.7%~6.1%),难以满足生产上需求。用四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时,雌株坐果率有所提高(18.6%)。用六倍体美味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时,坐果率高达86.3%,与用四倍体的软枣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的坐果率相近,但果实鲜质量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9.
蝴蝶兰新品种‘汕农拉菲’由杂交选育而成。株形匀称,生长势较强,叶色深绿。花蜡质,酒红色,花形端正,花朵横径10.1 cm,花朵数8 ~ 10朵,花梗长50 cm,花序排列整齐。  相似文献   

20.
<正>猕猴桃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一般在温度18~25℃、湿度80%以上环境中均可完成侵染。病菌从春季感染猕猴桃叶片开始,相继侵染花蕾、花朵、幼果。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幼果感病率可达10%~15%,尤其在定果后至套袋前后,会出现持续的侵染高峰,造成猕猴桃套袋前后大量落果。在长江流域降雨较多地区,猕猴桃采果前灰霉病、炭疽病、黑斑病交叉叠加感染,促使猕猴桃早期落叶。猕猴桃采果期,无论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