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借鉴耦合协调理论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运用信息熵赋权法,从旅游资源、旅游接待、旅游经济及资金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开放程度、收入状况7个层面对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分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聚类法探究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研究表明:安徽省17地级市的旅...  相似文献   

2.
郭湘如  何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98-12400,1243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可以借助市场定位理论,但完善而有效的市场定位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该研究揭示了明确而适当的市场定位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并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对安徽省旅游市场历史数据的分析,给出了若干区域旅游产业市场定位和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旅游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63-6665
[目的]总结3类旅游非优区的特点,探索其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以期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贡献,也希望能为其他旅游非优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以安徽省作为进行旅游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为例,通过对安徽省旅游非优区类型进行区划,找出具体县(市)并对其进行旅游资源丰富性评价和区域发展水平评价,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值后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对于安徽Ⅰ类旅游非优区应采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及品牌经营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于Ⅱ类旅游非优区应采用旅游开发扶贫模式;对于Ⅲ类旅游非优区应采用适度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拥有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区位交通等旅游资源优势,但是由于安徽省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尚有差距以及省内有关体育旅游的政策性支持不足、同时还存在着体育旅游的地域性差距明显、体育旅游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使得目前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立足现状,结合实际,提出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体育和旅游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规划和策略提供参考,力争形成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品牌,以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安徽省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低碳发展的视角,建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计算,以北京市为例,对其2001-2010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濒临失调类型。主要受区域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短板"影响,北京市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链,促使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参与泛长三角的分工合作,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村体育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有着较大的开发潜力.通过对安徽省农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安徽省农村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梳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构成,明确旅游产业集群由核心吸引层、要素供应层以及辅助供应层构成;分析了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条件,提出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应确定旅游产业集群主题、制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旅游产业集群的治理等。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中产业集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地的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推动。在提升企业、区域、产业竞争力方面,产业集群存在着有力的助力作用,这样来看,产业集群的研究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讲的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水平研究主要是讲旅游产业在集群角度上的研究。目前,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成为许多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旅游业的产业集群化还是在初级阶段的,对于系统、理论的产业集群化的研究也没有太多人关注。本文通过将GEM模型在旅游产业集群中的应用,进一步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是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资本化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模式,在提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健全,文化旅游产品较少且结构单一,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发展不协调.在综合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特色产业脱贫之路,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皖西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明显、基础较好。但是,两大产业的融合度不理想,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关联度不够、内生力不强等问题。应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发挥区域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生态资源、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扶持政策等综合优势,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衍生文化旅游产业新的业态,切实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  相似文献   

11.
偏移—份额分析法是研究区域经济结构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1]。武夷山市风景名胜区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其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是武夷山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运用偏移—份额分析法对武夷山市2004年至2010年12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旅游人数进行计算与研究分析,结果发现近程市场的港澳台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日本所占份额比较大;远程市场的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这些市场虽然所占份额非常小,但有增长趋势。总体上,武夷山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竞争能力都较弱,据此建议从加强整体竞争力、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份额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待对武夷山市入境旅游起到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旅游客源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是当今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重要内容.以皖西大别山为例,寻找高重游意愿群体,选择最合适的群体作为目标市场并通过交叉分类研究分析其基本特征,结果显示: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以年轻型为主,成年型次之,国内旅游发展空间巨大;关注特定人口特征下的目标游客群体可以将重游率提高200.9%;目标游客群体的态度、行为特征与整体市场基本保持一致,但在人口学特征上有较大差别;目标市场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游客和具有本科学历且已婚有成年子女的游客均是被忽略的重要细分群体.  相似文献   

13.
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7地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区位熵等指标,以2005—2014年各地市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次及GDP为研究对象,分析测算示范区旅游经济总体特征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05—2014年示范区旅游经济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但旅游经济总量的差距在拉大,出现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局面;从空间来看,2005—2014年黄山和池州2市的旅游区位商均值分别达到3.521 6和2.583 0,而芜湖、宣城、马鞍山、安庆和铜陵5市的旅游区位商均值均小于1,表明示范区旅游经济主要靠少数核心城市带动,区域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从累积因果理论分析来看,示范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旅游资源赋存、交通状况及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密不可分,建议政府通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交通环境、增强旅游优势地区辐射带动来进一步改善区域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市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水平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森林旅游业的日益兴盛,使旅游人员不断增加,相关产业迅猛发展,而现阶段长白山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发展旅游商品应把握突出地方特色等原则,同时综合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抓住发展机遇,发挥特长,使旅游产品兼具传统特色和时代特性,围绕长白山区的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掘内在潜力,把旅游商品开发和长白山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最大化地转变为经济优势,造福于长白山地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15.
以郑州市动物园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方法,对郑州市动物园的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客源市场等特点开展现状分析,旨在为郑州市动物园未来的综合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其更好地发挥现代城市动物园在保护、科研、教育、游憩4个方面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利用AHP法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其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为例,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生态旅游区的休闲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市场环境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进一步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地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AHP的新疆博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条件的4个区域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将博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3级梯队进行有层次的开发,在乌兰再格森乡建立生态渔业旅游区,并作为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品牌和重点地区,同时在本布图镇建立设施农业生态旅游区,在塔温觉肯乡建立工业番茄旅游区,在博斯腾湖乡建立生态果园旅游区;并对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对中国中部地区三大区域的农村经济结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粮食产量结构、肉类产量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确定了贡献较大的因子,并用时序模型对所研究的系列进行了模拟和预测。中部地区农业结构的现状是:非农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农、牧业为主的产值结构,中国玉米、小麦、稻谷、大豆优势产业带,中国肉牛、肉羊生产优势区。该区三大区域应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其优势粮食作物、优势牛羊业和优势非农产业,进一步促进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证券公司 2009—2013 年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证券业的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证券行业竞争激烈,但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持续性。结构绩效(SCP)假说与相对市场力量(RMP)假说得到证实,但效率结构(RS)假说以及平静生活假说(QL)没有得到支持。市场集中度提升有利于培育出盈利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市场份额的提升则提高了证券公司的纯技术效率。目前证券行业兼并行为,从政府政策的层面不应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20.
河北旅游竞争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旅游竞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旅游竞争的组成要素,指出河北应该从旅游资源、需求条件、旅游环境、周边市场4个方面来采取措施.对每一个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竞争的焦点.总结出河北旅游发展应该把4个要素综合考虑,组成联动优势,共同打造河北的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