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生态文明、法治文明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建设的方向。文化建设作为两种文明的"软实力"将直接影响生态法治建设的进程,建设生态法治文化是生态法治建设重要方面。文章从完善生态法治设施、生态法治平台等物质文化,规范生态法治主体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等行为文化,制定完善生态政策法律、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习惯规范等制度文化,遵循环境正义、代际公平等理念文化几个方面,期望通过建设生态法治文化体系,促进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文化是草原儿女在适应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形成的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衡为价值导向的文化,在当前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面对草原生态文化日益受到威胁的现状,保护传承好草原生态文化迫在眉睫,可以从增强传承主体自觉意识、发展草原特色文化产业、完善草原文化传承制度等方面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吕洪涛  易启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801-8802
中国古代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土地文化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和"五行说"是古人认识土地重要性的世界观;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理民之道和国之财富的重要基础。同时,古代的土地保护实践在土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城郊森林公园在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城市绿肺",但更多的是满足市民日常休闲、锻炼、游憩、舒缓紧张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文化享受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笔者着重从挖掘生态文化内涵,谈谈如何构建城郊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0-7071,7167
中国传统民居根植于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内涵。笔者通过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文化思想以期为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笔者认为:①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负阴抱阳"的风水观、"因势利导"的节能观。传统民居建筑多顺应自然地形而建,采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择址原则,就近取材,由该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决定建筑形式,使民居具有冬暖夏凉、南向日照充足、通风隔热、防风祛湿的特性,为居住者提供自然的生态居住环境。②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包括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丰富和谐的艺术思想。中国传统民居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感来反映伦理规范,在空间格局上多具有明确的轴线,表现建筑群体中的层次与核心;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细部多使用抽象化的花、草、动物、人物图案,富有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成与中国各地的社会、文化、居住习俗以及地理、水土、环境、气候、风土人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新型民居建筑的设计、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建设对生态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文化的建设对生态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意识才能产生行为,最终才能形成习惯。历史的发展证明人类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方式。建设生态文化主要通过树立生态危机感,改变传统价值观,培育生态科学意识及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村落的现代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矛盾进行分析,综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展历程.从文化生态视角探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燕飞 《河南农业》2019,(18):60-61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中国特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通过《刮痧》这部经典电影,分别从孝爱、中医药、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人情关系,严厉的子女教育等方面,展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并从文化弘扬和传播的角度,强调发扬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意义,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和不同文明的融洽共处。  相似文献   

9.
余盛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93-195
结合黄山森林资源特点,分析了黄山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优势和条件,在挖掘黄山森林生态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和应用森林生态文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用治理理论来研究和解决生态治理问题,必然演绎出生态善治的目标与治理模式。政府生态善治包含着民主性、合作性、责任性与透明性等基本诉求。当前在生态治理中仍存在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责任的冲突、多元治理机制尚未形成、社会资本缺失等诸多困境。因此政府必须转变治理理念,达成与市场、企业、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构建一个多元参与的生态共治网络,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性保障机制,进而实现政府生态善治。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是先进文化发展的物质动因和政治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创造主体和根本动力;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和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是随着绿色运动的兴起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文化,生态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代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断转型,从生态文化的变迁中看到人对自我地位的认识更加理智。从生态文化的中国智慧、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西方生态理论学派等方面分析了求同存异容纳多元生态文化的理论,生态文化的发展与构建需要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的合理因素,具有包容力与认同力的生态文化更能指引我们营造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认同理念:“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态文化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以广博包容的生态文化为指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3.
贵州黔东南稻作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黔东南梯田及农耕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从黔东南梯田(腰带梯田、鱼鳞梯田和石砌梯田)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各类梯田的工程特点和生态价值,并讨论了如何挖掘和保护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农业到生态产业——论中国农业的生态转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论述中国农业的传统生态观和技术体系,指出了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农业从生态农业向生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了农村产业生态建设的基本原理。最后提出了中国农业生态转型的几种模式,即知识型、服务型、网络型、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而发展县域生态经济离不开生态文化支持,经济建设与生态文化建设应同步进行。因此,发展县域生态经济必须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县域生态文化的经济功能,为县域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淮南市生态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演变特征,为淮南市制定生态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依据,依据生态足迹模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淮南市2007—2014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生态赤字逐年增加,淮南市生态处于加剧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建议采取以下管控措施:通过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适当控制人口规模、提倡低碳生活等途径减少生态足迹,通过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各类资源的生产效率等途径提高生态承载力,加强生态教育,加强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社会前进发展方向和广大人民意愿的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成果。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是进行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资源,同时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重要历史经验。红色文化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而发展县域生态经济离不开生态文化支持,经济建设与生态文化建设应同步进行.因此,发展县域生态经济必须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县域生态文化的经济功能,为县域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应遵循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时代性、个性化等原则,其主要任务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教育和生态产业,促进生态立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多种宗教并存、多种语言文字融合和各种古代文明互相交汇、渗透之地。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环境孕育了新疆这种特殊的多元语言文化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