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意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对重庆涪陵的实践分析,探讨通过做好政策保障以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方法/过程】以涪陵区2004-2018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涪陵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农民减贫;提高人力资本密集度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挣得能力。要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这就要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提高乡村自治与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动力;完善社会扶贫协作联动机制,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农村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检验并测算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及其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村贫困缓减,并且在促进农村贫困缓减的过程中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并存。  相似文献   

3.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普惠金融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在测度精准扶贫时期粤东西北地区12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减贫增收,且对农村低收入水平群体的减贫增收效应要大于中高收入水平群体。但是对于农村低收入水平群体,减贫增收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来实现。为此,提出改善普惠金融供给结构、优化供给方式,深化发展"普惠金融+产业项目"的产融结合扶贫模式和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融结构优化对区域贫困减缓效应及其互动关系,以促进金融结构优化与金融扶贫战略的实施。【方法】基于我国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模型对金融结构对贫困减缓的直接与间接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金融结构优化对贫困减缓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减贫效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具有双重门槛特征。由于中小企业是最优产业结构中的主体企业类型,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中小企业的角度研究金融结构对贫困减缓的间接作用,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对贫困减缓产生间接效应。【结论】适当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和贷款准入门槛,逐步提高中小银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增强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的合作,实现发展共赢,助推区域减贫。  相似文献   

5.
贫困村认定是中国扶贫重点开发县政策在县域空间尺度内部的更精准化瞄准。安徽省六安市W县(国家贫困县)280个行政村2016—2017年的扶贫数据表明,贫困村认定政策所裹挟的倾斜式财政资金投入对贫困村出列和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发挥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贫困村认定政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产业帮扶财政资金投入的减贫效应强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随着中国扶贫战略由"消除绝对贫困"到"减少相对贫困"演进,贫困村认定政策的制度设计仍可延续,未来应做好"认定—投入—验收"流程,以减少瞄准失偏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农村人居生活条件,甚至关联着我国扶贫工作成果,故而推进农村扶贫项目具备现实意义。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理论基础及其影响因素,并围绕我国贫困地区减贫效应的具体体现,提出创新路径,继而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减缓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渠道,基于江苏省2012—2018年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省层面来看,财政教育支出、社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具有积极的减贫效应,其中教育支出减贫效应最佳,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而医疗支出则不利于农村减贫。在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各项财政支出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苏北地区社保支出减贫效应最大,苏中地区农林水支出减贫效应最大,而在苏南地区,则与省级面板较为一致,教育支出有着最大的减贫效应。基于实证结论最后得出了一些政策启示:(1)各地政府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加大有利于农村减贫的相关财政支出;(2)各地政府应当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大减贫效应的发挥;(3)各区域之间应做好协调和互助工作,解决好区域性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农业产业发挥减贫效应的门槛条件,为精准扶贫和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在农业产业发展与贫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福建省县域贫困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以残差平方和最小化为条件确定门槛值,在考虑基础设施、金融情况、教育水平、医疗条件下,主要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检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业产业扶贫的门槛效应。【结果】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农业产业规模越大,农业产业的弱质性越强于益贫性,越不利于减贫,但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减缓贫困。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农业产业的规模扩张对农村减贫发挥出正向效应。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农业产业的益贫性强于弱质性,减贫效应开始显现。若某个地区已经脱离贫困,就会进入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农业产业的适度规模就会产生规模经济,大幅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结论】福建地区农村贫困存在贫困门槛效应。对于尚未跳出贫困陷阱的地区,建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兜底式扶贫。对于跳出贫困陷阱的地区,建议加快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推广资源资产收益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9.
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健康人力资本的减贫增收效应对于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为厘清农村环境治理、健康人力资本与居民减贫增收之间的关系,基于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农村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村环境治理对居民减贫增收及不同来源收入的影响,探究其影响的阶段性差异和区域性差异,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健康人力资本在农村环境治理影响居民增收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农村环境治理对居民减贫增收存在倒“U”形影响,在2004—2008年及2019—2020年这2个阶段均显著。从收入结构来看,农村环境治理对农业收入存在促进作用,在2009—2018年这一阶段更明显;对非农业收入存在倒“U”形影响,在2004—2008年及2019—2020年这2个阶段均有所体现。从区域层面来看,农村环境治理对东、西部地区居民减贫增收起到倒“U”形影响,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农村环境治理与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收入均显著正相关;与非农业收入在东部地区呈倒“U”形关系,中部地区呈正相关关系,西...  相似文献   

10.
土地管理工作参与地方扶贫开发为扶贫工作推进提供了重要着力点,通过土地政策调控区域发展布局是我国扶贫开发形成的新格局。现阶段我国土地扶贫政策主要通过生态补偿、产业扶贫、整治扶贫、易地搬迁等途径实现减贫脱贫效应。土地政策参与扶贫,使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直接影响农村发展和居民福祉。因此,探索土地扶贫政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理清其中的利益分配情况,对于更好地实现脱贫攻坚,提高农村居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农村扶贫开发经历了解决生存性极端贫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驱动群体性减贫、规模化开发式扶贫、综合扶贫开发及精准扶贫五个阶段,总结出了党的领导、政策组合、资金整合、聚焦重点、多方合作、激发动力等经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还需夯实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建立防止返贫工作机制,完善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措施,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相关扶贫政策,巩固安徽省脱贫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舒银燕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6):206-210
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中减贫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在扶贫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梳理阿玛蒂亚·森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产业扶贫模式可持续性的内涵,强调扶贫覆盖面、减贫效果、配套政策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确定适用性、效果、政策、载体等4个评价准则及10个关键性问题,并据此提出10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主张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可持续性评价指标赋予权重.  相似文献   

13.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poverty in rural areas and raise the output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policy is the primary factor. Guiding by good policies, the design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are the two main technical support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apply the model to determine the consequences of four so-call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ies: (i) intensification of production, (ii) diversification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iii) land expansion, and (iv) an exit from agriculture, with a set of regional poverty and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Diversification seems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but requires an efficient use of animal manure in cropping systems to avoi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mproved nutrient management in cropping systems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regional nitrogen surplus, but less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per capita income. The exit strategy is beneficial for reducing poverty and achieving biodiversity goals, but may have important social consequences, which are not addressed in this study. Further reduction of rural poverty is hampered by labor constraints during the harvesting period of high value crops, such as vegetables and fruits, which call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相似文献   

14.
业扶贫工作是党中央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为此投入巨大财力、物力,但是在农业 扶贫工作中,不少扶贫领导和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身处扶贫岗位的便利地位谋取私利,构成贪污罪与职 务类犯罪。对于该种现象,不仅要从多方面分析此类案件的特点、发生的原因,还要结合实际,多角度 的提出解决措施以便使国家农业扶贫政策能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既是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贫困农户减贫增收的现实路径。在农业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培育农产品供应链以此带动农户减贫增收致富,是当前市场化减贫的重要方向。基于滇、桂、苏、闽四省(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的关联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正向作用,加入农产品供应链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而且对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发挥优于发达地区。有无加工销售、农产品出售渠道、对供应链管理认可程度等供应链融入状况关键因素对农户减贫增收影响明显。因此,重视采取整合区域农业资源与要素,培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关系,构建小农户稳定融入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等优化措施,方能充分发挥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
冯丹萌  陈伟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202-206,212
论述了绿色减贫理论提出的背景及理论创新,介绍了"两山理论"的内涵,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绿色减贫的实践创新,包括生态补偿扶贫、新型能源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绿色农业扶贫、旅游扶贫、文化产业扶贫。提出了我国绿色减贫实践的启示与建议:聚焦转型发展、理念引导、脱贫奔康和公共服务,重点强化绿色性、文化性、包容性和内生性。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视角下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准扶贫的视角,对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进行探讨,总结出当前湘西州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主要有特色农产品基地种植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民俗旅游"观光模式、"飞地经济"精准扶贫模式和山区林下经济综合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政府要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业扶贫,以及增强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等促进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和"互联网+"的有效推进,利用ICT满足国民对田园农耕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农业游戏化作为一种新兴农业扶贫模式,将ICT拓展到农产品的销售过程,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使用户得以参与到农耕的过程当中,体验农耕的乐趣.[方法/过程]通过田野调查,结合二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