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黄牛血液体外培养水牛牛巴贝斯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非巴贝斯虫病流行地区以临床检查健康,免疫学检查无巴贝斯虫感染的黄牛,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分别与健康水牛红细胞和血清以不同的组方式混合,采用改进的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外培养水牛牛巴贝斯虫,结果表明:黄牛红细胞不能作为寄生于水牛体内的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支持细胞,黄牛血清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的能力明显低于水牛血清。这一发现对研究寄生于体内的牛巴贝斯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牛巴贝斯虫病的免疫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了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染虫红细胞在4℃保存20d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健康牛红细胞保存6d,对培养影响不明显,而保存9d则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了 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 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染虫红细胞在 4℃保存 2 0d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 ;健康牛红细胞保存 6d ,对培养影响不明显 ,而保存 9d即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这对东方巴贝斯虫的虫体保存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进行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了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染虫红细胞在4℃保存20 d 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健康牛红细胞保存6d,对培养影响不明显,而保存9d 即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这一结果对东方巴贝斯虫的虫体保存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方法]在优化表达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和建立ELISA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进-步探讨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及其所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从而建立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能排除GST的干扰,与其它梨形虫病无交叉反应,与牛巴贝斯虫巢式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6;.[结论]所建立的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这是国内首次利用重组蛋白抗原建立的牛巴贝斯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为大规模地进行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诊断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2006~2008年对全疆14个地州的牛巴贝斯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已建立的牛巴贝斯虫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纯化的重组蛋白GST - MSA -2作为抗原.[结果](1)新疆存在着牛巴贝斯虫病.在2006年采集的278份牛血清样品中,阳性血清7份,感染率为2.52;.在2007年的532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血清32份,感染率为3.13;.在2008年的530份牛血清中检出阳性血清43份,感染率为5.28;.(2)2008年在地方流行性疫病区牛巴贝斯虫感染率高达28;.(3)牛巴贝斯虫病所在的地州由2006年的5个扩大到2008年的11个.[结论]新疆牛巴贝斯虫病的感染率逐年上升,疫区面积不断扩大,流行区内感染率激增,牛巴贝斯虫病的防治不容忽视.这是新疆首次利用血清学方法对全疆牛巴贝斯虫病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二重PCR快速检测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伊氏锥虫ITS序列(FJ416612)和GenBank报道的牛巴贝斯虫棒状结合蛋白1序列(FJ588013),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诊断引物,建立了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二重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可扩增出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特异性条带,大小分别为213bp和360bp,最低检出量分别为4.00pg和0.38pg。但对牛双芽巴贝斯虫、分歧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不敏感。用该二重PCR方法对95份水牛样品和134份奶牛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水牛伊氏锥虫的感染率为13.7%(13/95)、牛巴贝斯虫的感染率为7.4%(7/95),无混合感染;奶牛伊氏锥虫的感染率为3.7%(5/134)、牛巴贝斯虫的感染率为0(0/134)。说明该二重PCR方法具有敏感、快速、特异的特点,适用于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非一般体外培养条件下,用L42(3)正交设计研究培养瓶中瘤胃液质量,培养基质中能量和蛋白质对培养液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影响培养液pH值的主要因素是基质。量大时pH下降得快。其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在不同时间发挥作用的地位不同。2.培养液中微生物首先利用基质中能量物质生长,同时分解蛋白质;然后利用基质中能量和蛋白质生长繁殖,在合成微生物蛋白的同时导致pH值下降;最后利用能量维持自身。3.瘤胃液质量也即瘤胃液微生物区系和其活性也影响培养液pH值,并在不同的时间发挥不同性质的作用。说明生产上饲喂动物应有合理的饲喂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层兽医在对牛病的诊断工作中.发热性黄疸型疾病会常常遇到.并通常笼统地将其定性为肝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往往收效甚微。本文选择牛巴贝斯虫病等5种具有传染性的常见发热性黄胆型疾病予以简述.期望基层兽医掌握这类疾病的鉴别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增产素促进亚心形扁藻生长与多种培养因素有关。当光照强度为230-2400米烛光时,增产素处理扁藻无增效作用;藻种生长、繁殖不良或培养液中加有人尿时,增产素处理扁藻的效果差。不同温度、盐度和海泥抽出液对增产素处理亚心形扁藻生长无不良影响,它们的细胞相对增长率为41.99—1107.06%;发现了增产素有提高扁藻的抗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一年生平邑甜茶(MalushupehensisRehd)盆栽苗进行介质转换试验,研究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粘土转入沙壤土的,植株生长量有所下降,但器官发育质量提高,尤以叶绿素含量提高显著;沙壤土转入粘土的则相反。不论何种转换,根系生长量均不及对照,但由沙壤土转入粘土的,根系比对照减少更明显,说明粘土中建造起来的根系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60)Co—γ射线辐照灭菌栽培灵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在灵芝栽培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γ射线对灵芝栽培料进行辐照,可达到满意的灭菌效果,且对菌丝体的生长和提高子实体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辐照剂量为2.8Mrad.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最适于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生长的培养基,利用活菌计数方法测定了牛支原体OF2株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牛心汤培养基和改良KM2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结果发现,牛支原体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中生长30 h即可达到平台期,平均最高生长滴度7.0×109ccu/mL;在牛心汤培养基中生长40 h即可达到平台期,平均最高生长滴度4.0×109ccu/mL;在改良KM2培养基中生长50 h达到平台期,其平均最高生长滴度为7.0×108ccu/mL。结果表明,牛支原体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中生长快、滴度高,为下一步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超级杂交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F1的花药为材料,探讨不同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植物激素等因素对其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培养基表现出不同的花培效果,培养基和基因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作效应,其中改良M8培养基表现出对不同基因型材料有较广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绿苗诱导作用。(2)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5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与1.5mg/L萘乙酸(NAA)配比的组合比添加2.0mg/L 2,4-D的组合绿苗分化率高1.17—2.80个百分点。(3)MS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0mg/L 6-苄基氨基嘌呤(6-BA)配比的比添加2.0mg/L激动素(KT)配比的绿苗分化率高2.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肥料网点试验无肥区玉米产量为依据,对吉林省旱田土壤的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土壤无肥区玉米产量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冲积土、黑土、草甸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淡黑钙土、风沙土。且各类土壤中均有中低产地块。造成中低产土壤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养分缺乏,其次是部分土壤存在障碍因素。在其利用上,应抓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就大部分中低产土壤来说,只要科学施肥,即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无色杆菌在培养过程中,对几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利用情况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培养48h时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为30%,利用少量糖类作为碳源;培养基中溶解磷含量,以30h时最低,48h后趋于平衡;氨态氮含量6h时最低,以后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法,对维酶素发酵培养基豆腐渣中添加麦麸、小米和玉米粉的最优化组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维酶素产量形成的培养基的反应模式,利用回归模式对培养基的最优化组合和各单因子要素反应规律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与沼液配比培养食用菌的适宜培养基组合,选用PDA与沼液按一定体积比例(10∶0、9∶1、7∶3、5∶5、3∶7)配比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进行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香菇和平菇5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PDA与沼液配比为10∶0、9∶1、5∶5、3∶7、7∶3时分别适宜香菇、平菇、杏鲍菇、杨树姑和白灵菇菌丝的生长,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59mm/d、17.28mm/d、12.10mm/d、11.04mm/d和14.71mm/d。  相似文献   

19.
试验用Czapck's培养液振荡培养茄黄萎病菌(Verticiliumdahliae),通过过滤、离心得到无菌体培养滤液,将其按不同浓度加入MS培养基,对茄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及培养,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滤液对茄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结合巳基本成型的我国二板市场发展思路,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二板市场融资的利弊,并且提出了对于那些希望上市的企业,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